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蛋鸡产蛋期良好的饲养管理对改善蛋鸡机体状况和产蛋量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蛋鸡在产蛋期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饲养管理人员要根据蛋鸡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饲粮供给方式和饲养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对蛋鸡养殖日龄的划分,可以将蛋鸡产蛋期分为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3个阶段,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措施有所不同。文中对蛋鸡养殖中不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措施及蛋鸡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蛋鸡产蛋性能的提高及蛋鸡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常饲养的蛋鸡,一般在春季达到产蛋高峰。如果管理不好,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脱肛、啄肛、软骨病等时有发生,就会严重影响蛋鸡养殖效益。针对春季蛋鸡产蛋期易发的问题,在饲养管理、禁用药物、疫病防治等几个方面都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般注重蛋鸡产蛋前期和高峰期的饲养管理,往往疏于产蛋后期的管理,使整个生产周期的生产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蛋鸡的产蛋率急剧下降,从而影响整个产蛋期的产蛋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方式,加强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当使产蛋周期过早结束,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蛋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蛋鸡饲养关系到每个饲养环节,科学饲养方法才能保证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蛋鸡生理特点和产蛋规律入手,探讨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进而保证鸡群产蛋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蛋鸡养殖中的产蛋期通常发生在20周龄左右,做好开产前、开产后的科学饲养管理,有助于通过光照、饲料、驱虫等措施更好满足蛋鸡生理变化需求,避免蛋鸡产蛋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是提升产蛋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方法。为了实现蛋鸡产蛋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开产前与开产后多方面细节入手,解析蛋鸡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主要饲养品种海兰褐、京红、伊莎褐、罗曼褐、海赛克斯褐5个褐壳蛋鸡品种蛋重、蛋鸡体重与产蛋性能、成活率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个品种蛋鸡在产蛋期的蛋重、蛋鸡体重与产蛋性能存在差异,海兰褐蛋重、成活率高于其他品种蛋鸡。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整个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高低。本文对蛋鸡三段式饲养管理技术做一探讨,认为蛋鸡"三段式(育雏期、待产期、产蛋期)"分段饲养管理技术值得在业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商品蛋鸡在18周龄时转到产蛋鸡舍开始实施产蛋期的饲养技术。产蛋期的长短视经济效益的有无而定,一般是72周龄至90周龄,最后当产蛋收入低于生产支出时,即将全部产蛋鸡淘汰出售。  相似文献   

9.
饲养蛋鸡主要是获得较高产量与品质的鸡蛋,这需要做好蛋鸡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以保证鸡群高产、稳产,减少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文中通过蛋鸡产蛋期划分、日常管理、常见问题等几个方面阐述日常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21,(6)
正蛋鸡进入产蛋期后,主要生理特点是繁殖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较高。因此,所有饲养管理措施,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都应为提高产蛋性能而努力,主要是抓好合理转群、开产管理、阶段饲养、日常管理和强制换羽等工作。1.合理转群后备母鸡饲养到18周龄左右即可转入成年鸡群饲养,从20~22周龄开始性成熟,然后陆续开产,进入产蛋期。所以,  相似文献   

11.
李建雨 《新农村》2010,(12):24-24
蛋鸡产蛋初期正值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的产蛋水平。特别是补钙与光照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蛋鸡产蛋高峰期对全生产周期会产生很大影响,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是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径,在蛋鸡产蛋期如何加强管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蛋高峰期的时间及产蛋量,同时,如何防治鸡禽流感也是增收的关键。产蛋鸡从18周龄开始进入预产期,到25周龄时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鸡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较高,养殖户要根据产蛋鸡的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科学饲养管理。1提供舒适的鸡舍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蛋鸡养殖业的发展,饲养蛋鸡效益高、风险低,成为养殖户的首选。蛋鸡产蛋率是关系到整个饲养环节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蛋鸡产蛋效益的重要措施。1蛋鸡体重蛋鸡5周龄的健康水平决定产蛋率的高低,而雏鸡前5周龄的体重达标情况至关重要。5周龄体重达标的蛋鸡,育成期和产蛋期的成活率高,开产早,产蛋高峰保持的时间长;而5周龄体重不达标的蛋鸡会开产延迟、产蛋高峰期短或无产蛋高  相似文献   

14.
处于产蛋期的母鸡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需要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才能满足其产蛋需要,一旦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不良或出现各种问题均有可能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从而使其产蛋量和产蛋率出现严重下降,甚至会出现停止产蛋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归纳和总结产蛋期的母鸡科学饲养管理方法,旨在可以为广大蛋鸡养殖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养绿壳蛋鸡效益高,但种苗较贵,充分利用第二次产蛋期,可节省大量购买雏鸡、育雏的费用开支和减少麻烦,且第二期绿壳蛋鸡抗病力较强,死亡率较低,如果喂养好,料、蛋比就和第一次产蛋期差不多少。综合统算,经济效益还是较可观的。现将绿壳蛋鸡第二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养绿壳蛋鸡效益高,但种苗较贵,充分利用第二次产蛋期,可节省大量购买雏鸡、育雏的费用开支和减少麻烦,且第二期绿壳蛋鸡抗病力较强,死亡率较低,如果喂养好,料、蛋比就和第一次产蛋期差不多少.综合统算,经济效益还是较可观的.现将绿壳蛋鸡第二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曼褐蛋鸡是德国罗曼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良蛋鸡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耗料少、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可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适宜集约化养鸡场、规模养鸡场、专业户和农户。其育成期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蛋鸡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蛋鸡产业生产由最初的三段式饲养模式即育雏、育成、产蛋转为两段式饲养模式即育雏和育成前期、育成后期和产蛋期,这使养殖场饲养管理水平和房舍设施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专业人士提出将两段式蛋鸡饲养模式调改为两点式饲养模式,即将育雏和育成前期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中,大多数养鸡户十分注重蛋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能够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各阶段的特点实行合理的饲养,但也有个别的养鸡户在蛋鸡开产前后采取错误的饲养管理方法,致使蛋鸡开产时间延迟或提前,蛋重较小,甚至影响鸡本身的发育、降低经济效益.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养鸡经验,浅淡蛋鸡开产前后饲养管理的要点,供养鸡户参考.   蛋用鸡到20周龄,即由育成期转入产蛋期饲养阶段,这个阶段,鸡在生理上变化是很大的,加上转舍、上笼、改变饲料、增加光照等一系列环境变化对鸡的刺激很大.所以,在管理上必须特别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在新鸡转舍或上笼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新鸡进舍后,舍内应保持安静,使鸡早日适应环境,尽快达到产蛋高峰.   蛋鸡在开产前后要做好以下工作   ……  相似文献   

20.
蛋鸡产蛋高峰期对全生产周期会产生很大影响,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是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径,在蛋鸡产蛋期如何加强管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蛋高峰期的时间及产蛋量,同时,如何防治鸡禽流感也是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