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保持在较高的产量,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各种高产、超高产玉米品种相继问世,玉米高产种植不仅仅需要高产的种植,还需要整个过程的科学管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是采用空一垄种两垄,每垄种两行,这种种植方法比传统的种植技术效率要高,其产量比传统生产提高30%~50%。通常情况下,每年每公顷产量能达到1.2~1.8万Kg,增值3000~7000元。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产量,就要因地制宜的采用高产种植技术,再加上后期的科学管理,产量又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保持在较高的产量,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各种高产、超高产玉米品种相继问世,玉米高产种植不仅仅需要高产的种植,还需要整个过程的科学管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是采用空一垄种两垄,每垄种两行,这种种植方法比传统的种植技术效率要高,其产量比传统生产提高30%~50%。通常情况下,每年每公顷产量能达到1.2~1.8万Kg,增值3000~7000元。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产量,就要因地制宜的采用高产种植技术,再加上后期的科学管理,产量又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1999年1月开始具体实施,推广面积2533.3hm2,1998年推广面积26666.7hm2,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00000hm2的17.51%,实行玉米大垄双行平均每公顷产量10514.31kg,与前3年平均产量8159.30kg比,平均公顷新增产量2355.01kg,增产率达28.86%.与1998年常规栽培玉米公顷产量8298.0kg相比,每公顷新增产量达2216.31kg,增产率为26.7%.  相似文献   

4.
大豆玉米超高产栽培法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公分或70公分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公分,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公分,小行距40公分。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种植技术亩产平均增加160-500公斤,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4-5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玉米原垄卡种是在不破坏原有垄形的条件下实施播种的一种耕作和栽培措施,它是由耕翻-深松耙茬-免松耙茬向少耕、免耕法迈出的重要一步。原垄卡种不但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示范地前茬红小豆原垄卡种玉米,每公顷节省机械作业费930元,公顷产量较常规种植增加165kg。按市场价0.84元/kg计算,每公顷增加收入138.60元;原垄卡种技术在节约成本和公顷增产上,每公顷增加收入1068.60元,减少了作业环节,增加了种植户收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20,(2)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是主要采用优质、高产、耐密品种,大垄双行栽培、增加密度的一种增产技术。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种植技术亩产可平均增加160~500kg,同时玉米含水量可降低4~5个百分点,可以较好地提升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超高产玉米育种是我国发展玉米生产种植、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保证粮食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超高产玉米的含义和株型指标、超高产玉米的选育目标等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超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技术措施。一、超高产玉米的含义及株型指标(一)超高产玉米的含义专家认为超高产玉米杂交种是指产量达到12 000kg/hm2以上或产量超  相似文献   

9.
对花生缩垄增密,大垄三行,花生与玉米间作三个新的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新的种植模式均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缩垄增密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305.1 kg比对照增产39.15%,增效487.9元;大垄三行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93.95 kg比对照增产35.14%,增收415.7元;花生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24.75 kg比对照增产3.14%,玉米产量为244.8kg,增效435.7元。大面积应用也证明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不同生物措施对玉米抗旱能力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光叶紫花苕、白菜型油菜和满园花萝卜3种绿肥聚垄种植玉米,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用光叶紫花苕聚垄种植玉米产量最高,达1.1万kg/hm2;其次为满园花萝卜,达9 048 kg/hm2;白菜型油菜聚垄种植玉米产量第三,仅8 760 kg/hm2,不种绿肥(对照)种植玉米产量最低,仅8 361 kg/hm2。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是修武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每公顷产量一直在7500kg左右,为了挖掘夏玉米的增产潜力,修武县借着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的东风,打破常规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新技术,初步总结出一整套以紧凑性品种为核心,以提高种植密度为保障,以水、肥、化学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超高产栽培模式.通过示范推广,出现了大面积每公顷产量在11250kg以上的高产地块,增产效果显著,将为提高修武县粮食产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坡耕地的耕作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威芋3号,玉米毕单15号,地埂植物路春花为供试材料,设顺坡聚垄、等高聚垄和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3个处理进行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种植试验。[结果]与对照顺坡聚垄处理相比,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处理的马铃薯产量14392.05 kg/hm2、玉米产量5417.25 kg/hm2、马铃薯与玉米复合产量19809.30 kg/hm2、复合经济效益12223.65元/hm2,分别增加了17.04%、11.22%、15.39%、13.61%;土壤容重降低0.04 g/cm3;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分别增加1.77个百分点和0.009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0.05%和4、1、3 mg/kg。[结论]等高聚垄+种植路春花种植法能提高坡耕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保水、保肥效果好,是坡耕地理想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起垄方式对垄膜沟灌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武威市凉州区河水灌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方式对垄膜沟灌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垄膜沟灌模式,在垄高15 cm的条件下,当垄面宽为60 cm、沟宽为30 cm时,玉米的折合产量13 272.2 kg/hm2,较当地常规微垄种植模式增产55.96%;水分利用效率为22.95 kg/(mm.hm)2,较当地常规微垄种植模式增加18.49%。  相似文献   

14.
宽膜玉米套早甘蓝是西峰区近几年探索创新的高效立体粮菜栽培模式,适宜有灌溉条件、肥力中上的地块推广种植。模式主要利用作物间“一高一矮,一阴一阳,一早一晚”优势互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般玉米产量为10500千克/公顷,甘蓝产量为120000千克/公顷,产值31350元/公顷,纯收入25080元/公顷。1套种模式以330厘米为一带划线打畦,选用幅宽140厘米、厚0.005-0.008毫米的农膜进行地膜覆盖,每畦覆盖两垄,垄面宽120厘米,膜上  相似文献   

15.
在甘谷县一年两熟区进行了垄膜沟灌条件下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县两熟区,适当的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玉米生物产量和土壤水分,是种植地膜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秸秆还田量为8 000 kg/hm2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为9 706 kg/hm2,较对照增加18.7%;土壤水分最高,垄上为13.60%,垄沟为14.48%,可在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垄通透栽培技术模式,是将原来的两条宽为65cm的小垄改为畦面宽为130cm的一条大垄,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即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有效解决了田间郁闭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种植密度,公顷保苗5.25万株-6万株.现将玉米大垄通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潜在石漠化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方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法,在15°左右潜在轻度石漠化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和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种植处理的马铃薯单产15 853.95 kg·hm-2,玉米单产6 285.75 kg·hm-2,马铃薯+玉米复合产量22 139.70 kg·hm-2,复合产值13 878.90元·hm-2;与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处理相比,马铃薯产量增10.94%,玉米产量增8.29%,复合产量增10.17%,复合产值增9.36%;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集雨种植方式春玉米旱作田土壤水分转运、分配、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试区玉米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宁夏彭阳区设置传统露地平作(CK)为对照,分析4种不同集雨覆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变化。4种集雨覆膜种植方式分别为双垄沟全覆膜种植(D)、半膜平铺种植(F)、沟播垄膜双行种植(R1)、沟播垄膜单行种植(R2)。沟播垄膜双行处理和半膜平铺处理覆膜宽度均为60 cm,沟播垄膜单行处理垄宽50 cm、沟宽10 cm,双垄沟全覆膜大垄宽70 cm,垄高15 cm、小垄宽50 cm,垄高10 cm。播种密度均为75 000株/hm2。播前基施化肥102 kg N·hm-2和90 kg P2O5·hm-2,拔节期追施153 kg N·hm-2,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各覆膜处理较CK可明显改善土壤水温条件,在玉米苗期(0-30 d),D、F、R1、R2处理0-200 cm土层的贮水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8.9%、10.9%和14.4%。在玉米生长中后期(90-120 d),受降雨量与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玉米耗水量不同,各覆膜处理0-200 cm土层贮水量表现出差异,2013年(前期降水为309.4 mm)各覆膜处理显著低于CK,覆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4年(前期降水为104.9 mm)R1、R2处理贮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覆膜处理。2年试验中,R1处理0-40 cm土层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增加了5%;D、F、R1、R2 处理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在玉米苗期较CK分别增加了3.5、2.3、0.9和1.1 ℃;玉米全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呈“S”型曲线,在0-60 d,积累量较小,各处理仅占整个生育期的4.3%-15.4%,各处理大小顺序为:D>R2>F>R1>CK;在60-120 d(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积累了玉米干物质的74.5%,此期D、R2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达309.3和324.1 kg·hm-2·d-1;2013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为594.1 mm)D、F、R2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较CK分别提高13.4%、21.2%、13.3%和18.0%、11.2%、20.3%;2014年D、R1、R2(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为341.9 mm)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了31.1%、33.8%、35.1%和42.5%、39.9%、40.8%,D、R1、R2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各覆膜处理在降水较少的年份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且R1效果明显。【结论】沟垄集雨种植方式可明显改善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浅层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温度,增加物质积累量;沟播垄膜种植在降水较少的年份集雨优势明显,双垄沟全覆膜、沟播垄膜单行种植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佳。该项研究丰富了宁南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种植模式,对进一步完善和筛选适合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稳产的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严重干旱少雨的气候年份,两年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垄上种植),以补灌标准15m 3/667m 2、30m 3/667m 2、45m 3/667m 2对耕作层土壤肥力瘠薄的水平梯田进行补灌,玉米产量为346.3~389.1kg/667m 2,较不补灌产量326.9kg/667m 2增产5.94%~19.03%,平均增产12.38%。其中以补灌标准45m 3/667m 2的增产效益较好,作物生育期W U E为2.08kg/m 3,较处理区增加0.45kg/m 3,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7.61%。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几年玉米价格猛涨,种植玉米效益明显提高,伊春市近几年玉米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如何能够使玉米产量再登新台阶,是摆在我们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通过几年的探索,玉米大垄双行可以提高玉米产量20%~30%。笔者就本人几年种植玉米大垄双行的经验,谈谈玉米大垄双行增加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