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前言三个属的昆虫病原线虫已知与细菌有特殊的共生关系:线虫Neoaplectana spp.和Heterorhabditis spp.与细菌Xenorhabdus spp.共生(Thomas和Poinar,1979),线虫Steinernema kraussei与细菌Flavobacterium sp.共生(Mracek,1977)。每一种线虫都与单一种的细菌共生。经检查,所有Heterorhabditis spp.都有共生菌Xenorha-  相似文献   

2.
新线虫和异小杆线虫都是昆虫病原线虫。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希望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Khan et al(1976),Thomas and Poinar(1977,1979)先后从异小杆线虫分离出一种产色素的具生物发光的细菌,这些细菌栖息于线虫的咽、肠腔与线虫共生。当异小杆线虫侵入昆虫寄主时,把细菌从肛门排出释放到昆虫的血腔,由于细菌的增殖,在24~48小时内,致使昆虫因败血症而死亡。因此,在应用线虫防治昆虫中,共生菌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共生菌对线虫的繁殖和发育也是必需的,它能转化昆虫的物质为线虫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分离和培养共生菌对大量繁殖线虫,尤其以人工饲料工厂化生产线虫以用于大田时更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经济意义。本文报导了首次从我国广东阳江(8204,8401菌株)、海南岛琼中(8405菌株)发现的异小杆线虫的共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对其致病性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连续传代培养对病原斯氏线虫的带菌率和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是近年来发现的颇具希望的一种昆虫致病线虫,它与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互惠共生。当斯氏线虫进入昆虫体腔后,排出的共生菌引起寄主败血症而使昆虫致死(poinar 1966)。因此,线虫对害虫的致病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感染期线虫所携带的共生菌。由于不同种的斯氏线虫携带不同亚种的共生菌,同种线虫中每条线虫所携带的共生菌的数量不同,所以对害虫显示了不同的致病力。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线虫的带菌率和每条线虫的带菌数目均与其致病力(毒力)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初生型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及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分别与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ltis)和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这类昆虫病原细菌在稳定生长期分别产生两种形态各异的胞内晶体蛋白。本文回顾了这类蛋白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胞内晶体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同时讨论这种晶体蛋白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韩日畴  刘秀玲 《昆虫天敌》1990,12(3):113-115
目前,线虫的固体培养方法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在动物组织匀浆(如鸡内脏匀浆)加海绵的培养基中加入共生细菌,接入线虫一级种而完成的(Bedding 1981,19841 Wouts 1981)。液体培养则是在接有共生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线虫一级种而得到(Buecher et al.1989)。这类培养方法要求加入的线虫一级种仅携带其共生细菌才能达到单菌培养。如果线虫一级种带有杂菌,就会造成培养物的严重污染,大幅度降低线虫产量。因此建立线虫一级种的单菌培养方法对线虫的大量繁殖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平 《昆虫天敌》1995,17(3):140-143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是害虫的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它的研究应用从30年代发现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携带共生细菌的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 Travassos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 Poinar是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最有潜力的类群。各国科学家已发表了不少线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大量繁殖方法和防治效果的研究报告。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有以下优点:①线虫的寄主范围广,可以利用线虫防治多种害虫;②可以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线虫;③线虫可以主动地寻找寄主,对土栖和隐蔽的钻蛀害虫效果高;④线虫体内带有共生细菌,具高的杀虫能力,能在16至48小时内杀死寄主昆虫;⑤线虫对环境安全,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与一些杀虫剂混用。本文拟就日前线虫的生产、应用,影响线虫效用的因素和线虫应用的前景浅淡。  相似文献   

7.
杨平  徐洁莲 《昆虫天敌》1989,11(4):187-192
近年来,应用昆虫病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防治害虫的工作己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Poinar,1983;Miller,1984)。Bedding(1976,1981)将共生菌接到带有营养物质的海绵碎作为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获得成功,大大推进了病原线虫的大面积应用。但人工大量繁殖病原线虫的最优培养条件方面,国内外报导尚少。鉴此,我们在原有工作(徐洁莲等,1989)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斯氏线虫增殖  相似文献   

8.
谢汝创 《昆虫天敌》1992,14(4):186-187
以鸡内脏海绵培养基加入共生细菌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Bedding,1981、1984)的研究进展,促进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面积应用。浸洗线虫是收获以固体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昆虫病原线虫的回收率将降低大量生产昆虫病原线虫的成本,为此本文用通气浸线虫法及静浸线虫法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泡浸线虫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组合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以无菌的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24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格氏线虫RS92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以及以无菌的嗜菌异小杆线虫的H06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大异小杆线虫HNA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建立单菌组合;测定了各组合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干重和体内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共生细菌除了对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产生显著影响外,对线虫干重、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和脂肪酸等生化物质的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线虫拮抗土壤、线虫拮抗植物根表、普通植物根表,并首次尝试从北方根结线虫雌虫和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分离筛选具有防治危险性线虫病害潜力的生防细菌。在室内试验中,10株细菌菌株对北方根结线虫J2和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致死作用,其中9株能杀死大豆胞囊线虫J2。在温室试验中,8株菌株对线虫病害的防效在38.2%~66.2%之间。经鉴定,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 monas sp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以无菌的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24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格氏线虫RS92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以及以无菌的嗜菌异小杆线虫的H06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大异小杆线虫HNA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建立单菌组合;测定了各组合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干重和体内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共生细菌除了对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产生显著影响外,对线虫干重、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和脂肪酸等生化物质的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绪言Bovien(1937)首次报道了感染期的斯氏线虫Steinernema bibionis与细菌有共生的关系。以后,Weiser(1955)和Dutky(1959)分别发现昆虫病原线虫S.feltiae(=Neoaplectana carpocapsae)的捷克品系及DD—136品系与细菌亦有类似的关系。现已证明:至少有二个属的昆虫病原线虫可携带并将细菌释放到活昆虫寄主的血淋巴中。这些线虫为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  相似文献   

13.
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阳江县的土壤中,分离到一种病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8503),从线虫3龄幼虫体,又分离出8503菌株。此菌为共生菌,革兰氏阴性、非孢子型杆菌,2.0~12.0×0.6~1.3微米,鞭毛为周毛,硝酸盐不产生亚硝酸盐,过氧化氢酶阴性,脲素酶阴性,磷酸脂酶阴性,卵磷酯酶阳性,七叶苷水解阳性,不具荧光,对昆虫有致病性,从一系列的生化特性和线虫的带菌率、细菌囊和细菌的形状、分布等检查,此菌为大肠杆菌科的Xenorhabdus nemalophilus。对促进线虫在人工培养基的繁殖,提高线虫的产量和毒力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Akhurst(1980)注意到 Xenorhabdus 属细菌在指示培养基平板上呈现两种菌落形态,定为初生型及次生型。初生型菌可从感染期线虫肠腔中分离到。它不稳定,在体外培养时易转为次生型。初主型及次生型菌的区别在于色素、溴百里酚兰和甲基红的吸收,抗菌能力的差异和卵磷脂酶的存在(Akhurst 1980;Akhurst & Boemare 1988)。初生型还对线虫繁殖有促进作用(Akhurst 1980;Bedding 1981)。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线虫与体内细菌共生,专性寄生在昆虫体内,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研究是其高效应用的基础,涉及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对昆虫的交互作用。本文针对斯氏属和异小杆属线虫的致病因子及这类线虫与寄主昆虫互作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万寿菊属一些种的杀线虫性能在不同种线虫如短体线虫 Pratylenchus spp.、根结线虫 Meloidogyhe spp.、强壮盘旋线虫Rotylenchus rubustus、微针针线虫Paratylenchus microdorum、未定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dubius 和拜西尔剑线虫Xiphinema basiri 中已有报道。本研究是试  相似文献   

17.
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及近缘的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是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共生菌。共生菌被线虫释放到寄主血腔中后,能导致昆虫迅速死亡,且产生抗菌成分防止虫尸腐烂[1]。由于从土壤或水源中未能分离到自由存活的共生细菌,因此早期认为这类细菌只有在与线虫共生状态下才对昆虫有致死作用[2]。1990年以来,Ensign等[3]和潘映红等[4]研究发现这类细菌的胞外蛋白和脂多糖注射到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体内后均有杀虫活性。1998年,Science报道了发光杆菌(P.luminescens)菌株W 14分泌的高分子量复合体蛋白对烟草天蛾(Manducasexta…  相似文献   

18.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能够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如抑菌物质、杀虫蛋白和胞外酶等。其中产生抗生素是共生细菌的普遍特征,并且其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疫霉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共生细菌的有效抑菌成分进行分离提取,有助于发现新的抗生素。本文综述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抑菌作用活性物质的种类、致病机理、产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条件下,芜菁夜蛾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分别为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一种线虫的生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致病杆菌,测试对线虫的恢复发育、性比、后代产量及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与致病杆菌的专化性低于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3种致病杆菌上均可发育,但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发育率显著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仅在其各自共生细菌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发育。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在伯氏致病杆菌上发育后的雌雄比为1.77,而在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仅为0.77和0.74;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产量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伯氏致病杆菌和X.ehlersii上产生的侵染期幼虫长度显著大于X.budapesten-sis。对3种致病杆菌上培养产生的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体内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除可携带其共生细菌伯氏致病杆菌外,还可携带X.budapestensis,但不能携带X.ehlersii。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杨怀文先生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研究领域的主要工作,包括资源采集、保藏技术、资源评价以及挖掘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还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