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绿鳍马面鲀俗称面包鱼、橡皮鱼等,广泛产于我国北方沿海,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近底层鱼。本项目选取福鼎市嵛山岛湾外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基地开展绿鳍马面鲀示范养殖试验,并总结绿鳍马面鲀网箱养殖关键技术,以丰富福鼎海域的适养鱼品种,进而提高养殖收入,促进当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沿海各地的马面鲀产量急剧增加,人们对其原因和生态等问题越来越关心。为此,作者曾对1969年和1976年6月在山阴海域(鸟取、岛根、山口、兵库县及京都府的日本海一侧)的稚仔鱼采集结果及看法作了报道,并于1972~1975年间在新泻沿岸各地作了马面鲀鱼体测定,共计43次、2,688尾,主要对马面鲀产卵和发育进行了考察。这次是对上述结果作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沿海各地的马面鲀产量急剧增加,人们对其原因和生态等问题越来越关心。为此,作者曾对1969年和1976年6月在山阴海域(鸟取、岛根、山口、兵库县及京都府的日本海一侧)的稚仔鱼采集结果及看法作了报道,并予1972~1975年间在新泻沿岸各地作了马面鲀鱼体测定,共计43次、2,688尾,主要对马面鲀产卵和发育进行了考察。这次是对上述结果作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4.
马面鱼,学名绿鳍马面鲀,属草鲀科,马面鱼属,地方名叫马面鱼、象皮鱼、皮鱼、面包鱼等,因其头酷似牛头,故又称牛鱼,是我国七十年代末开发的一种海洋鱼类,我国沿海各海域均有分布,主产于浙江、福建外海,每年1~5月为旺季,产量集中。马面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鱼类,同黄花鱼,鲅鱼等一样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见附表),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2克。其蛋白质中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並且各种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对五岛对马渔场底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9年冬季,主要捕捞对象是绿鳍马面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马面鲀等底鱼资源的分布洄游和资源状况,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东海所下达了“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在这之前,东海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合作,于1983年12月、1984年12月和1985年1月进行了三个航次的第一阶段调查。本文用这三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内马面鲀等底鱼(包括部分头足类和上层鱼类)的现存资源量和年可捕量进行估算,供合理利用该渔场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罕 《水产科技》1991,(6):35-36
马面鲀(俗称橡皮鱼、羊鱼、剥皮牛等)属革鲀科、马面鲀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有季节性洄游习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绿鳍马面鲀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英文名Bluefin leatherjacket。江浙及福建一带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近些年,由于自然海域资源严重衰退,加之肉质鲜嫩,肝脏营养价值高,绿鳍马面鲀的市场价格明显提高,引起了部分养殖户与水产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海洋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低值小杂鱼占总渔获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其比较突出的绿翅马面鲀鱼,成为低值小杂鱼渔获量之冠。过去绿翅马面鲀鱼被人们视为小杂鱼中最低等的鱼。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绿翅马面鲀鱼成为鱼品加工原料的热门货,先后有许多厂家引进日本先进技术设备,以马面鲀鱼为原料,加工成美味可口的烤鱼片。后来又变为红烧、五香、鲜炸之类的罐头原料。近几年,由于海洋资源越来越紧张,导致水产品加工原料价格高,尤其是罐头食品,品种单调,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以下简称马面鲀)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隶属于鲀形目革纯科马面鲀属,广泛分布于渤、黄、东海、朝鲜及日本沿海,而以东海的数量为多。1974年开始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1987年产量为34万  相似文献   

10.
调味马面鲀鱼干是采用马面鲀鱼为原料,经处理、剖片、烘干等工序而制成的生鱼干片。该产品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市场需求量较大。利用马面鲀鱼生产调味马面鲀鱼干,不仅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难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满足出口的质量要求,甚至会造成次品或废品。结合几年来的生产经验,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采用新鲜度良好的原料 调味马面鲀鱼干是一种生鱼干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45 C左右)进行烘干,  相似文献   

11.
《渔业现代化》1975,(3):33-33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和深海鱼类资源的开发,近几年来,马面鲀鱼(俗称橡皮鱼)的产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使低档鱼能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我厂增加了马面鲀鱼缶头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十二月渔事     
海洋捕捞:对马~钓鱼岛绿鳍马面鲀汛,汛期12月~翌年5月,对马海域为越冬场,钓鱼岛海域为产卵场,投产渔轮200对,产量25万吨右右。石东渔场黄海鲱鱼汛,汛期12月~翌年4月,资源已衰退,年产只有1,000多吨。海水养殖:开始鲻鱼育苗(12月~翌年  相似文献   

13.
王守民 《海洋渔业》1988,10(1):16-19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鳍马面鲀     
<正> 绿鳍马面鲀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俗称橡皮鱼、剥皮鱼(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或猪鱼、皮匠鱼等(辽宁、河北、山东)。外形较特殊,体颇侧扁,口小,牙门齿状。鳞小,呈绒毛状。第一背鳍有1粗大鳍棘,第二背鳍具34~41鳍条。臀鳍具32~38鳍条。两腹鳍退化成1不能活动的短棘,体呈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和胸鳍均呈绿  相似文献   

15.
<正>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舌鳎鱼,鳕鱼调味鱼片制作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马面鲀(剥皮鱼、橡皮鱼)由许多水产加工厂加工成调味龟片,畅销国内外市场,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90年代后,由于对马面鲀过度捕捞,资源日益衰退,产量下降,许多水产加工生产单位开始寻找生产调味鱼片的新原料。带鱼、鳗、马鲛、黄姑鱼等都曾作为试验对象鱼,最近鳕鱼和舌鳎鱼被选中可作调味鱼片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马面鲀俗称马面鱼、剥皮牛、羊鱼、沙猛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产量大,渔汛期长,营养丰富。过去我国主要以“三去马面鱼”(剥皮、去头、去内脏)或羊鱼片出口,这样,按客商要求原料鱼的规格每条在150克以上,而80-150克之间的原料鱼数量大,出口少。现以这些原料鱼加工成多味马面鲀鱼干出口,既为国家多创外汇,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河鲀鱼肉鲜味美、质地鲜嫩,生食、熟食皆宜,用它做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生鱼片,更是令河鲀美食家们为之倾倒,甚至“拼死吃河鲀”。在广东、福建沿海的腹刺鲀、光兔鲀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常见的河鲀鱼片加工原料,但是历来加工的质量及口感不及马面鲀鱼片。经过部分科研人员及生产厂家的生产实践、对比、实验及工艺改进后,可按马面刨烤鱼片的生产工艺,经过改进获得品质优良的烤鱼片产品。但  相似文献   

19.
六月渔事     
海洋捕捞:粤东暑海渔汛开始,汛期6~9月,渔场自汕头至台湾浅滩附近海域,投产渔船300~400艘,总产量为2万~3.5万吨。捕捞品种以蓝圆鲹、金色小沙丁、脂眼鲱和竹(竹夹)鱼为主,作业方式为灯光围网。南海黄鳍马面鲀汛开始,汛期6~8月,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分类问题庄岛指出单角纯科鱼类在日本近海有25种,在全世界大约有85种,其体长从不足10厘米直到将近100厘米,绿鳍马面纯体长可达30余厘米。在日本近海出现的绿鳍马面鲍(Navodonmodestus),自七十年代初开始急剧增加。绿鳍马面鲀除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中国近海之外,据说在南非的东海岸也有其分布。早在1877年发表了有关绿鳍马面鲀的报告,被称为近代海洋学奠基者的英国“佳林加”号调查船在环球海洋探险途中,从日本近海采到31种鱼类标本,经英国博物馆A.Gun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