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氧化应激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寻找有效的抗氧化物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山楂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主要与调节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山楂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山楂抗氧化应激活性的深入研究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酚酸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紫外线、抑菌及抗病毒等作用,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脂溶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主要对酚酸类化合物的生物改性、化学改性、主要酚酸类化合物(茶多酚、阿魏酸、没食子酸)改性方法进展进行了分析,为其分子修饰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构建木瓜中主要化合物库,采用Pharmmapper和Sym Map数据库对化合物潜在靶点进行分析,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以Cytoscape软件构建木瓜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共收集木瓜中89个化合物,筛选其中20个主要活性成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可作用于179个靶点,这些靶点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结核、恰加斯病(美洲锥虫病)、弓形体病、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研究为分子水平研究木瓜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整体上把握食品的功能活性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分子对接是模拟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其被广泛运用于虚拟筛选活性物质以及初步判断分子活性和毒性等领域,并对实体分子活性毒性实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实验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3.1client,以强雌激素活性的17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对粮食中的主要毒性物质-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两种降解产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的雌激素活性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对于雌激素的两种特异性受体α雌激素受体以及β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能量分别为-38.9894kcal/mol、-41.937kcal/mol、-27.6144kcal/mol,软件对接评分分别为:玉米赤霉烯酮113.570和106.956;α-玉米赤霉醇94.0647和72.6476;β-玉米赤霉醇115.28和107.458;计算机对接实验表明,这三种物质均有很强的雌激素活性,并且活性大小为:α-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烯酮β-玉米赤霉醇。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小分子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和各种坚果中,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而黄曲霉毒素的毒理机制始终不是很明确。计算机分子对接是模拟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其被广泛运用于虚拟筛选活性物质以及初步判断分子活性和毒性等领域,并对我们进行实体分子活性毒性试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3.1client,将6种常见黄曲霉毒素分子B1、B2、M1、M2、G1、G2与其具有强亲和性的蛋白进行虚拟对接实验,而这些蛋白在细胞凋亡、激素代谢、免疫抑制以及消化系统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实验能够初步模拟黄曲霉毒素分子毒性作用位点,对于其毒理机制研究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分子对接是模拟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其被广泛运用于虚拟筛选活性物质以及初步判断分子活性和毒性等领域,并对我们进行实体分子活性毒性试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分子动力学方法ADMET(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是当代药物设计和药物筛选中十分重要的方法。早期ADMET性质研究主要以人源性或人源化组织功能性蛋白质为"药靶",体外研究技术与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相结合,研究目标分子与体内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屏障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以ADMET分析软件,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以及其降解产物进行计算机分子模拟分析,初步模拟呕吐毒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毒性强弱,对呕吐毒素降解研究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77,自引:4,他引:73  
万建民 《作物学报》2006,32(3):455-462
优质、多抗、抗逆和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育种工作仍然建立在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之上,育种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生物信息数据库积累的数据量极其庞大,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整合技术,可资育种工作者利用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将在多层次水平上研究植物体所有成分的网络互作行为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继而使用各种“组学”数据,在计算机平台上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反应行为进行预测;然后根据具体育种目标,构建品种设计的蓝图;最终结合育种实践培育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设计育种的核心是建立以分子设计为目标的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以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06,4(4):488-488,58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6,(8):21-21
优质、多抗、抗逆与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育种工作仍然建立在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之上,育种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生物信息数据库积累的数据量极其庞大,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整合技术,可资育种工作者利用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将在多层次水平上研究植物体所有成分的网络互作行为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继而使用各种”组学”数据,在计算机平台上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反应行为进行预测;然后根据具体育种目标,构建品种设计的蓝图;最终结合育种实践培育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设计育种的核心是建立以分子设计为目标的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以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06,4(2):298-298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分子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促进领域人才成长,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农学会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茶叶深加工(二)茶多酚茶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祥 《茶业通报》2004,26(3):137-138
茶多酚(TeaPolyphenols)是一类来自茶叶的酚性活性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以α-苯基苯骈吡喃为结构基础,羟基取代基作为质子的供体,易形成酚羟基和醌型的中间形态,使其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与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已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及抗病毒等作用。研究表明,茶多酚的这些功能与其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效果密切相关。体内、外试验表明茶多酚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茶多酚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为维生素E、BHT、BHA的3~9倍。奥田拓男以大白鼠肝线粒体和微粒体模拟体内脂质过氧化试验,发…  相似文献   

12.
对9个广西主产鲜食、野生葡萄品种的葡萄皮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中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野生葡萄“野酿2号”毛葡萄和鲜食葡萄“温克”,含量分别为22.63 mg/g和19.77 mg/g。所有品种葡萄皮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在85%以上,抗氧化效果显著,但品种间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差异较大,清除率最高的是“夏黑”(98.3%),其次是“野酿2号”毛葡萄(85.7%),最低的是“甬优一号”(35%)。果皮总酚含量高,同时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品种的是“野酿2号”毛葡萄、“温克”“、新株系Y137”毛葡萄和“夏黑”4个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3.
根据NCBI核酸数据库中杜氏盐藻耐盐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dunaliella salina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s GAPDH)的c DNA全长序列信息,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该基因,获得完整全长为1 131 bp并编码376个氨基酸的多肽的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s GAPDH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蒺藜苜蓿、玉米和葡萄等物种高度同源,分别达到90%、92%、96%和97%。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团藻中该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该蛋白主要由四种二级结构即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组成。构建p BI121-Ds GAPDH植物表达载体,以非抗虫棉F12A、F12B和HU-749513为材料,利用基因枪活体技术转化棉花花粉,并对T0代种子进行分子检测和相关序列验证,成功获得两株阳性转基因植株,为基因枪活体转化技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也为棉花耐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亚临界萃取神香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并探讨其化学成分与神香草特有香气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分离出46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30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29%;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三甲基二环[3,1,1]庚烷-3-酮(28.27%)、α-生育酚乙酸酯(16.89%)、硬脂酸乙烯酯(7.32%);分析得出三甲基二环[3,3,1]庚烷-3-酮与α-生育酚乙酸酯是神香草精油独特香气的主要成分;神香草挥发油在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分子植物育种》2006,4(5):720-720,725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水分胁迫的前期,抗氧化系统中各成分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SOD活性略有下降,而POD和CAT的活性则快速上升;AsA和GSH的含量不同程度地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大幅增加。O2.- 的产生速率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始终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双水相系统对玫瑰茄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玫瑰茄为材料,采用乙醇-(NH4)2SO4双水相系统提取玫瑰茄活性成分多酚和总黄酮。根据单因子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测定方法,优化多酚和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研究了在最佳的提取工艺下玫瑰茄提取物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显示,乙醇体积分数为40%,(NH4)2SO4质量浓度为0.24g/m L,液料比为40∶1(mL/g),提取温度41.5℃,提取时间26.5min,多酚和总黄酮提取量最高,依次为(22.93±0.02) mg/g和(39.27±0.01) mg/g,与预测值接近;玫瑰茄多酚及总黄酮提取物、维生素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1.76和30.02μg/m L,总抗氧化能力优于维生素C。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玫瑰茄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辅助溶剂萃取法(EASE)、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ASD)、酶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EASDE)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油樟树叶中的挥发性精油,收率分别为1.36%、3.00%、3.70%和2.29%。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现,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均为1,8-桉叶素,并且在酶辅助同时蒸馏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达到54.05%。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樟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樟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显示,樟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弱;酶辅助溶剂萃取、酶辅助水蒸气蒸馏和酶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樟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的樟油抗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张庆华 《分子植物育种》2023,(15):5131-5137
本研究旨在探究药用植物五味子中的生物活性物戈米辛J对超负荷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对超负荷运动诱导的骨骼肌损伤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戈米辛J能够显著减轻肌肉损伤程度。机制研究表明,戈米辛J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提高骨骼肌中抗氧化酶的水平,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此外,戈米辛J还通过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骨骼肌的炎症反应。同时,戈米辛J还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促进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从而加速肌肉损伤的修复过程。综上所述,戈米辛J作为五味子中的活性成分,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改善线粒体功能等多种途径,对超负荷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文鹏 《种子》1997,(2):30-33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种类(RFLP、“小卫星”DNA、“微卫星”DNA、AP-PCR、RAPD和AFLP等)、含义、技术、原理和特点,重点阐述TDNA分子标记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