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棉花灌水技术是制约世界主产棉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生产的关键技术。新疆地处中亚大陆腹地,干旱少雨,属灌溉农业,多年来灌水方式以畦灌为主。自宽膜植棉技术、高密度植棉技术在新疆棉花生产上推广以来,尽管部分棉田实现了滴灌,但多数棉田仍以常规灌溉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多年来坚持“见花浇水”为主的“头水晚、二水赶、三水适时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棉田灌水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1世纪初高密度植棉模式在全疆推广以来,尽管出现了不少局部高产、超高产棉田,由于仍采用常规密度植棉模式下的化学调控与头水晚、二水赶、三水适时灌的统一措施,棉花盛蕾期起田问长势开始出现分化,最终呈现了中产、中低产棉田比例大与高产、超高产田比例小的状况.为了摸清高密度棉田灌水期对棉花产量的影响,2007年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1981~1983年的灌水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生长期间头水灌早了(6月18日),棉花蕾期易徒长,亩生物学产量虽可高达800公斤左右,但经济系数只有22%左右。灌晚了(7月4日),棉花又易早衰,限制了棉花的增产潜力。通过对棉田适期灌好头水的研究,筛选出了气—叶温差这一新指标。1984年以来,在大面积亩产100公斤皮棉示范田中,证明了该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农三师四十五团推广应用了膜下滴灌技术,经过2~3年的示范推广,与之相配套的水肥调控技术,已得到了初步掌握,使膜下滴灌技术发挥出了节本增效的目的。1常规小格田畦灌的水肥调控技术1 .1灌水。一般生育期灌水3~5次,平均每公顷每次灌量1 2 0 0~1 5 0 0 m3 。根据土壤质地、肥力、墒情以及棉花长势、长相来统筹安排。本着不旱不灌头水的原则,6月2 5日前后灌头水,二水与一水间隔1 0~1 5天,以后灌水间隔时间以1 5~2 0天为宜,保持田间湿润。一…  相似文献   

5.
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给优质小麦节水栽培提供依据,研究了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下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呈“S”型变化趋势,经Logistic方程模拟,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灌浆特性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灌二水比灌一水处理提高了临优145和临优2018品种的灌浆参数,临优145灌浆参数的变异系数大于临优2018。灌二水处理中,临优145灌越冬+拔节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2018灌返青+灌浆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145和临优2018的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和渐增期持续时间呈极显著与显著正相关。灌水次数对品质的影响因品种存在差异,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灌二水比灌一水加工品质性状改善,中筋小麦品种临优2018则相反,灌水时期上以浇拔节水使加工品质性状改善。因此,生产中可通过灌水推迟最大灌浆速率的出现时间及延长渐增期持续时间以增加粒重,并确保灌拔节水来改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不同水浇地中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次数:W0全生育期不浇水,W1只浇拔节水,W2浇拔节水和开花水,副区为品种),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小麦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随灌水次数的增加,水浇地中筋小麦品种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周麦18和矮抗58各灌水处理间小麦产量灌1次水和灌2次水处理显著高于不灌水处理,而灌1次水和灌2次水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矮抗58湿面筋含量表现不灌水和灌1次水处理显著高于灌2次水处理,不灌水和灌1次水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周麦18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表现,以及矮抗58稳定时间表现各灌水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总结了水浇地中筋小麦品种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为指导小麦生产达到高产优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棉花在其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灌溉对提高棉花产量起着显著的作用,如石家庄专署灌溉管理处1952—1955年在石家庄、获鹿、藁城和晋县等地调查,灌水比不灌的棉花可增产16——233%,我所1957年灌水较不灌水的产量提高68%。要想把地浇好,必须讲究灌溉技术,实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实行合理的灌溉,首先应当掌握棉花在各个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并且要把所需要的水量,适时而又准确地送到棉田里,浇地必须与各种  相似文献   

8.
灌水模式对春小麦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节水栽培的适宜灌水模式,比较分析了6个不同灌水处理(W1:二棱水+开花水;W2:二棱水;W3:拔节水;W4:二棱水+孕穗水;W5: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W6: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下春小麦光合性能、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性状及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灌二棱水、孕穗水或开花水的W1、W4、W5、W6处理明显增加春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灌二棱水和生育后期少灌水的W1、W2、W4处理明显增加花后旗叶胞间CO2浓度。灌水次数减少会显著增加旗叶SPAD值,并降低叶面积系数,其中以缺少二棱水的W3处理最为明显。灌有二棱水和孕穗水的W4处理明显降低抽穗至开花旗叶SPAD值,增加开花至灌浆旗叶SPAD值和抽穗至开花叶面积系数,灌开花水明显增加开花至灌浆旗叶面积。灌二棱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明显促进了干物质积累,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了叶干物质积累量,并降低茎鞘干物质比例;缺少二棱水的W3处理最不利于叶、穗干物质积累,但提高了开花至成熟叶干物质比例;灌浆水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二棱期至开花期缺少灌水的W1、W3、W2处理促进了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缺少二棱水明显降低穗粒数、收获指数,但增加千粒重;增加灌水次数降低了灌水利用效率,且以灌二棱水影响最为明显。综上所述,缺少二棱水对春小麦产量影响最明显,孕穗水、开花水影响次之,灌浆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膜下滴灌作为一种精准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阿克苏植棉区已得到广泛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要求在棉花播种前灌播前水,即上年秋冬季冬灌以抑盐压碱;翌年春季,冬灌量不足或未冬灌的棉田要春灌,以蓄水补墒。棉花播前灌水要消耗大量的农业用水,此外,棉花春灌时,冬小麦亦要浇返青拔节水。棉花春灌和冬小麦返青拔节需水期重叠,加剧了用水矛盾。本地区常年春季水情十分紧张,迫使棉花播期不同程度推迟、冬小麦穗分化受到影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006-2007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产量形成、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明显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总耗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灌溉水消耗增多所致,地下水补给量则随灌水量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小麦生育期总灌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抛物线关系,产量达峰值时的灌水量大于水分利用效率达峰值时的灌水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得出,在秋季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春浇2水是实现春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灌溉模式,即在小麦分蘖至拔节期、抽穗至开花期灌2次水,每次灌水750~1050 m3·hm 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达到6750 kg·hm-2和1.75 kg·m-3以上.  相似文献   

11.
1适时灌水棉花普遍播种较迟,适时灌水是棉花高产的重要措施。重点掌握好头水和最后一水的时间和用量,以及头水和二水的衔接。头水进水可根据棉苗形态来确定,一般于盛蕾至初花期,土质好的棉花生长期需4~5水,间隔1 5天左右;戈壁地6~7水,间隔7~1 0天。停水时间可根据土壤质地、气候和棉花长势确定,一般在8月1 5 - 2 0日停水,戈壁地可往后推迟5天左右。花铃期是需水高峰期,缺水会造成大量蕾铃脱落,因此要重浇花铃水。2科学施肥一般施足底肥的地块,每公顷追施尿素1 2 0~1 5 0 kg、磷酸二铵1 5 0~2 2 5 kg或棉花专用肥2 2 5~30 0 kg。未施底…  相似文献   

12.
棉田杂草一般有两个明显的出土高峰,一是棉花播后出苗前后,以播后十天出土最多,5月份棉花苗期杂草密度最大,因此,锄草用工很多;二是棉花开沟灌水后,一般在灌头水后4~6天杂草大量萌发出土,以第7天出土最多,因此、在7月份棉花开花期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总结棉花生产管理经验,汲取教训,更好地指导来年棉花生产,分析了2021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减产原因,其中2021年气候异常是造成棉花减产的重大外因,极端灾害性天气是造成部分地方棉花减产的致命因素,中期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棉花旺长的主要原因,放松后期管理是造成棉花早衰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夺取棉花高产的几项措施:一是浇好冬灌水,重施底肥,打好高产基础;二是合理密植,力争一播全苗,确保实收株数;三是促苗长蕾控初花,保证棉花中期稳长;四是适时打顶,确保棉花多结铃,结大铃;五是加强水肥管理,严防棉花早衰,达到秋桃盖顶;六是关注农业气象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这些分析和建议可为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 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 .1 冬后基数逐年增大。近年冬季气候变暖 ,连续1 0年的暖冬 ,棉铃虫冬后基数逐年增大 ,1 990年667平方米平均有活蛹 6头 ,1 997年上升到 2 0头 ,2 0 0 0年达到 1 2 5头。 1 0年内 ,冬后活涌数增加了1 9.8倍 ,导致今年二代卵量超过历年 ,形成了累计效应。1 .2 内禀增长力强。经过本站系统调查与统计分析 ,二代棉铃虫田间繁殖系数 (下代棉铃虫的卵与上代残留虫量的比值 )为 1 8.6倍 ,三代为 46.9倍 ,四代为 42 .4倍。棉铃虫的繁殖系数年际间略有差异 ,其差异主要是由于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2 0 0 0年棉花生育期早 ,则二…  相似文献   

15.
标记杂交棉一号 ,由石家庄市农科院原棉花研究一室选育 ,2 0 0 3年已通过河北省审定。几年来 ,标记杂交棉一号在高水肥地以宽行稀植、简化整枝、间作套种的独特栽培技术 ,赢得了广大棉农的欢迎 ,但在只能浇底墒水、生育期不再浇水的半干旱地如何种植 ,经过 3年的试验及生产实践 ,探索出了“一炮轰”的栽培方法。1“一炮轰”栽培方法标记杂交棉一号具有生长发育快、生殖生长旺盛的生理特点 ,只利用底墒底肥 ,即可满足棉花对肥水的需求 ,获得较理想的产量。1 .1足墒。整地前把肥料撒在地表 ,然后耕翻 ,活垡灌水 ,底墒水一定要灌足 ,并及时耙耱…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开春以来,南疆气温回升较快,加之该师大面积实行"春不复水技术"(浇好冬灌水,开春不再浇水),截至4月中旬,二师3.43万hm2棉花播种工作已全面结束,较往年提早1个星期左右. 在播种中,该师二十九团、三十团等在库尔勒地区率先应用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播种,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团场棉花种植"播行不直、接茬不准"的难题,不仅提升了播种质量,而且减轻了播种机手的工作压力,加快了棉花播种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不同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池栽条件下,以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拔节水(W1)、灌拔节水+孕穗水(2水,W2)和灌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3水,W3)4个处理,通过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与W0处理相比,3个生长季W1、W2和W3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7.2%、52.9%和52.7%,而平均耗水量分别增加27.1、70.4和94.9mm;灌水的增产效果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干旱年份的增产幅度显著大于正常年份。小麦总耗水量和WUE、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其中WUE以W1为最大,而产量以W2最大。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正常降水年份在拔节期灌1次水、干旱年份灌拔节水+孕穗水(2水)为小麦节水高产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朱建强 《中国棉花》2003,30(5):35-36
1缺氮症状及矫正技术1 .1缺氮症状。棉花需氮量较大 ,单株吸氮量约 2 .5~ 4.4g。苗期缺氮 ,叶片少而小 ,叶色淡黄 ,植株矮小 ,棉苗瘦弱 ,易染病害 ,其中第 2~ 4片真叶形成时 ,是氮素营养临界期 ;花铃期是氮素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氮素的增产效果最大。此时缺氮 ,上部叶色发黄 ,下部老叶变红 ,现蕾迟 ,开花少 ,蕾铃很小 ,茎秆变红 ;吐絮期缺氮 ,下部老叶枯落 ,吐絮提早 ,纤维变短 ,棉花产量低 ,品质差。1 .2矫正技术。深施基肥 ,有机肥配合氮素肥料进行全层深施 ;重施花铃肥 ,6月 2 5日前灌头水的 ,头水前追施氮肥总量的 1 5 % ;二水前追氮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落实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伟大战略决策,尽快把我县棉花生产搞上去,改变低产面貌,北方赶南方,本着一年棉花两年务的原则,通过考察和座谈,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我县现状条件,提出1978年重点狠抓“高优低、密矮早、全匀壮、种肥防”十二个字的棉花生产技术实施意见:向“高、优、低”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县棉花发展方向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高产量、低品级、高投资。这种情况是收支相抵,集体积累少,纺织用棉少。第二种是低产量,低投资。第三种是高产量、好品级、低投资,给国家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转GmDREB1基因小麦G19-349的抗旱特性,以分子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和受体对照济麦19为材料,利用小区试验测定和分析了浇二水和浇四水条件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通过大区试验分析了在浇三水条件下小麦水分消耗特征参数和籽粒产量。对供试材料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已正确转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浇二水条件下,G19-349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P_n、G_s、T_r和C_i,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Φ_(PSⅡ),以及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浇四水条件下,G19-349的各项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浇三水条件下,G19-349较对照济麦19耗水量显著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说明转GmDREB1基因小麦G19-349在缺水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和光合能力,这是其在有限灌水条件下较受体济麦19具有较好水分利用特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