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杂交试验方法多种多样,随着近年来工业大麻杂交育种的发展,育种家常用的试验方法多为使用杂交棚或套白布罩进行隔离、整株自然或人工授粉。以黑龙江省4个工业大麻主栽品种龙大麻5号、龙大麻3号、庆大麻1号、龙大麻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工业大麻套袋杂交育种试验。在玉米套袋杂交育种基础上进行改良,开展雌雄异株工业大麻套袋杂交育种试验,人工授粉杂交结束后测定杂交结实率,结果证实该试验方法行之有效,可用于亲本数量稀少情况下的种质资源扩充及选择。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在普通玉米杂交育种,种质创新技术研究领域已取得了广泛的成果。与此相比,青贮玉米的杂交育种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保加利亚、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家都致力于青贮玉米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青贮玉米种质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早熟青贮玉米相关品质的研究,遗传变异和杂交育种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斑茅是甘蔗杂交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甘蔗杂交品种所包含的“种”的血缘数越多,异质性越大,其抗性和单位面积产量也随之增强和提高.研究杂交亲本的抗病性,为杂交育种提供抗病材料、选育优良品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玉米近缘材料创造玉米新种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多年利用近缘材料创造玉米新种质的试验研究表明,玉米近缘属中的多数材料直接与玉米杂交,杂交率较低,可通过"中介"杂交方法、剪短花丝授粉等措施提高杂交率;玉米近缘材料以及导入了近缘材料基因的F1普遍表现出强的光敏反应,必须采用遮光进行短日照处理以提早开花授粉期;在玉米遗传育种应用上,杂交后一代应做2~3代回交,不直过早自交;同时,要注意选择本身农艺性状优良且配合力高的自交系,特别是优良杂交种为受体亲本,较容易获得理想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玉米杂交育种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遗传力的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外(1、2、3)对玉米性状遗传力的研究报导尚不多见。通过玉米主要性状遗传力的研究,在玉米杂交育种中,根据性状遗传参数,可以为选配杂交组合选育自交系、自交系材料的利用、进一步提高玉米育种工作的予见性等,提供理  相似文献   

6.
玉米作物是粮食作物中增产潜力最大作物,玉米作为主要粮食、工业和饲料原料,在我国粮食饲料作物的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玉米种质资源与玉米品种的选育有关,玉米杂交育种制种的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立足玉米杂交制种育种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为提高我国玉米粮食产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木兰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和杂交育种的意义,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木兰科植物杂交育种的进展,分析了木兰科植物之间杂交亲和性,并对今后木兰科植物杂交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自交系R379和R672是资中瑞博农作物种子研究所按照杂种优势类群,根据玉米育种杂交育种分群选系、组配杂交及利用的实践经验,经过多年努力,突破西南生态区玉米种质温、热杂交利用难点,采用优良自交系1572、F06及F19、S37为改良亲本,经过杂交、回交、自交等育种程序育成。玉米自交系"R379"和"R672"具有一般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优质、抗病、性状整齐一致、遗传稳定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洛阳国家牡丹园种质资源圃为基础,选择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进行定向杂交,并对杂交种子进行容器育苗,通过对种子生长发育动态观察,探讨杂交种子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不同杂交组合出苗率的统计,筛选出后代出苗率相对较高的杂交组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牡丹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选配的好坏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通过分析部分近年来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的亲本.探讨了优良亲本、优秀杂交组合、种质资源创新在马铃薯杂交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由宁夏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承担的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马铃薯生物技术育种研究"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监理。该项目围绕研究目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宁夏现有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对杂交子代进行了早期鉴定,大大提高了常规杂交育种工作中种质资源和杂交子代鉴别精度,并缩短了育种周期;利用基因克隆及转  相似文献   

12.
曹毅 《吉林农业》2010,(6):99-99
目前玉米育种上应用最广泛,最富有成效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分离大量的自交系,配置大量的杂交组合,经认真的鉴定筛选,育成少数的优异的自交系和强优势的杂交种是国内外育种的共同经验。在育种过程中不但要用到杂交自交技术,必要时还要用到回交技术。  相似文献   

13.
鉴定试验材料共22份。应用人工根埋接种的方法进行玉米茎基腐病鉴定与评价,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为自然发病调查。2008年已对回交导入群体在丹东地区进行了首次抗茎腐病鉴定筛选,2009年对这些材料做重复抗茎腐病筛选鉴定。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良好的高抗品种3份。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利用是玉米新品种选育的关键。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对我国各区域玉米骨干自交系和外来种质施加外因压力,在逆境下筛选优良玉米材料,从而推进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和创新工作,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基础材料,并为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生产提供优良玉米自交系材料及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安徽玉米种质现状及改良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自交系选育方法、材料来源和参试的杂交新组合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玉米种质现状。提出了利用对生玉米参与种质基础的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温带与热带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是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温带玉米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杂交和渗进,可能是今后获得更多有利用价值遗传变异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和利用受到了国内外育种工作者的普遍重视.1996年我们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了一些热带亚热带的自交系,为了解它们在河南生态条件下的生育特点,探索温热玉米自交系杂交后的遗传趋势,为合理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提供依据,特进行了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叶种茶种质优良,驰名全国。但其成茶香气低、滋味浓强,而小叶种茶成茶香气高、滋味鲜爽。针对大、小叶种茶的种性特点,我所从1978年开始进行大、小叶良种茶树人工杂交育种工作,完成不同父母本杂交组合14个,获得杂交F1材料203份,从初选的36份F1材料中筛选出13个优良品  相似文献   

17.
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我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提出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SRAP技术对24份杂交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的11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9条谱带,其中102条为多态带,多态性比率86.1%,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9.3个多态性位点。各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3~0.98,平均为0.67。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处将24份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较好地揭示了杂交兰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可为杂交兰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及杂种后代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会泽县玉米杂交育种的现状入手,剖析会泽县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加大会泽县玉米育种的扶持力度;坚持选择与引进并举,拓宽种质资源,加快自交系的更新;加强对外合作,完善和创新育种手段;强化队伍建设,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体系,加快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等促进会泽县玉米杂交育种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徐燕  任洪  王竹  赵晓燕 《农技服务》2011,28(8):1114-1115
为充分利用玉米地方种质资源,调查了贵州黔南及黔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的分布及种植情况,并对地主种质进行收集。结果表明:在贵州黔南及黔西南地区11县55个村收集的36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抗旱性、耐瘠性、品质等主要性状优良,可作为耐瘠、耐旱、优质、抗粒腐的选系基础材料的选择,拓宽杂交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