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动物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肽(antibacterial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的总称。目前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中,这种内源性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各种动物抗菌肽的来源和种类,抗菌肽的作用及其机理,抗菌肽的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关系;最后,介绍了抗菌肽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菌肽 (antibacterial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的总称。目前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中 ,这种内源性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 ,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各种动物抗菌肽的来源和种类 ,抗菌肽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并指出了抗菌肽的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关系 ;最后 ,本文介绍了抗菌肽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抗菌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菌肽是动物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阳离子型活性肽。目前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水产动物、哺乳动物及植物中 ,这种内源性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 ,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 ,热稳定性好 ,无免疫原性 ,抗菌谱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上期回顾:上文提到抗菌肽的来源分为昆虫抗菌肽、哺乳动物抗菌肽、两栖动物抗菌肽、水产动物抗菌肽、细菌抗菌肽、植物抗菌肽等六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杨春辉 《兽医导刊》2020,(4):252-252
近年来,抗菌肽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抗菌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抗菌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产于机体组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独特抗菌的机制.对抗菌肽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抗菌肽药物、进行动物抗性育种和培育抗菌肽转基因动物.论文对一种新的牛抗菌肽histatherin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动物抗菌肽作饲用抗生素代替品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抗菌肽是动物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具抗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和癌细胞等广谱活性,具有传统饲用抗生素代替品的潜力。寻找各种饲养动物的内源性抗菌肽,以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工业化生产这些在抗病原上具有动物“种”专一性或特异性的系列产品,将是在“后抗生素时代”研发动物保健品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又称抗微生物肽(peptide antibiotics),是生物体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抗微生物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它们多为1345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肖建光等,2005;Bulet等,2004)。抗菌肽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动物体内,是生物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抗菌肽除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外,还具有抗原虫、抗真菌、抗病毒和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动物抗菌肽与青霉素等传统抗生素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病原菌不易产生对抗菌肽的耐药性。此外,抗菌肽一般情况下只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而对正常的真核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抗生素时代",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物成为研发热点之一,具有诸多优点的抗菌肽有望成为抗生素理想替代物之一。近年来,微生物源抗菌肽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应用不断深入,并获得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就微生物抗菌肽及其在防控动物疫病、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水平、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微生物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抗菌肽?抗菌肽是一类很难导致微生物耐药性的新型抗感染药物多肽,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200多种。抗菌肽在医药、食品和农业都有广泛应用。抗菌肽用于饲料添加剂既可以增强动物抵抗力,促进动物生长,同时还减少药物残留,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给鸡两次注射法氏囊活性肽后,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提高新城疫弱毒疫苗所诱导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高1~2个滴度;使血清母源新城疫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对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IBD)对法氏囊的损伤,和(或)促进损伤后的法氏囊的修复,对脾脏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微孢子虫SCM_6(Nosema.sp)对蚕生殖腺侵染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N.bomycis作对照,对SCM_6感染蚕的生殖腺(?、?)采用临时装片和石蜡切片对生殖腺内容物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SCM_6可侵染蚕的生殖细胞.但侵染生殖细胞的频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16~29 nt的非编码RNA。其功能是通过特异性基因沉默导致靶mRNA降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或在细胞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关键时期调控转录后的基因表达水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miRNA既可作为诱癌基因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和发育过程,又可作为抑癌基因参与控制恶性肿瘤的形成。迄今,试图以治疗癌症为宗旨进行miRNA的功能与癌症形成的关联性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课题之一。因此,作者就miRNA产生机制、miRNA的生物学功能、与癌症相关的主要miRNA和癌症治疗的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其目的在于为从事miRNA的功能与癌症形成关联性研究的同行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促进该项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PCR-RFLP技术在兽医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是在基因组上寻找多态性位点,揭示个体或群体间遗传变异或评估种间亲缘关系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操作的可重复性、遗传信息的忠实性等优点,PCR-RFLP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寄生虫的遗传变异现象十分普遍,用PCR-RFLP技术精确分析寄生虫遗传变异的研究意义重大.因此,PCR-RFLP技术近年来在兽医寄生虫学虫种分类、流行病学调查、种群变异、确定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药物治疗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河南大尾寒羊精液冷冻颗粒制作过程中,100、150、200和250 mL 4种不同体积水浴平衡降温速率对冻精精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水浴平衡处理的降温时间在2.2~3.9 h,以100 mL水浴降温速率最大,250 mL水浴降温速率最小,200和250 mL水浴处理降温速率较为接近。②精液冷冻水浴平衡降温速率前30 min,降温速率应控制在0.73~0.74 ℃/min之间;30~90 min降温速率应控制在0.11~0.12 ℃/min之间。③水浴平衡时的降温时间3 h较为适宜,250 mL水浴平衡降温的处理对精子造成的冷打击最小,制作的冻精解冻后的精子品质最高。④精子活率:250 和200 m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250、200 mL处理与150、100 mL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⑤畸形率:250 mL水浴平衡条件下最低,100 mL水浴平衡条件下最高。250与200 mL处理间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250与150、100 mL处理间精子畸形率差异显著(P<0.05)。⑥顶体完整率:250和200 mL较高,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250和200 mL处理与150及100 mL处理间精子顶体完整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责任构成要件只包括违法行为(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3个构成要件.蜂螫马案属于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特殊民事侵权案,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就原告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但违法行为(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仍由原告承担,而非被告承担.  相似文献   

17.
禅意与共生     
日本的传统哲学和传统建筑中包含着深厚的共生理念和“禅”的哲学。二战以后,日本当代建筑师在融合了传统哲学和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拓展和表现了这种共生和禅意的生态思想,在当今建筑领域树立了日本建筑的独特风格。结合笔者对中国美术学院的认识,探讨禅意和共生理论。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regimens utilised to treat injured and diseased wild Australian raptors presented at our practice, and to determine if the time, effort and cost of treating the birds was justified in terms of the outcomes achieved. PROCEDURE: All the practice's clinical records relating to the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of wild raptors were reviewed for the period April 1994 to December 1998. The species of birds, the aetiology of their injuries or diseases, the treatment protocols and the outcomes of those treatments were correlated and tabulated for evaluation. RESULTS: Fifteen Australian species of raptor were examined and treated. Complete records were available for 104 birds of prey, 73 being Accipitriformes and 31 Strigiformes. The poorest prognosis was for birds involved in motor vehicle impacts, while birds suffering malnutrition or starvation had higher survival rates. The overall rate of survival was 50%.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severity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at the time of presentation, the survival rate was considered acceptable. Veterinary involv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wild raptors was necessary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birds' welfare, and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treatments. Intangible benefits included increased practice staff satisfaction, and improving the veterinary professions' public image by providing pro bono treatment for Australian wildlife.  相似文献   

19.
Sixty-one medial iliac lymph nodes of 38 different dogs (eight with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ocrine glands of the anal sac, 13 with multicentric lymphoma, six with multicentric lymphoma but in clinical remission, and 11 control dogs) were evaluat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ultrasound to identify and interrogate these lymph nodes across the different groups and to differentiate these groups using different sonographic parameters. Ultrasound proved to be useful to assess canine medial iliac lymph nodes. An increase in size or number of detected lymph nodes or finding rounder or heterogeneous lymph nodes could differentiate lymph nodes of dogs of the control group from lymph nodes of dogs with lymphoma or an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ocrine glands of the anal sac. Subcategories of malignancy could not be differentiated. More studies need to be performed, both with patients with reactive lymph nodes and also focusing on other canine superficial lymph nodes, before generaliz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o other areas or diseases.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柞蚕绒茧蜂病的防治,进行了不同限制因子对防治药剂9901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降雨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喷施0.25 mg/mL的9901可湿粉剂,3 h后降雨对防治效果没有影响,而喷药至降雨间隔1、2 h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94%、97.73%,说明降雨对防治效果没有大的影响,确定喷药至降雨间隔1 h以上,不用二次补喷药剂。食药叶天数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用0.25 mg/mL的9901药液喷施柞叶,并保证柞蚕取食柞叶4 d以上,对柞蚕绒茧蜂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可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