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对转基因抗虫棉纤维中杀虫(B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其氮代谢机制,以Bt棉常规种泗抗1号和Bt棉杂交种泗抗3号为试验材料,比较1.5×104、3.0×104、4.5×104、6.0×104、7.5×104 株·hm-2五个种植密度下转Bt棉杀虫蛋白表达量及其氮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纤维中Bt蛋白表达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单株铃数、单铃体积、单铃干重与Bt蛋白表达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纤维中氮代谢生理相关指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升高,但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活性随密度增大而下降。纤维中Bt蛋白表达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GPT和GO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可见,提高种植密度降低了棉铃生长,但提高了纤维中Bt蛋白的表达量,且Bt蛋白表达量的提高与植株氮代谢生理密切相关。因此,在生产中通过协调种植密度既可以保持棉铃适度发育,又有利于提高棉纤维中Bt蛋白的表达量,为提高Bt棉产量器官抗虫性提供栽培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杂交品种泗抗3号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CK, 300 kg·hm-2)水平上,设计增施氮素25%、50%、75%、100%4个处理,探讨土壤增氮对棉花当日花中Bt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蛋白质代谢机制。结果表明:两类型品种当日花中Bt杀虫蛋白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增加75%时当日花中Bt蛋白含量达最大值,较CK增加37.8%~85.2%。氮代谢生理机制表明,施氮量增加75%时当日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合成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谷氨酸合成酶(glutamate synthase, GOGAT)]活性显著提高;蛋白质分解关键酶(蛋白酶、肽酶)活性则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常规施氮水平上适量增氮有利于促进Bt杀虫蛋白合成,从而提高棉花Bt抗虫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亏缺对Bt棉杀虫蛋白含量及Bt基因表达、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Bt棉抗虫性安全表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14—2015年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杂交种泗抗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2014年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G1、G2、G3、G4和CK,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最大持水量的15%、30%、45%和75%。2015年设置4个处理:G2、G3、G4和CK。观察土壤水分亏缺对盛铃期Bt棉铃壳杀虫蛋白含量影响。所有处理于盛花期前10 d控制浇水,如遇下雨,将处理盆钵移入室内。使用WET土壤三参数速测仪监测土壤水分,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即当监测发现土壤水分低于设计值时,于早晨、中午、傍晚进行定量补水。2015年进一步研究水分亏缺对Bt基因表达量、氮代谢相关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分解酶(肽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75%)相比,泗抗1号和泗抗3号铃壳中Bt蛋白含量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60%时开始显著下降,但泗抗1号下降幅度低于泗抗3号,其中2014年泗抗1号下降22.5%,泗抗3号下降41.6%。在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60%时,铃壳中Bt基因表达量增加,泗抗1号、泗抗3号分别比对照提高48.6%和22.1%。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表明,水分亏缺条件下,2个类型品种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降低,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且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幅度高于NR和GPT。相关分析表明,NR和GPT活性与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肽酶和蛋白酶活性与杀虫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水分亏缺胁迫下,供试品种铃壳中杀虫蛋白质含量下降。但在转录水平,未发现Bt基因表达量下降。但氮代谢关键合成酶(NR和GPT)活性降低,分解酶(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因此,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加强可能导致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Bt棉叶片Cry1Ac毒蛋白含量对昼夜变温下高温干旱胁迫响应及其生理机制,为生产中Bt棉抗虫性的安全稳定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0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以常规种泗抗1号(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以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为因子,温度分别设为34℃(白天,7:00—19:00)/28℃(夜间,19:00—7:00)(A1)、38℃/28℃(A2);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B1)和60%(B2),并以32℃/28℃、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为对照(CK)。各处理分别持续4、7、10 d(DAS)。【结果】不同处理导致叶片中Cry1Ac毒蛋白含量降低,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增加。处理间相比,A1B2处理下降幅度最少,7 DAS后开始显著低于CK;A1B1处理下降幅度其次,4 DAS后显著低于CK;A2B1、A2B2处理在4 DAS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SP)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酰胺合成酶(GS)、游离氨基酸(aa)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等活性变...  相似文献   

5.
灌浆结实期弱光对水稻籽粒氮代谢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稻灌浆结实期弱光胁迫对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及蛋白质的影响,以粳稻越光和秋田小町,籼稻IR72,以及杂交籼稻冈优527等4个品种为材料,在灌浆结实期分别进行遮光25%(A1)和遮光50%(A2)为处理,以自然条件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程度弱光对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GP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下GS活性显著降低,且随着弱光程度加深而下降加重,而GOT、GPT、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在弱光下均显著提高,且提高幅度A2A1。GS活性与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而GOT和GPT与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测相对于GS,灌浆结实期水稻籽粒中GOT和GPT活性对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温干旱胁迫下缩节胺(mepiquat chloride,DPC)调控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棉杀虫蛋白含量的生理机制,为高抗虫性Bt棉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1年以转Bt抗虫基因抗虫棉品种泗抗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干旱胁迫,胁迫开始后立即用20 mg·L-1 DPC和清水(对照)喷施。7 d后测定铃壳杀虫蛋白含量、α-酮戊二酸含量、丙酮酸含量以及谷氨酸合酶活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DESeq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通过GO富集和KEGG Pathway数据库注释参与DPC调节杀虫蛋白含量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DPC可显著提高高温干旱条件下Bt棉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提高幅度达4.7%—11.9%。在碳代谢方面,α-酮戊二酸含量、丙酮酸含量提高46%—57%和25%—29%;在氨基酸代谢方面,谷氨酸合酶活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32%—44%、30%—40%、28%和22%—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稻食味品质与氮代谢相关酶之间的关系,以津川1号和津原45稻种为试材,进行种子萌发获得水稻幼苗,分别测定幼苗和种子中的可溶性蛋白和谷氨酸的含量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食味水稻品种之间幼苗和种子中的GOT、GP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而同一品种幼苗内的可溶性蛋白和谷氨酸的含量及GOT、GPT、GDH活性均显著高于种子;谷氨酸含量与GS/GDH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并与水稻食味品质呈正相关,其中津川1号幼苗的GS/GDH比值显著高于津原45,其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津原45;不同食味水稻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转Cry 2A基因水稻为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4种农药(吡蚜酮、井冈霉素、三唑磷和氯虫苯甲酰胺)不同浓度于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施用后转基因水稻的Bt毒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和谷丙转氮酶(GP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分蘖期,4种农药处理均显著降低Bt毒蛋白含量,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加大而下降更为明显,GOT和GPT活性也不同程度的下降。至孕穗和抽穗期,这种影响逐渐减弱。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植株GOT、GPT活性与同时期Bt毒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由此推断,农药处理导致转Cr3,2A基因水稻Bt毒蛋白含量下降与植株体内氮代谢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温度和土壤水分对Bt棉杀虫蛋白含量及其氮代谢活性的影响,为生产中Bt棉抗虫性的安全稳定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16-2017年以转Bt抗虫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29℃、32℃、35℃、38℃ 4个温度水平,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70%、60%、50%、40% 5个土壤水分水平,观察温度和土壤水分对Bt棉铃壳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各处理持续胁迫4 d。2016年主要研究各处理对Bt棉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2017年进一步探讨各处理对铃壳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蛋白酶、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SK1和SK3杀虫蛋白含量均在32℃、最大持水量为60%时最高,分别达到471.1 ng·g-1 FW和351.7 ng·g-1 FW。在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32℃最利于SK1和SK3杀虫蛋白表达;同一温度条件下,最大持水量60%利于SK1和SK3杀虫蛋白表达。对杀虫蛋白含量与温度和土壤水分关系进行二元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Bt棉杀虫蛋白含量(Y)与温度(X2)和土壤水分(X1)呈二元二次方程关系,其中SK1、SK3相关方程分别为Y=-3230.2+17.2X1+199.1X2-0.3X12-3.7X22-0.7X1X2 r=0.829**)、Y=-3322.0+40.7X1+145.2X2-0.3X12-2.0X22-0.3X1X2r=0.739**)。SK1的杀虫蛋白表达量最大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为31.8℃、57.8%,SK3为33.2℃、60.8%。氮代谢相关生理特征表明,SK1和SK3均表现为在32℃和土壤含水量为60%处理下,棉铃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较高,蛋白酶、肽酶活性较低;杀虫蛋白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和GO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3**;r=0.735**),与蛋白酶活性和肽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4**;r=-0.738**)。【结论】温度和土壤水分通过调控蛋白质分解和合成,共同影响Bt棉杀虫蛋白表达,且与其含量呈二元二次方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外源Bt基因插入以及氮肥对Bt棉功能叶Bt蛋白表达及氮代谢的影响,对Bt棉功能叶Bt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谷丙转氨酶和蛋白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全氮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t棉功能叶Bt蛋白含量在蕾期最高,此后,随生育进程呈显著下降。与常规棉相比,Bt棉功能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在前中期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且有利于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对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Bt棉功能叶Bt蛋白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Bt棉前期增强的氮代谢促进了Bt蛋白的表达。施氮肥明显提高Bt棉中后期功能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Bt蛋白的表达。基施和初花期各50%的效应显著大于全部基施,而在基施氮肥基础上,初花期增施50%的氮肥效应最明显。与常规棉比较,施氮肥更有利于Bt棉中后期功能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Mn、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短毛蓼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及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Mn(0、10、100 mg·L-1)和Zn(0、10、100 mg·L-1)单一及复合处理对Mn超富集植物短毛蓼(Polygonum pubescens Bl.)生长,Mn、Zn富集能力,叶片与根硝态氮、铵态氮、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氮素代谢关键酶谷氨酸合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Zn处理时,短毛蓼株高、株重、根长及叶绿素含量均随Z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Zn浓度为100 mg·L-1时,株高和株重分别为对照的78%和56%;单Mn处理对短毛蓼生长的影响不显著;Mn、Zn复合处理下,短毛蓼株高、株重、根长及叶绿素含量均随Z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单Zn以及单Mn处理均对短毛蓼硝态氮、铵态氮、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GOGAT、GS、NR、GDH酶的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单Zn处理时,T3处理短毛蓼根及叶中GOGAT、GS、NR、GDH酶的活性较对照T1均显著(P<0.05)增强,其中根的四种酶活性分别为T1的4.47、2.72、4.17、1.88倍;单Mn处理对这四种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Mn、Zn复合处理降低了短毛蓼根系及叶片中硝态氮的含量(根中降低了2.60%~70.13%,叶中降低了12.67%~64.79%),同时提高了铵态氮、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同一Zn污染水平,Mn的增加使得短毛蓼根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GOGAT、GS、NR、GDH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Zn的处理浓度为100 mg·L-1时,短毛蓼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GOGAT及GDH酶活性在T9处理下分别为T3的1.8、1.69、2.68倍,表明Mn的增加能够有效减缓Zn对短毛蓼的胁迫.  相似文献   

12.
探讨黄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类活性与果实氮化物含量的相互关系,为黄瓜氮素的高效利用和品质优化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黄瓜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和结果盛期果实氮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5~375 kg/hm~2施氮情况下,随施氮量增加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的活性逐渐升高,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超过375 kg/hm~2其酶活性增加不明显且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间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津优35号、园丰元6号、永昌9618,博特202,其中津优35号与园丰元6号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永昌9618和博特202差异显著。果实中氮化物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施氮量为375 kg/hm~2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增加到450 kg/hm~2时3种氮化物含量均下降,而硝酸盐含量持续增加;在525 kg/hm~2时含量最高,津优35号硝酸盐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博特202与之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GPT和GOT无显著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与4种酶类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间果实氮化物的差异是氮素吸收同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选择氮素吸收同化能力强的品种,既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又可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3个甘蔗品种在4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了解甘蔗对氮养分吸收、积累的动态规律,为甘蔗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甘蔗品种ROC22、GT11、GXB9为材料,于2013年(新植蔗)和2014年(宿根蔗)进行试验,共设置3个氮水平,即分别施150、300、600 kg/ha尿素,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不同生长时期各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的活性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施氮范围内(150~300 kg/ha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氮水平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与硝态氮含量随着氮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一定范围内(尿素施用水平150~300 kg/ha)随施氮量增加,甘蔗的氮代谢显著增强.甘蔗品种GXB9比其他两个品种对低氮环境有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Bt转基因棉氮代谢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条件下,对Bt杂交棉科棉1号和常规棉新洋822及其亲本的氮代谢生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t棉的氮代谢较强,以盛铃期最为明显,表现为叶片全氮含量明显升高,科棉1号和新洋822在盛铃期分别比亲本增加36.01%和18.96%.而棉铃全氮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盛铃期科棉1号和新洋822叶片游离氨基酸分别增加10.86%和9.44%,可溶性蛋白分别增加9.82%和8.31%。叶片硝酸还原酶(NR)、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增强,科棉1号和新洋822盛蕾期NR活性比其亲本分别高28.37%和12.83%;GPT活性在盛蕾期和盛铃期比亲本分别增加10.51%、4.38%和39.04%、29.05%,蛋白酶活性则明显下降。因此对于Bt基因导入的棉花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及时调控棉株氮代谢生理强度,以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遮光下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还原同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光强下外源水杨酸(SA)对韭菜叶片硝酸盐(NO3-)累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光系统II电子传递速率(ETR)及主要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的调控效应,以期明确遮光水平下SA对硝酸盐还原同化的影响。【方法】以韭菜品种‘新世纪雪韭’为供试材料,在前期试验工作基础上,采用显著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3.0 mmol•L-1 SA对韭菜叶面进行喷施处理,设自然光(900-1 050 μmol•m-2•s-1)和遮光(40%自然光)2种光照强度,分析SA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NO3-还原同化的影响。【结果】SA处理缓解了遮光水平下韭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的降低,显著降低了硝酸盐的累积,其中,与弱光对照相比,SA处理下GOT活性和GPT增幅较明显,分别为23.7%和12.3%;SA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弱光下叶片的全氮含量和干物率,但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间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增幅不大;另外,SA处理增加了弱光下韭菜叶片多数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效果最为显著的为色氨酸和丝氨酸,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9.8%和50.6%;并且提高了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降低了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比值A/P。【结论】弱光降低了韭菜氮素同化能力和物质生产能力,而SA处理促进了弱光下韭菜叶片氮代谢中硝酸盐的还原和铵的同化,同时调动转氨作用的积极协同配合,促进了硝态氮转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这可能是遮光下SA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彬彬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3):238-239,283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对鲫鱼肝细胞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对鲫鱼肝细胞中GPT,GO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则起抑制作用。建议以鲫鱼肝细胞GPT和GO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施用对附子几种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三因素对中药附子(乌头)的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NR),谷草转氨酶(ALT/GOT)和谷丙转氨酶(AST/GPT)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N、P施用量对附子NR、GOT、GPT均有显著的影响,除较大施用量条件下对GOT活性的施P效应>施N效应外,其余情况下对三种酶均为N效应>施K效应;施K除对NR活性有明显效应外,对GOT和GPT没有明显影响;N、P、K施用对POD活性无明显效应。单施N对GOT、NR和单施P对NR均为正效应,随施用量增加酶活性升高;单施P对GOT、GPT和单施N对GPT在施用量低于零水平时,随施用量的增加酶活性升高,超过零水平后随施用量的增加酶活性下降;单施K时,对NR活性则是在零水平时最低,低钾和高钾时NR活性均较高。对几种酶的效应中,仅对GOT存在施N与施P之间的互作效应,随着N施用量增加施P对GOT活性的增加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Plant density is the cultivation practice usually employed to manipulate boll distribution, boll setting and yield in cotton produc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the insecticidal protein content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cotton plants,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Y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a in 2015 and 2016. Five plant densities(PD1–PD5, representing 15 000, 30 000, 45 000, 60 000, and 75 000 plants ha–1) were imposed on two Bt cotton cultivars, Sikang 1(the conventional cultivar, SK-1) and Sikang 3(the hybrid cultivar, SK-3). The boll number per plant, boll weight and boll volume all decreased as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As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from 15 000 to 75 000 plants ha~(–1), seed Bt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of 66.5% in SK-1 and 53.4% in SK-3 at 40 days after flowering(DAF) in 2015, and 36.8% in SK-1 and 38.6% in SK-3 in 2016. Nitrogen(N) metabolism was investigated to uncover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The analysis of N metabolism showed enhance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 and 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GOT) activities, but reduced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and protease and peptidase activities with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At 20 DAF, the seed Bt toxin amou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luble protein level,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825** in SK-1 and 0.926** in SK-3 in 2015, and 0.955** in SK-1 and 0.965** in SK-3 in 2016. In contrast, the seed Bt protein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83** in SK-1 and –0.974** in SK-3 in 2015, and –0.996** in SK-1 and –0.986** in SK-3 in 2016. To further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of Bt protein content and N metabolism, the Bt protein content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GPT and GOT,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protease and peptidase. In conclusion, our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high plant density elevated the amount of seed Bt protein, and this incr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boll number per plant, boll weight and boll volume. In addition, altered N metabolism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Bt protein content under high plant density.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价态铬对不同烟草品种幼苗氮代谢的影响,为铬污染下烟草的耐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以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红大)为供试烤烟品种,通过水培试验,比较不同质量浓度(0、0. 1、0. 5、1. 0、5. 0 mg/L) Cr~(3+)和Cr~(6+)对烟草幼苗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价态铬胁迫下,2个品种烟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铬质量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短时间(15 d)铬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而处理时间增加(30 d)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烤烟品种、铬价态和处理时间不同,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不同。铬胁迫下,烤烟叶片硝态氮含量、NR活性和GPT活性随Cr~(3+)质量浓度增加呈低促高抑趋势,而随Cr~(6+)质量浓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铬处理15 d,烟叶GS活性随Cr~(3+)质量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而随Cr~(6+)质量浓度增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处理30 d变化趋势则相反。在短时间(15 d)内,0. 1 mg/L Cr~(3+)和Cr~(6+)能显著增加红大的叶绿体色素含量,而0. 5 mg/L Cr~(3+)能显著增加云烟87叶绿素b含量,降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上,铬处理30 d烤烟叶片NR、GS、GPT活性,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处理15 d。综上,铬处理下,幼苗氮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部分指标的变化对铬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适应性; Cr~(6+)对叶片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略大于Cr~(3+)处理;红大对铬的抵抗力稍强于云烟87。  相似文献   

20.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半夏愈伤组织内GOGAT、GDH、GOT、PAL活性和总生物碱、鸟苷和腺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添加物SNP、ASA、Phe、Asp单一或两两复合添加,均能提高半夏愈伤组织中GOGAT、GDH、GOT、PAL的活性,增加总生物碱和鸟苷的含量。其中,1 mg/L ASA和150 mg/L Asp复合处理诱导GOGAT、GDH、GOT、PAL活性提高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的效果最好,此时半夏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及鸟苷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31.0%、146.7%。适宜浓度的SNP、ASA、Phe、Asp可通过提高半夏愈伤组织中GOGAT、GDH、GOT、PAL活性加速无机氮的同化及转化效率,促进总生物碱、鸟苷和腺苷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