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选取生物多样性、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脆弱性、人为活动强度等7项指标作为原则层、18项1级指标作为指标层,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数为0.891 5,评价等级为Ⅰ级;多样性、稀有性等2个原则层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高达49.28%,对生态质量制约性最强,是反映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保护成效的关键指标;保护对象典型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多度、保护物种稀有性等4个一级指标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近20年该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指标对永善县五莲峰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的综合评价分值为72,评价等级为Ⅱ级,其生态质量较好。根据单项评价结果,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典型性、自然性和面积适应性得分较高,稀有性、脆弱性和人为活动得分较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兼顾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评价的生物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脆弱性和人类威胁等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但仍需措施来提高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辽宁虹螺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辽宁虹螺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得分,计算出该保护区综合评价得分为0.75,说明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保护区目前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评价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最高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低为生态旅游价值。Ⅰ级指标层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中,多样性最大、脆弱性最小。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980 8,说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很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等7项Ⅰ级评价指标,部分Ⅰ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建立多层层次结构模型对其进行生态评价,得出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06 9,说明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充分考虑石臼湖湿地的实际情况,从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共选取24项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的生态特征(湿地土壤、植被、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物质生产与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调节及水质净化功能等)进行了逐项具体分析与评价;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对数模型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恢复的对策及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8.
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生态质量评价对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意义重大。以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LY/T1831-2009)中的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脆弱性、人为活动强度等指标对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蟒河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综合分值为74.1分,评定等级为Ⅱ级,自然生态质量较好。同时,对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选择多样性、代表性、自然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和稳定性7个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质量评价是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在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深入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用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该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由计算出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0 75)表明,该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用自然性、多样性等9项指标建立赤峰市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赋值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最后就该保护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山西历山混沟地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自然性、生物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等7个指标及各指标的赋值标准,对该地区的生态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混沟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7,生态质量很好,存在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该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当地环境、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生态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Ⅰ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82,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取自然性、代表性、多样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计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98,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很好,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等7个指标,采取专家意见等方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等,对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为综合分值为81.58分,符合I级质量标准,其中自然性指标得分78分,多样性指标得分72分,代表性指标得分90分,稀有性指标分值90分,生态脆弱性指标得分84分,面积适宜性指标得分值92分,人为干扰指标分值94分,本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人工林工程项目实施中,对于诸如地力衰退、病虫害防治、土壤水文、生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环境影响预测和管理的规程准备.通过对人工林工程生物质量评价因子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判别,提出了人工林工程生物质量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方法;针对人工林工程的环境影响,论述了地力维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评价内容.从长远的观点来说,人工林经营应当从生境途径、生物途径、景观途径、生态过程途径和社会经济途径等方面提供的信息中进行生物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不同尺度水平下人工林工程建设的多样性格局,力求模拟自然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I级评价指标,部分I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层,建立保护区生态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约性最强,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次之,生态旅游价值最弱.从指标层各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来看,多样性最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次之,适宜性、人类威胁再次之,脆弱性最小.最后,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945 l,说明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石狮灵秀山自然景区森林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计算出该自然景区森林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0,说明该自然景区森林环境的生态质量较好。同时,分析了该自然景区森林环境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西管头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介绍管头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LY/T1813-2009)》,从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自然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和人为活动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开展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可以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但如何选择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价指标一直是实际工作中的难点。本研究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小班评价尺度,从评价指标的贡献率、敏感度和独立性三方面入手,利用离散系数、熵权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筛选模型。然后,以广东省惠州市生态公益林小班为例,通过对26个初选指标的筛选,构建了包括生产力、自然性、多样性、稳定性、立地条件5大方面,由11个评价指标组成的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的指标可以反映出60.61%的原始信息,能够满足小班尺度评价的需要。与其它评价体系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通过筛选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指标设置科学全面,评价方法易操作,且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分布更均匀、平稳,更符合评价要求。评价结果显示,惠州市生态公益林小班质量以"良"为主,小班面积比例达到48.16%;质量为"优"的比例为2.82%;质量为"中"的比例为46.30%;质量为"差"的比例为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