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发病原因 1.1生产环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 仔兔在哺乳期如果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了母兔的乳头,易感仔兔吮乳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仔兔消化道。由于这时仔兔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善,胃肠分泌胃酸的机能很差,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细菌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引起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家兔是草食小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十分有限,因此,有人说“兔子好养病难防”,特别是腹泻更是给养兔户带来不小的损失,笔者根据几年的临床实践,现把引起腹泻的几种疾病加以介绍:1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这种病主要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喂饲不定时、不定量或含有毒物质、露水草等都可能引起腹泻。2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2.1仔兔黄尿病该病是由于哺乳仔兔吃了患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母兔的乳汁而引起的,主要侵害仔兔。主要症状是仔兔发生急性肠炎、腹泻、粪便色黄味恶臭。病理变化:患兔肠黏膜充血、出血,膀胱极度扩张并充满淡黄色尿液。2.2…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对西南地区86个不同规模的肉兔场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临床调查,并对仔、幼兔消化道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以及对分离的53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规模的肉兔场消化道病(54.7%)和呼吸道病(29.1%)是主要的常发病,特别是仔、幼兔的消化道病(腹泻、腹胀)仍然是引起兔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皮肤真菌病(16.3%),兔瘟发病率已经很低(5.8%)。采集43个不同规模肉兔场发生消化道病的94只仔、幼兔内脏器官、肠内容物进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56.4%)是规模化肉兔场仔、幼兔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次是球虫感染(27.7%)和魏氏梭菌感染(14.9%),有19只为混合感染(20.2%)。从发病仔、幼兔中分离的53株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最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86.8%和84.9%,其次为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其敏感率分别为71.7%和66.0%。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敏感性最差,其敏感率分别为22.1%、41.5%和43.4%。  相似文献   

4.
仔兔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兔业的经济效益,据调查,每成活1只仔兔,可以直接增加经济效益4元,约等于每胎母兔的饲料成本,因此提高仔兔成活率对广大饲养者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生产实践体会,总结了一些提高仔兔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供养兔农户参考。1分娩前的准备1.1作好产仔箱的消毒准备工作可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仔兔的侵害。根据配种记录,一般在产前2~3天把产仔箱放入母兔笼。此前,饲养员要把产仔箱消毒好,并放入干净卫生柔软的垫草,以利于母兔拉毛作窝,和避免兔窝寒冷。产仔箱消毒一般用刺激性小的药,用1/500的百毒杀喷洒凉干…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春季,我们就某兔场未断奶前仔兔连续死亡一病例进行了病原调查。剖检症状成年母兔子宫内粘膜大面积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肺脏有化脓灶,胸腔内积少量淡黄色液体,肾脏肿大,质脆;有的病兔还有水肿、腹泻、尿黄等症状。死胎、仔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浆软化,脑膜血管充血、出血等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  相似文献   

6.
家兔乳房炎是在母兔产仔后的哺乳期,因机械的损伤而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乳房红肿疼痛的疾病。1病因母兔乳房炎的直接病原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发病主要原因有:①由摩擦、挤压、刺划等机械因素,使乳腺受损,并经外界途径而感染。②仔兔太少,母乳太充盈,乳汁  相似文献   

7.
长毛兔化脓性乳房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化脓性乳房炎是长毛兔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带仔母兔,不仅危害母兔,对仔兔的正常生长亦造成不良影响。 一、病因 多在产后10—25天内发生。由于仔兔需乳量日益增加,母兔泌乳量不足,哺乳时母兔极度紧张,仔兔强力吃乳,咬伤乳头;加之圈舍潮湿不洁,通风不良,光照不好,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目前,獭兔养殖业市场行情前景非常看好,经济效益明显,是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但是獭兔的疾病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尤其是獭兔腹泻病,常见于仔幼兔,严重的威胁仔幼兔发育、生长受阻,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非常高。而獭兔腹泻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主要是由病原性微生物导致的病原性腹泻和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非病原性腹泻。因此,要了解獭兔腹泻病的病因,科学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夏季高温多湿,家兔因汗腺极不发达,常受炎热影响而导致食量减少,在未搞好防暑降温条件下,家兔中暑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温、高湿的环境还易使兔舍粪便腐烂发酵,造成兔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危害兔体健康,同时高温条件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诱发疾病。这个季节对仔兔、幼兔的威胁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兔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家兔在密集饲养条件下,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诊断越来越难,混合、继发性感染时有发生,特别是仔、幼兔的腹泻是当前养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因素十分复杂,一旦发生,往往波及全群,引起暴发和流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1.1饲养环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如果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腹泻康"防治兔腹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养兔生产中.仔免断奶后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兔腹泻病,仔兔腹泻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包括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他致病菌的侵染,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断奶后营养和环境刺激等,目前,对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主要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来治疔,但随着抗菌素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明显,如引起内源盛染和二重感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1病因分析 初生1周龄内仔猪,如果母猪乳头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易感仔猪吸吮乳头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仔猪的消化道。由于此时仔猪的消化道功能还未发育完全,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道内的繁殖,加上细菌毒素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道内容物发酵后产生大量的气体,  相似文献   

13.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鼻炎,多为FO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是兔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对2~6月龄仔兔危害最大。多发生于早春及晚秋季节。病原由病兔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唾液、鼻液、粪、尿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家兔的生长发育阶段,一般将出生到断奶期的奶兔称为仔兔。仔兔从一个几乎无菌的环境来到一个随时可受多种有害微生物侵害的世界,所处环境变化大,而其身体部分器官及机能发育尚未完全,尤其是消化机能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差,因此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表现出生命脆弱的生理特点,对人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仔兔的成活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饲养管理的科学与否。仔兔抗病能力弱,是家兔养殖中最易发病的阶段,现将仔兔的几个主要常见疾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原因家兔消化不良性腹泻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兔,主要原因是:1.1这阶段仔兔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机能尚不完善,缺乏消化饲料的各种酶类,消化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尚不健全,因此对营养物质消化能力差。如开食过早,并且采食难以消化的草料,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16.
家兔早春繁殖有很多好处:①早春气候寒冷、干燥,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难以繁衍,减少了各种疾病的传播和危害,有利于仔兔的健康成长,同时寒冷可刺激皮肤,促进被毛生长,有利于毛皮质量的提高。②早春的仔兔到了春暖花开、青草遍地时节正值旺长阶段,丰盛的青绿饲料为幼兔的生长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有利于培育大兔、壮兔。③球虫病危害严重时期主要在高湿的霉雨季节,此时早春繁育的仔兔已长大,对球虫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存活率高。④由于母兔提前配种产仔,可提高母兔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兔大肠杆菌病又叫黏液性肠炎,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仔兔爆发性及死亡率很高的一种肠道疾病。l~4月龄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传染途径是消化道。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家兔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而被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细菌性消化道疾病是造成家兔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感染断奶后的仔幼兔和育肥兔。这类疾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家兔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性消化道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魏氏梭菌病等。1兔大肠杆菌病1.1流行特点本病可常年发生,潜伏期4~6 d,主要感染20日龄及断奶前后的仔幼兔。饲养管理不当、环境突变等应激原导致仔幼兔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9.
兔乳房炎是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引起仔兔吮乳后中毒死亡,母兔病情加重,乳腺管破裂,全身感染死亡,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生物因素由于外伤引起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感染。1.2外伤性因  相似文献   

20.
1断奶仔兔的生理特点仔兔物质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所以断奶仔兔单位体质量所需养分高,对日粮营养物质质量和浓度的要求也高。断奶仔兔消化道的容积较小,且发育不健全,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