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西南丘陵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坡改梯坡式梯田土方量计算提供科学简便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为工程项目审查及预算审查提供坚实的依据.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和几何数学方法, 推导出坡改梯坡式梯田土方量的计算公式. 研究结果表明, 坡改梯坡式梯田土方量的大小与降坡后的田面坡度成反比, 与降坡前的田面坡度成正比, 与两台面高差成正比. 研究结论显示, 该公式是计算丘陵地区坡改梯坡式梯田土方量简便有效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坡改梯方式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改梯是实施土地整理的主要工程之一,对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作用尤为明显。通过分析不同坡改梯方式下的耕地生态环境影响量化指标,比较不同坡改梯方式下的耕地生态环境效应差异,为今后土地整理规划编制中的土地平整方案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对区域景观格局会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对耕地、林地、草地、农村居民用地、田土坎、沟渠、田间道、裸地、旱地中的裸地等9种土地利用类型整理前后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的景观格局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受损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地整理项目区为对象,开展3方面研究:①在框架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观与问题导向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②提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生态坑塘等特色工程布局;③针对采煤塌陷区区特有潜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恶化与土壤质量及结构受到破坏等现状,提出生态型降水排水沟道与土壤修复工程等特色设计。这一针对性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科学开展土地整理,科学恢复生产能力,重建农田生态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整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及生态环境。按整理的土地类型划分,农用地整理包括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整理等,也包括大片农用地整理区内零星的农户、零星城镇和工矿用地、小型水利设施、田间路以及零星的废弃地。  相似文献   

6.
从田间道、生产路尺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结合试点下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高川等4个行政村田间道路廊道特征及其不同缓冲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表明:①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结合试点下农村田间道路建设标准逐步提高.生产路密度从51.103 m/hm2降到45.581 m/hm2,田间道密度从12.934 m/hm2提高到22.11 m/hm2,连通度从41.94%提升到55.06%,环通度从12.62%提升到32.38%.②田坎路与废弃道路的复耕和道路沿线田块规整,改善了景现破碎度.斑块边界的复杂弯曲程度降低,斑块形状规则化程度与连接度提高,景观破碎度减小.③农村田间道路对土地利用景观干扰强弱呈规律性变化.田间道10 m以内干扰强度最剧烈,10~25 m较剧烈,25 m以外干扰度随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生产路2.5 m以内干扰度随距离增加急剧增强,2.5~10 m干扰度最强且随距离增加而减弱,10~30 m干扰强度基本不变,30 m以外随距离增加干扰度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7.
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已成为国家战略,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压力下,探寻耕地数量、质量共同提高的土地整治模式成为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该研究从旱改水的整治标准入手,以永丰县瑶田镇湖西村旱改水项目为例,探讨在不同条件下旱改水项目的3种整治类型,为江西省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是影响土地流转进程的重要因素,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更有助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选取湖北省汉川市、云梦县、广水市、安陆市为研究区域,以2017年8—9月获得的765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对平原地区与丘陵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的受访农户中有53.5%的农户愿意参与土地流转,其中12.0%的农户愿意转出土地,41.5%的农户愿意转入土地;丘陵地区的受访农户中有30.1%的农户愿意参与土地流转,其中愿意转出土地的农户占13.0%,愿意转入土地的农户占17.1%。在土地转出视角下,影响平原地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为耕地总块数、耕地质量、是否有转出,其中耕地质量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耕地总块数、是否有转出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丘陵地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撂荒,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户主性别、是否有撂荒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土地转入视角下,影响平原地区农户土地转入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为户主年龄、劳动力数量、家庭兼业情况、耕地总块数、耕地质量、是否有转入、是否有转出,其中劳动力数量、家庭兼业情况、耕地总块数、耕地质量、是否有转出与农户土地转入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户主年龄、是否有转入与农户土地转入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春湘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27-1428
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土地整理就是通过开展以田、水、路、林、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在论述土地整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农户设施番茄生产为例,通过对农民田间学校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意识影响的净效果。【结果】目前条件下,北京市农民在番茄生产上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比例还不足20%。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使田间学校学员采用环境友好灌溉技术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14.7%,而采用环境友好施肥技术农户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8.3%。【结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生产上较多地采用了环境友好型灌溉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丘陵山区旱地改水田工程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地矛盾日益激化和农用地整治潜力日益匮乏的双重压力下,旱地改水田无疑是贯彻"十分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和全面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的有力保障。这一举措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实施好旱地改水田工程,提高新增水田质量已经成为耕地保护者们关注的重点。从重庆丘陵山区旱地现状和特点出发,开展了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的工程类型、适宜性指标及工程涉及的土地平整技术、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田间道路工程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探讨,为重庆丘陵山区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属紫色土丘陵区.2004年在分全乡群力、青龙、苏家沟3个村21个组实施国家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在旱地整理4046亩的坡改梯工程建设中,改进施工方法,采用大型机械挖掘机施工,改土质量高、效果好、费省效宏,使坡改梯工程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走出了一条丘区坡改梯工程建设使用大型机械化施工的新路子,在广大丘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现将有关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共产品的土地整理供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界定了土地整理的公共产品性质,具备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属于有益的战略性公共产品。在其产品类型认定的基础上,利用边际成本理论进行政府与私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供给效率的比较,以及多个生产主体的分析。分析发现在排他成本较高的条件下,私人参与土地整理供给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受地方利益驱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比较存在土地整理供给不足及部分供给效率的损失。研究结论认为土地整理的供给主体是中央政府,转变政府供应、政府生产的传统模式为政府供给和生产相分离的新型模式更有利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体现及社会福利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投资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有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以及土地复垦三种类型,并以土地整理类型为主。通过分析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它工程等主要分项工程的投资结构,得出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是项目工程投资的主体部分,且近年来土地平整费用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和道路投资比例逐年增加趋势,并对这种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土地质量变化与评价以及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应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郎渊 《北京农业》2014,(33):256
我国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的是农村土地整理,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即按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率为目的,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具体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他工程等四大类,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只浅谈灌排渠系工程这一部份。  相似文献   

16.
典型岩溶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  尹辉  刘炀  王魁  李晖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3):156-160
选取典型岩溶区顺坡和土地整理后的坡改梯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将土壤水分室内布点和实地监测相结合,对果化示范区进行两个坡面的网格布点和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顺坡地和土地整理后的坡改梯两个坡地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全局空间正相关;两个坡地的空间聚集区和空间孤立区呈现出类似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明显,而孤立区零星分布的特征;两个坡地均符合球状模型,顺坡地的土壤水分受坡面情况的影响较大;土地整理后的坡改梯土壤水分主要受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顺坡和土地整理坡地的土壤水分的最小空间变程分别约为90 m和135 m,可作为不同类型坡面土壤水分样点间隔的布设依据.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典型岩溶区农业生产、保障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南部山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是我国水利侵蚀一级地区。在这一地区进行平田整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生态防护林工程等土地整理工程,若实施不当,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文章提出了土地整理工程要合理安排工期,合理取、填土并做好防护措施,优化各工程实施方案,采取相应生物措施,制定行之有效水土保持方案等措施,使土地整理项目为宁夏南部山区产生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湘西自治州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湘西自治州土地整理田间工程节地规划的内容,并提出了湘西自治州土地整理田间工程节地规划的目标、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石灰岩地区有必要实施坡改梯工程,减小地面坡度和缩短地面坡长,降低坡面迳流速度和水土流失量;采取局部客土和取石还土措施,增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大耕地有效面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拦、蓄、灌、排系统网络,做到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田间道路工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石灰岩地区实施坡改梯工程,减小地面坡度和缩短地面坡长,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和水土流失量;采取局部客土和取石还土措施,增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拦、蓄、灌、排系统网络,做到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田间道路工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