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2.
蛹体消毒对防治死蛹效果的探讨黄金土,郑华荣(广丰县蚕种场)在蚕种生产实践中,所谓丝茧丰产蚕种歉收,死蛹是个难题,是形成丰产不丰收的主要原因之一。死蛹率高,羽化率低,制种量低,严重影响种场的经济效益。死蛹暴发期一般是削茧鉴蛹后第二天开始,直至发蛾。由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利用现行家蚕品种限性斑纹的特点,在饲育期鉴蚕,种茧不削茧、不鉴蛹,采用蚕蛾自行破茧发蛾制种,与常规削茧、鉴蛹发蛾制种的过程进行了比较试验,针对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削茧、不鉴蛹的相应技术管理配套措施,以期减少削茧、鉴蛹人工,提高蚕种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蚕种生产的省力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 蚕种质量检验办法几十年来一直延用以“种茧调查项目”为主的审查标准,即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关注种茧成绩,要求原蚕生命力强,凡死笼率超过规定的不予制种;原蚕茧形一致,在剥茧时严格选茧,淘汰不符合品种性状的茧;对微粒子毒率,除蚕期加强镜检外,做好母蛾促进检查,毒率超过规定的不予制种等。这一检验办法为稳定蚕种质量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只是间接地检测蚕种品质,并不能全面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为此,江苏省蚕种公司奚觉民先生提出了应用微粒子毒率,杂交率、孵化率和不  相似文献   

5.
<正>雄蛾的合理保护对提高蚕种品质,增加产卵数量关系很大。在生产中由于品种、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交品种出蛾时间有一定差异,一般雄蛾比雌蛾早出,且量多;同时为了保证每天雌蛾有对交雄蛾交配,雄蛾保管显得至关重要。生产中对多余未交雄蛾、一交雄蛾、二交雄蛾通常放于贮桑室保管,但由于春蚕及中秋蚕制种期往往正值高温,贮桑室的温度常高于20℃,有时达23℃以上,致  相似文献   

6.
<正>蚕种生产中健康雌蛾产下的卵受精率由交尾率决定,产出率由交尾时间决定,因此雄蛾的交尾能力是保证单蛾产卵量及受精率的关键,雄蛾交配能力不足,就会导致交尾率下降,易散对,不受精卵和遗腹卵增多,造成极大的浪费。以下是我们在雄蛾保护与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1保护雄蛹是保护雄蛾的基础(1)收茧后如某品种由于健蛹率过低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雄蛹与对交品种的雌蛹对交比例过大,则要推后该品种的削茧时间,应安  相似文献   

7.
原种繁育过程中的种茧保护和制种是蚕变为蛹,蛹化成蛾,进而通过蛾交配生产原种的极为重要的变态阶段.这段时期,蛹体或蛾体不再依靠外界供应营养,外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死蛹率、产卵量及蚕卵的质量.因此,种茧保护期和制种期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将对提高蚕种质量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桑蚕品种932和芙蓉是两广二号的两个中系亲本。在原种繁育过程中因出现932羽化齐一,而芙蓉羽化分散的情况,使芙蓉母蛾与932雄蛾对交经常需要冷藏932雄蛾,但932雄蛾的不耐冷藏性会使杂交原种芙蓉×932出现空圈多、有效卵圈少、蚕种净种率低等问题。为探究冷藏处理932雄蛾对蚕种质量的影响,调查了在不同冷藏温度、冷藏时间条件下处理932雄蛾后芙蓉×932的蚕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对有效卵圈数有显著影响,932雄蛾冷藏温度越低、冷藏时间越长,则芙蓉×932的蚕种表现越差;对不良卵率和良卵量的影响因交配的芙蓉雌蛾的出蛾时间不同有差异;932雄蛾最佳冷藏条件为5℃、24 h。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蚕茧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制种期冷藏雄蛾的冷库容量常不敷需要,不同品种雄蛾同放一库又常引起品种混杂。鉴于这一情况,并根据中系品种雄蛾不耐冷藏的特点,我们对中系雄蛾利用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试验方法试验于1983~1987年进行,每次每区供试苏。与2·4A 雄蛾1000只,设新鲜雄蛾当天连续交配五次处理、新鲜雄蛾冷藏一天后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新九×7532(两广一号),自从八○年在我省佛山地区农村扩大试养以来,经过生产验证,抗逆性能比广农五号较好,是适合我省二、六造饲养的二化品种.但经过几年的繁育实践,在蚕种生产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同一品系的7532,在同一环境处理下制种,7532×新九比7532原种担茧制种量低,单蛾产卵量少,遗腹卵多,不产卵蛾多,不  相似文献   

11.
桂蚕N2在繁育过程中,中系原种存在不良卵较多的问题,使蚕种折净率低,蚕种产量、质量受影响。为了探明所配雄蛾对产卵性能的影响,设计两个中系亲本分别与不同品种雄蛾交配的试验,调查各处理所产蚕种的无效卵圈、产卵量和不良卵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C9C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数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和良卵率的影响显著;NC99R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影响显著,但对良卵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4):29-30
<正>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要生产蚕种,在注重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就必须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3.
<正>蚕种生产由专业场转向原蚕区的初期阶段,原蚕区饲养的种茧运回到专业场内进行削茧、鉴蛹和制种。在种茧削茧鉴蛹过程中,常发现数量不少的蛹体后2~3个体节半套缩于前体节内从而使整个蛹体变短小以至死去,造成公斤茧制种量大幅降低,蚕种企业种茧丰产却不丰收。为弄清楚其发生的原因,笔者收集了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在2005~2008年间万年和修水两个原蚕基地饲养的蚕品种、原蚕上蔟、蔟中管理、采茧与种茧保护、种茧收购  相似文献   

14.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生产蚕种,在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应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5.
雌蛹冷藏对产卵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公司内桑园的不断萎缩,我公司蚕种生产近三分之二的规模转移到育种点。通过《规范》的细致化落实,明显提高我公司的蚕种产量质量。但是,由于育种点的蚕室温度较难控制,有时会出现对交批失调,这个品种上蔟结茧早,那个上蔟结茧晚;或者这个数量多,那个数量少,造成对交困难。另外,有时不可避免出现种茧收回后数量大,劳力跟不上等情况,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解决以上问题,我公司积极探索,从雄蛾冷藏这一角度考虑,种茧冷藏能否作为发蛾调节的一种方法;种茧冷藏对产卵又有什么影响。为此,我们今春进行了种茧(雌蛹)冷藏后再制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合适的932品种雄蛾发蛾调节方式,更好地指导杂交原种芙蓉×932的生产。试验通过冷藏932种茧及冷藏成熟雄蛹两种方法进行发蛾调节,调查不同处理对调节效果及原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冷藏处理方法对发蛾调节均有效果,其中成熟雄蛹冷藏对时间的控制更精确;两种冷藏处理方式在48h内对所生产原种的有效卵圈、良卵量、不良卵率无显著影响。冷藏成熟雄蛹更利于准确调控出蛾时间;当冷藏时间控制在48 h内,种茧冷藏和种蛹冷藏对芙蓉×932蚕种的各项卵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家蚕雄蛾不冷藏制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蚕品种科研部门,由于繁育的品种多,少则几 十个多则几百个品种。每次制种都要按品种对雄蛾 进行编号后冷藏,多次重复使用。每次制种雄蛾往 往要冷藏3-4天。在这过程中由于品种多,取出冷 藏频繁,雄蛾容易死亡,加上制种人员流动大,生手 多容易混淆品种。而且多次冷藏后再次交配对雄蛾 的精子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雄蛾不冷藏能成活,每 次制种结束后雄蛾就可以回到原来的制种盒内,简 单有效地省去了以上的麻烦及装冰冷藏的费用。所 以笔者对雄蛾不冷藏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8.
种茧产量高,但公斤茧制种量低,即丰产不丰收。分析了石泉蚕种场2011年春季蚕种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发种时间、分批次发种、加强蚕病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北碚蚕种场位于重庆市远郊,1990年确定为专业原种场,年生产原种十万余张,现为重庆直辖市唯一的原种种场.其秋季原种生产量约占全年原种生产量的45%左右.近十年生产实践表明,每年秋季原种生产都能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比较春秋季蚕种生产的成绩,因品种不同则各项成绩互有高低.以健蛹率这一项,春用多丝量品种的春季饲育成绩优于秋季,夏秋用品种则秋季饲育成绩表现优良;全茧量、茧层量、单蛾产卵量、毛种折净率等,春制种高于秋制种;微粒子毒率、茧层率、蚕种孵化率、孵化整齐率则是秋制种优于春制种.而北碚蚕种场秋季蚕种生产都比较稳定,成绩较好,没有出现大的失败、失误.现就秋季蚕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四川省几个现行家蚕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全茧量与产卵性状相关关系的调查,明确了其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依性状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各项成绩的统计学分析及多重比较,明确了产卵成绩的最佳区域在雌全茧量平均数周围,具体范围因品种而异;通过对不同全茧量个体和蛾区逐日羽化蛾数、生种发生率的调查,明确了全茧量轻的个体及蛾区羽化偏早,重者羽化延迟,全茧量轻者生种发生率高的现象。本试验的结论充分说明,在蚕种生产中必须通过加强饲育管理提高各品种全茧量的总体水平,同时加强过大过小(尤其是过小者)蛾区和个体的淘汰,加强对苗尾蛾的淘汰,以挖掘品种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种成绩和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