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做青环境控制与设备配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名茶,其特有的自然香气和甘醇滋味,来源于优良品种和独特的初制工艺。其中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和滋味的关键工序。长期以来,茶区人民通过乌龙茶做青生产实践的摸索,积累了“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宝贵经验,但只停留在“做茶人懂做茶”的水平上,新手很难掌握,不易推广应用。因此如何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乌龙茶的理想做青环境进行仿真,摆脱不良气候对做青质量的影响,提高和稳定乌龙茶品质,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984年省科委下达的“乌龙茶综合做青工艺和设备研究”攻关课题,由福建省农…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做青过程叶、梗水分变化动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做青,是乌龙茶的特殊工艺,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做青,特别重视”走水”问题.“走水”是否良好,对乌龙茶品质有直接影响.“走水”与叶、梗水分变化有密切关系.但做青中叶、梗水分如何变化,与室内自然萎凋有何区别?尚不清楚.为此,笔者于1982~1985年曾先后采用叶梗分离测定水分手段进行测试探讨.初步探明叶、梗水分变化的动向,为对研究做青机理和改革做青工艺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做青和烘焙是乌龙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与乌龙茶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密切相关.采用轻做青短烘、重做青短烘、轻做青长烘、重做青长烘的不同加工方式制作乌龙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烘焙时间下,轻做青乌龙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重做乌龙茶,总抗氧化能力也是轻做青乌龙茶强于重做青乌龙茶;在相同的做青程度下,短时间烘焙乌龙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均强于长时间烘焙乌龙茶;做青程度与烘焙时间长短对乌龙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影响并不大,起决定性的因素是鲜叶原料的茶多酚含量,鲜叶茶多酚含量越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做青环境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1,23(3):12-14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条件的制约,因此,环境的温湿度是做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条件.福建省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均影响乌龙茶品质.据乌龙茶之乡--安溪县历年调查统计,该县属于二等以上乌龙茶一般占全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高档乌龙茶仅占全年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优良品种原料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不显著.因此,探索做青环境温湿度条件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控制适宜的做青环境,从而稳定并提高乌龙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产于闽、粤、台三省。福建的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驰名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乌龙茶品质除与品种、栽培、等因素有关系外,其品质特征主要是在做青过程形成的。由于乌龙茶做青工艺复杂,时间长,而且受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大,茶区有句俗语叫“看天做茶”一方面意思是根据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综合做青机的设计与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省特种茶之一,其初制工艺复杂,尤其是形成乌龙茶的品质特征的“做青”、 “凉青”工序,历来沿用原始落后的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占用车间面积大,又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造成茶叶品质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为加速乌龙茶生产和提高乌龙茶品质,在1975年与1976年两年设计研制革新振青机与凉青机的基础上,1977年综合振青机和凉青机的性能,进一步设计研制乌龙茶综合做青机,并以机身筒体的直径1200与920毫米定为两个型号(简称为:  相似文献   

7.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4,26(4):12-13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制约,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温湿度也不相同.探索环境温湿度条件对不同品种乌龙茶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控制适宜的做青环境,对稳定并提高乌龙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溪乌龙茶为“半发醇”茶类,带有自然的花香、滋味醇厚鲜爽、有“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叶底,这些特征,都是在“做青”中形成的。做青过程包括晒青、凉青、摇(凉)青、堆青等工序,历时12—18小时,技术性高,要依据茶鲜叶质量,结合“天、地、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切细做青研究是改革完整芽梢的传统做青方法。晒青后的芽梢切成2.5CM^2大小的叶块进行做青(振青),然后通过C.T.C机切碎造型,制成颗粒型乌龙碎茶,在同等做青条件下,“切细做青”走水正常,叶内水分变化与全叶做青一致,香气与叶缘变化较全叶做青愉,因此可达简化做青的目的。共乌龙碎茶基本符合乌龙茶品质要求。切细方法是影响乌龙碎品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青工序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做青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是乌龙茶独特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与乌龙茶的品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做青强度越大,这些生化成分减少也较多。同时,在做青过程中,L-EGCG、L-ECG、L-EGC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不断形成,多酚类总量与水浸出物总量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茶多酚、茶黄素含量与乌龙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做青环境的温、湿度对做青的生化变化与乌龙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可溶性糖是茶叶的主要滋味成分之一,目前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强度与可溶性糖的变化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主要气候因子对乌龙茶做青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各茶季,通过三年对主要乌龙茶品种做青过程,温湿度、气质等主要气候因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温湿条件对品质有显著影响,并且是实现机械化、连续化、规程化程序做青的前提条件. 本文阐明了乌龙茶主要品种不同茶季的做青最适温湿度指标:毛蟹品种春茶温度A_2-A_3℃(见下注),湿度B_2-B_3%(见下注);夏、暑、秋茶温度A_3-A_4℃,湿度B_2-B_3%.黄旦品种春、夏、暑、秋四茶季温度A_3-A_4℃,湿度B_4-B_5%.所以,只有做青过程达到最适温湿度指标,正确的工艺,才能完成做青叶理想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指出,不同气质对乌龙茶做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注:见专利87101590,名称;最佳乌龙茶做青(萎凋)气候环境及其规程化工艺.  相似文献   

12.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传统茶类,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旨在论述近30年的做青工艺发展。通过探讨青叶在做青过程中主要的生理生化变化对成茶品质影响,进而总结出我国乌龙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工艺的演变和发展。比较现代清香型乌龙茶和传统浓香型乌龙茶的工艺差异,进一步深入对做青环境条件的控制研究。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受天气影响颇大,夏暑茶制茶环境尤为严苛。现代做青新工艺采用空调做青技术,打破传统制茶困境。本文整理出对做青有影响的可能环境因素和主要环境因子参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乌龙茶做青工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特有的香气与滋味主要是在做青过程通过晒青,凉青、摇青、堆青工艺的作用遂步形成的。传统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主要是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季节、环境气候条件来灵活掌握。本文探讨在人为控制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每次摇青转数相同,凉青间隔时间相同的做青方法(即“等时等转”的做青工艺)及其与品质的关系,以求实现乌龙茶做青工艺规程化,操作简便化,  相似文献   

14.
闽南乌龙茶为半发酵青茶,其外形和内质所形成的特征,都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乌龙茶应是“绿叶红镶边”,红是朱红色的红,绿是淡绿的绿,其所以形成这个特征,完全在于乌龙茶的做青过程。一、做青的基本原理闽南乌龙茶的做青包括晒青和摇青两部  相似文献   

15.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香型乌龙茶是结合了台式乌龙茶与闽南传统乌龙茶的工艺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而日趋成熟.清香型乌龙茶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色翠绿、汤色淡黄绿,属轻发酵乌龙茶,其做青过程为低温(18~23℃)缓慢氧化,这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利用空调降低做青温度,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适当延长做青过程的凉青时间,对提高清香型乌龙茶的品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提出的工艺技术路线,提出了机械化乌龙茶做青车间的布局、机械选型及空调做青间有关的设计计算.特别强调指出乌龙茶做青间空调的特点是质交换比重较大,在设计时应予重视,对空调设备的选型安装也应注意其使用时茶毛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安溪县芦田茶场参加的福建省重点科研项目“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中间试验,已于1989年8月通过了由福建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在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的基础上,本套设备与工艺采用组合式结构,分别用6CWW-20型萎凋机和6CZ-2-100A型乌龙茶做青机完成萎凋和做青作业,并在人工气候环  相似文献   

18.
台式乌龙茶整形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在已往的乌龙茶加工及其理论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做青方面,如不同品种的做青特点,做青的理化变化及其品质,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等,而对乌龙茶整形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当然也有过诸如包揉机的研究,包揉处理与品质等的研究报道,但为数甚少。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深入,闽台两省制条工艺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台湾马龙茶加工过程,不仅有其独特的做青工艺(台湾称室内萎凋和搅拌),同时十分重视整形技术,并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乌龙茶整形设备。目前在福建生产并陆续登市的台式乌龙茶如“龙珠茶”“凤…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名优乌龙茶是“好喝不好看”或“好看不好喝”,直接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此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1 、适度晒青 利用阳光对鲜叶适当轻晒萎凋,对优质乌龙茶品质形成具有极好诱导作用.首先,阳光有利于叶内水分迅速散发,提高细胞液浓度.其次,阳光可促使离体叶中的叶绿素适度破坏,为黄亮叶底形成作基础,阳光热能还促使茶多酚等内含物向形成乌龙茶品质方向转化.经验证实,凡经晒青制成的乌龙茶品质要明显优于未晒青的. 2、科学做青 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做育过程,也就是迈过摇青与晾青的交…  相似文献   

20.
对乌龙茶杀青程度一般认为足的香气高,轻的香气低.究竟杀青程度对乌龙茶品质有何影响?尚无明确答案.为探明这个问题,特于今年署茶进行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以毛蟹和菜茶品种做青工艺完全一致的做青叶(即做青结束的叶子)匀堆后作为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