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安义县万埠镇桃二村鸭嘴垅村小组,原为梓源民国村。村里生态环境优良,风光秀美。村前为长岭山脉主峰,高峦迭翠,怪石悬崖,奇花异草,犹如仙境。村后为长岭山脉分支。村口4棵千年古樟,犹如4位巨人守在村头。最大的古樟主干围径6米多,最小的也有4米多,村冠庞大翠绿,连为一体煞是壮观,彰显着灵气。村西峡顶流水汇于一处,形成一座水库,这里的水质上乘,清澈见底。站在村南山岗的巨石上,鸭嘴垅村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2.
武战岭上,一株株挺拨的杉树又增加了两圈年轮。春风春雨中,三千五百亩杉木林更加郁郁葱葱。在它们扎根的土地上,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创业者的热汗。武战岭下,一座被山间野花覆盖的坟墓前,一个青石碑树立起来,这是新县徒山河乡党委,乡政府为两年前去世的武战岭林场  相似文献   

3.
寨背的古树     
正昨夜的一场春雨,把古老的寨背村洗得干干净净。曲折幽深的老巷,先人铺就的石板路面已不见飘落的尘埃,光洁得足可鉴人。春雨滋润着村前、村里和村后那些古树,催生它们又一次长出绿中或带黄或带白的嫩芽,显示出历经悠悠岁月依旧旺盛的生命力。寨背村是荔浦县新坪镇的一个古村落,位于县城的东面,距县城仅5公里。村庄背靠两座既相连又各自独立凸起的双峰山,村右侧倚靠着突兀陡峭的鸡公山。村前有很大的一片洼地,从前是一个碧波淼淼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宿松县隘口乡九井沟村大屋村民组,保存着一棵古老的罗汉松,现已成为该县九井沟旅游风景区一个独特的景观。据考证,这棵罗汉松系人工栽植,树龄约1000年,为一级古树。树高19.4米,胸围389厘米,枝下主干高2.8米,上部主枝三出,冠幅东西9.4米,南北14.3米,成自然开心形,婆娑秀丽。据当地老人介绍,此地原有一座龙王庙,早年已毁,与庙同龄的古罗汉松却依然苍翠葱茏。  相似文献   

5.
13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在荒山中有1000余座坟墓。13年后,这里是一片绿色,绿色中摇曳着累累的果实。在整整13年的时间里,赵康娥——山东省临沐县唐岭乡玉山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带着5个女儿,拖着赢弱的身子,在离村子1.5km远的荒山上开山造林,实现着丈夫的遗愿和自己的理想,终将4.8hm~2荒山墓地变成一个果实累累的大果园。 13.5Kg钢的来历 1985年,玉山村酝酿已久的荒山承包开  相似文献   

6.
正在风景秀丽的安徽省祁门县牯牛降主峰之下,有一座始建于南唐的古村落——历溪,它依山傍水、远离尘嚣。踏上密布青苔的舜溪古桥,目之所及皆是葱翠的茶山。从空中看去,历溪村呈葫芦状,古代葫芦是用来装药的,而此处正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御医王琠的故里,是远近闻名的"御医村"。历溪村现有人口710人,其中85%的人口都是王琠的后裔。行至村中石板路尽头,空气骤然清香宜人,一株体型巨大的古樟树豁然映入眼帘,令人不禁惊叹于大自然造物  相似文献   

7.
正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有1株苍翠茂盛的千年古樟,古树编号45032520020013217,树高20米,胸径432厘米,冠幅18米,年龄1805年。其主干基部有一空洞,可以摆下一张四方桌。枝干坚韧挺拔,枝叶繁茂,没受根部树洞影响。古樟树虽然生长在榜上村的村后,却不是"养在深闺人不识"。它实在太高寿  相似文献   

8.
青山一座前后人──记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老年植树队崔庆宏,靳丰兴十一位古稀老人在20世纪90年代给他们子孙后代置下了跨世纪的产业“苍龙日暮还行云,老树春深犹著花,余热生辉竟储宝,造福子孙争富财。”这四句话是我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老年山碑记上抄下来...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腾冲县罗绮坪村观音寺前,有一棵千年秃杉。传说从前有一位60多岁的坝区老农,从高黎贡山上挖了一捆树苗,准备背回住房周围栽种,当他走到观音寺前放下树苗休息时,其中的一株秃杉苗着土就长,最后长成了这株千年秃杉。在昆明市北郊黑龙潭公园内一棵高大的树干上,长着铁锅似的一个疤,此树被人称为“铁锅树”。传说这是名人张三丰挂上去的一口铁锅。张三丰在昆明收了不少徒弟,他们每日用一口铁锅煮饭,铁锅虽小,但煮出来的饭总是取之不尽。一天,三丰外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08,(8):47-47
近日,江西省永丰县林业工作者在陶塘乡千年金溪古村发现一株古银杏。经专家考证,这株银杏树龄在1500年以上,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树高约28米,树干最大围径10.8米,枝繁叶茂。据金溪村徐姓族谱记载,金溪村已有1280多年历史。其祖先当初选址建村时,发现此地有株银杏,长势极好,认为在此安居定能人丁兴旺。  相似文献   

11.
古村西递     
郭爱东 《森林与人类》2001,21(11):34-34
几天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安徽省黟县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纪文化遗产名录,并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整座村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为西递村高兴,那古朴典雅的西递小村也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1997年春天,我慕名前往中国明清民居第一村——古黟西递游览。西递原名西川,取自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距村三华里处的徽州府西古驿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它位于安徽省黟县城东,黄山西南麓。据载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佐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省辉县市西部25公里处的太行山东南麓,关山峰下,绿树掩映中就点缀着一座千年古刹,“山如环屏,石径幽斜”,活化出一幅“深山藏古寺,钟声白云里”的水墨画。这就是弛名八百里太行的白云寺。  相似文献   

13.
<正>熊家村位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东南部,坐落在天门山景区脚下。熊家村群山环抱,坐东面西,山泉水像一条银链从村前缓缓绕过。各种古樟名树依村而立,葱郁茂盛。盛暑难耐之时,这里清爽宜人,因此被冠以"无暑村"的美名。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在这里消遣多日。当时正值盛夏酷暑,在乡村住了一晚后,乾隆觉得非常凉爽宜人,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便在树下兴致勃勃地吟起诗来。"盛夏烈日晒断肠,暑气不进熊家庄。江南蓬莱谓斯处,他年有缘再来逛。"皇上金口一开,熊家"无暑村"的美名便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4.
出景泰县城,沿东南方大约行80公里,便看见掩映在翠绿之中的龙湾村。龙湾村滨河而居,滔滔的黄河水从村前绕过,村后的大山层峦叠嶂,就是这西北极普通的大山,竟然包藏着一片西北少有的“林区”。走进所谓的林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罕见的、密密匝匝、耸峙伟岸的“石树...  相似文献   

15.
横店,曾是一片绿的世界,一座鸟的乐园,那时候,村前的河水清波悠悠,涟漪荡漾,村周围的座座山上,清泉叮当作响,满山满坡到处是梨林桃园。收获季节,人躺在落叶铺就的软绵暖被上,微风拂过,甜脆脆的春桃会蹦到你口里,香喷喷的黄梨会落到你的怀里,毛绒绒的板栗会笑到你的心里……1958年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横店,袒露出一丝不挂的贫穷。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栖霞市桃村镇荆子埠村前有一棵千年银杏树,树高31米,胸围6.6米,树形卵形;冠幅东西25米、南北32米,16个大枝撑起的700余平方米的树冠,郁郁葱葱,状如华盖;二次枝、三次枝……纵横交错,长势旺盛。树干开叉处长出一株高1.5米的国槐树,亦有100多年的树龄,为一颗遗落在此的种子发育而成,堪称一奇。银杏树为雌株,年可结果千余  相似文献   

17.
我们村东边有座山,山梁和山坡上长满数丈高的刺槐,绿荫遮天蔽日。无论春夏秋冬,都有一位身材瘦削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镢头,独自穿行在林荫间。这位老人就是我的父亲,他是这座山的护林员。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郯城县日前新发现4株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其中,胸围最粗的达3.3米,最细的也有2.35米,均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重坊镇杨寺村的4株古银杏树中有2株为千年前嫁接。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334户人家,被太行母亲搂在温馨的臂弯里。一座座石头房,错落有致地散布在东山阳坡上。村前一条溪水潺潺地向东流出深山奔向大川。村东头,汉白玉雕塑的抗日军政大学纪念塔巍然耸立直插云天。村口,赫然悬挂着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双文明村”匾牌。四面群山,远山含烟,近树滴翠,景色迷人。这就是今天的前南峪。十年改革,使这个小山村发生了巨变:树满山,果满坡,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年人均收入超过2400元,成为太行  相似文献   

20.
冬日里的扎龙湿地虽不见天上成群的飞鸟,也不见水里欢畅的游鱼,但大片大片已经枯黄、消瘦的芦苇,和被割光了的湿地上堆放着的一垛一垛芦苇包,经白雪点缀后,整片湿地都亮堂起来,空旷、简单。这像是一张颜色泛黄的老照片,照片背后,似乎已经听到春暖花开之时湿地里的万物欢歌,嗅到芳草以及泥土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