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2):4142-4152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和提高本地海南油茶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本研究对海南省不同产区的油茶优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仔细筛选出了30株油茶优树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对其所选油茶优树果实经济性状指标、生物学特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主要脂肪酸相关性和茶油品质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经济性状的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表现优异的油茶优树,其茶油品质较好,反之,则品质较差;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也呈现不同差异,亚油酸含量变异程度较大,而油酸含量则相对稳定;主要脂肪酸的相关性表现为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硬脂酸呈显著正相关。海南油茶优树的生物学特性表现良好,但也存在一定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品质差异;海南不同产地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可能也与纬度、降水、日照、气温等因素有关,进而造成了海南不同产地茶油品质的一定差异。对其果实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持续深入,可为今后的海南油茶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的海南油茶品种,促进海南油茶籽油品质升级。本研究通过对海南油茶不同产区的调查分析,从海南种植油茶的主要区域选出优良单株,着重从单株的植物学主要性状、果实主要性状、经济性状差异性、茶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脂肪酸间的相关性等方面具体分析优异单株的农艺性状及其茶油品质。结果表明,植物学性状表现为树高在1.4~8.4 m之间,冠幅在1.1×1.0~8.0×7.3 m之间,初花期一般都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花色均为白色,果实成熟期也均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之间等;果实性状呈现为果实横径在38.67~55.32 mm,果实纵径在27.64~40.71 mm,果形为桃形或桔子形,果色为青色或青棕色等;经济性状各指标均为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主要是由于优树农艺性状的差异,造成了果实经济性状的不同程度差异,也影响了油茶优树的产量和茶油的品质。研究发现,五指山地区的优树性状优于其他地区,定安石塘地区的茶油的油酸含量和品质高于其他地区。所选优异单株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果实产量高、含油率高和抗病性强等特点。本研究对海南油茶不同产区的优良单株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揭示了海南油茶不同产区的农艺性状和茶油品质差异情况,同时为海南油茶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增加燕麦油的利用价值,用石油醚、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和乙醇五种溶剂分别提取燕麦油,精炼后测定其脂肪酸组成、DPPH·清除及还原力,同时与大豆油进行比较研究。提取结果显示,溶剂极性越强,对燕麦油提取率越高。GC-MS的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溶剂极性的提高,燕麦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反油酸的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燕麦油中的亚油酸、反油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含量均明显低于大豆油,但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高于大豆油。燕麦油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高于大豆油,且随着极性的增强,大致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微波辅助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油茶籽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时间、微波处理功率以及液料比为自变量,茶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Design Expert 8.0.5软件技术,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分析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油茶得率的影响,并利用预测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4 min、微波处理功率500 W、液料比3.4:1(mL/g)。  相似文献   

5.
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成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2个油茶品种在不同生长时期油茶籽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茶籽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象色谱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油脂形成有两个高峰,分别在9月上旬和10月上旬;种子种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和油酸,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中油酸呈明显上升趋势,棕榈酸和亚油酸呈明显下降趋势,硬脂酸呈小幅上升趋势,亚麻酸呈小幅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防治果蝇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采集肿柄菊地上部分,分别收集了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的提取物,比较了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果蝇的胃毒、驱避、触杀及熏蒸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在10 mg/mL时对果蝇胃毒效果最好,72 h可达93.33%;3种提取物在50 mg/mL时对果蝇均有很强的驱避效果,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在8 h可达100%,石油醚次之,可达85%;乙酸乙酯及乙醇提取物在50 mg/mL时对果蝇熏蒸效果最好,120 min可达100%;3种提取物对果蝇的触杀效果均较低。因此,肿柄菊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绿色农药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籽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提取率的二次多元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茶油提取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对茶油提取率影响极显著,萃取压力与萃取温度的二次项影响显著,根据萃取模型优化出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1 MPa,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2.6 h,在该条件下茶油提取率为96.48%,与试验值96.58%的误差小于5%,说明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超临界CO_2萃取的茶油与压榨、浸出法提取的茶油在脂肪酸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别,而毛油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溶剂提取法,分别使用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提取南瓜籽油,确定南瓜籽油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醚,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5h,南瓜籽的出油率为47.29%。气相色谱分析南瓜籽油表明,南瓜籽油中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溶剂提取法,分别使用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提取南瓜籽油,确定南瓜籽油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醚,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5 h,南瓜籽的出油率为47.29%.气相色谱分析南瓜籽油表明,南瓜籽油中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溶剂提取法,分别使用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提取南瓜籽油,确定南瓜籽油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醚,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5 h,南瓜籽的出油率为47.29%.气相色谱分析南瓜籽油表明,南瓜籽油中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  相似文献   

11.
压榨制取的茶油品质较好,但出油率较低。为提高压榨出油率,对油茶籽饼粕中的残油进行再压榨制取。结果表明:经高温水蒸汽的蒸制处理,油茶饼粕含水率从9~10%提高到了15~16%。再压榨作业,可以有效地将饼粕中的部分残油榨出,使压榨出油率从85%以下提高到近90%。榨出的残油在质量上与油茶籽直接榨出的油相同。油茶饼粕的蒸制再压榨处理,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特点。减短油路,增加榨樘压力,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残油的榨出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法和索氏石油醚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红树莓籽油,比较提取率、鉴定脂肪酸成分、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总皂甙含量。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的提取率最高,为18.55%,UAE-PE和SE-PE的提取率分别为10.18%和13.58%。GC-MS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共在红树莓籽油中鉴定出32种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含量分别为82.71%(UAE-Et)、85.76%(UAE-PE)和88.83%(SE-PE),均超过80%;ω-6/ω-3脂肪酸比例为2.22∶1~2.32∶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抗氧化活性最强,其IC 50(半抑制浓度)为4.36 mg·mL^-1。总皂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中总皂甙含量最高,为351.88 mg·g^-1,这与GC-MS吻合。  相似文献   

13.
油茶籽油作为具有食疗效果的油脂,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取回流提取法,以豆科植物胡芦巴为材料,选用无水乙醇、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5种溶剂进行粗提。并以主要的储粮害虫玉米象、锯谷盗为试验对象,对粗提物的触杀、驱避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种溶剂对胡芦巴的提取率为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丙酮〉石油醚。各粗提物对2种储粮害虫表现出较强的触杀作用。胡芦巴的乙醇粗提物(上层)及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玉米象的触杀活性最强,处理48h后的LD5。分别为0.328mg/cm2、0.334mg/cm2。触杀活性最低的是石油醚粗提物,处理72h后的LD50为0.582mg/cm2。对锯谷盗而言,乙醇(上层)、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4种溶剂粗提物的触杀作用均比丙酮粗提物的强。所有粗提物对2种储粮害虫也都表现出一定的驱避作用,玉米象与锯谷盗的驱避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何继学 《科学种养》2009,(10):16-16
油茶籽压榨出的油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经检测: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油酸达80%-83%,亚油酸达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还含丰富的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亚麻酸。科学鉴定:油茶油无论在营养成分还是在对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效果上,均优于橄榄油,因此,发展油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现将南方油茶的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肿柄菊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郝妮娜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272-275
为了寻找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采集肿柄菊地上部分,分别收集了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的提取物,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其对作为靶标生物的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在120 h,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蚕豆基腐病的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EC50)最低为0.68 mg/mL。因此,肿柄菊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续随子种子油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33-141
确定续随子种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索氏法、超声法、水酶法对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效率,选出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筛选索氏提取法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以种子油提取率作为响应目标,对筛选出的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三种方法的最高得率分别为41.97%,36.38%,34.33%。提取溶剂、液料比、温度、时间为影响最明显的因素。确定了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30:1(v:m),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 h。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种子油成分,共鉴定出8 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酸等为主,其含量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在此工艺条件下,续随子种子油得率理论值为54.353%,实测值为54.175%,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为0.120%。研究结果可为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续随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田翔  乔治军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8):183-188
为了确定糜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糜子油得率作为响应目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提取糜子油的最佳条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糜子脂肪酸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为20:1,提取温度80℃,淋洗时间30 min 时提取条件为最佳,最佳得率为4.51%。对糜子油进行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得到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优质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油醚溶剂对南北疆红花籽料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提取后的籽油进行理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生产的红花籽料各项指标较北疆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梅州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此为基础摸索建立油茶籽油掺入大豆油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梅州油茶籽油平均含有10.41%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为软脂酸和硬脂酸;含有81.48%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有8.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一种典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掺入大豆油后,根据特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可对掺混油作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