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河西走廊15种豆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萌发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一种在有光条件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黑暗中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柠条锦鸡儿在黑暗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有光条件的;光、暗对其他物种萌发的影响没有差异。在有光条件下,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百脉根的萌发属于投机型;沙冬青、邦卡锦鸡儿、川西锦鸡儿和锦鸡儿一种种子的萌发属于中间型;黄华、苦豆子、苦参、树锦鸡儿、乌拉尔甘草和黄芪的种子萌发属于缓萌型;而甘草一种和苜蓿种子萌发属于低萌型。在黑暗条件下,中间锦鸡儿和百脉根的种子萌发属于投机型;中间型的与光照条件下相同;黄华、苦豆子、苦参和树锦鸡儿的种子萌发属于缓萌型,甘草一种、乌拉尔甘草、黄芪、柠条锦鸡儿和苜蓿的种子萌发属于低萌型。  相似文献   

2.
柠条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元芳 《中国林业》2010,(10):53-53
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几种灌木饲用植物的俗称。主要栽培种是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柠条耐高温、干旱和瘠薄,抗严寒,造林极易成活,是青海省民和县重要的灌木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砂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将5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播撒于新疆青河县砂铁矿废弃地的平地和阳坡,并对出苗、幼苗存活和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春季在平地上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出苗率最高(44%),阳坡的树锦鸡儿(C.arborescens)出苗率最高(51%),说明荒漠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在春季温度回升时,可利用春季融雪水萌发出苗。(2)平地的白皮锦鸡儿(C.leucophloea)和荒漠锦鸡儿幼苗存活率较高(90%~93%),阳坡的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树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幼苗存活率较高(96%~100%),说明这4种锦鸡儿幼苗耐干旱,在经历夏季高温和干旱后,仍可存活。(3)5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在平地上的株高为2~4 cm,柠条锦鸡儿幼苗在阳坡的株高达11 cm,其他4种野生锦鸡儿属植物生长极慢,不适宜在该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柠条锦鸡儿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多效唑(PP_(333))对其进行浸种,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PP_(333)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指标、形态指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的PP_(333)浓度,旨在提高柠条锦鸡儿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PP_(333)会降低柠条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PP_(333)能够显著促进柠条锦鸡儿胚根长度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200 mg/L的PP_(333)对柠条锦鸡儿种子生长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锦鸡儿属植物种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0余种锦鸡儿属植物的种皮和种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学,支持对甘肃锦鸡儿的归并,得出了中间锦鸡儿绝非小叶锦鸡儿与柠条锦鸡儿的杂交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探讨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耐寒性极强的锦鸡儿植物,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的4种锦鸡儿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锦鸡儿在室温(白天:30℃,夜间:20℃)、第1次低温(0℃胁迫12 h)和第2次低温(0℃胁迫24 h)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在重复低温胁迫后,不同锦鸡儿初始荧光(Fo)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现降低的趋势。川青锦鸡儿的Fo显著增加(P0.05);4种锦鸡儿的F_m和F_v/F_m均显著降低(P0.05);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的ETR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川青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q_P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0.05),小叶锦鸡儿的NPQ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叶片的光合机构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川青锦鸡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消耗过剩的激发能,减少低温胁迫对光合机构损害的能力。综合分析表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稍差。  相似文献   

7.
锦鸡儿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鸡儿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基因鉴定与克隆、遗传改良与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综述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属的研究主要为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等少数种;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多,传统育种工作进展缓慢。目前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无性繁殖还处于研究阶段;抗性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培育和筛选高抗逆性锦鸡儿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油脂相关基因的研究是锦鸡儿属植物生物柴油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将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克拉玛依砺漠区5种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筛分回填的方式进行种植环境的改善,研究保水剂剂量对5种荒漠植物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铃铛刺、柠条锦鸡儿最适宜的保水剂剂量为30 g;头状沙拐枣、刚毛柽柳、梭梭3种荒漠植物添加保水剂效果不显著;保水剂剂量为30 g时铃铛刺、柠条锦鸡儿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5.6%、91.1%,不添加保水剂时头状沙拐枣、刚毛柽柳、梭梭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5.6%、78.9%、93.3%。  相似文献   

9.
以濒危树种极东锦鸡儿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极东锦鸡儿种子物理性状和温度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极东锦鸡儿种荚结实率较低,且约有1/4种子受虫害;成熟种子含水量为6.6%,千粒重18.6 g。种子长、宽和厚存在一定变异。种子长度平均为0.42 cm,宽度平均为0.27 cm,厚度平均为0.24 cm,长宽比为0.64。种皮透水性良好。不同温度条件对种子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25℃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为38.33%。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种子发芽率降低。发芽试验的第八天是计算种子发芽势的适宜时期。不同温度条件对极东锦鸡儿幼苗高度的影响极显著,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25℃有利于幼苗高度和胚根长度的增加,较高温度(30℃)有利于幼苗生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形态、分布、花粉和叶解剖结构等特征的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特征,确定了中间锦鸡儿的分类地位并阐明了这三种植物的适用地区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以3个不同产地的胡枝子种子为材料,研究产地和萌发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地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种子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黑龙江帽儿山产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时间也最长;内蒙古扎兰屯产地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时间居中;吉林蛟河产地种子发芽率最低,发芽时间却最短.萌发温度条件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2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25℃条件下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30℃条件下种子各项发芽指标最差.产地与萌发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对种子发芽时间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用这首民谣来介绍柠条的作用再合适不过了。柠条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统称,豆科锦鸡儿属,是荒漠化草原地带的旱生落叶灌木。极耐高温严寒,夏季能耐55℃的地温,  相似文献   

13.
对柠条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别名小叶锦鸡儿,蝶形花科。柠条分布较广,东北、西北、华北均有分布,垂直一般分布在海拔1000m~2000m之间,最高可达3800m。柠条抗严寒和酷热,耐瘠薄,耐旱力强,造林较易,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薪炭林树种,嫩枝叶又是家畜的好饲料。。1 柠条的生态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柠条是落叶灌木,高1m~3m,多为丛生,幼枝具棱,灰白色,木质化后为黄灰色,有刺,偶数羽状,多叶互生,先端小叶呈刺状,侧卵形,长3cm~10cm,全绿,顶端有刺,幼时两面有绢毛;花单生,花果扁,花冠蝶形…  相似文献   

14.
红丁香(Syringa villosa)是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该研究通过对红丁香种子进行萌发和幼苗生长观测试验,分析其种子萌发特点和幼苗生长特性,取得以下结果:红丁香种子对赤霉素不敏感,强光、25℃下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最高;1a生幼苗出苗期幼苗长势缓慢,到7月份开始进入速生期,并且迅速达到生长量峰值,9月进入生长后期,10月幼苗基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 白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属蝶形花科,锦鸡儿属,别名白连针。落叶灌木,高可达4—5米,冠幅3—4米。树皮黄绿色,外被光亮蜡质薄膜;小枝有棱角、具白毛,老枝光滑。偶数羽状复叶,小叶5—10对,先端有细尖刺。花蝶形黄色,荚果扁、长条形。种子扁、椭圆形,一端有被挤压的平滑斜面,种皮黄棕或栗褐色,形似小黄豆。 白柠条具有抗严寒、耐炎热、抗风沙、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岛油楠主要分布区6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种子性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及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油楠种子表型变异进行了讨论,运用相关分析对种子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种子萌发、幼苗发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油楠种子性状在种群间及种群内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子各性状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4.45%,即群体内变异远大于群体间变异;种子性状与地理因子间相关性较差;系统聚类可将油楠划分为3类,且与各地理分布区有高度吻合性;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种群间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种子性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种子千粒重与幼苗地径、苗高分别存在极显著、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种子千粒重越大,幼苗初期地径、苗高越大。本研究对油楠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及苗木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锦鸡儿属野生植物资源,实现人工播种繁殖,于2017年采用野外随机踏查的方法对祁连山东段林区锦鸡儿属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采集的种子采用药剂浸种、热水浸种、机械破损、低温层积等方法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方法对解除种子休眠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林区有锦鸡儿属野生植物6种,分别为甘蒙锦鸡儿、短叶锦鸡儿、鬼箭锦鸡儿、荒漠锦鸡儿、甘肃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同一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药剂浸种>热水浸种>机械破损>低温层积>CK;药剂浸种(赤霉酸稀释液250 mg·L(-1)浸泡24 h)后,不同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分别≥72.41%、2.08枝·株(-1)浸泡24 h)后,不同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分别≥72.41%、2.08枝·株(-1)、9.25 cm、6.23 cm,效果相对最佳,且处理成本低、周期短,可在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集清流县大丰山长苞铁杉当年生、自然掉落的饱满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长苞铁杉育苗在50%日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最高,幼株生物量最高,幼株生长最快,整个生命期生长最好;菌根接种对提高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菌根土育苗能显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能极大提高幼苗生长量.  相似文献   

19.
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10-112
采用遮光网探讨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种子萌发时间最早,萌发率达到80%以上;自然光(CK)条件下,萌发率最低,萌发时间最迟。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较高,生长较迅速;遮光度9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最高,但生长较差;自然光(CK)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低,生长慢。说明在白木香育苗过程中,适当的遮光能够促进白木香种子的萌发和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重要薪炭林树种沙棘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晗生 《沙棘》1997,10(2):24-25
通过对沙棘及锦鸡凡属植物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片营养成分的测定.表明沙棘比牲畜喜食的锦鸡儿属植物具有更高的粗蛋白质(或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以及更好的适口性.而其矿质营养粗灰分含量较低。从衡量牧草品质的主要指标要求看,沙棘是一个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薪炭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