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采用称重法探讨了几种处理条件下千年桐种子吸水规律,表明千年桐种子吸水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室温、35℃、45℃水温下,种子饱和吸水量分别为27.80%,34.84%,48.51%,在60℃下饱和吸水量为48.51%。剥去外种皮饱和吸水量为36.34%,60℃时处理相比剥去种皮饱和吸水量高12.23个百分点,60℃水温浸泡处理是种子育苗较合适的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野鸭椿种子发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野鸭椿种子的萌发,关键在于解决其种皮的坚硬致密和蜡质层等阻碍种胚吸水的问题.一定温度的热水浸泡种子,可以软化蜡质层和木质种皮,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开裂发芽.水温高低和浸泡时间影响处理效果,水温太低,效果不明显,过高的温度长时间浸泡易对种子内部细胞造成伤害.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实验室发芽试验和圃地发芽试验所获...  相似文献   

3.
不同处理对蒙古扁桃种子吸水及幼苗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蒙古扁桃种子吸水过程、幼苗生长的观测,拟合了种子的吸水模型,分析了幼苗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蒙古扁桃种子吸水过程适合对数函数曲线模型,吸水率分别适合幂函数、对数函数曲线模型;50℃温水处理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带内果皮种子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不带内果皮种子经过温水处理后9 h、吸水量为6.3%时种子吸水量即基本达到饱和;种子在1 h内能够大量吸水,适应荒漠强降雨环境;内果皮能够吸收一定的水分,在环境干旱时可以减轻环境干旱造成的种子失水;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带内果皮种子育苗能够有效地增加幼苗高度和根系长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合欢种皮结构对吸水的影响。【结果】合欢种子的种皮具有不透水性,采用始温60、70、80℃的热水浸种处理均能有效解除其硬实性,但种子生活力随热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合欢种子呈不规则的扁椭圆形,种皮坚硬,黄褐色,背腹面各有一条向外突出且长轴与种子侧缘平行的椭圆形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椭圆形棱是种皮表面的一道较宽的裂痕。合欢种子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厚壁细胞层、薄壁细胞层。种子表面有许多大小、形状及深度不同的裂缝。种孔和种脊紧闭,种脐被致密的蜡质所覆盖,维管束由种脐开始平行于种皮表面向其深处延伸。热水处理后,种孔开启,种脊处细胞开裂,种脐处的蜡质减少。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解除硬实性后,种子各部位均可吸水,但子叶末端区域的吸水量始终最低。吸水4h时,种脐部位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后中间部位吸水加快,吸水至24h,种脐部位和中间部位的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均高于子叶末端部位,该差异趋势一直保持至种子吸水饱和。苯胺蓝染色发现,种皮有3种吸水途径:水分最先由种脊进入种皮并沿其内的维管束移动;随后种孔和种脐处也有水分进入;水分还可以透过表皮层,但没有继续向内穿过栅栏层进入种子内部。TTC染色发现,种子的胚根端最先吸水并被染成红色,随后水分由胚根端向种子另一端即子叶末端迁移,在同一水平位置水分由子叶侧缘向中间渗透。【结论】解除合欢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是始温70℃的热水处理5min。种脊是合欢种子的初始吸水部位,随后水分也由种孔和种脐进入种胚,并由胚根端向子叶末端迁移。种皮的栅栏层、明线、厚壁细胞层、覆盖于种脐表面的蜡质层和填充于种皮维管束中的蜡质可能均与合欢种子的硬实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打破种子休眠 ,使种子提前萌动、幼芽适时出土、发芽迅速整齐 ,播种前 ,常常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水浸法其目的是软化种皮 ,使种子吸水膨胀 ,促使储藏物质水解 ,以供种子发芽需要 ,同时 ,也利于抑制剂溶解浸出 ,从而打破休眠。浸种的水温和浸种时间 ,需根据种粒大小和种皮厚薄而异。比如 :刺槐、合欢、紫穗槐、皂角种子浸种水温为 80~ 90℃ ,浸种时间为一昼夜 ;紫荆、国槐、君迁子种子为 6 0~ 70℃ ,浸种时间为 1~ 3d;海棠 ,白蜡、杜梨浸种水温为 4 0~ 50℃ ,浸种时间 1~ 2 d;杨、柳、榆、泡桐种子需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中泰南五味子种子的休眠机理,以原产地新鲜的中泰南五味子的种子为材料,采用萌发法、称重法、生物鉴定法和形态解剖法对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进程、吸水过程、萌发抑制物和胚的发育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缓慢,新鲜种子在25℃恒温培养箱中需43d才开始萌发,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种子吸水过程相对缓慢,呈"S"型曲线,能用Logistic曲线较好地拟合,吸水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0-2h为急剧吸水期,净吸水量0.65g/h;2-24h为快速吸水期,净吸水量0.11-0.18g/h;24-96h为缓慢吸水期,净吸水量0.02-0.10g/h;96h以后为种子吸水停滞期,净吸水量小于0.02g/h,其种子吸水量接近饱和,表明中泰南五味子不存在由于种皮透水性差而引起的休眠;其果肉、种皮的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果肉的抑制作用最强,萌发抑制物的存在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一个原因;果实成熟时种胚发育不完整,处于球形胚阶段,25℃下培养35d可完成胚的形态后熟过程,形态的胚休眠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认为中泰南五味子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元宝枫(Acer truncatum)种子为材料,研究完整种子、去除果皮、去除种皮在不同浸种方式(不浸种、25℃浸种、55℃浸种)及3种培养基质(灭菌滤纸、灭菌湿细砂、灭菌脱脂棉)条件下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元宝枫翅果千粒重为170.90 g,果皮及种皮占翅果总重量30%左右;其种皮较薄,种仁长度占翅果长的1/3。元宝枫完整种子浸种24 h后可吸水至饱和状态,其果皮透水性较好,种皮对水分吸收存在一定抑制作用。剥除种皮处理方式是元宝枫种子萌发的最优种子处理方法,25℃是元宝枫种子发芽的最适浸种温度,培养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剥除种皮后25℃浸种处理24 h,于灭菌滤纸上培养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0.07%。该研究可为元宝枫播种繁育和苗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西南鸢尾(Iris bulleyana)种子休眠特性,以野生西南鸢尾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活力、种子吸水性、萌发抑制物及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低温层积、GA3及温水浸泡等方法,探索打破西南鸢尾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西南鸢尾种子种皮吸水良好,92 h吸水率达125%;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30℃较适宜种子萌发;种皮醇提液明显抑制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萌发。低温层积可促进种子萌发,4℃低温层积60天时,种子萌发率达63.33%。西南鸢尾种子种皮含有醇溶性萌发抑制物,是其种子产生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4℃低温层积60天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GA3和温水浸泡处理均不能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2—1985年做了紫椴种子变温和短期高温催芽处理试验,效果较好。其具体作法: 在3月中旬将紫椴种子白天摊在外边芦席上晾晒边晒,边精选种子。把选好的种子用0.3%的赛力散进行闷堆消毒一小时,然后洗去药液。用60℃的水浸泡种子,要及时搅动至水温降到20—10℃为止,浸泡一天。这时种皮软化用手轻捏即开口为度,捞出晾晒,然后用软木板轻搓种皮,使种皮裂口露出种仁或部分种皮脱  相似文献   

10.
4 种引种金合欢(Acacia podalyriifolia, A.boormanii, A. cultriformis, A. adunca) 种子种皮透性差, 常规处理的萌发率低。为获得更高的种子发芽率,采用不同水温浸种、浓硫酸不同拌种时间+ 不同水温 烫种 3 个因素13 种组合处理种子。结果表明: 100 ℃高温烫种可缩短种子发芽高峰出现时间8.0~9.6 d、 种子发芽势提高660.9%~2 709.1%、发芽率提高171.9%~1 222.2%,水温对种子萌发影响差异显著 (P < 0.01)。浓硫酸拌种+ 高温浸种组合处理比单一相同水温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高峰提早0.8~3.6 d、 种子发芽势提高13.6%~106.8%、发芽率提高18.9%~185.0%,达到显著差异(P < 0.01)。浓硫酸拌种 5 min+100 ℃沸水烫种处理银叶金合欢、迎春金合欢、刀叶金合欢 3 种种子及浓硫酸拌种1 min+80 ℃热 水烫种处理金雨金合欢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P < 0.01)。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