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黄芩的有效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外用具有抗氧化、防辐射等生物活性,适合制成软膏剂使用。为确定其最佳处方组成,文中进行了辅料筛选研究。首先通过醇提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并制备成干浸膏,然后考察乳化剂、保湿剂和油性基质用量。以耐寒耐热性、离心稳定性、外观、肤感的综合评分作为成型性考察指标,经正交筛选确定软膏剂的最佳处方。硬脂酸、羊毛脂、凡士林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以20∶4∶15∶6的质量比组成复合油相,吐温-80为乳化剂,甘油为保湿剂,复合油相、吐温-80和甘油的加用量分别为40%、5%和3%。该研究为黄芩总黄酮提取物软膏剂的成型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乳化汽油体系中,不同的乳化剂及其配比、助乳化剂、乳化方式等因素对乳化汽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乳化汽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以Span80、CTAB进行复配作为乳化剂,当HLB值为10.0,乳化剂用量5.0%,助乳化剂异戊醇与乳化剂的质量比约为1.0∶6.6,乳化时间30 min时,可以得到掺水量为10.0%的乳化汽油,该乳化汽油外观澄清透明,常温放置300 d外观无变化,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中药当归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中包括丰富的黄酮类物质,经皮给药后具有清除表皮细胞自由基、抗细胞衰老等生物活性。针对上述特点,将当归提取物制备成油包水(W/O)型软膏剂,并对相关处方工艺进行了筛选,以期得到性质稳定、肤感良好的制剂。首先通过超声提取法提取当归中的黄酮类组分,并将其浓缩制备成提取物浸膏;然后,以外观均一性、涂抹延展性、离心稳定性及耐寒耐热性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对油相比例、乳化剂及辅助乳化剂的处方剂量进行正交设计以筛选出软膏剂的最优处方。本软膏剂的处方中以羊毛脂-凡士林-硬脂酸(质量比例为1∶3∶4)作为复合油相,Span-60作为乳化剂,Tween-80作为辅助乳化剂,优选处方下,复合油相、Span-60以及Tween-80的质量比例分别为35.0%、4.0%以及4.5%,制备得到的油包水(W/O)型软膏剂稳定性良好,为后期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眼树莲总三萜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眼树莲总三萜软膏,通过考察其理化性质、稳定性以及软膏中总三萜含量确定最优软膏基质的处方.在硬脂酸、丙二醇、月桂氮卓酮的用量及乳化温度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采用基质的外观形状、涂展性、稠度、离心稳定性进行综合性评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选取最优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软膏基质制备处方为乳化温度70℃,硬脂酸26%,丙二醇7%,月桂氮卓酮3%.软膏的综合性评分可达到最优值,为97分,并且分析测得软膏中相应的总三萜含量较高.说明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眼树莲总三萜软膏制备方法可行性高,为开发制备眼树莲软膏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几种常见食用蜡制备的W/O型乳化液对水分蒸发的抑制效果。[方法]在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25 min,搅拌速度1 000 r/min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蜡种类、乳化水含量、乳化剂的用量以及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的稳定性、抑制水分蒸发率以及水分蒸发损失率的影响。[结果]几种常见的食用蜡制备W/O型乳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水分蒸发,以蜂蜡的效果最好。对蜂蜡为油相制成的乳液,当乳化水含量为40%、乳化剂HLB值为7、乳化剂用量为5%时,抑制水分蒸发效果最好,且乳液稳定,外观均匀。[结论]为获得稳定性好的W/O型蜂蜡乳液,严格控制乳化工艺条件是关键,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W/O的搅拌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影响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含淀粉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优化交联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影响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结果]使用0.6%的Span60(HLB=4.70),油、水相体积比为3∶1,水相中淀粉浓度为16%时可形成稳定的W/O型含淀粉反相乳液;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相体积比4∶1,淀粉乳浓度16%,交联剂用量3 ml,反应温度45℃,乳化剂用量0.3%;微球产品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μm。[结论]经过优化的制备工艺能够合成粒径均匀的交联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牛油粉末油脂配方,优化乳化工艺条件,以乳化稳定性和粘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牛油粉末油脂配方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稳定剂、乳化剂组成和用量以及乳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牛油30%,麦芽糊精∶葡萄糖浆为5∶1、用量65%,酪朊酸钠3.5%,阿拉伯胶2.5%,乳化剂SE-13 0.5%,GMS 0.4%,CITREM 0.9%,乳化温度75℃,乳化时间15min,乳化剪切机转速9 000r/min的条件下,乳化稳定性为96.7%,产品包埋率达92.49%.  相似文献   

8.
在筛选出合适的乳化剂和共乳化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含量以及共乳化剂含量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在54℃热贮2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乳化剂的HLB可以为水乳剂的乳液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乳液的粒径和表面张力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升高而减小,当乳化剂含量增大到一...  相似文献   

9.
乳状液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制备牛初乳乳清微胶囊的关键因素.采用Span和Tween 2种非离子型乳化剂,制备了含有5%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牛初乳乳清W/O乳状液.比较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乳化剂复配、油水比、乳化剂添加量和超声乳化次数等工艺参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HLB值为4.8,Span - 85和Tween - 60为复配乳化剂,油水比1:1,超声乳化12次(每次超声8 s,间歇5 s).显微镜下观察分散液滴大小均一,乳状液平均粒径约为2μm.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该乳状液具有剪切稀化特征,符合Herschel- Bulkley模型.  相似文献   

10.
党参多糖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将其制备成适当的剂型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采用两步法制备出稳定的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免疫增强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确定第一步制备W/O型初乳的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最佳体积比、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与油相最佳体积比;通过考察粒径和外观,确定第二步制备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最佳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和用量。通过鉴别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类型,测定pH、粒度分布、Zeta电位、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并考察样品稳定性。结果显示:W/O型初乳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最佳体积比为7∶3,Smix与油相最佳体积比为5∶4; 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最佳乳化剂为HEL-40、助乳化剂为丙三醇,体积比为1∶1和2∶1;处方A′和A″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为W/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分别为(122.32±2.27)和(153.76±1.32)nm,Zeta电位分别为(-1.12±0.21)和(-0.429±0.13)mV,pH分别为6.3±0.1和5.5±0.1,样品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烟酰胺是一种吡啶衍生物,经皮给药后可发挥抑制黑色素转移、抗自由基氧化,抗炎和增强皮肤屏障等多种作用。但其酰胺结构易被氧化产生烟酸,造成皮肤刺激性,引发皮肤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水相乳化法将烟酰胺制备成油包水(W/O)型乳膏剂,增加烟酰胺的稳定性及用药便捷性,并以外观均一性、涂布延展性、离心稳定性以及耐寒耐热性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对油相/水相比例、乳化剂以及辅助乳化剂的用量进行单因素影响试验及正交设计,筛选得到制备烟酰胺乳膏剂的最佳处方。优选处方下,油相/水相的质量比例为6∶4,乳化剂Span-60与辅助乳化剂Tween-80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及0.5%。根据优选处方制备得到的烟酰胺乳膏剂稳定性良好,常温(25℃)下可稳定保存3个月。该研究为其后期进一步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青钱柳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苯酚硫酸法,对青钱柳叶多糖的水提取法、提取工艺以及不同采集期的多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提法的精密度RSD%为2.89%,重现性RSD%值为1.72%,稳定性RSD%值为3.1%;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水提法提取青钱柳多糖的最佳提取时间为7h,料液比为1∶20,pH 9;青钱柳叶在5~8月的多糖含量为2.19%.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陈皮黄酮滴丸成型工艺,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冷凝液、复合基质比例、主药与复合基质质量比、滴距、滴速等对陈皮黄酮滴丸成型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滴丸最佳成型工艺:选用PEG4000与PEG6000质量比为1∶2的复合基质,陈皮黄酮与复合基质的配比为1∶5(质量比),滴制温度90℃,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凝液,滴距10cm,滴速5~6滴·min-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陈皮黄酮滴丸成型性好,符合《中国药典》对滴丸的质量要求。该滴丸制备工艺稳定,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4.
旨在筛选盐酸咪唑苯脲W/O型乳剂的基础处方.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油相、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油水比例进行筛选以及采用正交试验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盐酸咪唑苯脲W/O型乳剂的基础处方,最终筛选出白油为最佳油相、亲水性乳化剂OP-10为最佳乳化剂,初步确定白油、亲脂性乳化剂司盘-80、亲水性乳化剂OP-10为最佳处方组合,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处方量的10%,油水最佳比例为7∶3.确定最佳乳化温度为50℃,最佳乳化时间为3 min,最佳乳化速度为8000 r/min.通过上述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制备了2%的盐酸咪唑苯脲W/O型乳剂.  相似文献   

15.
棕榈粉末油脂生产乳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粉末油脂乳化效果,提高乳化稳定性,以棕榈油为芯材、葡萄糖浆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非离子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复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为1∶1∶3,用量为油脂的5%,乳化温度70℃,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转速10 000r/min,乳化时间20min的条件下,乳化稳定性可达到90.25%.在进风温度180℃,均质压力25MPa,出口温度80℃的条件下,包埋率可达到84.8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5%阿维菌素水乳剂的研制过程、研究方法和工艺流程。[方法]通过对复配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等种类的选择和用量试验,筛选符合稳定标准的最佳5%阿维菌素水乳剂配方,并对产品的乳液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和冷贮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5%阿维菌素水乳剂的研制配方为:阿维菌素5.00%,稳定剂TBHQ溶液5.33%,乳化剂(农乳601∶By140=1∶1)8.00%,防冻剂乙二醇5.53%。该水乳剂外观为乳白色液体,入水后能迅速呈雾状分散;经各项指标性能测试,该配方乳液稳定性合格。[结论]为水乳剂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广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53-1557
[目的]确定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猴头菇为原料的氨基酸强化食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猴头菇营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氨基酸总量的酸性蛋白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液料比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影响猴头菇营养液中氨基酸总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酸性蛋白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酸性蛋白酶用量1.00%,纤维素酶用量1.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酶解pH 3.5,液料比25∶1.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双酶法制备的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中氨基酸总量提高了7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75.0%.[结论]以双酶法制备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营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自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分子量3.0×103)为壁材、尿素为模型肥料芯材,采用复相乳液法制备缓释微胶囊肥料。考察乳化剂含量、PVA含量、聚合物分子量以及搅拌速率等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以及微胶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其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当共聚物浓度为60 g/L、乳化剂Tween-60用量为3.0%、PVA用量为0.6%、搅拌速率为1 000 r/min、油水相体积比为1∶2时,可得到稳定较好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性等,检验产品的合格性。结果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最佳乳化工艺确定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2.0、乳化剂添加比例为4%、油樟叶挥发油添加比例为20%,所得乳剂的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20.80%。此配方所得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稳定性好,可有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天然中药滋润唇膏制备工艺。以唇膏的涂展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中药(玫瑰花,陈皮提取物,薄荷油等)与蜂蜡、橄榄油、羊毛脂基质,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最佳配比为:蜂蜡∶橄榄油∶羊毛脂=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