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水箐     
多少次梦中都想去游香水箐。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武定县文联组织我们去香水箐采风,我终于来到了梦中向往的香水箐。  相似文献   

2.
白依箐之行     
<正>一个名叫白依箐的小山村,要不是因为她是我最好朋友的家乡,我可能是一辈子也不会去到那里,也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的。记得还是在七年前,我们就一起约好了跟她回老家白依箐去玩,因为突然的变故而没去成,后来由于  相似文献   

3.
<正>年轻时读席慕蓉的诗:"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每每读到这句话,我心中涌起的不是乡愁的惆怅,而是淡淡的喜悦,尤其是"永不老去"四个字,我读时总会语调上扬,眼前出现一棵永远绿意葱茏的树。如果可以,我真想做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一棵在天地间昂然挺立的大树,不去计算它在风雨中站了50年还是80年,也不去细数它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4.
场长与林区     
我没有忘记那涛声阵阵的林区,更没有忘记那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老场长。那次,我到林区搞采访,认识了老场长。他的自传写在林区,写在多雾的黎明、霏雨的黄昏、泥泞的山路、雪压的木屋;写进山沟里的箐火,小河里的木排、瞭望塔上的灯光……。老人的一生哟,是伐木人的历史。荫森森的丛林里,复印着老人的脚印;荆棘弯曲的山路,丈量不了老人所走的路程……老人老了,他知道树木要  相似文献   

5.
《云南林业》2021,(1):20-23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有两座山童叟皆知,一座叫老圭山,有异乡游子到老归山之意;另一座叫东山,很多人孩提时代听到父母长辈开玩笑说“不听话就送到老东山”就不敢哭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提到泸西东山往往就是贫穷的代名词,李子箐村委会就是东山三塘乡的贫困村之一。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我的原则是"一去两不去":要去最艰苦、最急需改变贫困面貌的地方;凡是我任过职的地方不去,凡是我同事和部下任主要领导的地方也不去,策勒县就是最好的选择。——十年沙漠种枣人李鹏治理之前,腾格里沙漠与中卫市区最近的距离仅6公里左右,如今沙漠边沿已被推延至25公里。这是中卫人智慧与  相似文献   

7.
正老杨17岁的时候,我爷爷没了,那之前好几年我爷爷就记不住事儿了,人都不记得。这用现在的医学知识解释:我爷爷得的是阿尔茨海默氏症。所以,我妈老说我爸不会当爹。老杨特别爱跑步,英达老师曾经打趣说:"杨立新每天跑一个小时,坚持一辈子,结果比我们多活了10年,可到最后一算那10年都跑步去了。"徐帆姑姑和好多长辈现在见到我还不忘嘱咐一句"让你爸少跑,上岁数了膝盖和腰都受不了",可此前他不听  相似文献   

8.
笑林     
<正>化妆小眉的闺蜜很少化妆,这天两人聊天,小眉问:"你咋不爱化妆?"闺蜜一脸严肃地说:"我不化妆,别人说我丑,我可以说我是没化妆。可万一我化了妆,还有人说我丑,我就什么借口都没有了。"蚯蚓一家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就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蚯蚓爸爸想了想,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这么傻?切这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弱弱地说:"突然想踢足球。"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乡叫大榆树,村里有棵五个人都抱不过来的老榆树。关于这老榆树有着神奇的传说。据说康熙出巡返京路过此地,恰赶上大雨,无奈只好在树下避雨,他坐的位置,就出现了一个脊背样形状的树洞,从此这棵树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关于老榆树的神奇故事也很多。谁家砍了榆树枝去喂羊,羊过不了几天就死了;谁家开着车不小心撞了老榆树,回家就病了,再往榆树上挂个红绸子病就好了;听老人家们讲它还能准确地预报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林产工业》创刊50年座谈会的筹办使我关注到这个自家刊物。过去不是不关注,往往更多关心它的经营情况。在设计院无论是承担设计还是做监理、办刊物,哪个单位每年都有创收任务。如今开座谈会,纪念创刊50年,自然会想到,希望看到过去的杂志,这句话好说,把过去的老杂志拿出来,可不是容易的,可编辑部的人还是做到了。他们拿出了"文革"后  相似文献   

11.
哀牢横断,切不了高黎贡山欲滴的苍翠,九降神话,神不过杜鹃花王云霓落霞。鹃声殷切,啼得深山老箐也产醉人风景;边睡热土.处处有计人倾心的好诗好韵。杜鹃花王呵,茫茫原始林荫,2400米高山上,曾让英国采集家傅利斯垂涎。浓妆艳服,淡著缟素,谁不醉其中色Z丹唇皓齿,芬芳沁人,谁不沉个中香!大盈江之源,分布你三条六戚,七彩之光,点燃簇新的野火,紫瓣高资装人,红的如霞醉火,粉似少女摆唇……张窍的使节鞭,沦为茶马古驿的故曲,少有人提起。西戌祖上的杜鹃,一声鸟鸣,也会旋飞诗意的落英。280岁的杜鹃王,曾在1919年被外人砍…  相似文献   

12.
一地之名,多以其特点相命。会泽县(旧称东川)老厂区茶花箐正因茶花甚多,开遍山山岭岭,故得名“茶花箐”。茶花箐是个美丽的地方。据史籍载:清同治六年(1856年)。云南布政使岑毓英统军到此,“访问民间佥称:阁郡原多山林”。此地山峦滴翠,绿荫掩映,附近村寨中住有24户人家,难以寻觅,惟有在早晚之时,屹立山巅,才能看到飘向苍穹的袅袅炊烟。但就在岑毓英来到茶花箐的同时,“目睹各山树木稀少”。茶花箐一带以至会泽全县,由于自清雍正以来,清政府从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招募  相似文献   

13.
<正>麻栗坡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天保镇、猛硐两乡之间,东以龙塘梁子为界,南与龙塘河郭家塆、白岩子、箐脚、四台坡相邻,西顺四台坡后山梁子上转老君山主峰,北与浑水  相似文献   

14.
<正>或许你去过农场采摘有机蔬果;在节日时分,也一定去过花店采购新鲜花材送人;更去过花园,拍一组INS风的美颜……然而在MEETJJ’SFARM店(以下简称MEET店)你会发现,它们将三种模式结合一体,形成田园美学商业模式。集"半亩私家农场+MEET连锁花店+各大苗圃花园"为一体的产业创始人CEO桓京菁向生态融媒记者表达:"我不敢说这样的经营模式是国内首家,但至少在国内市场我们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究竟这是一组怎样的商业模式?在七夕时节,MEET店的鲜花又如何能从众多花企中脱颖而出?请跟随生态融媒记者走进中关村MEET店吧!  相似文献   

15.
我们林场场部后面一带山峦叫老黑箐山。历史上,这一带都是大森林,树木遮天盖日,走进山箐抬头看不见青天,远远望去,树林子绿得发黑,所以叫做老黑箐山。树多水自旺,山下刘家营等几个村子人畜和农田用水绰绰有余。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这一带的山林遭到一年比一年更严重的乱砍滥伐,老黑箐山被糟踏得面目全非,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水源干涸,山下建的松茂水库淤积变浅,蓄水量不断下降,然而乱砍滥伐依然屡禁不止。 1982年,呈贡县落实自留山和责任山的工作全面展开。也真有些巧,我家的自留山、责任山和集体的1200亩老黑箐山连在一起。改革开放,不少人离乡外出致富发了家。我思前想后,决定从长远着想,在林业上施展才干,只要老黑箐山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12日下午我沿一条平展的弹石路前往华坪县荣将镇膏泽村三马箐村民小组采访。初秋骄阳似火,三马箐满目葱郁。只见一幢幢小别墅式的民房掩映干一片片深绿色的芒果树林里,给人一种绿浓、果香、村美、民富的印象。刚从芒果林锄草回来的村民小组长赵本祥介缌“我们村54户209人,共种芒果1800余亩,已挂果1000亩。  相似文献   

17.
前年,我去伊金霍洛旗新庙公社,听老喇嘛反映:新庙庙上当年有一株奇特的树,名字叫月牙树。树高二十多米.树粗三个人搂不住,后来被人砍伐。正当我感到遗憾时,老喇嘛又告诉我,就在公社附近一个倒塌了的大口井边,天然萌生着一丛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的元宵节正好是星期天,吃过早饭,我和妻打算驱车回到享有云南核桃第一村的永平县厂街乡岩北村去。一来给嫁到那里的三个表妹拜个年,更为主要的是碰上了60年不遇的大旱,得赶回去  相似文献   

19.
鱼尾纹联想     
已过了三十岁的我,最怕的是哪一天会有人说我有了鱼尾纹。是人都不愿老。这个绚烂的世界需要我体味的还有太多太多。爱我的人劝我“不要笑得太很”,建议我应笑不露齿,这样眼角纹定会平静些。我真想随人所愿,却本性难移。也难得早有人在我的毕业留言簿上写下定语——“开口就笑,笑口常开”。既然笑能使自  相似文献   

20.
正从动物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生物往往可以牺牲一些局部的、不重要的部位来保全自己的生命。我们身上气血不足的时候,机体也会为了保证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维持生命,而牺牲末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脚"。中老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年龄大了,胃口可能没有什么变化,手脚先觉得不灵便了。从中医角度来讲,脚是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