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采用数学模型方法,从研究红麻个体发育、群体发展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量关系入手,探讨农艺措施综合效应对两种不同耕作制(春麻、麦茬红麻)的造纸用红麻产、质量的影响,系统地论述了播种期、栽培密度、N、P、K施用量等农艺措施对造纸用红麻产量和质量的综合效应及互作效应,阐明了红麻茎杆皮/骨比值、髓占比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红麻高产优质的途径。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相同自然条件下不同耕作制度、种植习惯和生产力水平的麻区提供相应的系列高产、高效优化衣艺措施组合。本研究形成的造纸用红麻高产优质、高效模式栽培技术成果为建立我国造纸红麻原料基地提供了农业技术依据。本专题研究已通过国家验收和鉴定,该成果居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密度及播种期对造纸用麦茬红麻干茎产量、皮/骨比值及效益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品质与效益对各项农艺措施反应的函数关系,探讨了农艺措施与红麻产量及品质的数量关系,提出适合淮河流域造纸用麦茬红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木祥  张俊业 《中国麻作》1994,16(4):16-20,24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密度及播种期对造纸用麦茬红麻干茎产量、皮/骨比值及效益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品质与效益对各基艺措施反应的函关系,探讨了农艺措施与红麻产量及品质的数量关系,提出适合淮河流域造纸用麦茬红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播种期、定苗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等5项农艺措施对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以及各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红壤旱地红麻纤维和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对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及工作效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播种期,定苗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等5项农艺措施对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以及各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红壤旱地红麻纤维和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对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及工作效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栽培因子和两因子间交互作用对青皮红麻产量的影响,以及探讨红麻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于1982-1983年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造纸用红麻品种的鉴定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1986年对60个红麻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皮、骨、髓比例和纤维形态等与造纸有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7804、,917等种的干茎产量和韧皮纤维含量较高、髓含量较低,纤维细胞较长,壁腔比较小,是较理想的造纸用红麻品种。马里裂叶、201、7803、722、433、280等品种(系)的莱些与造纸有关性状突出,可作为选育造纸用红麻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我国红麻制浆造纸原料生产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石林 《中国麻业》2002,24(3):34-37
本文围绕红麻制浆造纸品种、种子、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良种选用和利用红麻耐轻盐碱特性,提出利用轻盐碱地、红壤旱地扩栽造纸用红麻,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原料贮藏技术等项措施。从而保证向工厂提供充足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红麻制浆造纸原料生产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红麻制浆造纸品种、种子、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良种选用和利用红麻耐轻盐碱特性,提出利用轻盐碱地、红壤旱地扩栽造纸用红麻,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原料贮藏技术等项措施.从而保证向工厂提供充足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我国造纸工业持续高速发展,但长纤维木浆严重短缺,每年需耗用大量外汇进口木浆。因而,广辟长纤维纸浆来源,为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研究开发利用的红麻全杆制浆造纸,已取得较好效果。农业上对品种、栽培技术和生产机具等进行相应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为建设造纸用红麻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在就造纸用红麻的生产机械化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栽培因子和两因子间交互作用对青皮红麻产量的影响,以及探讨红麻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于1982—1983年进行本试验。。一、试验设计与经过(一)定因子、水平及编码 (二)定试验处理试验采用近代回归设计中'近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造纸红麻品种的筛选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石林  刘伟杰 《作物研究》1994,8(1):33-36,41
本文对9个红麻品种的干茎产量,皮、骨、髓含量,化学成分,纸浆得率以及收获期、茎杆贮藏期与纸浆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红麻2号的干茎产量最高,其次为青皮3号和湘红麻1号;湘红麻1号和湘红麻2号纸浆得率较高,纤维细胞长、胞壁薄、木质素和髓含量较低;青皮3号化学成分优良。3个品种均是较好的造纸用红麻品种。9月底至11月中旬,各品种干茎产量和纸浆得率随着收获期推迟而提高;得浆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索了红麻品种、播种期、收获期、肥料和密度等因子对造纸用红麻干茎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子对红麻干茎产量与质量均有一定影响。如从4月30日至6月19日,每推迟10天播种,每亩减产干茎88.4公斤,且其细浆得率随之降低;从9月15日至10月15日,每推迟10天收获,每亩可增收干茎83~139公斤。研究还明确了每生产1吨红麻干茎需累积干物质1.288吨,需吸收 N13.2公斤、P_2O_53.402公斤、K_2O21.5公斤;在每亩留苗1~3万株范围内,红麻群体的增产作用大于麻株个体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灌水对红麻产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掌握灌水技术是保证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灌水对红麻生长速度的影响和增产效果,以及红麻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日耗水强度。为指导红麻灌水,实现红麻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主要农艺性状值降低,个体发育受到影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红麻纤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王绍文 《中国麻作》1982,(2):46-47,45
近年来,在各麻区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科技人员与工农群众紧密结合,根据当地黄、红麻剥皮的不同农艺要求,研制成了几种整骨式黄、红麻剥皮机,并由主管部门组织了鉴定,逐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现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际黄麻组织(IJO)黄、红麻品种改良项目协调会于1997年8月25~28日在泰国Pattya召开。此次会议是该项目执行第二阶段的第一次协调会,出席会议的有项目承担国的协调员、国际黄麻组织有关官员和泰国农业部大田作物研究所的一些科研人员。这次会议主要就各国提交的报告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内容包括:l)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及项目第一阶段第二次会议建议执行情况;2)品种改良详细计划和各国黄、红麻育种状况;3)黄麻红麻品种改良总体计划和各国具体的行动计划。会议认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l)要重视造纸用黄麻红麻新品种的选育;2)在黄麻…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信阳红麻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市红麻不同播期的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红麻最适播种期是5月5日。从5月15日后。随着播期推迟,纤维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确保较高的红麻产量,建议改夏麻为春麻。  相似文献   

19.
1985~1986年对60个红麻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皮、骨、髓比例和纤维形态等与造纸有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7804、917等品种的干茎产量和韧皮纤维含量较高、髓含量较低,纤维细胞较长,壁腔比较小,是较理想的造纸红麻品种。马里裂叶、201、7803、722、433、280等品种(系)的某些与造纸有关性状突出,可作为选育造纸用红麻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0.
红麻育种中,以往多采用整株(单株)样品进行测产,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常因剥皮不净和脱胶不匀,影响测产精确度。因此,利用我国现有材料,研究红麻茎部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布规律,找出能代表整株值的最佳部位,以简化红麻单株测产手续,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