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统一平台技术的智能操作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和电动操作设备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统一平台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基于统一平台的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该系统支持操作票三审流程、自动规则校验及操作票自动执行功能。该文介绍了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的技术特点、设计原则、体系结构和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调度自动化、集控五防系统、微机保护装置和电动操作设备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拓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基于统一平台的调度遥控操作安全约束系统和变电站五防系统一起构建保障电网安全的防误体系。系统支持调度遥控操作的安全约束功能,支持调度指令票的智能生成及调度指令票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约束功能,支持调度员模拟培训功能。该文主要介绍了调度遥控操作安全约束系统的技术特点、设计原则、体系结构和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阳谷县供电公司的配网五防闭锁系统,经过在配网设备上安装应用,实现了对配网中操作设备的强制闭锁,同时也实现了模拟操作与操作票自动生成以及向电脑钥匙传输操作程序于一体的目标,杜绝了配网误操作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电力系统电气操作过程中,操作票是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把专家系统理论成功地应用到编写操作票这一难题,并在生产实际中发挥着作用,为专家系统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很有意义的研究和实用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目前变电站操作票自动形成系统所面临的通用性和易用性不强的缺点,通过采用一体化图形建模技术、变电站方式模式识别技术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新的变电站操作票形成系统。该系统在图形绘制时将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相关联,能对操作任务进行自动识别和分解,利用典型操作知识和专家系统自动形成操作票。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易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许多事故通报都说明一个事实:习惯性违章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安规”和两票制度(工作票、操作票)造成的。针对这种教训,我局按照《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和上级有关安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安全施工作业票实施细则》,规定在施工中必须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施工作业票与工作票、操作票一样重要,一样实行考核奖惩和管理,严禁无安全施工作业票的现象发生。但凡涉及应填用工作票的工作,都应严格按“两票”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不得以作业票代替工作票。1 安全施工作业票的填用规定1.1 进行下述作业均必须填用安…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一种以Visual C 为开发工具的基于数据库的电网调度操作票专家系统 该系统以电网的实时拓扑信息为基础,能根据调度操作任务的要求.通过智能推理自动开出操作任务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智能性,已在江苏省内多个县级调度所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文章针对影响调度台最大、业务量最大的计划停电检修和停复电操作场景,研究基于调度操作文本分词的处理技术,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的中文文本分词技术,结合基础命令票库的匹配校核方法,研究了一种配网调度命令票智能成票方法,实现配网调度员一键成票,提高配网调度员拟票效率,降低人为的错字漏字等出错概率,支撑配网调度操作智能化运转,将配网调度员从重复性的拟票工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电网结构日益强大,管辖设备日益增多,调度员工作繁重的背景下,操作票系统的编写和审核环节势必会增加调度员的工作负担,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带电合接地刀闸或带接地刀闸送电等严重误调度事故,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课题建立了一款基于程序化的调度智能操作票系统,缩短调度操作票编写时长,减少调度操作票出错率,对提升调度员的工作效率、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智能化调度的发展、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有农村变电站工作票和操作票的计算机系统大多为单一、离线体系,在智能化、安全校核以及流程化审核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3层C/S结构的分布式农村变电站两票智能开票系统。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形式;建立关系数据库,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即可实现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票和操作票融于同一软件并共用推理机制,采用伴生推理达到了两票一致要求。实践证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农村变电站开票系统的智能性、通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1.
对处于产品设计阶段的某新型太阳能农用三轮车车架结构进行了静动态特性仿真分析。首先在Pro/e软件中建立了车架CAD模型,然后在MSC.Patran/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了以板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车架有限元模型,接着对车架进行了静态应力分析和自由模态有限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掌握了车架的静动态特性,为车架结构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收获机车架瞬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车架作为农用收获机承载基体,承受着发动机、离合器、车身和货箱等所有机件传给它的各种力和力矩。车架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动态模态分析是保证机器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采用传统方法很难得出精确分析结果,而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能够精确获得车架的应力分布以及车架两端与中间部位下沉量的规律和车架的瞬时动态。以往的有限元分析只是关注了车架的质量与车型进行优化分析,因此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SX360车架做了固有振动频率与动态模态分析,为车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捡拾输送集草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牧草搂集技术现状以及市场需求,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了一种新型牧草收集机具。阐述了9JSC-7.0型捡拾输送集草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机架、捡拾机构、输送机构、仿形浮动机构以及液压系统等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并对机具进行了田间试验及性能检测。田间试验及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捡拾幅宽为7.2 m,作业速度为5~15 km/h,漏检损失率为3.7%,机具工作稳定可靠,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项目任务书和设计的要求。对研究牧草高效、高质量收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纪飞  李静  马泽宏 《拖拉机》2014,(6):26-27
车架是FSAE赛车的承载主体,同时为车手提供安全保障。在建立好车架的三维模型后,导入到ANSYS中进行处理,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对FSAE赛车车架的自由模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得到车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验证了车架固有频率是否避开了激振的频率范围,为车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铁路货车车架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架进行了结构简化,采用板壳单元对构架进行了网格划分,根据构架所受的实际载荷和约束建立构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构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构架的最大应力数值及其位置,找出车架的受力薄弱点,并对车架结构进行了改进。经过改进,降低了构架最大应力和变形量,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最大变形也在弹性范围之内,可判断车架结构的强度是符合要求的,车架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6.
车架作为FSAE赛车的主要承载体,直接影响着赛车的加速、操控和安全性能,车架的强度与刚度在赛车的设计和制造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规则要求,在CATIA中建立车架的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将几何模型导入到Hypermesh中,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再利用Radioss进行弯曲、满载加速、满载转弯和扭转工况下的车架强度和刚度的分析。最后通过钢管尺寸优化等措施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实现了车架减轻质量6 kg;通过结构优化,赛车的整体性能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徐良  王艳晓 《农业工程》2012,2(5):59-62
为了解决玉米播种机机架在播种过程中产生复杂振动变形而影响播种株距均匀性的问题,以自主研发的2BFQ 2型山地小型玉米播种机为研究对象,用UGNX75软件建立机架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然后应用NASTRAN求解器分析机架的各阶模态,最后计算出机架的固有频率、总振幅和主振型,并输出各阶频率位移云图。该研究结果为机架后续的设计和减振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稳态播种和提高播种株距的均匀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室三七收获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七种植新农艺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温室种植模式的三七收获机。为提高其工作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在静载荷作用应力、变形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发生在电机安装位置及车架纵梁连接处,最大变形发生在车尾处,机架强度符合要求。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其固有频率并进行谐响应分析,分析可知:在频率15Hz时电机安装位置处可能发生共振,此时电机安装位置处应力和位移达到最大,最大应力为4.34MPa,最大位移为2.03mm,机架满足激励载荷下的强度要求。对挖掘铲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挖掘阻力5 000N,挖掘铲最大变形量为1.334 4mm,最大应力为20.894MPa。本文为后续温室三七收获机的减振以及机架、挖掘铲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磁阻尼悬架的主动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翔晟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2):13-16,20
提出了采用电磁阻尼系统减小悬架系统振动的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对带永久磁铁的圆柱形电磁作动器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了有效的控制方案。根据实验数据,采用最小误差法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实验证明,采用数字逻辑控制器和相位提前法控制的电磁阻尼系统能有效地减小单自由度悬架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20.
桨叶式搅拌槽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及PIV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以及标准k-ε模型,分析了搅拌槽内液体的流动情况.为了了解采用的叶轮模型能否有效地搅拌液体,分析了搅拌槽内垂直面和水平面的速度分布情况.运用PIV技术对搅拌槽内的真实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比较搅拌槽液面、叶轮排放区、叶轮流入区以及槽底的速度分布与数值模拟速度分布之间的差异,发现数值模拟和试验所反映的轴向速度增减趋势相同,但最大速度点的差别有所不同:模拟值和试验值在池底基本吻合,在叶轮排放区和流入区分别相差12.8%和14.2%,在池面相差较大.这肯定了数值模拟对试验研究的预测作用,可为搅拌器的选型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