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怀化市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怀化市鹤城区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十年间所取得的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估算了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水资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和固碳制氧效益3个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6645.36万元。  相似文献   

2.
对凤翔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所取得的生态效益从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固碳释氧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量化评价,旨在对凤翔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所取得的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同时也可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在湖南省实施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被农民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在湖南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保障“三大效益”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长期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稳定农村经营方式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简单阐述了成都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并论述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取得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已在河南省实施、巩固了20年,目前正处于前一轮退耕还林已经结束,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实施的关键时期.将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县(市)作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样本县(全省重点监测区域),每年对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监测,取得了科学、真实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为我国的林业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研究迁西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各项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在迁西县林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8.
李贵远 《绿色科技》2015,(3):306-307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治理水土流失、防御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生态计划,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对相关内容研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经过几年实施,在西部已经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益将更加突显。但在退耕还林工程期满,国家停止粮食补贴后,如何使退耕还林“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逐渐成为很多西部退耕农民、政府机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退耕还林建设与后续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伊金霍洛旗新增林木面积2.65万hm^2,使全旗森林覆盖率提高3.8%,生态效益显著。森林资源的增加,为发展后续产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把林沙产业、乳、肉、绒作为今后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农牧民经济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多种效益皆很可观。  相似文献   

11.
乐业县是2001年国家在广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个试点县之一,2001~2003年度共实施退耕还林7万亩和配套荒山造林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六年多来,乐业县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成都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问题解决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年来,累计造林186.666余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介绍了全省前一轮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做法和成效,并提出了今后应改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全省14个点1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对降水无明显影响;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腐殖质层厚度;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效益突出,不同退耕模式效益差异明显,乔灌草模式防风固沙效益最优.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1038.8亿元,其中保育土壤价值占46.7%.  相似文献   

15.
湾沟林业局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努力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创新,逐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总体水平,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文对秦岭-大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目前秦巴山区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该区域退耕还林效益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芷江县退耕还林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造林面积达8.15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本文从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阻滞尘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芷江县退耕还林以来取得的生态效益,为建设"绿色侗乡"、打造"和平名城"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毕明辉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94-196
通过对会泽县4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生态建设的需求,对今后的退耕还林工作提出了加快步伐、增加投入、对高寒冷凉山区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给青海省化隆县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化隆县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使化隆县林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就化隆县谢家滩乡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成效做一简单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退耕还林这一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效果,以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为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及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专项监测站监测的数据,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等5个方面,对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涵养水源功能生态效益为4915.00×105m3/a,涵养水源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的26.54%。(2)固土物质量为30824.4×104t/a,保育土壤总物质量为31111.2×104t/a。(3)固碳为3686.1×104t/a,释氧为8509.7×104t/a。(4)林分积累营养物质量为187.6×104t/a。(5)提供负离子效益为1142.75×1022个/a,滞尘效益为267.08×108kg/a,吸收污染物效益为1827.22×106g/a。总体来说,河北省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也为河北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