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阳出产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素来就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回味悠长而著称于世,本文从自然地理、生态、茶文化历史背景、科研支撑、地方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以及茶产业固有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信阳毛尖又称信阳毛峰或豫毛峰主产于我省信阳县的“五山、二潭”,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雷震山、黑龙潭、白龙潭。是全国名茶之一,我省名牌产品,其色、香、味、形俱佳,人人皆爱饮用。过去,曾有许多文章介绍过信阳毛尖的生产发展历史、产地气候、采制方法、品质特征等,而对其品质标准论述甚少,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着重品质标准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信阳毛尖分六级十等,即特级、1~5级(每级分两个等),还有级外、其规格标准如下: 特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条索紧细、光园、挺直、匀称、锋苗挺秀、白毫遍布、  相似文献   

3.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相似文献   

4.
早在二千年前的东周,信阳县就开始种茶,唐代为淮南茶区主要产茶县之一,茶叶品质优良,为朝庭贡品。宋代名人苏东坡赞曰“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车云山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优质奖章和奖状。五十年代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此后数次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5年荣获国家银质奖,并参加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和全国农业优质产品展览会展出,1986年被选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条目。信阳毛尖,采制精细,有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具有外形美观、细、园、光、直、乡白毫,清香、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味,为信阳县独有的著名待产。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除遍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名山名水出名茶”,信阳毛尖茶是绿茶中的典型代表,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前景非常可观。但信阳毛尖的生长受地理位置条件的影响很大,基于豫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常年盛产信阳毛尖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的市场发展前景,重点分析了信阳毛尖茶的种植技术,论述了豫南地区通过发展信阳毛尖种植助力田园游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茶树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茶树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更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区 4个适宜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三种绿茶的总多酚、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利用亚铁离子螯合能力、DPPH清除能力和铁还原力法对三种绿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茶中以黄山毛峰的总酚含量最高。黄酮含量基没有显著性差异。花青素的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和营州芽峰。亚铁离子螯合能力,黄山毛峰>信阳毛尖>营州芽峰。在稀释倍数为2时,黄山毛峰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分别是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的1.32倍和1.38倍。在0.25-1mgDW/mL的浓度下,黄山毛峰的对DPPH的清除能力要显著高于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而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稀释倍数为2时,黄山毛峰的铁还原力分别是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的1.35和1.4倍。  相似文献   

10.
<正>在贵州所产的奇珍异宝中,酒以仁怀茅台称尊,茶则以都匀毛尖为最。都匀毛尖,又称匀细毛尖、白毛尖,原产于都匀市与贵定县交界的云雾山上,后来人工栽培于都匀市郊蟒山下的茶农寨一带。此茶叶尖卷曲,白毫显露,色泽鲜绿,汤清味醇,因其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  相似文献   

11.
采用SDE-GC/MS对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进行提取与检测,使用相对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相对定量。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尤其以萜稀族醇类为最主要,酯类是信阳毛尖茶中重要的第2类香气组分,特别是己稀酯。醛类和萜稀化合物次之。  相似文献   

12.
张久谦  郑杰 《茶业通报》2010,(3):141-144
信阳毛尖茶品质优异,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近年来,信阳毛尖加工技术逐步形成了传统手工炒制法、半手工半机械制作法和机械化制作法三种方式,少数大型企业实现了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实现了清洁化生产。本文阐述了国产信阳毛尖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信阳地区茶叶生产质量,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适制性,从园地规划整理、品种选择、茶苗定植技术要求、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总结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产自不同地区信阳毛尖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测定其溶出率。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叶中的微量元素Mg,Mn,Al和Fe含量均大于150μg/g;Cu,Zn,Ni,Sr,Cr,Co,Cd和Pb含量较低,均小于50μg/g;As和Se未检出。Mg,Mn和Zn元素首次溶出率大于30%,二次溶出率大于10%;茶汤中未检出Cr,Fe,Cd和Co。不同地区信阳毛尖的微量元素含量和溶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平桥区无性系茶树的大面积推广将积极推动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进程.结合平桥区的自然生态及信阳毛尖的适制性,从园地选址、品种选择与搭配、茶苗栽植、幼龄茶园管理等几方面介绍平桥区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补充人体内的硒元素,同时预防和减轻人体肥胖症状,通过对富硒荷叶、信阳毛尖茶、甘草、山楂、菊花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富硒荷叶保健茶的最佳配方为荷叶添加量77.8%,信阳毛尖茶添加量6.3%,甘草添加量6.3%,山楂添加量7.1%,菊花添加量2.5%。  相似文献   

17.
信阳茶产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信阳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为促进当地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利用实地调查研究、查阅文献等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运用战略分析模式SWOT法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十一个分项对信阳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利用茶资源、加强信阳毛尖原产地保护、深度开发后续产业等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名茶信阳毛尖,今年收成创历史新水平,总产茶叶接近六十万斤,比去年增产二成,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一倍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信阳毛尖产地河南省信阳县党政领导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茶叶生产当作山区建设,治穷致富的重点项目来抓。县成立茶叶生产指挥部,各级都明确专人专抓,多种经营方公室和农业、  相似文献   

19.
信阳县以精湛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早已驰名中外,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七万五千亩,开采面积有三万五千亩,茶叶产量1956年为40万公斤。茶叶是信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全县的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85年茶叶流通渠道全面放开以后,信阳毛尖的流通体制如何才能适应放开搞活、多渠道流通的新形势。这关系到维护名茶信誉和茶农的经济收入的大事。县政府、县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分析了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5月20日下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总结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等领导出席总结大会。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唐珂宣读公布了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浙江西湖龙井;河南信阳毛尖;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蒙顶山茶;安徽六安瓜片;福建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安徽黄山毛峰;福建武夷岩茶;贵州都匀毛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