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养禽场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免疫抗体水平状况。【方法】对2020—2022年来自江西省宜春市、上饶市、抚州市、九江市、赣州市5地区的部分养禽场1153份血清样本进行NDV抗体检测。【结果】江西省部分地区养禽场的NDV抗体阳性率91.5%。其中,宜春市、上饶市、九江市、赣州市的新城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95.6%、88.5%、71.9%,均好于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要求;仅抚州市阳性率69.4%。2020—2022年3年来江西省5市NDV免疫抗体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春、冬两季鸡群抗体阳性率较低;江西省5市各地NDV抗体平均效价均在4 Log2以上,多分布于6 Log2~9 Log2。【结论】近年来江西省家禽NDV免疫抗体水平比较高,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5~1996年对从津巴布韦、美国、荷兰引进的5批共309头鸵鸟进行了检疫: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禽副粘病毒Ⅱ型的血凝抑制试验,共检出禽副粘病毒Ⅱ型阳性8头,阳性率为2.6%。然后将阳性血清于56℃灭活30min,平行做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发现1份血清中抗体下降,1份完全消失,其余不变。将7份血清中加入等量的红血球于室温下感作1h,其抗体滴度全部升高且均达到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三明地区柑橘黄化脉明病毒病发病情况,对主产区疑似感染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的柑橘新梢叶片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17份样品中检出CYVCV阳性样本123份,阳性检出率为57%。确定三明地区柑橘树叶脉透明(黄化)病状与树体受CYVCV侵染相关,且该病毒可侵染温州蜜柑、脐橙、芦柑、柚子等。不同果树症状表现不同,多表现为叶片皱缩(突起)、叶尖反卷、叶片畸形和新梢丛生等。  相似文献   

4.
1995~1996年对从津巴布韦,美国,荷兰引起的5批共309头鸵鸟进行了检疫;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禽副粘病毒Ⅱ型的血凝抑制试验,共检禽副粘病毒Ⅱ型阳性8头,阳性率为2.6%,然后将阳性血清于56℃来活30min平行做凝抑制试验,结果发现1份血清中抗体下降,1完全消失,其余不变,将7份血清中加入等量的红血球于室温上降感作1h,其抗体滴度全部升高且均达到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隐孢子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是3种常见的寄生于人、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等肠道的寄生原虫,主要引起人和动物的腹泻。试验旨在调查南昌市动物园部分圈养动物3种原虫的感染情况并鉴定其基因型,为制订动物园人兽共患病传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南昌市动物园采集非人灵长类、偶蹄类、奇蹄类、象类、有袋类、鸟类和食肉类等圈养动物粪便样品共42份,提取粪样总DNA;采用PCR技术扩增隐孢子虫小亚单位核糖体RNA(SSU rRNA)、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和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序列;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3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和基因型。【结果】42份粪便样本中有17份样品原虫为阳性,总检出率40.5%(17/42);其中隐孢子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4%(1/42)、14.3%(6/42)和23.8%(10/42)。检出动物阳性占比分别为:非人灵长类64.7%(11/17)、偶蹄类23.5%(4/17)、奇蹄类5.9%(1/17)、有袋类5.9%(1/17);且非人灵长类动物存在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混合...  相似文献   

6.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日冕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在进出口动物检疫中,一般用血清中和试验法检测。据研究发现,TGEV与猪呼吸道日冕病毒(PRCV)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中和试验中可能出现假阳性。运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的阻断ELISA试验的研究很好地解决了TGE检测中存在假阳性的问题。笔者运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的ELISA试剂盒对81头美国进口猪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7.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疫区内采(征)集143份自然枯死或濒死马尾松样本,在94份(65.7%)样本中查见松材线虫。有关林分中马尾松的病枯情况不一,在句容桥头一下蜀一线、江宁汤山和六合方山等处有过相当多的马尾松发病死亡。表明松材线虫是当地马尾松自然枯死的主要原因。人工测定了无黑松林区5年生浙江富阳马尾松苗及混栽黑松林区4-5年生江苏马尾松苗对两种松材线虫分离物的反应,结果指出,供试松苗都表现中度感染或高度感染,并有20%或70-80%的病枯株。接种林间马尾松,初步证实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随树龄变化。1-2年生马尾松苗高感松材线虫,病枯株率高达85.7%;树龄25年以上的成材树病枯株率约30%;而10年左右的幼树则无一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8.
果蔗脱毒种苗甘蔗花叶病、黄叶病和宿根矮化病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测2016-2017年种植的果蔗脱毒种苗脱毒效果,分别采集广州市南沙区和增城区、湛江市麻章区及华南农业大学甘蔗育种基地共83份果蔗脱毒种苗样本,进行甘蔗花叶病毒(SCMV)、高粱花叶病毒(SrMV)和甘蔗黄叶病毒(SCYLV)RT-PCR检测。结果表明SCMV的阳性样本数为3个,阳性检出率3.61%;SrMV的阳性样本数为0;SCYLV的阳性样本数为78个,阳性检出率93.98%。采用常规PCR和巢式PCR技术对采集于广州市增城区和华南农业大学甘蔗育种基地的30份果蔗脱毒种苗样本进行宿根矮化病菌(Lxx)检测,常规PCR检测阳性样本数为0,巢式PCR检测疑似阳性样本数为8,疑似阳性检出率26.67%。本研究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培育的果蔗脱毒种苗能有效脱除果蔗种苗内的SCMV、SrMV和Lxx,但SCYLV的脱除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疫区内采(征)集143份自然枯死或濒死马尾松样本,在94份(65.7%)样本中查见松材线虫。有关林分中马尾松的病枯情况不一,在句容桥头一下蜀一线、江宁汤山和六合方山等处有过相当多的马尾松发病死亡。表明松材线虫是当地马尾松自然枯死的主要原因。人工测定了无黑松林区5年生浙江富阳马尾松苗及混栽黑松林区4—5年生江苏马尾松苗对两种松材线虫分离物的反应,结果指出,供试松苗都表现中度感染或高度感染,并有20%或70—80%的病枯株。接种林间马尾松,初步证实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随树龄变化。1—2年生马尾松苗高感松材线虫,病枯株率高达85.7%;树龄25年以上的成材树病枯株率约30%;而10年左右的幼树则无一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0.
苏轼 《植物医生》2016,(11):38-39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猪在应激环境下,至少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原,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一系列综合征群,虽总体死亡率不高,但可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有哪些因素能诱发猪呼吸道疾病呢主要发病原:猪瘟、蓝耳病、圆环病、伪狂犬病、猪流行性感冒病、猪支原体肺炎、猪萎鼻、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柑橘碎叶株系(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在中国柑橘产区的发生分布及其分子特性,于2017—2021年对我国12个柑橘主产区开展系统调查,并采用多重比对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法对CTLV的全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2个柑橘主产区采集的2 012份疑似样品中检测出413份感CTLV阳性样品。除陕西省外,其余11个柑橘主产区样品中均检测出CTLV,并且柚类样品中CTLV的检出率最高,达到32.31%。对分离获得的22株CTLV毒株和已知的7株CTLV以及5株ASGV毒株进行全序列分析,发现所有34株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8.6%~99.8%,且CTLV序列的保守性较高。此外,与其他4株ASGV毒株相比,本研究中22株CTLV毒株与ASGV-MK毒株(GenBank登录号为MZ127820.1)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推测CTLV中国毒株间的亲缘关系可能与其采样地和寄主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生产省份之一,但其甘蔗主要种植区感染病毒的种类和数量尚不十分清楚,且海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病毒缺乏分子水平的系统鉴定。为明确海南甘蔗病毒病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本研究拟建立较为完整的甘蔗病毒病检测技术体系,对海南甘蔗病毒病展开调查,为甘蔗抗病毒基因工程及健康种苗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为明确吉林和黑龙江省毛葱病毒病发生率,从两省5个地区共采集255份毛葱样品。根据毛葱4种主要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胡葱黄条病毒Shallot yellow stripe virus(SYSV)和青葱X病毒Shallot virus X (SVX)、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 (OYDV)和葱潜隐病毒Shallot latent virus (SLV)进行双重RT-PCR检测。结果表明,229份样品检出病毒,带毒率为89.8%,SLV的检出率最高,达87.06%,OYDV次之,为36.86%,SYSV检出率偏低,为0.78%;同时存在病毒复合侵染,其中双病毒复合侵染为SLV和OYDV,检出率为33.3%;三病毒复合侵染为SYSV、OYDV和SLV,检出率为0.78%,未发现4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为吉林和黑龙江种植区毛葱病毒病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甜樱桃病毒病害调查及病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荥阳市、新郑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甜樱桃生产园对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表现为疑似病毒病症状的样本65份,利用7种病毒引物进行RT-PCR检测。5种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分别是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PD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CGRMV)、樱桃坏死锈斑病毒(Cherry necrotic rusty mottle virus,CNRMV)及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种病毒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注册的相应病毒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样本病毒检出率为100%,其中13份样本为单独侵染,其余52份样本均为多病毒复合侵染,占比高达80%,复合侵染比例随着侵染病毒种类的增多逐渐降低;病毒侵染组合与叶片表型症状无明显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植物病毒,能引起大豆的严重病害。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MV CP蛋白制备的抗血清,建立了高效、准确的A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病害调查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3份抗血清对重组蛋白和AMV感染的大豆植物粗提液的效价均达到256 000倍,血清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3份抗血清仅识别感染AMV的大豆叶片,不识别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的大豆叶片。通过建立的AMV间接ELISA与常规RT-PCR同时对采集的50份疑似感染AMV的大豆样品进行检测,有46份样品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92%。利用建立的AMV ELISA方法和课题组已建立的SMV ELISA方法对吉林省大豆主产区的大豆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的结果表明,病毒检出率为38.30%,SMV的检出率达30.85%,AMV的检出率达17.06%,复合侵染率为9.61%。对接种AMV的40个大豆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40份大豆全部感染AMV,但是病毒载量存在差异,部分品种表现出AM...  相似文献   

16.
五氟磺草胺是一种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探明稻田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中国7省70地稻区的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结果表明:所监测的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水平抗性种群达50.0%,中水平抗性种群达47.1%,低水平抗性种群为2.9%,无敏感种群。在湖北、安徽、宁夏和黑龙江4省中,高水平抗性种群均达60%以上;其他3省的高水平抗性种群也在25%以上。湖南、江西和江苏3省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均在60%以上,其他4个省份在20.0%~40.0%之间。湖北省和黑龙江省低水平抗性种群分别为10.0%和12.5%,其他5个省份均无低水平抗性种群。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主要稻区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可为合理应用五氟磺草胺防控稻田稗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毒。2016~2017年,在河北省18个番茄主产区调查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采集262份植株矮化、叶片黄化、褪绿、卷曲的番茄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16~2017年河北省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所检样品中TYLCV的侵染率为68.66%,其中与ToCV复合侵染率为19.5%;除栾城、滦南、乐亭、永年4地样品暂未检测到ToCV外,其他14个采样点的样品均检测到ToCV,侵染率为19.5%,且全部表现为与TYLCV复合侵染,河北省番茄主产区暂未发现ToCV单独侵染的样品。  相似文献   

18.
19.
 2013-2016年,对我国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山西、宁夏和云南7省(自治区)53县市245块马铃薯种植田黄萎病的发生、病样采集和病原分离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病原菌分类地位,并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主要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6省(自治区)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山西和宁夏属于马铃薯黄萎病病区,云南省属于无病区;(2)引起我国马铃薯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两种,占比分别为75.5%和24.5%,大丽轮枝菌为相对优势病原菌种类;(3)根据病原菌种类可将我国北方6省(自治区)病田划分为大丽轮枝菌病田、黑白轮枝菌病田及两菌混生病田。其中甘肃为大丽轮枝菌病田,宁夏为混生病田,山西为大丽轮枝菌病田和混生病田,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3种病田均存在。两菌混生病田中各类病原菌属于单独侵染致病。(4)聚类分析表明来自甘肃、河北和内蒙古3省(自治区)马铃薯的8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马铃薯上的致病力至少可以分为3个聚类组,相应菌株的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均值聚类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可分为强、中、弱3个致病力类型,并确定了相应95%置信区间,其中强致病力菌株在3省(自治区)供试病原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3%、21.74%和10.34%。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和郑州市中牟县西瓜田病毒病严重发生,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蕨叶、皱缩、卷曲,枝梢翘起,果实变小和瓜纹不清。为明确其病毒种类,通过小R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采集的西瓜样本中存在8种病毒。其中包括5种已知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ZY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 MABY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和西瓜隐潜病毒(Citrullus lanatus cryptic virus, CiLCV);3种为新检出的RNA病毒:西瓜病毒A(Watermelon virus A, WVA)、西瓜皱叶相关病毒1号(Watermelon crinkle leaf-associated virus 1, WCLaV-1)和西瓜皱叶相关病毒2号(Watermelon crinkle leaf-associated virus 2, WCLaV-2)。RT-PCR检测田间66个西瓜标样发现,WMV、CiLCV和ZYMV是侵染两地西瓜的主要病毒,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56%和52%,两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的比率达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