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60mg/kg体重腹腔注射链脲佐茵(STZ),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n=15)。治疗组给予丹参水煎剂15mg/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蒸馏水,试验期为28d。给药后7、14、21、28d分别空腹取大鼠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变化,研究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结果:用药28d后,丹参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丹参治疗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较模型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丹参对链脲佐茵糖尿病大鼠脂代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丹参对链脲佐菌糖尿病模型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丹参对链脲佐菌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用链脲佐菌60 mg/kg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5)和丹参治疗组(n=15),并设立正常对照组(n=20)。丹参治疗组灌胃丹参水煎液每天5 mL/kg,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同样剂量的蒸馏水,试验期为28 d。灌胃后第7、14、21、28天眶后静脉丛采血,离心制血清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丹参治疗组的SOD、GSH-Px和CAT的活性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上升趋势趋向于正常对照组的活性;丹参治疗组MDA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下降趋势趋向于正常对照组的含量。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参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脾、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丹参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及脾、肾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参考。60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治疗组,各15只。另外以20只正常大鼠设立正常对照组。丹参治疗组灌胃丹参水煎液5g·kg-1·d-1,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当剂量的蒸馏水,试验期为28d。给药后的第7、14、21、28天眶后静脉丛采血,离心制备血清测血糖。试验结束后剖杀大鼠,取脾、肾组织,Bouin′s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切片的组织结构。试验第28天,丹参治疗组的血糖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对照组脾小结数量较少,较难见到生发中心,动脉周围淋巴鞘较薄;肾小球体积增大,血管球扩张,肾小囊囊腔变小,肾小管腔里充有不等量蛋白渗出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而丹参治疗组脾小结界限较清晰,可以见到生发中心,动脉周围淋巴鞘较薄,淋巴细胞排列相对较紧密;肾小球、肾小管排列规则,囊腔隙较正常,肾小管结构清晰、上皮细胞结构较正常,但管腔里内还有少量均质红染的蛋白渗出物。丹参在一定程度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异常,丹参对模型大鼠脾、肾组织结构病变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滋阴益气活血组方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免疫器官影响。方法:用STZ尾静脉注射45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5)和组方治疗组(n=15),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20)。组方治疗组灌胃滋阴益气活血组方水煎液10mL/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6d。灌胃第14、28、42、56天眶后静脉丛采血,制备血清以测定血糖(GLU)水平。第56天剖杀大鼠,取脾脏、胸腺组织,制作切片,观察组织结构。结果:第56天时,组方治疗组的血糖水平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组方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模型对照组脾小结数量较少,生发中心不够明显;组方治疗组脾小结数量体积较正常,可以见到生发中心;模型对照组胸腺组织结构变化明显,胸腺小体数量较少;治疗组胸腺小叶较大,胸腺小体较多。结论:自拟滋阴益气活血组方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对STZ糖尿病大鼠的脾脏、胸腺及其组织结构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滋阴益气活血组方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用STZ尾静脉注射45 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5)和组方治疗组(n=15)。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20)。组方治疗组灌胃滋阴益气活血组方水煎液10 mL/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期为56 d。灌胃第14、28、42、56天眶后静脉丛采血,离心制备血清以测血糖(GLU),第56天测血清糖化血清蛋白(GSP),处死大鼠取肝脏测肝糖原的含量。用组方治疗组水煎液连续灌胃8周后,该组大鼠的体重相对于模型对照组处于上升趋势;第56天时,血糖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滋阴益气活血组方能够改善和纠正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异常,对临床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201-1205
将171只体质量200~250g 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25只)和Ⅱ型糖尿病模型组(Ⅱ组,146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定期对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胰岛素及胰腺组织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第42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增大(P0.05),胰腺外分泌腺内大量脂肪异位沉积;第56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大(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胰岛减小、减少,胰岛形状不规整,部分胰岛细胞内脂质沉积;模型组成模率70%、死亡率5%、淘汰率25%。结果表明:对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配方饲料结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并具有Ⅱ型糖尿病基本特征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轻度损伤同时出现的临床特点,是研究Ⅱ型糖尿病及其新药开发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鼠模型研究乳酸菌调节血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Qq08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5d,观察两株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5d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和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45d后,1)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2)Qq08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Qq08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3)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株乳酸菌制剂都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牛磺酸(Tau)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β细胞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给试验大鼠每日灌服牛磺酸,连续治疗70d,期间动态观测体重及空腹血糖。治疗第8周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中C肽(C-P)、胰高血糖素(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用HE染色观察胰岛组织形态,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岛细胞的凋亡百分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胰岛细胞中Fas、Bax、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牛磺酸给药组血糖、胰高血糖素、TG、TC、MDA含量降低,体重、C肽、SOD、GSH-Px、T-AOC、HDL值升高;胰岛结构较完整,凋亡率、Bcl-2表达降低,Bax、Fas表达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牛磺酸对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糖脂代谢以及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制备一种发病过程类似于人类2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疾病的大鼠模型。大鼠高脂高糖膳食4周后,予快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28mg/kg,制作成2型糖尿病模型。2周后,连续3d均测得空腹血糖(FBG)≥7.8mmoL/L或随机血糖(RBG)≥16.7mmol/L,为2型糖尿病成模标准。待血糖稳定后,再用改良的"两肾一夹法"结扎肾动脉,造成一侧肾动脉狭窄,形成肾性高血压。2周后,连续3d均测得大鼠收缩压(SBP)≥140mmHg,同时FBG≥7.8mmol/L或RBG≥16.7mmol/L,确定为2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模型制作成功。4周后,模型大鼠血糖、血压稳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合模型组大鼠出现体重减轻、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值升高(P0.01),血压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复合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不明显(P0.05),但血压明显升高(P0.01);同时,彩超结果显示,复合模型组大鼠左侧肾脏、肾动脉直径均变小,血流速增快。大鼠高脂高糖膳食后,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溶液腹腔注射,再用改良的"二肾一夹"法制备的2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模拟出该疾病的发病特点,可为2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后的临床及试验研究提供一个稳定、实用、有效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0.
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工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对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注射后3,7,14,21d和28d分别对大鼠的血糖、体重、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血糖、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大鼠体重1周内增长差异不显著,2周以后体重增长存在明显差异。对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可复制试验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可达到95%,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病例接近。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脂饲料诱导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实验动物全面监测系统对大鼠的活动和代谢状态进行24h全程监测,并检测血液中甘油三脂、胆固醇、胰岛素和血糖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0、0.5、2h血糖值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极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呼吸交换率明显变低,能量消耗升高,活动量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脂饲料联合地塞米松能够引起大鼠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成功诱导出Ⅱ型糖尿病模型。Ⅱ型糖尿病大鼠具备消瘦、呼吸交换率低、热量消耗增加和活动量减少等临床症状,且揭示糖尿病动物较偏向脂肪代谢、生活需氧量增加、生活状态萎靡和生物节律错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进行观察及评价。[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30%乙醇灌胃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动态观察动物临床症状、血糖、体重,以及各器官的重量指数和病理变化。[结果]糖尿病模型和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的成模率分别为84%和64%;模型组动物普遍消瘦,心、肝、脾、胰各器官的重量下降,胰腺重量指数在第4周时下降,心、肝、肾重量指数在各时间点均上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模型组大鼠的胰腺、胃、肾脏都出现了病理变化。[结论]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30%乙醇灌胃的方法可成功诱导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3.
柞蚕全蚕粉对诱导型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义仁  孙影  刘梅  李敏  于长海  张涛  秦利 《蚕业科学》2006,32(2):293-295
饲喂添加不同剂量柞蚕全蚕粉的全价配合饲料4周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柞蚕全蚕粉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脂代谢[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结果表明:添食中、高剂量柞蚕全蚕粉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分别比阳性对照组降低了31.3%、42.5%(p<0.01)。各剂量组TG、TC、LDL-C较阳性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高剂量组LDL-C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HDL-C较阳性对照组均有升高,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柞蚕全蚕粉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且调节糖尿病小鼠的脂代谢和降低TG,TC。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7,(5):923-929
为研究蓝刺头及蓝刺头复方水提物对Ⅱ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本试验以SD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蓝刺头水提物高、中、低浓度组,蓝刺头复方水提物高、中、低浓度组,对各组大鼠分别连续56d灌服生理盐水及相应浓度蓝刺头及蓝刺头复方水提物,并检测大鼠相关血糖血脂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蓝刺头及蓝刺头复方水提物高、中剂量组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蓝刺头及蓝刺头复方低剂量组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均无明显的改善;蓝刺头及蓝刺头复方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TC、TG和LDL-C的含量(P<0.05),HDL-C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蓝刺头及蓝刺头复方水提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具有降糖、降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采用160~200 g 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通过测定试验鼠的血糖、体重、摄食量、饮水量、排尿量变化,观察大鼠的糖尿病发展病程,确定链脲佐菌素最佳用药剂量。结果表明:当给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65 mg/kg的链脲佐菌素后,SD大鼠表现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成模率高,且成模饲养8周后血糖、体重变化不大,说明65 mg/kg为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s,sEHI)的降血糖功效,试验以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sEHI组,sEHI组饲喂高脂饲料,每日灌胃sEHI (t-AUCB)1 mg/kg,连续灌胃4周;糖尿病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每日灌胃同等计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每日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期间各组小鼠均自由采食及饮水,记录小鼠体重、血糖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清血脂指标、肝脏过氧化指标并对小鼠胰岛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采用sEHI干预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而葡萄糖耐量水平升高;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降低,其中TC、TG水平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比值(HDL/TC)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sEHI干预组小鼠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活性显著降低(P<0.05);小鼠的胰岛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表明,sEHI对小鼠胰岛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综上所述,sEHI具有降血糖、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修复受损胰岛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酵桑叶对高脂血症罗非鱼血脂、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脂血症罗非鱼模型,以研究发酵桑叶对高脂血症罗非鱼血脂、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将初始均重为45 g的450尾雄性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正常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罗非鱼在高脂血症模型建成后分别饲喂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含7.5%和15.0%发酵桑叶的饲料(分别为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含0.5%银杏黄酮的饲料(银杏黄酮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养5和8周后,模型对照组罗非鱼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银杏黄酮组(P0.05),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罗非鱼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发酵桑叶高剂量组和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罗非鱼血清TCHO、甘油三酯(TG)、LDLC含量和TCHO/HDL-C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发酵桑叶高剂量组和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和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CAT/SOD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脂含量以及肝体指数(HSI)显著降低(P0.05);而上述这些指标在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饲料使模型对照组、发酵桑叶低剂量组、发酵桑叶高剂量组以及银杏黄酮组罗非鱼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0周,P0.05);饲养8周后,发酵桑叶高剂量组和银杏黄酮组罗非鱼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上可知,发酵桑叶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高脂血症罗非鱼的血脂、血糖水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富铬酵母对试验性糖尿病小鼠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富铬酵母对链脲佐菌素造模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关键酶己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有机铬对糖尿病作用的机理和有效剂量,试验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分别以高、中、低剂量富铬酵母和西药二甲双胍进行干预,试验期为4周,每周末尾静脉检测空腹血糖值,试验结束时检测血糖值、己糖激酶(HK)、苹果酸脱氢酶活性(MDH).结果表明:富铬酵母在125 mg/kg剂量时显示降糖效果,在中、高剂量时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富铬酵母剂量越高,对葡萄糖耐受能力越强.用药组肌肉组织己糖激酶、肝脏组织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与己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说明富铬酵母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直接或间接提高了葡萄糖氧化分解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8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游泳组,15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游泳组大鼠进行8周的游泳训练。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C-肽(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葡萄糖转运子蛋白4(GLUT4)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的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GSP、MDA水平明显升高(P 0. 05),Fins、C-P、SOD、GLUT4、PDX-1水平明显降低(P 0. 5);与模型组比较,游泳组大鼠FBG、GSP、MDA水平明显降低(P 0. 05),Fins、C-P、SOD、GLUT4、PDX-1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说明游泳训练可以改善促进糖尿病大鼠GLUT4和PDX-1的表达,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素和C-肽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牛初乳粉(BCP)对正常大鼠血糖及糖尿病大鼠的影响。方法 给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各灌胃3个不同剂量的BCP溶液5周。分别测定1周、2周、3周、4周、5用时的血糖、体重。5周时还测定糖尿病大鼠的血脂(TG、TC、HDL—C)。结果 3个剂量的BCP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影响。4周时3个BCP组的血糖均低于链脲霉素(STZ)组。第5周的结果与第4周相似。3个BCP组大鼠的体重、TG、HDL—C与STZ组相比无差异。5周时高剂量BCP组的TC低于STZ组并且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牛初乳粉具有降低STZ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总胆固醇的作用,此作用与剂量、时间有关;而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