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法国 Bellon 公司制造的粘液瘤疫苗(商品名为 Cuniloc—系一种以休普氏纤维瘤病毒为基础的白陶土作载体的冻干苗)对114只母兔和150只幼兔进行预防接种,研究其耐受性。通过此苗接种在局部形成一个榛子大至核桃大的纤维瘤,该瘤多数都在接种后8—12周消退。家兔都能较好地耐受此苗接种。它能在母兔的各个时期:交配前、妊娠期以及哺乳期进行接种。只要准确地皮下接种,此苗不会影响生长期家兔的增重、也不会使育肥兔的屠体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2.
<正>兔纤维瘤病是由纤维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良性肿瘤传染病。以皮下和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良种肿瘤为特征,在野兔群中呈地方流行性。1病原和流行特点纤维瘤病毒为双股DNA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第五亚群,病毒粒子形状呈砖形,大约300纳米×240纳米×200纳米。经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沉淀反应和中和试验证明兔纤维瘤病毒与野兔纤维瘤病毒、松鼠纤维瘤病毒和兔粘液瘤病毒有密切的抗原关系。人工接种于家兔的肌肉、皮下或睾丸内部都  相似文献   

3.
用标准粘液瘤病毒人工感染中国家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家兔对粘液瘤病毒极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为10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真皮浅层至肌层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呈星形,也有呈梭形或蝌蚪形,粘液染色(+),PAS染色(+)。在表皮的基细胞,棘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研究结果为诊断粘液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皮下,尤其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主要特征。1898年,Sanarelli在乌拉圭最早发现本病,之后在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的许多国家相继有本病的报道,目前我国尚未见有关本病的报道。近几年实验研究证明,中国家兔对兔粘液瘤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国家规定本病为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WTO的加入,各种种兔及兔产品原料等的引入,该病对养兔业的潜在威胁很大,有必要对此病严密监控,防患于未然。现将本病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Myxomatosis)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家兔和野兔的一种高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全身皮下特别是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由于本病是高度接触传染的并具有极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兔业造成毁灭性损失,所以被国际兽医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本病,但试验证明我国饲养的家兔对本病的感染率和致死率均为100%,如果传入,所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我国将本病列为禁止输入的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标准粘液瘤病毒人工感染中国家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家兔对粘液瘤病毒极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真皮浅层至肌层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呈星形,也有呈梭形或蝌蚪形。粘液染色(+),PAS染色(+)。在表皮的基细胞;棘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研究结果为诊断粘液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全身皮下尤其是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近年来本病有向亚洲蔓延的趋势。在首次发病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夏秋季节,气温高,环境潮湿,闷热,蚊虫孳生多,有利于兔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饲养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对兔黏液瘤病、兔乳头状瘤病、兔链球菌病、兔体表真菌病、兔曲霉菌病等常见多发病的防控。1兔黏液瘤病1.1诊断要点兔黏液瘤病由黏液瘤病毒引起。在自然条件下只侵害家兔和野兔,在蚊虫大量孳生的夏秋季节,因兔受到伊蚊、库蚊、按蚊、兔蚤、刺蝇等叮咬而发病并在兔群  相似文献   

9.
正兔黏液瘤病(Rabbit myxomatosis)是由兔黏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高死亡率的病毒传染病,仅在发生家兔和野兔。它对家兔的致死率和死亡率都在90%以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经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虽然在我国暂未发现本病,但是目前全世界已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本病且有向亚洲蔓延的趋  相似文献   

10.
<正>夏秋季节,气温高,环境潮湿,闷热,蚊虫孳生多,有利于兔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饲养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对兔黏液瘤病、兔乳头状瘤病、兔链球菌病、兔体表真菌病、兔曲霉菌病等常见多发病的防控。1兔黏液瘤病1.1诊断要点1.1.1病因兔黏液瘤病由黏液瘤病毒引起。在  相似文献   

11.
注射过粘液瘤病毒的兔子全部死亡,主要病变为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和真皮中有星形、梭形或蝌蚪形瘤细胞浸润,在表皮的基细胞和棘细胞层中及瘤细胞中存在有不同阶段的病毒粒子和病毒包涵体,建立了琼脂扩散检测法用于粘液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将接种 Shope 纤维瘤病毒恶性变异株(SFV—MV)诱发家兔的巴氏杆菌病作为研究巴氏杆菌病的免疫抑制和免疫予防的模型。试验兔在接种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健康带菌者,皮内接种 SFV—MV 的家兔于接种后3—6天,在接种部位出现原发性肿瘤;接种后7或8天,家兔出现鼻尖、结膜炎和肿瘤转移;接种后10~14天,家兔出现死亡。接种 SFV 非恶性的Patuxent 毒株的家兔发生局灶性原发性肿瘤,但不发生巴氏杆菌病和肿瘤转移。SFV—MV 接种兔在第6天其脾脏淋巴细胞对 T 细胞和 B 细胞促有丝分裂因子的反应性降低,到第10天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亦降低。此外,在所有主要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和眼结膜。鼻粘膜的上皮细胞中检出 SFV—MV 抗原(免疫荧光法)。鼻粘膜和眼结膜上皮还发生鳞状化生。而 SFV接种兔则无这些变化。用热灭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或 J5兔疫的 SFV—MV 感染兔,对巴氏杆菌病有部分保护作用,而那些在免疫前接种 SFV—MV的家兔,由于防御机能的损伤而促进了自发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用 J5或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家兔比未兔疫对照兔的结膜炎和鼻炎程度要轻,这表明 J5突变菌株免疫予防可能在应激兔巴氏杆菌病的予防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兔黏液瘤病是由兔黏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为了加强口岸对进境野生及实验用兔中兔黏液瘤病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建立了PCR和Real-time PCR快速高通量检测兔黏液瘤病的方法,证实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兔黏液瘤病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家兔耳静脉接种引起家兔死亡原因的分析:1.因种毒(脾、淋毒)在冰箱结冻保存,当种毒继代或制苗时,由冰箱取出进行研磨,稀释滤过后,病毒液是凉的。在给家兔耳静脉接种时,如注射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初,在法国西部的家兔养殖场出现了一种以严重的水样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达30%~80%,其传播速度很快。1997~1998年已在法国其他地区及欧洲相继出现本病,被命名为兔的流行性肠炎。该病是继兔粘液瘤病、兔病毒性出血症之后在欧洲大陆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试用兔肾原代细胞传代;增殖兔粘液瘤病毒,呈现典型CPE。粘液瘤病毒SG33株在兔肾细胞上连续传3代之后,就不产生CPE,在鸡胚上传3代再回归兔肾原代细胞,又呈现CPE。SG_(33)在鸡胚上不能产生明显痘斑。维持液pH值影响SG_(33)在兔肾原代细胞上形成CPE。  相似文献   

17.
感染家兔的3种最重要的病毒是:黏液瘤病毒(Myxoma virus.MV)、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和兔轮状病毒(Lapine Rotavirus,LRV)。还有其他病毒(如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嵌杯病毒、类肠道病毒、呼肠孤病毒和疱疹病毒),但他们的发生和致病性可以忽略。 50多年前黏液瘤病首先在欧洲发生,至今还是一个威胁养兔业的难题。近期的研究多集中在MV的100多个基因所编码的结构蛋白和必需蛋白的作用和功能方面,特别是MV免疫调节蛋白(病毒因子和病毒受体、免疫调节和抗凋亡因子),参与对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抗MV感染反应。在疫区控制黏液瘤病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使用弱毒疫苗,可以诱导产生体液免疫,但不能提供完全保护。基于对MV免疫调节蛋白的了解,几年内将有一种新的缺失疫苗开始生产和应用。这种疫苗应该更加安全,能诱导更广泛的免疫性,并可以适用于DIVA(区分感染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策略,即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确定由家兔检测到的抗Mv抗体是由感染还是接种疫苗产生的。 RHDV是一种不能人工培养的嵌杯病毒,感染家兔导致严重的、致死性肝炎,1984年首次由中国报道。第一个抗原变异株RHDVa于1977年在意大利和德国鉴定。现在,意大利大部分地区都存在.野外流行超过50%。在欧洲,1997~2004年期间,德国、法国、马耳他和匈牙利都有报道。欧洲以外,留尼旺岛、美国和南美洲也有报道,根据NCBI上发表的RHDV基因序列,中国也应该是从1985年开始存在的。最近分离鉴定了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RHDV分离株,根据这些分离株与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或许可以得到RHDVa亚变异株。 1975~1985年间,大约在欧洲发生RHD10年之前,采集自兔场和实验室健康家兔的血清检测呈RHDV阳性,说明存在一种或  相似文献   

18.
撒丁兔场约有615,000只家兔,有一部分养在20幢安适的兔舍内,每幢约有50到300以上的育种母兔。在兔群中最普通的疾病是球虫病。1978—1983年内每年约爆发35次(1983年只发生18次)。对兔尸剖检时发现球虫病占60%。1983年爆发粘液瘤病11次(尸检占6%),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9.
兔瘟脏器病变与病毒血凝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瘟脏器病变与病毒血凝价比较研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230031吴世义兔瘟病毒对家兔的各器官组织的嗜性不同,因而病毒在兔体各脏器内的分布密度也就不尽相同。笔者对人工接种兔瘟病毒后急性死亡家兔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大体病理剖检,并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对各种脏器进...  相似文献   

20.
兔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与兔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有关,据我们所知,除了兔粘液瘤病和兔出血症以外,尚未报道其他病毒自然引发兔呼吸系统疾病。本文描述了自然暴发的兔急性死性肺炎与类副粘病毒粒子的出现有关,肺的病理变化以出现巨细胞性肺泡炎为特征,本研究的结果将促使人们对兔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以获得更多兔肺炎中病毒可能作用的见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