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究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国盆景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的影响,很重视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一点也是中国盆景一个可贵的值得继承并发扬的好传统。吕坚以创作小型、微型盆景见长。尤其是他的小型盆景,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盆景讲究意境的特色,创作了不少具有  相似文献   

2.
今人在盆景的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入了“自然黄”(生境)、“艺术美”(画境)、“意境美”几个概念,这未尝不可。但有的同志说“意境”是盆景的生命,“意境美”是盆景鉴赏最重要的标准。对这种观点,本人不甚赞同。纵观近几年国内各名家的所谓具有“意境”的盆景,其中树木盆景的所谓“意境”,说穿了只不过以题名取胜而已。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特有范畴。研究盆景的意境,可为盆景的创作、欣赏与评价提供理论启示,亦可为盆景艺术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意境不是“意”与“境”的简单加和。意境的“意”不等于“立意”的“意”;意境是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并与艺术对象的情感经验相互沟通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景象、情感与欣赏经验是意境的三元素。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在盆景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进自然美、画境美、意境美的概念是符合美学原理的。由于盆景制作还特别依赖于表现技术,因此技术美也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至于意境美,笔者认为它是一切艺术美的灵魂,也理所当然地应是盆景艺术美的灵魂。盆景艺术美如果离开了意境,就必须摘下“艺术”两字的桂冠,而不如干脆叫盆栽实在。事实上,《中国花卉盆景》刊登的盆景彩照中就有一部分作品尚只能划为盆栽的范围,因为它们在读者感受其美的时候,很难激发联想,更不用说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了。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未能使作品达到盆景应有的形式美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作品没有能运用盆景的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盆景作品,不但要求景物匠心别具,盆钵、几架幽雅别致,搭配得当,而且命名必须富有诗情画意,发人遐想,以扩大对盆景意境的想象。好的命名恰如画龙点睛。闻其名就能吸引着人们,观后又能把人们带入景物之中,达到景中寓诗,诗中有景,景外有景的效果。盆景的命名常采用的形式有: 一、某些盆景艺术家喜爱用古代诗人名句来为盆景命名。如用唐代杰出的诗人和画家王维的著名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表现冰天雪地北国风光的盆景命名。用古代诗词给盆景命名,必须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使景诗贴切。二、亦有人用名胜古迹地名给盆景命名。如“漓江晓趣”意境深远,游览过漓江的人会忆起漓江两岸,  相似文献   

6.
<正>嘉善春鹃盆景造型是以毛鹃或夏鹃老桩为砧木,以春鹃为接穗,采用盆景造型手法,完美结合中国传统盆景与嘉善春鹃特色,作品将扬派盆景"云片"造型手法和岭南盆景"蓄枝截干"修剪艺术融为一体,并传承浙派盆景"重风骨、尚气韵"的艺术风格,逐步形成缩龙成寸的大树风貌,尽显严谨、稳健、端庄之美和雄迈、洒脱、奔放之气,盆景体量不求大,重在追求整体美感,兼具花的绚烂夺目和盆景的人文意境,尤其体现观花盛况,表现深远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7.
意境随感     
对于盆景艺术来说,其意境如何,是品评优劣的第一标准。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把盆景象中国画一样分为四品:意境天成者谓之逸品,形神互映者谓之神品;富于情趣者谓之妙品;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赵庆泉先生的《八骏图》,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可谓神品。八五年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出现的《更立西江石壁》,景致确实是非常漂亮,但意境不够,就只能算妙品。既然意境在盆景艺术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8.
雷柏阳先生在贵刊1996年第6期《关于盆景的“意境”和鉴赏标准》一文中,几乎把盆景艺术在创作过程与欣赏活动中的意境全否认了;把近几年国内各名家所创作的具有意境美的作品,简单化地看成是以题名取胜而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盆景的题名,是中国盆景的特色和组成部份。题名的深入浅出、意蕴含蓄,体现出创作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作者借助题名来传达作品的内容,概括景观特色,深化意境,使欣赏者顾名思义,顺藤摸瓜,如揭帘幕,见题名而省悟到寓托在景物中的内在意象。如《骄杨颂》,创作者心有成竹,借物寓情,立意塑造了一株轻扬向上、绿染重霄九的珍珠黄杨的英姿飒爽  相似文献   

9.
微型盆景一般指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一掌之内可放数盆的特小盆景。近年来有人还制作了超微型盆景,据说需要用放大镜观赏。作为盆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有其独到之处。但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艺术性差。作为盆景最重要的是意境的创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盆景艺术就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要布局合理,制作精细,还要有比例适宜、造型优美的盆、架配置,以起到烘托主题、突出意境的作用。一、盆钵的选配盆钵不仅是盆景景物的容器,同时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盆景所用的盆钵种类很多,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盆景以其独有的诗情画意著称。诗情画意和中国气派,构成了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深不深,格调高不高,就得看作者能否借诗情立意,取画意造景。  相似文献   

12.
在艺术领域里,要算盆景艺术是最独具特性了。它用活的、有生命的树木为素材,按照盆景美的规律来造型、经过长达数年或更多的时间养护完善过程,最后成为既高于自然、又有深邃意境的艺术作品。针对盆景作品的这一特点,我想就盆景的健康美谈点看法。树木盆景是否健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树木是否  相似文献   

13.
含蓄美,是我国盆景的民族特色之一。就当前世界盆景的现状看。日本盆景主要追求丰满、豪华、崇高、威严的美。苍古的主干,繁茂的枝叶,三角形的稳健构图,形成了其明显的民族特色。欧、美诸国的盆景,基本上处于幼年时期,尚未形成自己明显的民族色调。由于他们受日本盆景的影响较大,所以多与日本盆景大同小异。只有中国盆景,以其简洁、典雅、古朴、清奇的形式,去追求含蓄美、意境美,在世界盆景艺术之林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14.
“构成”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大类。艺术家为了体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美学主张,在一定的空间中安排布置表现对象的点、线、面、形、色等物质因素及其关系,使若干个别的形象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即“构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主张“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即自然物与艺术家融为一体。“意境”这个美学概念,源出于此。“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盆景,只有通过艺术构成才能成为艺术品,才会有意境这个艺术的最高境界。自然构成的“盆景”(实际是盆栽、盆植),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只有艺术构成的盆景才有双重的价值,即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当前,我国盆景倾向崇尚自然美。这是时代潮流和现代审美意识产生的影响。但是盆景界有一些人(这些  相似文献   

15.
银杏生长缓慢,寿命长,结果晚。用银杏制作的盆景,结果就更加不易了,特别是自然培植的。如果采用嫁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十分简单易行,还可以发挥个人的审美,制作出风格各异、意境深远、果满枝头的银杏盆景。本人经过多年对银杏盆景的扦插、嫁接试验,成功地使银杏盆景在3年左右成型挂果。桩材选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2012,(6):70-70
自然、简洁、清新是树林盆景的风格。多年来周树林的盆景构图,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以四川的六月雪、金弹子、虎刺、紫薇等乡土树种及砂积石等材料,充分表现出四川山水古树的意境和本土文化。他在吸收各地盆景流派优点的基础上,又将国画构图及美学理论借鉴到盆景的创作中来,并紧紧围绕着时代的审美需  相似文献   

17.
花草盆景是以花草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在盆中展现某种自然景色的艺术品。它与其他盆景的不同之处,在于无需对植物作过多的修饰加工,而是尽量利用花草的自然姿态、悦目色彩以及各具的风韵来造景。通过优美的构图,表现某种意境。花草盆景朴素自然,赏心悦目,清新雅致,最宜作为案头清供。制作花草盆景,可根据自己的构思将花草在盆中设计出理想的布局。花草位置确定后,还可以适当点缀山石,以完善构图,丰富意境。譬如周瘦鹃的  相似文献   

18.
银杏生长缓慢,寿命长,结果晚。用银杏制作的盆景,结果就更加不易了,特别是自然培植的。如果采用嫁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十分简单易行,还可以发挥个人的审美,制作出风格各异、意境深远、果满枝头的银杏盆景。本人经过多年对银杏盆景的扦插、嫁接试验,成功地使银杏盆景在3年左右成型挂果。桩材选取  相似文献   

19.
艺景盆是仿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外观造型的盆钵。在这种创新的盆钵中进行创作,给人以新的感受。传统的盆景用盆是一个盆钵可栽种多种款式的树木盆景。如一个中等深度的长方形盆,可栽种曲干式、斜干式盆景,也可栽种垂枝式、风吹式等树木盆景。也就是说盆钵对盆景所要表现的意境的约束力较小。  相似文献   

20.
各位代表: 女士们、朋友们: 首先,让我代表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组委会,欢迎来自各国的盆景艺术家、西方知名的盆景企事业家,和来自宝岛台湾的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商讨盆景艺术的发展前景,交流盆景技艺。通过举办盆景艺术交流、讨论、展览、表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盆景亦称盆栽,中国所以将盆栽称之为盆景有其更广泛的意义。中国盆景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林木为主体的树桩盆景,还有以山石为主体的山石盆景,近年来水旱盆景、壁挂式盆景、微型盆景、雾化盆景层出不穷。这些盆景很像中国的山水画,有景、有情、有韵、有味,意境深远,情景交融,也许这些正是中国盆景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