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旨在研究维生素K3对1~14日龄北京鸭凝血时间和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影响,筛选评价肉鸭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并得到育雏期北京鸭饲粮维生素K3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6个维生素K3添加水平(0、0.5、1、2、3和4 mg·kg-1),通过在玉米-大豆分离蛋白型基础饲粮中添加6个不同添加水平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配制试验饲粮。将180只1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5个重复,每重复6只鸭。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水平维生素K3对1~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0和0.5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高于2、3、4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P<0.05)。0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血清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显著高于0.5、1、2、3、4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P<0.05);0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2、3、4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P<0.05)。以凝血酶原时间、血清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和羧化不全骨钙素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算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K3需要量分别为2.00、0.56和1.27 mg·kg-1。综上,饲粮中添加维生素K3可增强肉鸭凝血功能,降低血清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和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在本试验基础饲粮条件下,以凝血酶原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K3需要量为2.00 mg·kg-1。  相似文献   

2.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货架期内的维生素损失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的损失率较高,超过了20%。另外,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叶酸损失率明显高于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和幼儿配方乳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泛酸、维生素C、生物素在货架期内较为稳定;充氮罐装和充氮盒装产品的维生素损失率相近。  相似文献   

3.
研究制粒工艺(制粒前、后)和添加黄芩(0、0.5%、1.0%、1.5%)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大肠杆菌与霉菌数量的影响,旨在了解制粒过程中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探讨蒙药黄芩添加剂对紫花苜蓿维生素含量的保存、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制粒后,紫花苜蓿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降低,而维生素K1、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紫花苜蓿干物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添加1.5%黄芩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而添加0.5%~1.0%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K1含量,添加1.5%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B1含量。综合两个因素的影响考虑,添加1.5%黄芩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草颗粒维生素C、维生素B6含量;添加1.5%黄芩和制粒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苏丹草产草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施肥措施对苏丹草产草量以及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肥能显著提高产草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8.2%,比对照区增产150.0%。各处理的干物质日积累量均在出苗后第38~62d达最大值,分别为335.6、322.9和213.8 kg/hm2/d。在试验条件下,每生产1t苏丹草鲜草,推荐施肥需吸收N 2.59 kg、P2O50.65 kg和K2O 3.13 kg,其N:P2O5:K2O=1:0.25:1.21;习惯施肥需吸收N 2.56 kg、P2O50.76 kg和K2O 3.30 kg,其N:P2O5:K2O=1:0.30:1.29;对照区需吸收N 2.39 kg、P2O50.98 kg和K2O 3.06 kg,其N:P2O5:K2O=1:0.41:1.28。  相似文献   

6.
王云霞  张萍  葛蓓蕾  雅蓉  杨英  靳磊 《草业学报》2021,30(6):205-213
为探明钾素与渥丹百合生长发育及鳞茎活性成分积累的关系,采用Hoagland营养液浇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0、K1、K2、K3、K4)对渥丹百合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测定并分析了鳞茎中活性物质(多糖、总酚、总黄酮、皂苷)及钾含量的积累。结果表明:1)渥丹百合农艺性状对钾水平的响应差异显著(P<0.05),其中K4(895.2 mg·L-1)水平下株高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达最大值,K3(671.4 mg·L-1)水平茎粗与鳞茎周径达最大值;2)与不施钾(K0)相比,各处理均对鳞茎中活性成分影响差异显著(P<0.05),尤其K4水平提高了多糖、总酚、总黄酮和皂苷含量,分别是K0的2.87、4.33、5.79、1.57倍;3)各处理下鳞茎中钾含量在0.29%~1.31%,其中K2水平效果显著,较K0提高了22.90%;4)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活性物质均与钾浓度呈正相关,尤其半枯期鳞茎周径与钾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以上结果可为百合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施用氮、磷、钾肥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种子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分别设置氮磷钾单施试验,其中氮肥水平为(N0、N30、N45、N60、N75、N90和N105)、磷肥水平为(P0、P15、P30、P45、P60、P75和P90)、钾肥水平为(K0、K10、K20、K30、K40、K50和K60)。以确定最佳施肥水平,明确不同肥料对燕麦种子增产的效果,完善该品种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肥料管理技术,为青海地区燕麦种子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以胡麻“坝选3号”为材料,设置不施钾(K0)、低钾(K1,18.75 kg K2O/hm2)、中钾(K2,37.5 kg K2O/hm2)和高钾(K3,56.25 kg K2O/hm2)4个施钾(K2O)水平,于2011-2012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胡麻钾素营养转运分配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根、茎、叶和籽粒等器官的钾素累积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占全生育期累积量的41.28%~64.09%;与不施钾相比,施钾条件下胡麻根、茎和叶钾素转运量分别增加了35.60%,29.06%和43.75%。根、茎和叶中均有钾素转运到籽粒,转运率分别为17.78%~24.85%,14.82%~23.00%和39.40%~46.20%,对籽粒钾素的贡献率分别为6.71%~14.12%,11.24%~23.97%和17.26%~50.83%。较不施钾处理,低、中和高钾水平下籽粒产量分别增产14.90%~24.12%,29.93%~30.11%和15.65%~23.13%,且中钾处理下增产幅度最大。综合胡麻钾素积累、转运与分配规律以及籽粒产量,本试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要实现胡麻高产高效以施钾量3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返青期不同草地型土壤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在东祁连山选择代表性的7种高寒草地型为研究对象,在返青期对其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K2SO4浸提氮、碱解氮、氮密度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氮密度分别介于4.2~7.9 g/kg、104.1~234.0 mg/kg和0.38~0.61 kg/m2。2005和2006年土壤K2SO4浸提氮分别介于3.4~11.4和1.8~13.9 mg/kg,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3.93%~11.62%和3.88%~15.37%。微生物量氮在2005和2006年分别介于49.0~143.0 mg/kg和35.9~171.7 mg/kg;与K2SO4浸提碳在灌丛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本草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K2SO4浸提氮在杜鹃灌丛和高山柳灌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金露梅灌丛和草本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嵩草草地外,微生物量氮与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005年K2SO4浸提氮和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贡献率分别为0.07%~0.16%和1.16%~1.93%。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草地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K2SO4浸提氮及微生物量氮有明显差异,且草地型决定了微生物量氮的数量和生态分布,植物群落是影响微生物量氮数量和生态分布及其与土壤K2SO4浸提碳、氮相关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生物量碳、氮、磷间的相关性由土壤微生物本身或其群落结构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干旱次生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414”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红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红花株高、分枝高、单株花球数、花冠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配施N 180 kg/hm2、P 90 kg/hm2、K 120 kg/hm2的处理N2 P2 K2红花花冠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对红花花冠产量和红花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红花花冠理论最高产量为667.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0.59 kg/hm2、P2O5 93.09 kg/hm2、K2O 98.75 kg/hm2;红花籽粒理论最高产量为2 644.47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69.50 kg/hm2、P2O5 94.60 kg/hm2、K2O 102.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B2(VB2)属于机体健康以及正常生长所必须的重要维生素之一,家禽养殖中,VB2同样属于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对家禽养殖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对家禽养殖中VB2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研究维生素E (VE)对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 cells)氧化损伤及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揭示维生素E对缓解奶牛乳腺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试验设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处理组)、H2O2组和H2O2+VE组。利用MTT法检测奶牛乳腺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奶牛乳腺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紧密连接基因ZO-1、occludin、claudin-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ROS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H2O2组相比,H2O2+20 μmol/L V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ROS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极显著抑制了紧密连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1);而与H2O2组相比,添加维生素E极显著缓解了H2O2对紧密连接基因相对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维生素E不仅能够减轻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还能缓解H2O2对紧密连接基因相对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钾量对苜蓿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施钾是否能有效提高苜蓿对蓟马的抗性并研究相关生理变化,本试验以感蓟马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抗蓟马苜蓿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设0、6、9、12、15 (K2O) g/m2等5个钾浓度水平,在大田蓟马为害高峰期,评价和测定了不同钾水平处理下苜蓿的受害指数、叶片钾含量、产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在苜蓿第二茬中,随着钾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老叶和心叶的钾含量、可溶性糖、淀粉和木质素含量升高,产量显著增加(P<0.05);受害指数均显著降低,且受害指数均在K2水平下最低,分别较K0水平降低了47.60%和46.11%;在第三茬中,甘农3号和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产量、钾含量、可溶性糖、淀粉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第二茬相似,受害指数在K2水平下分别较K0水平降低了30.78%和23.27%。第二茬和第三茬中,在低于9 (K2O) g/m2施钾水平下,苜蓿叶片钾含量与受害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高于12 (K2O) g/m2水平下,苜蓿叶片钾含量与受害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钾元素可通过提高苜蓿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尤其是可溶性糖和淀粉)及生长性能来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施钾后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低于未施钾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因此,通过施钾管理来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9 (K2O) g/m2是本试验中最经济有效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维生素D3和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对强制换羽后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壳品质以及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728只健康631日龄海兰褐蛋鸡,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鸡。试验Ⅰ组饲粮添加3300 IU/kg维生素D3,试验Ⅱ组添加3300 IU/kg 25羟基维生素D3,Ⅲ组添加1650 IU/kg维生素D3与1650 IU/kg25羟基维生素D3,Ⅳ组添加4950 IU/kg维生素D3,Ⅴ组添加4950 IU/kg 25羟基维生素D3,Ⅵ添加1650 IU/kg维生素D3与3300 IU/kg 25羟基维生素D3。试验总共105 d。结果表明:(1)饲喂不同维生素D3水平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壳品质以及骨质量均无显著影响(P> 0.05)。(2)1650 IU/kg维生素D3与1650 IU/kg 25...  相似文献   

16.
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07,15(4):359-362
研究干燥剂MgClO4、K2CO3和EP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Gannong No.3)茎叶失水率、种子产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干燥剂中,MgClO4的干燥效果最好。成熟期叶面喷施1.2%MgClO4和0.9%MgClO4后,甘农3号紫花苜蓿茎叶的失水率增大,牧草在田间的晾晒时间缩短,种子损失减少,种子产量分别为799.63 kg/hm2和742.14 kg/hm2,比对照提高72.85%和60.42%。该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质量无负面影响。K2CO3的干燥效果较好,使牧草的失水率增大。但并未因牧草在田间的干燥时间缩短而使种子产量提高。这种干燥剂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的饱满度和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EP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茎叶失水率、种子产量、千粒重均无影响,但种子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南乳业生产中心四川省洪雅县,以玉草2号为试材,通过2009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60,120,180,240 kg N/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N240)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分蘖数,从N0的1.3个增加到N180或N240的1.7个,增幅为30.8%;喇叭口期及收获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在N180时达最大,相比N0分别增加60.9%和23.8%,但在N240时又开始一定下降。施氮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饲草玉米的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降低;施氮显著提高了氮含量和氮、磷吸收量,提高了磷含量,降低了钾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对钾吸收量无明显影响。玉草2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顺序是N>K2O>P2O5,N∶P2O5∶K2O在拔节期为8.2∶1∶5.5,在喇叭口期为9.5∶1∶9.7,在收获期为8.0∶1∶5.8。玉草2号种植中要注重氮、钾肥的投入,洪雅当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 N/hm2。  相似文献   

18.
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肥的配比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施N 4 kg/667 m2,P2O5 8 kg/667 m2,K2O 8 kg/667 m2(处理6),鲜草产量最高,为3 997.6 kg/667 m2。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益函数求得热研2号柱花草的最佳施肥量为:N 4.33 kg/667 m2,P2O5 3.93 kg/667 m2,K2O 3.75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3 862.5 kg/667 m2。热研2号柱花草营养成分中,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营养期高于初花期,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在营养期低于初花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1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血清生殖激素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体况相近的34周龄五龙鹅种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维生素B1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2、3、4、5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血清催乳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 mg/kg维生素B1组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3、4、5 mg/kg维生素B1组(P<0.05),2、3 mg/kg维生素B1组血清促卵泡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 mg/kg维生素B1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 mg/kg维生素B1组(P<0.05)。4)2 mg/kg维生素B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产优质苜蓿草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16-2017年选择黄淮海地区苜蓿生产的典型区域沧州为试验点,以该地区当家苜蓿品种中苜3号(Medicago sativa L.‘zhongmu No.3’)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紫花苜蓿当年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中苜3号苜蓿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为磷肥>钾肥>氮肥。处理3(N1P2K2)即施N 5.00 kg·hm-2,施P2O5 60.00 kg·hm-2,施K2O 180.0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23 657.9 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处理7(N2P3K2)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2.45%,处理6(N2P2K2)粗蛋白含量最低,为16.8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处理3(N1P2K2),为34.14%,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的处理7(N2P3K2),为51.27%。处理7(N2P3K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11.36。综合分析,处理7(N2P3K2)的初花期营养价值较高。根据产量模型分析,中苜3号苜蓿施N 4.10 kg·hm-2,施P2O5 48.47 kg·hm-2,施K2O 270.0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23 918.2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