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桓仁林蛙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桓仁林蛙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桓仁林蛙在辽宁省分布于抚顺市顺城区、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县,本溪市南芬区、桓仁县、本溪县;宽甸县和风城市;辽阳市辽阳县和灯塔市,分布区涉及4市11县(市、区).全省桓仁林蛙种群数量为1631500多只,平均分布密度为47.6只/km2.由于桓仁林蛙自身的原因和人类的破坏,桓仁林蛙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护好栖息环境,大力开展人工驯养繁殖,积极开展监测和科学研究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相关性,得出了桓仁蛤蟆油浸泡时间与膨胀度的变化关系,从而表明桓仁蛤蟆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蛤蟆油,该试验研究规范了企业对蛤蟆油的质量要求,对保证桓仁蛤蟆油的产品品质、提升桓仁蛤蟆油的知名度和促进桓仁县林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辉 《防护林科技》2014,(9):122-123
阐述了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的基础设施设置和种蛙选择、产卵孵化、饲养变态、放养上山等技术措施,旨在为中国林蛙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观察了昆明地区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的产卵期、产卵量、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蝌蚪期持续时间等.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产卵期为每年10~11月;产卵量平均为1 859.92粒·团-1;完成胚胎发育期全过程需8~9d;蝌蚪孵化率达99%以上;蝌蚪期持续时间为6个月,Ⅰ期蝌蚪发育历时130d,Ⅱ期蝌蚪发育需42d,从蝌蚪进入第Ⅲ期到观察超过50%的幼蛙登陆为10d左右.昭觉林蛙繁殖时对产卵场的选择条件为足够的水域面积、水温和丰富的水草.  相似文献   

5.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6.
黄缘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在赫章危害华山松.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始见成虫并产卵,4月中旬幼虫孵化,5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进入越夏越冬状态.4月中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4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幼虫最佳时期.采用30%氯马乳油1500倍液树冠喷药,12 h虫口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饵料饲喂充足,林蛙排出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相对较多,而林蛙的放养密度又很大,活动空间较小,如果不能适时清除和处理林蛙的排泄物,其生活环境将被严重污染,病原体会大量滋生,林蛙的患病率倍增,对林蛙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威胁。本文结合铁力区域人工养殖实践,归纳总结了关于处理林蛙排泄物的技术措施,供养殖业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的人工驯养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3年,用驯养标记回捕和室内测试,研究引种东北中国林蛙在山东济宁小北湖野外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林蛙适应性强,单雌产卵量1400~1500粒,孵化率90%,变态率86%,成活率78%,回收率20%,投入产出比1:13,3年为一个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9.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践过程中针对养殖方法、产卵期、孵化期、变态期以及黑龙江林蛙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在每年4月28日至5月12日期间出现产卵高峰;在5~7℃、10~12℃、14~15℃池水温度范围有较高孵化率;采用混合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率均在68%以上;黑龙江林蛙每天9~11时和15~17时活动频繁,是最佳喂食时间;冬季经过越冬池越冬后,选择春眠后放养的技术思路,来提高幼蛙成活率,起到冬眠后的缓冲作用。在放养场内散养期间,人工控制饵料投放量,促使黑龙江林蛙主动捕食场内野生昆虫,激发林蛙适应生态环境的潜在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