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不同碳源浓度、不同激素水平、不同孢子成熟度等条件对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d.)原叶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2%的培养基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原叶体的形成;随着无机盐浓度的降低,孢子萌发率上升,以1/4MS浓度最佳;1.0 mg/L 6-BA更有利于原叶体的发育;0.01 mg/L NAA上的原叶体长势较好;0.1~1.0 mg/L 2,4-D均有利于原叶体的发育,以0.5 mg/L为最佳浓度;还未完全成熟的孢子的萌发率较高,最高达50%以上。培养基配方为2%蔗糖+1/4MS+1 mg/L 6-BA+0.01 mg/L NAA+0.5 mg/L 2,4-D和孢子未完全成熟等条件更有利于紫萁原叶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鲁枣1号为试材,以正在生长的枣头嫩枝为外植体,进行了芽的诱导和试管苗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嫩枝茎段上未萌发的主芽在启动培养基(MS+1 mg/L BA+0.2 mg/L IBA+3%蔗糖)上可萌发成新梢,萌发率为54.8%。在相同的启动培养基上,远离培养基的茎段切口处可诱导产生不定芽,不定芽再生率为23.8%。不定芽和主芽新梢在MS+2 mg/L BA+0.4 mg/L IAA+3%蔗糖+6 g/L琼脂培养基上增殖生长良好。试管绿苗在1/4MS+0.5 mg/L IBA+2%蔗糖+6 g/L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过山蕨种苗快繁技术体系,包括孢子囊的消毒方法、孢子萌发培养基、配子体增殖培养基以及幼孢子体诱导基质,结果表明:较好的孢子囊消毒方法是70%酒精+5%次氯酸钠组合,适合过山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培养基是MS+2%蔗糖+0.7%琼脂,pH值6.0;适合配子体增殖的培养基为MS+2%蔗糖+0.7%琼脂+0.2 mg/L 6-BA+0.1 mg/L NAA,pH值6.0;适合幼孢子体诱导的基质配比是草炭+细河沙(1∶1)。  相似文献   

4.
以孢子为外植体对芒萁进行组织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孢子萌发和孢子体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孢子体萌发阶段最适培养基组合是1/2MS培养基+30 g/L蔗糖+7 g/L琼脂,pH值5.8~6.0;原叶体增殖阶段,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NAA 1.0 mg/L+6·BA 1.5 mg/L+蔗糖30 g/L+琼脂7g/L;孢子体的诱导最适培养基组合是1/2MS培养基+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花茶组培再生体系,包括无菌苗诱导、继代增殖、壮苗、生根、移栽等,且各阶段配方效果稳定.种子萌发诱导培养基:MS+6-BA 0.2 mg/L+NAA 0.2 mg/L+蔗糖3%的效果好,萌发率为82%;继代增殖培养基:改良MS+6-BA 1 mg/L+KT 1 mg/L+IBA 1.5 mg/L+蔗糖4%的有效苗最多,增殖系数为4.2;壮苗培养基以改良MS+6-BA 0.3 mg/L+IBA 1 mg/L+蔗糖3%的效果最好;生根培养:无菌苗基部浸泡500 mg/L IBA溶液2 min后接种于1/3改良MS+蔗糖1.5%培养基的生根率最高,达86%;移栽基质以V泥炭土∶V黄泥∶V河沙=2∶1∶1的混合基质较好,60 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6.
以试管苗为材料,比较不同外源激素浓度配比和不同蔗糖浓度对菊芋试管芋诱导的影响;探讨不同培养基质对试管芋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菊芋试管芋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BA0.5mg/L+NAA 0.1mg/L+蔗糖60g/L,试管芋形成率达86%;诱导得到的试管芋包衣处理后在菜园土与腐殖质基质中萌发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7.
选用费氏石楠的嫩枝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发现MS+6-BA 1.0 mg/L比较适合诱导费氏石楠腋芽的萌发;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0.1 mg/L、6-BA 1.0~1.5 mg/L,能促进不定芽增殖,产生的不定芽生长情况良好,增殖系数高,是比较适合的芽增殖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 0.2 mg/L对生根有较好的促进效果,生根率达76%,在此基础上再添加大豆豆浆5~10g/L,生根率可高达100%,根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子叶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萌发罗汉果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罗汉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探讨了不同MS、琼脂含量、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种子萌发时间和活性炭在罗汉果种子萌发、子叶诱导不定芽及试管苗生根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4 MS、0.5%-0.6%的琼脂含量比较适合罗汉果种子萌发,萌发率达89.2%;降低无机盐和蔗糖浓度有利于罗汉果试管苗的生根;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mg/L+1.5%蔗糖;罗汉果子叶直接诱导不定芽最适合培养基为1/2MS+6-BA1.0mg/L+IBA0.1mg/L,分化率达94.8%,平均每块子叶出芽10个;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0.2%)活性炭有利于生根,但不利于子叶不定芽的诱导;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还受种子萌发时间的影响,萌发时间以2—4d为宜;试管苗经过炼苗2~4d能极大提高移栽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9.
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蜈蚣草孢子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提高蜈蚣草的繁殖效率。[方法]以蜈蚣草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找出合适的萌发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结果]蜈蚣草孢子在1/8 MS1、/8 MS+0.2 mg/L 6-BAk、nop 3种萌发培养基中均可长出原叶体,之后接种到1/2 MS+1.0 mg/L 6-BA+20.0 g/L蔗糖诱导培养基中,30 d后形成球状体(GGB),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05 mg/L NAA+20.0 g/L蔗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将GGB接种到1/2 MS+0.5 mg/L 6-BA+0.2 mg/L NAA+20.0 g/L蔗糖分化培养基上,20~30 d后分化出孢子体,再转入1/2 MS+0.2 mg/L NAA+20.0 g/L蔗糖生根培养基,30 d左右长出细根,缓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蜈蚣草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杏新品种‘金凯特’(Prunus armeniaca Lam.)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以其当年生半木质化绿枝茎段为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及蔗糖浓度对腋芽启动、试管苗继代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腋芽启动培养时,MS培养基较QL培养基更有利于腋芽的萌发生长,在添加1.0 mg/L BA和0.2 mg/L IBA的MS培养基上,腋芽萌发率达85.8%。试管苗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以WPM最佳,其次为MS,QL最差。生根培养基以MS最有效,1/2MS和1/2QL均不能诱导根的产生;蔗糖浓度20 g/L比30 g/L显著提高了生根率;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2 mg/L IBA+20 g/L蔗糖,生根率为93.2%,平均每株生根数为2.5。  相似文献   

11.
测定温度、光照、营养、pH对红麻灰霉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以及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2℃;孢子宜在水滴和水膜中萌发,孢子悬浮在红麻叶汁液中能显著提高萌发率;持续强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黑暗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该菌在6种培养基上以PSA生长和产孢最佳.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以pH5-7为宜.从孢子侵入寄主的影响因素和菌核特性试验可以看出,该病在孢子含量为103-107个·mL-1范围时,其潜育期随孢子含量的提高而缩短;在相对湿度为100%下,用孢子叶汁悬液对叶片伤口喷雾接种能明显缩短潜育期.菌核埋入土层愈深萌发率愈低,夹在麻杆中的菌核皆能萌发.不同寄主灰霉菌交叉接种测定显示,红麻灰霉菌对莴苣、黄瓜、韭菜和蕹菜的健株不致病,反之,莴苣、蕹菜灰霉菌对红麻尤其是受伤的植株能致病.  相似文献   

12.
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枯萎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fragari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适宜pH 4~6,全光照可促进产孢。对碳源的利用,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酵母膏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30℃,最适28℃,高于40℃和低于5℃不能萌发,RH在9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90%不萌发;萌发最适pH 4~6,高于pH 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最适孢子萌发的碳源是乳糖,氮源是牛肉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鱼尾星蕨的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以及浓度对其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鱼尾星蕨的成熟孢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速度最快,萌发率最高;鱼尾星蕨的原叶体在1/2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较快,但增殖过程中不能形成孢子体;在1/2MS+AgNO31.0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孢子体;孢子体可再进行分株扩增,从而获得大量的孢子无菌苗。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低于5℃或高于35℃均会对孢子产生及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孢子畸形;碳源以葡萄糖和蔗糖生长最好,产孢最适为蔗糖,淀粉最差;氮源以硝酸钾生长和产孢最好,牛肉膏次之,硫酸铵上生长最差,而尿素上产孢最差;pH5~9适于病原菌的生长,最适pH7.5,pH过高或过低对病原菌的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病原菌在荧光下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湿度为相对湿度10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5,高于pH 9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5.
 将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孢子接种在Beneck,1/2MS (Murashige and Skoog),MS,Knop,改良Knop 等5种培养基上,用pH酸度计将酸碱度调至pH 7.0。分别加入适量蔗糖,5种培养基各设置不同蔗糖质量浓度:40,30,20,10,0 g·L-1,定时镜检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当蔗糖质量浓度为0 ~ 30 g·L-1时随蔗糖质量浓度升高孢子萌发率升高,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1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当蔗糖质量浓度超过40 g·L-1时,孢子萌发受抑制。在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1的培养基上培养7 d后,MS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最高,高达95.93%;Knop培养基上孢子最终萌发率最低,仅为60% ~ 75%。图6参14  相似文献   

16.
用组织培养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了蜈蚣蕨孢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蜈蚣蕨孢子是需光孢子,具有明显的光休眠现象;光照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25℃环境下,光照14h·d的孢子萌发率达(85.4±3.1)%;孢子在同温度下黑暗培养49 d不能萌发,照光后,萌发率可达(81.4±5.6)%;孢子在光下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41~ 30.41℃,3~5d开始萌发,6~7周萌发完全,温度的升高或下降均降低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7.
铁线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孢子作为外植体进行铁线蕨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把经过消毒灭菌的孢子囊从孢子叶上切下,进行破碎取出孢子后接种到1/2MS培养基上,孢子萌发较快,萌发后的叶原体接种到MS培养基上能得到较大的扩繁速率,叶原体诱导孢子体在试管内诱导难度较大,可采用0.1%KH2P04诱导剂在试管外诱导,更适合叶原体向孢予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对刺齿贯众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的诱导进行了试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成熟孢子在1/2 MS蔗糖浓度为1%培养基上59d萌发90%以上,且有利于原叶体的形成。原叶体在1/2 MS+Kt 0.5 mg/L培养基上60d增殖速率可达1∶11。试管苗在1/2 MS+IBA 2.0mg/L的培养基上长势较好,根系粗壮且发达。该物种组培和快繁的成功,为它离体保存和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猴腿蹄盖蕨孢子人工培养成苗效率,以猴腿蹄盖蕨孢子为外植体,通过在组织培养中加入不同种类激素和NaH2PO4及活性炭,探讨了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mg/LGA3处理成熟孢子5min,孢子萌发速度加快;NAA、2,4-D、BA、KT四种激素中KT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BA和NAA次之。1/2MS,MS两种培养基中,1/2MS培养基孢子萌发速度快于MS培养基;NaH2PO4浓度以200 ̄300mg/L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形成大量丛生苗;培养基中添加2%活性炭有利于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和创制玉米抗病种质资源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鉴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类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为Ht3/Ht1、Ht2、HtN型生理小种,得出此病原菌菌丝最适合生长的pH为7,适合生长温度为20~30℃,菌落在查氏(NaNO3)培养基上生长优于查氏〔(NH4)2SO4〕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在玉米面培养基中最大,平均生长率为1.55cm.d-1,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3cm.d-1,以NaNO3为氮源时菌落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0cm.d-1。在影响孢子萌发的因素中,pH为7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在23~35℃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孢子萌发率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