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蕴藏巨大价值。鱼塘子系统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和组成,其安全性和效益值得深入研究。氮、磷元素作为鱼塘子系统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为鱼塘水产养殖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但过剩的氮、磷元素会导致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污染问题,造成鱼塘经济损失严重。目前有关桑基鱼塘的研究还局限于空间演变格局、经营模式评估、水陆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投入产出效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而对桑基鱼塘内部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缺乏全面了解。为了探究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内部潜在的科学规律,对近 10 年桑基鱼塘系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概括,总结出鱼塘水体和底泥中氮、磷的基本特征,赋存形态、释放行为与循环特征,揭示氮、磷在水体 - 底泥界面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这对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水体富营养化管控和科学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桑基鱼塘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于2008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对北部湾大型水库——洪潮江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水库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养殖、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库总氮浓度0.15~1.30mg/L,硝氮与氨氮是氮的主要形态;总磷浓度0.03~0.07mg/L,总氮、总磷浓度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体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化状态。研究发现水产养殖的饲料和排泄物、生活生产的废水以及旅游业的污染是造成该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通过生态工程来治理水污染。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量含有氮、磷元素的营养物质排入河湖加剧了水质下降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影响到水体的生态环境,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成为当务之急;削减水体氮、磷负荷是消除富营养化、恢复生态系统的关键,在外源性营养物质减少后,对内源性营养物质的控制中,生物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生态浮床技术最具经济和技术合理性,国内研究主要包括浮床植物的筛选、浮床的机理、浮床材料及应用等方面;微生物强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通过脱氮菌、去磷菌、光合细菌、复合光合细菌、有效微生物群(EM)、溶藻菌等去除水体污染,由于传统微生物修复的限制,新型脱氮菌群、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以及固定化技术、微生物制剂等的应用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今后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更加侧重于植物—微生物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一词原本是地理学用语,用以描述湖泊的演变过程的,也即湖泊老化和消失的过程,在湖泊形成的初期,水中营养素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土壤中所含的营养物由地表径流不断的带入湖泊水体中,使其逐渐富营养化.但这个自然过程极为缓慢,可能要几千至几万年.随着人口和工业的发展,人为地向水体中排入大量的磷氮,使富营养化过程大大加速,往往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发生.而且,不但发生在象湖泊这样水流速度很慢的水体,在水流较急的河流和近海也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5.
于2008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对北部湾大型水库——洪潮江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水库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养殖、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库总氮浓度0.15~1.30mg/L,硝氮与氨氮是氮的主要形态:总磷浓度0.03-0.07mg/L,总氮、总磷浓度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体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化状态。研究发现水产养殖的饲料和排泄物、生活生产的废水以及旅游业的污染是造成该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通过生态工程来治理水污染。  相似文献   

6.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包括一条小溪、一个湖泊、一段河流、一个池塘、一块沼泽地以至某处特定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含有大量氮、磷等生物营养物质的现象,相对而言,一个营养物质贫乏的水体称为贫营养水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年青的贫营养水体经过营养物质的自然累积也可发展成富营养水体,称之为自然营养化,不过这一自然过程通常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将定量孔石莼藻体添加到模拟养殖废水中,研究孔石莼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梯度下,对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孔石莼对浓度越高的氮磷营养盐吸收率越快,但去除率越低;对铵态氮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对硝态氮有所吸收,而对亚硝态氮的吸收不明显;对铵态氮吸收曲线分3个阶段分析后发现,其第一阶段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第二阶段的吸收符合线性方程。这说明孔石莼在不同浓度营养盐养殖废水中均具有很好的水体净化作用,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池塘水产养殖通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而种养结合等生态修复方法是解决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举措。现对水产养殖池塘"稻-鱼"共生条件下的水稻栽培模式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以促进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方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生物方法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污染少,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槐叶萍在较低温度下对不同污染水平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果及其生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废水试验,研究了较低温度条件下(16℃)利用固氮植物槐叶萍对模拟的3种磷浓度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在3种磷浓度下,槐叶萍对地表水的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末期,在人工模拟的含0.1、0.41、.6 mg/L磷浓度的废水中,铵态氮去除率分别为(86.54±6.23)%(、91.04±7.12)%和(92.14±6.25)%;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78.91±3.12)%(、78.84±6.21)%和(80.29±6.45)%;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5.33±1.53)%(、72.08±3.71)%和(59.70±2.84)%。槐叶萍的生物量随水体中的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槐叶萍可有效地去除富营养化地表水氮和磷,可选用作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