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大豆蚜种群数量与其天敌昆虫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a(Pallas)]及花蝽(Orius sp.)的田间发生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借助直接观察法,对哈尔滨地区大豆蚜及上述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2008-2014年)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各年份大豆蚜种群数量峰值及峰值日后第6天各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并对大豆蚜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月为大豆蚜的田间始发期,7-8月为其田间猖獗期,9月为其消亡期。在大豆蚜的始发期和猖獗期,田间均有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幼虫)及花蝽(成虫和若虫)的发生。龟纹瓢虫幼虫和异色瓢虫成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与大豆蚜的种群数量间均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对龟纹瓢虫成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扩散系数等7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在中高密度田是由龟纹瓢虫的群居习性所致;在低密度田是由环境因素(如蓟马的密度)引起的,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棉田两种瓢虫与叶色草蛉干扰竞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对叶色草蛉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及七星瓢虫幼虫之间的竞争干扰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内,两种捕食性幼虫之间的竞争和干扰使其捕食量明显下降,而且其竞争和干扰较幼虫同种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干扰更为剧烈,并且出现相互残杀的现象.在幼虫个体大小相当的情况下,草蛉幼虫的竞争力更强,瓢虫幼虫成为草蛉幼虫的猎物.  相似文献   

4.
白志刚  张霞 《中国棉花》2010,37(1):30-31
近年,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在Bt抗虫棉田发生普遍,且数量大,通过2007—2008年系统调查表明,龟纹瓢虫占Bt抗虫棉田内天敌总量的53%~75%。为充分发挥龟纹瓢虫在Bt棉田内的控害作用,笔者对龟纹瓢虫在Bt抗虫棉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就龟纹瓢虫对棉蚜、棉铃虫的控害作用作了试验研究,同时总结出龟纹瓢虫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田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和1%甲维盐EC对龟纹瓢虫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8.08、47.13、158.67、646.54、3848.24和6.46mg·L-1,其毒力大小顺序为1%甲维盐EC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48%毒死蜱EC35%硫丹EC40%辛硫磷EC;而在田间推荐浓度下,6种药剂对龟纹瓢虫成虫的相对安全系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40%辛硫磷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5%硫丹EC1%甲维盐EC48%毒死蜱EC。因此,在棉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为了增殖和保护利用龟纹瓢虫等自然天敌,应选用高效低毒的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慎用毒死蜱和甲维盐,以减少对龟纹瓢虫成虫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棉区瓢虫优势种群的消长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Bt棉田内瓢虫种群消长动态的调查分析,明确了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为当地棉田的优势种群,其中龟纹瓢虫占种群比例的95%以上;两类棉田内三种瓢虫各占瓢虫总虫量的分布比例相近,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棉田比较,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和瓢虫总量分别比常规棉田增加63.76%、1250%和66.35%,经t检验,差异迭极显著水平;异色瓢虫比常规棉田减少15.38%,t检验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花生害虫严重危害青岛花生生产。本研究对该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主要害虫和天敌发生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地区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天敌种类较为丰富。花生田主要地上害虫为花生蚜、西花蓟马、花生须峭麦蛾、斜纹夜蛾;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灰优蚜蝇、东亚小花蝽、卷叶蛾绒茧蜂等共48种;三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花生蚜与其天敌昆虫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西花蓟马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的控制力不强,天敌昆虫对花生须峭麦蛾和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该结果可为田间害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棉花蕾铃期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其发生消长受气候、棉田环境、害虫密度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年度、地块间差异较大。自然中常出现天敌有效控制棉蚜、棉铃虫的例证。为了明确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规律,现将1979年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一、蕾铃期主要天敌种类及消长动态蕾铃期棉田主要扑食性天敌种群组成是:草蛉占47.2%、瓢虫占24.1%、食虫椿占22.9%、蜘蛛类占5.7%、其他为0.1%。草蛉类以中华草蛉最多占38.7%,其次是叶色草蛉占35.0%,丽草蛉占22.6%,大草蛉最少占3.6%;瓢虫类以多异瓢虫最多占64.7%,其次是龟纹瓢虫占20.4%,黑襟毛瓢虫占13.70/,七星瓢虫最少占1.1%;食虫椿类以小花椿为最多占90.3%,华野  相似文献   

9.
不同诱集作物对棉田刺吸性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态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棉田周围种植玉米、绿豆和向日葵等诱集作物,研究其对棉田蓟马、盲蝽的诱集效果和对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等自然天敌的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四周种植这3种诱集作物,对棉田蓟马和盲蝽的诱集效果不明显,但对棉田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的保护增殖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龟纹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棉铃虫的捕食功能崔素贞,杨雨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1991~1993年据在河南安阳棉田观察,龟纹瓢虫在棉田发生期长、数量大,其田间消长规律与二代棉铃虫关系密切。龟纹瓢虫越冬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底麦套...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豆黄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是长春地区大豆田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为明确这种天敌昆虫对豆黄蓟马成虫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其捕食作用以及密度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成虫对豆黄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回归模型为Na=0.934 6N/(1+0.0339N);异色瓢虫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增大而减少,回归模型为A=13.534P~(-0.702 9);异色瓢虫成虫间存在种内干扰,干扰反应回归模型为E=57.218P~(-1.246)。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豆黄蓟马成虫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和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12.
邱良妙  占志雄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0):1872-1876
测定5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龟纹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效应,在龙眼角颊木虱同一猎物密度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处理的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其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构没有改变,均属于HollingⅡ型,只是功能反应模型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捕食者对猎物的瞬间攻击率a下降,处理时间Th延长,最大理论捕食量下降。结果表明: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龟纹瓢虫的捕食作用存在明显的不良影响,5种杀虫剂中以吡虫啉对龟纹瓢虫的捕食作用影响最小,氰戊菊酯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花生田种级昆虫群落结构,阐明主要害虫及天敌种间对应关系,明确主要害虫及潜在天敌种类,为花生害虫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奠定基础,通过采用传统形态、解剖和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2016-2017年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进行种级分类鉴定,解析昆虫群落结构,并对害虫优势种、常见种与天敌的发生动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害虫优势种为双斑萤叶甲(2 793±3头)和小绿叶蝉(1 725±341头),收集到对应天敌7种(1 477±184头)和19种(2 116±353头);害虫常见种花生蚜(826±110头),收集到天敌23种(2 656±353头),天敌种类丰富。天敌与害虫发生动态及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双斑萤叶甲显著相关的天敌是黑背毛瓢虫,与小绿叶蝉显著相关的天敌种类是龟纹瓢虫、叶色草蛉、大草蛉、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黑食蚜盲蝽和黑头叉胸花蝽;与花生蚜显著相关的是大灰食蚜蝇、烟蚜茧蜂、窄腹食蚜蝇、烟盲蝽和斜斑鼓额食蚜蝇。本研究阐明了阜新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天敌资源丰富;明确了双斑萤叶甲、小绿叶蝉和花生蚜的田间潜在控害天敌种类,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茶树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我国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异常丰富,每一种害虫通常都有数种天敌同时对其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树害虫的天敌约500种,其中许多是某类害虫的优势种。如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狭带食蚜蝇等是捕食茶蚜的优势种,红点唇瓢虫、台湾小瓢虫等是捕食长白蚧、椰圆蚧等的优势种,单白绒茧蜂和茶尺蠖绒茧蜂是寄生茶尺蠖幼  相似文献   

15.
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s M~·,(?)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豆田龟纹瓢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其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升高。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由于属聚集分布,用Iwao's资料代换法求取每块田龟纹瓢虫的相应y值。根据Iwao's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公式的计算结果,为大豆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棉田天敌量日益上升.根据清丰县测报站2000-2004年测报调查资料,对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1天敌种类据调查,清丰县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瓢虫、捕食蝽、草蛉、食蚜蝇等,发生数量所占比例约为38%、32%、19%、3%、2%。其中蜘蛛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褐新园蛛、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等;瓢虫主要有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等;捕食蝽主要有小花蝽、华野姬猎蝽等;草蛉有中华草蛉和丽草蛉等;食蚜蝇以大灰食蚜蝇、长扁食蚜绳为主。2发生期5月初始发生天敌。在棉花的全生育期内共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 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7692、94.3396、303.0303、588.2353、222.2222、500.0000头.当N→∞时,每头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6736、112.3596、277.7778、555.5556、120.4819、188.6793头.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和混合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两种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第1代各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6),混合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极显著低于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P<0.01,n=6).本研究表明,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七星瓢虫对茶蚜的防治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8.
赣北是我省主要产棉区,地老虎是棉花等春播旱地作物苗期常发性害虫。为了更好地开展测报和防治,作者近十几年来先后在彭泽、九江两县洲地对其进行了观察。现将主要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并借以抛砖引玉。一、地老虎种类及危害初步查明赣北有小地老虎 Agrotisypsilon(Rottemberg)、灰地老虎 Agrotisconescns(Butler)、黄地老虎 EuxoaSegetum(Schiffermüller)、八字地老虎Agrotis C—nigrum(Linnaeus)、茶色地老虎 Hermonassa cecilia Butler,包括文献记载本区都昌县发现的地老虎 Agrotistokionis Butler 共6种地老虎,后五种至  相似文献   

19.
48%Spinosad浓溶剂防治棉铃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全面评价新型生物农药Spinosad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效果及对棉田主要天敌龟纹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农药每公顷有效用量30.24~40.32g控制抗性棉铃虫,尤其是大龄幼虫效果显著,持效期长(8~10天),保顶、保蕾效果明显,且对棉田主要天敌安全,是抗性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0.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85,4(1):59-60
开发利用自然天敌资源,是发展害虫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作者对安徽茶区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茶园天敌资源丰富,且对害虫有一定控制能力初步查明安徽茶园害虫天敌,多达300余种,包括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蜘蛛、捕食螨和食虫鸟类,以及多种昆虫病毒、白僵菌、虫草和蚜霉等。许多天敌昆虫明显表现与害虫的发生有同步现象和制约效应。如异色瓢虫(Leisaxyridis)、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