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蛋鸭生物安全模式的饲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65日龄的绍兴麻鸭2200羽,按饲养方式设2个处理组,每组1100羽,即传统舍内平养结合水面放养组(对照组)和舍内平养结合鱼塘网上间歇喷淋组(试验组),以测定蛋鸭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期间(125d),试验组每羽母鸭平均产蛋112.7枚、总蛋重7.73kg,对照组为104.1枚和7.07kg,产蛋数和总蛋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3%和9.3%.试验期间试验组死淘率为1.0%,对照组为3.5%;试验组料蛋比为2.79∶1,对照组为3.17∶1,试验组饲料报酬比对照组提高13.6%.  相似文献   

2.
龙岩市饲养山麻鸭已有300多年历史,主产于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及其附近乡村。年饲养量达150万羽,每年有1000多万羽鸭苗销往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上海等11个省市。龙岩山麻鸭个体小,产蛋多,觅食力和适应性强,公鸭110日龄性成熟,母鸭95~97日龄开产,年平均产蛋243枚,有些群体高达280枚。平均蛋重545克,母鸭体重125~155千克,料蛋比3∶1。历史上麻鸭以放牧为主,补喂些稻谷、螺、蚬等饲料。近些年该鸭饲养普遍转为圈养。1 山麻鸭饲料配方 目前对鸭的饲料配方研究报导较少。以…  相似文献   

3.
蛋鸭生物安全饲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同一批山麻鸭种鸭提供的1日龄山麻鸭雏1 260羽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70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水面圈养,试验一组采用笼养,试验二组采用旱地圈养结合间歇喷淋,整个饲养期其他饲养条件相同。结果表明,3个组的开产日龄(达 50%产蛋率日龄),旱地平养组为109.7 d,笼养组为111.3 d,对照组为111.2 d,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500日龄入舍母鸭平均产蛋教试验组蛋鸭为306.90枚,与对照组的312.07枚差异不显著(p>0.05),却极显著高于笼养组的283.27枚(p<0.01),笼养组比对照组低9.2%,差异极显著(p<0.01);每羽入舍母鸭500日龄总产蛋重笼养组18.86 kg,比对照组的20.67 kg低8.76%,差异极显著(p<0.01).而旱地平养组为 20.31 kg,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项蛋品质,两试验组与传统水面饲养的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期死亡淘汰率时照组为7.4%。旱地平养组为4.23%,笼养组为4.76%,分别比对照组低42.8%和35.7%,差异极显著(p<0.01),旱地平养组与笼养组无显著差异(p>0.05); 产蛋期全期科蛋比旱地平养组每羽为2.72:1,比对照组低0.18,节约饲料3.66 kg,差异极显著(p<0.01),笼养组为3.05:1,比对照组高0.15,差异极显著(p<0.01),比旱养组高0.33,差异也极显著(p<0.01)。筛选出一种既不影响产蛋性能又符合生物安全原则的蛋鸭旱地无水面圈养饲养模式。解决了蛋鸭在水域放牧造成的水源污染、病原扩散、疾病传播等长期困扰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高生产性能的蛋鸭饲养模式,以替代传统饲养方式,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饲养方式(网上平养、笼养和散养)对山麻鸭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31 d的饲养试验,笼养组每只山麻鸭的产蛋量和总蛋重分别为179.3枚和11.95 kg,极显著低于散养组(189.9枚和12.75 kg)和网上平养组(192.2枚和12.54 kg)(P0.01),散养组与网上平养组差异不显著(P0.05);网上平养组全期料蛋比为3.68,与散养组(3.58)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极显著低于笼养组(4.56,P0.01);网上平养组畸形蛋率为3.21%,极显著低于笼养组(5.44%)和散养组(4.12%,P0.01),而笼养组极显著高于散养组(P0.01)。说明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不仅不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而且能降低饲料消耗,可以替代传统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添加半胱胺对蛋种鸡产蛋中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选用43周龄的健康海兰鸡(父母代)2042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00羽,试验组842羽,每组设四个重复。试验组添加400mg/kg半胱胺,每日按重复记录产蛋数、破蛋数,计算总产蛋率、种蛋产蛋率、畸型蛋率、破蛋率,试验期为28天。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群总产蛋率较对照组鸡群提高2.37%(p<0.01),种蛋产蛋率提高3.63%(p<0.01),畸形蛋率降低35.04%(p<0.01),破蛋率降低52.22%(p<0.01),可见半胱胺可明显提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高生产性能的蛋鸭饲养模式,以替代传统饲养方式,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饲养方式(网上平养、笼养和散养)对山麻鸭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31 d的饲养试验,笼养组每只山麻鸭的产蛋量和总蛋重分别为179.3枚和11.95 kg,极显著低于散养组(189.9枚和12.75 kg)和网上平养组(192.2枚和12.54 kg)(P〈0.01),散养组与网上平养组差异不显著(P〉0.05);网上平养组全期料蛋比为3.68,与散养组(3.58)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极显著低于笼养组(4.56,P〈0.01);网上平养组畸形蛋率为3.21%,极显著低于笼养组(5.44%)和散养组(4.12%,P〈0.01),而笼养组极显著高于散养组(P〈0.01)。说明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不仅不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而且能降低饲料消耗,可以替代传统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选用1日龄美国绿头野鸭苗5000羽,随机分为2组,每组2500羽(公母比1:18),Ⅰ组采用传统的筑塘养殖模式(对照组),Ⅱ组采用无水面舍内旱地圈养(试验组),用以测定各组产蛋期生产性能。结果表明,Ⅰ组360日龄入舍母鸭平均产蛋数为142.3枚,平均总蛋重9.00kg;Ⅱ组360日龄人舍母鸭平均产蛋数为154.3枚,平均总蛋重9.75kg。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产蛋期死淘率为14.25%,Ⅱ组为4.11%;全期料蛋比Ⅰ组为3.73:1,Ⅱ组为2.69:1,种蛋受精率,Ⅰ组为83%,Ⅱ组为85%。  相似文献   

8.
将50周龄的"罗曼褐"父母代蛋种鸡54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0只鸡,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试验组与对照组日粮及饲养管理相同。预试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间产蛋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有益微生物惠康Ⅰ号,对照组不添加,试验周期为42d。试验期间测定各组别每重复蛋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添加有益微生物惠康Ⅰ号的试验组只鸡日产蛋量、产蛋率、破蛋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每只入舍母鸡提供健雏数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提高,采食量、平均蛋重、料蛋比、种蛋合格率、健雏率比对照组低,但组间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饲粮赖氨酸水平对产蛋高峰期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及卵泡发育的影响,确定产蛋高峰期山麻鸭赖氨酸需要量。【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产蛋率一致的22周龄山麻鸭54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75%、0.80%、0.85%、0.90%、0.95%和1.00%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2周。记录各重复每天产蛋个数、产蛋重量,计算各阶段产蛋率、日产蛋重和料蛋比。试验期末从每重复采集3枚鸭蛋,测定蛋品质指标;并从每重复选择2只体重接近重复平均体重的试验鸭翅静脉采血后屠宰,分离并收集卵巢、各阶段卵泡和输卵管,分别测定其重量、数量及长度。【结果】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22~24周龄山麻鸭产蛋率、日产蛋重和料蛋比(P<0.05),其中0.85%赖氨酸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最高,料蛋比最低;除蛋形指数外,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山麻鸭血浆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血浆促卵泡激素(FSH)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按饲养方式不同设3个处理组:传统的水面圈养(对照组)、无水面旱地圈养结合间歇喷淋(试验1组)、笼养(试验2组),以测定各组产蛋期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试验2组500日龄入舍母鸭平均产蛋数为283.3枚、总蛋重为18.86 kg,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312,1枚、20.67 kg)和试验1组(306.90枚、20.31 kg);对照组产蛋期死亡淘汰率为7.4%,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2组(4.76%)和试验1组(4.23%);试验1组全期饲料转化率为2.72,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2.90)和试验2组(3.05)。说明旱地平养结合间歇喷淋的饲养方式,不仅不影响蛋鸭的产蛋性能,而且显著降低饲料消耗,可以替代传统的水面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缙云麻鸭的产业现状与发展需要,采用父系半同胞家系选育方法,辅以生化遗传标记育种技术,对缙云麻鸭进行了四个世代的提纯复壮,选育了缙云麻鸭Ⅰ系、Ⅱ系、青壳系三个纯系。经测定,各纯系母鸭平均见蛋日龄为82d,500日龄羽均产蛋量达到329.83枚、总蛋重21.65kg,蛋料比1∶2.86,分别比选育前提高10.38%、15.15%、13.64%,经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青壳系鸭青壳蛋比例核心群达95%以上,商品代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绍兴麻鸭为供试群体,采用传统地面散养和网上平养2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产蛋性能的影响,从产蛋率、料蛋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试验表明,采用网上平养方式大规模饲养蛋鸭后,全期产蛋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6.21%,料蛋比下降18.90%,节省饲养成本34.14~36.84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选择在同样饲养管理下 98日龄的健康鸡 10 0 0只 ,分两组每组 5 0 0只 ,第一组 5 0 0只为试验组 ,试验组 98日龄开始补钙 ,用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二厂生产的高效料精自己拌料 ,按料精提供的配方 ,另加 2 .5 %的贝粉 ,喂到 12 0d。第二组 5 0 0只为对照组 ,饲料与试验组完全相同 ,不补加 2 .5 %的贝粉 ,喂到12 0d。试验期间的饲养管理完全相同。到鸡产出第一枚蛋开始两组都更换产蛋配方。饲料完全相同。试验组 5 0 0只鸡 6 0d产软壳蛋 49枚 ,对照组 6 0d共产软壳蛋 133枚 ,经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提前补钙的鸡产软…  相似文献   

14.
淮南麻鸭为地方品种,属麻鸭类,中等体型,蛋肉兼用型。母鸭多为褐麻色,公鸭黑头、白颈圈、褐或花背,颈和尾羽黑色、白胸腹。成年母鸭体重1.38kg,公鸭1.55kg。6月龄开产,全年产蛋130枚,蛋重60.81g。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力强、耐粗饲、易饲养、生长快、宜放牧、觅食力强等特点。麻鸭肉质细嫩,鸭汤鲜美可口,清热泻火,故也有“药鸭”之称,是当地农民养鸭首选品种,也是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笔者结合多年当地麻鸭的饲养经验,对淮南麻鸭的饲养管理做些粗浅探讨。1雏鸭的饲养管理1.1适时“开水”与“开食”1.1.1开水雏鸭在开食之前首次下水活…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择当地土种产蛋母鸡300羽,在常规日粮中添加3.6%风干蚯蚓,经259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蚯蚓与否对产蛋率、蛋重、日产蛋重影响不明显(P0.05),但对饲养利用率则有明显影响,试验组料蛋比为2.21∶1,对照组为2.51∶1,饲料利用率提高12.0%,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中添加风干蚯蚓后,对鸡蛋中镉(不显著)、铅(5 ppb)、镍(不显著)含量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经过专门化品系选育的山麻鸭I系(S1S1)、山麻鸭II系(S2S2)、山麻鸭III系(S3S3)、金定鸭(JJ)、莆田黑鸭(PP)和闽农白鸭(FF)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配合力测定,筛选产蛋量高、饲料转化率高的三系杂交的山麻鸭配套系。结果表明,筛选出三个最佳三系杂交配套组合F(PS2)、P(S1F)和F(S1P),其500日龄产蛋数分别为345.4±1.2枚、339.2±2.0枚和331.1±1.3枚,总产蛋重分别为25.12±0.08kg、24.26±0.06kg和24.13±0.17kg,料蛋比分别为2.60、2.68和2.67,较亲本山麻鸭S1S1系500日龄产蛋数300.2枚、总产蛋重19.9kg、料蛋比2.91分别提高了10.3%-15.1%、21%-26.1%和15.1%-18.7%。  相似文献   

17.
益生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70只海兰蛋鸡,随机分为2组,设3个重复,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益生素,对照组不添加益生素,试验期56 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产蛋率分别为90.89%和87.33%;试验组较对照组高3.56%;试验期内平均每天耗料量:试验组为5.39±0.32(kg/处理组),对照组5.39±0.35(kg/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数:试验组为40.89±3.62枚/只,对照组为39.3±7.13枚/只,差异极显著(P<0.01);蛋重:试验组为52.68±0.11 g/只.天,对照组为50.73±0.18 g/只.天,差异极显著(P>0.01);破软蛋率(%):试验组为29.2±0.29,对照组为47.02±0.38,试验组仅为对照组的62.34%,差异极显著(P<0.01);料蛋比:试验组每只鸡蛋料比为2.27∶1,对照组每只鸡蛋料比为2.36∶1,对照组比试验组多耗料4%。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鸡多获利润0.48元,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场于1987年选留自养肉用樱桃谷鸭商品代1094只(其中公鸭136只,母鸭958只)饲养繁种。485日龄平均每只母鸭产蛋204枚,合格种蛋达186枚,平均蛋重87.3克,受精率平均为92.1%,每只种母鸭供苗鸭132只,平均出壳重55克以上,其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52日龄平均只重达2.61公斤,料肉比为3.28。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饲养管理方法育雏阶段,按樱桃谷肉鸭饲养标准饲养到53日龄,雏鸭自由采食、饮水,旱圈养。从54日龄开始,对种鸭采取控制饲喂,即从原来每日每只自由采食250克逐渐减少到  相似文献   

19.
于田麻鸭原产于和田地区于田县灌溉区湿地,中心产区在于田县木尕拉镇、加依乡、科克亚乡、斯也克乡、先拜巴扎镇、英巴格乡、喀尔克乡、达里雅布依乡等8个乡镇。于田麻鸭个体中等,颈修长,胸较浅,躯干呈长方形,形似龙舟。在散养条件下,公鸭平均体重1.64kg左右,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分别为69.0%、12.7%和12.4%;母鸭平均体重1.64kg,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分别为71.0%、10.3%和10.2%。母鸭开产日龄180~220d,年产蛋150~170枚,开产蛋重57g,平均蛋重73g,种蛋受精率达到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达到87%以上、鸭苗成活率95%以上。于田麻鸭具抗逆、抗病、耐粗饲等优良特性,善食草、勤觅食,适宜农区散养和水域区放养,在特色畜产品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龙岩市饲养山麻鸭有着悠久的历史,300多年前就有记载。现年饲养量达150万只,每年有1000多万只鸭苗销往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海南、云南、贵州、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区市。龙岩山麻鸭属于麻鸭的一个亚种,主产于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及附近乡镇。龙岩山麻鸭体型小,觅食力强,产蛋多,适应性强。公鸭110日龄达到性成熟,母鸭开产日龄95-97天,年平均产蛋243枚,有的群体高达280枚、平均蛋重54.5克,母鸭体重1.25-1.55千克,全圈养料蛋比3:1。历史上麻鸭都是以放牧饲养为主,主要喂稻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