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90头体重约6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将其分为第1组(对照组)、第2组和第3组,每组30头猪。用猪场现行饲粮(对照饲粮)饲喂对照组猪;第2组和第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日粮。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2、3组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7.09%(P0.01)、39.45%(P0.01),饲料的转化率分别提高20.21%(P0.01)、18.91%(P0.01),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7.51、8.01元/kg)较对照组(7.36元/kg)分别提高2.04%和8.83%。(2)第2、3组猪血清葡萄糖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4.66%(P0.05)、17.80%(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7.94%(P0.05)、9.74%(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2组猪血清GPT活性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第3组猪血清GPT活性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第3组猪血清GOT活性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和第2组(P0.05),血清T-SOD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地高于第2组(P0.05);第2、3组猪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1.27%(P0.05)、22.17%(P0.05)。基于试验结果可推断:育肥猪饲粮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15.25%,赖氨酸适宜含量为0.90%。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育肥期饲喂鲜绿菊苣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相近(60.9±1.65kg)DLY育肥猪,随机分到4个试验组,各试验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育肥猪基础饲粮按60~90kg营养需求配制。对照组饲喂生猪育肥期基础饲粮;处理组1采取90%基础饲粮+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方式;处理组2采取85%基础饲粮+15%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方式;处理组3采取80%基础饲粮+2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方式。试验结果显示,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上,处理组1、2和3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3.30%(P0.05)、6.56%(P0.01)和7.79%(P0.01),处理组2和3都比处理组1显著降低(P0.05);瘦肉率上,处理组1、2和3分别比对照组都显著提高5.31%(P0.05)、4.64%(P0.05)和5.69%(P0.05),以处理组1最高;背膘厚上,以对照组最大,处理组1、2和3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都极显著降低17.26%(P0.01)、22.19%(P0.01)和25.75%(P0.01),处理组3与处理组1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眼肌面积在4个试验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肉品质指标方面,滴水损失上,处理组1、2和3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都显著减少20.66%(P0.05)、23.75%(P0.05)和19.95%(P0.05);肌肉粗蛋白含量上,处理组1和2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4.14%(P0.05)和1.99%(P0.05),以处理组1最高;肌内脂肪含量上,处理组1、2和3分别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4.02%(P0.01)、41.90%(P0.01)和39.41%(P0.01);肌苷酸上,处理组1、2和3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13.87%(P0.05)、17.22%(P0.05)和23.25%(P0.01);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p H值3个肉质指标数值在4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表明使用鲜绿菊苣一定比例替代基础饲粮饲喂育肥猪,不影响猪生长体重,显著或极限降低屠宰率,显著提高瘦肉率,提高了肌肉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了背膘厚,显著降低了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肌肉肌苷酸含量,综合衡量使用鲜绿菊苣3个处理组间屠宰性能和肉质相关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效益,育肥猪饲喂鲜绿菊苣替代比例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瘤胃内容物对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效果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44 kg左右、日龄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9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以5%、10%、15%、20%瘤胃内容物等量替换基础日粮中的小麦麸;预试期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平均日采食量Ⅱ组、Ⅲ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1),Ⅳ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平均日增重对照组、Ⅰ组、Ⅲ组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Ⅱ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料重比对照组、Ⅰ组、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Ⅱ组(P0.01),Ⅳ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经济效益方面Ⅳ组毛收入最低,Ⅱ组毛收入最高。说明瘤胃内容物对生长育肥猪无不良影响,可在日粮中添加,且添加10%最适宜,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养猪》2020,(5)
为比较沙子岭猪及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的差异,试验选择体况健康的2~4胎次空怀沙子岭母猪135头,按随机区组法分为3个处理,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个处理4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母猪分别用沙子岭公猪、新美系巴克夏公猪、新美系大白公猪精液配种,配种方式为人工授精。结果表明:1)产仔数: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仔猪初生重:个体重,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窝重,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3)仔猪21日龄重:个体重,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窝重,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4)仔猪35日龄重:个体重,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窝重,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5)仔猪成活率:21日龄仔猪成活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5日龄成活率,试验Ⅲ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综上所述:通过杂交利用,能够提高地方猪种沙子岭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试验随机选取320头体重相近(59.78±1.38kg)DLY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基础饲粮按60~90kg营养需求结合夏季高温实际生产情况配制。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1采取96%基础饲粮+4%车前草(按风干量计,下同)饲喂方式;处理组2采取92%基础饲粮+8%车前草饲喂方式;处理组3采取88%基础饲粮+12%车前草饲喂方式。正式试验期50天。结果显示,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猪育肥期增重以添加8%车前草组效果最高,与4%和12%车前草组相比显著和极显著增加5.95%(P0.05)、11.06%(P0.0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2.53%(P0.01);8%车前草组的采食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比对照组显著提高8.66%(P0.05);8%车前草组的料重比最低,饲料转化率最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2%车前草组3.44%(P0.01)和2.83%(P0.01),显著低于4%车前草组1.28%(P0.05)。本试验表明在夏季高温情况下,猪育肥阶段添加鲜绿车前草替代基础饲粮比例达到8%,猪的采食量、料重比和增重性能显著或极显著得到改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苹果渣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10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头。对照组育肥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4组育肥猪饲喂添加5%、8%、10%、15%发酵苹果渣的基础日粮,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3组育肥猪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的甲状腺素(T4)、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白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略有上升,而甘油三酯降低(P0.05)。研究表明,基础日粮添加10%发酵苹果渣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胎盘粉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血清免疫和生殖激素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选取36头预产期、体重、胎次相近的经产大×长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5%的猪胎盘粉。试验于妊娠104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泌乳力、仔猪断奶个体均重和仔猪断奶窝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Ⅲ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Ⅲ组母猪体重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母猪分娩后第3天,试验Ⅱ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Ⅰ、Ⅱ、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P0.01),试验Ⅱ、Ⅲ组血清催乳素(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猪分娩后第15天,试验Ⅰ、Ⅱ组血清Ig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Ⅰ组血清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Ⅲ组血清PRL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试验Ⅲ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Ⅲ组乳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猪胎盘粉能改善哺乳母猪繁殖性能、血清免疫和生殖激素指标及乳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猪胎盘粉的适宜添加量为3%。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5,(5)
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肥育期饲喂鲜绿菊苣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60.9±1.65)kg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均分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肥育猪基础饲粮按60~90 kg营养需要配制。对照组饲喂生猪肥育期基础饲粮,10%菊苣组按90%基础饲粮+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15%菊苣组按85%基础饲粮+15%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20%菊苣组按80%基础饲粮+2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屠宰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4(P0.05)、4.77(P0.01)、5.66个百分点(P0.01),15%、20%菊苣组都比10%菊苣组显著降低(P0.05);瘦肉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3.09(P0.05)、2.7(P0.05)、3.31个百分点(P0.05),以10%菊苣组最高(61.25%);背膘厚,以对照组最大(3.65 cm),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降低17.26%(P0.01)、22.19%(P0.01)和25.75%(P0.01),20%菊苣组与10%菊苣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眼肌面积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减少20.66%(P0.05)、23.75%(P0.05)和19.95%(P0.05);粗蛋白质含量,10%、15%菊苣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4.14%(P0.05)和1.99%(P0.05),以10%菊苣组最高(21.38%);肌内脂肪含量,10%、15%、20%菊苣组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82(P0.01)、1.01(P0.01)、0.95个百分点(P0.01);肌苷酸,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3.87%(P0.05)、17.22%(P0.05)和23.25%(P0.01);肉色、大理石纹、p H 3个肉质指标4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使用鲜绿菊苣一定比例替代基础饲粮饲喂肥育猪,不影响猪生长体重,显著提高瘦肉率,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背膘厚,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含量,综合衡量使用鲜绿菊苣3个处理组间屠宰性能和肉质相关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效益,肥育猪饲喂鲜绿菊苣替代比例以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选用某规模化猪场经确诊患有猪支原体肺炎的育肥猪96头,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抗生素加中药治疗组,每组36头,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抗生素治疗组用0.2 mL/kg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肌注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利用自拟中药方剂2 mL/kg的剂量经口灌服;中药治疗组和抗生素加中药治疗组利用0.1 mL/kg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肌注加自拟中药方剂1 mL/kg的剂量经口灌服,整个治疗加观察试验为期12 d。结果发现,抗生素加中药治疗组的治愈头数、总有效率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P<0.01),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P<0.05);中抗生素加中药治疗组的无效治疗头数极显著低于抗生素治疗组(P<0.01),显著低于中药治疗组(P<0.05)。表明该中药方剂在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上具有良好的疗效,以配伍抗生素治疗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深县猪初配时背膘厚与头胎繁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深县猪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与繁殖性能的关系,选取辛集市50头头胎母猪进行配种,根据配种时背膘厚度将猪群分为4组,Ⅰ组(X20 mm)、Ⅱ组(20 mm≤X≤23 mm)、Ⅲ组(23 mmX≤26 mm)、Ⅳ组(X26 mm),并对其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窝产仔数和窝产仔活数,Ⅱ、Ⅲ组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初生窝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初生个体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断奶窝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Ⅱ组分别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断奶个体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Ⅳ组(P0.01),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间死胎数和死胎率都无显著的差异(P0.05)。提示:深县猪母猪配种时背膘厚为20 mm≤X≤26 mm时繁殖性状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选取大白猪(加×美)二元杂种猪32头,仔猪3~4周龄断奶,保育到8周龄。随机分为Ⅰ、Ⅱ、Ⅲ、Ⅵ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2%苦荞、基础日粮+3%苜蓿、基础日粮+6%苜蓿+1%葛根,试验期内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对其育肥性能、屠宰测定及肉质品质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2%苦荞能有效提高外二元猪育肥效果,提高饲料报酬,有助于提高猪的瘦肉率,显著提高猪肉间脂肪沉积;3%的苜蓿能提高猪育肥效果,节省饲料成本,对猪的背膘厚和皮厚略有降低作用,但会降低猪肉的脂肪沉积水平;添加1%葛根有助于提高生猪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体重约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72头,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生长猪(30~60 kg)每吨饲粮中添加金霉素50 g、肥育猪(60~110 kg)每吨饲粮添加牛至油15 g;中药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中药配方Ⅰ;中药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中药配方Ⅱ。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11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胆固醇含量,中药Ⅰ组降低3.33%(P〈0.01),中药Ⅱ组降低4.44%(P〈0.01);甘油三酯含量,中药Ⅰ组提高6.06%(P〈0.01),中药Ⅱ组提高7.58%(P〈0.01);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中药Ⅰ组提高10.75%(P〈0.01),中药Ⅱ组提高13.98%(P〈0.01);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中药Ⅰ组降低11.11%(P〈0.01),中药Ⅱ组降低13.68%(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中药Ⅰ组降低6.39%(P〈0.01),中药Ⅱ组降低2.99%(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中药Ⅰ组提高43.04%(P〈0.01),中药Ⅱ组提高43.86%(P〈0.01);谷丙转氨酶活性,中药Ⅰ组提高6.85%(P〈0.01),中药Ⅱ组提高7.47%(P〈0.01);谷草转氨酶活性,中药Ⅰ组提高15.94%(P〈0.01),中药Ⅱ组提高16.75%(P〈0.01)。且中药Ⅰ组和中药Ⅱ组的应用效果均好于抗生素组。说明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中药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葛根粉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26.86±2.0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猪144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圈)6头。处理Ⅰ组为不添加抗生素的负对照组,处理Ⅱ组为添加抗生素的正对照组,处理Ⅲ组、处理Ⅳ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5.0%、5.5%葛根粉。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5.5%葛根粉的试验组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与添加抗生素的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日增重显著高于不添加抗生素的负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选用18只2月龄小尾寒羊,体质量约为(20±1.34)kg,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Mo 5.61mg/kg)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钼(mg/kg)构成加钼日粮(Ⅰ组Mo 0、Ⅱ组Mo 30、Ⅲ组Mo 60),试验周期120d,定期采血,剖杀取样,以化学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钼对绵羊肝脏细胞损伤的影响。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NO含量和相应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肝脏中的一致;Ⅱ、Ⅲ组肝脏细胞G0/G1期和凋亡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与Ⅲ组相比:Ⅱ组需要更长的作用时间引起机体抗氧化酶活性、NO含量和细胞周期发生相应变化。电镜观察,Ⅱ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及线粒体肿胀,Ⅲ组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严重空泡化。结论:日粮钼含量30mg/kg及其以上可引起绵羊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和NO含量升高,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受阻,细胞受损程度与机体钼暴露剂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颗粒细胞单层对水牛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①按卵母细胞有无卵丘细胞情况分为五个组:即自然裸卵组(Ⅰ组)、自然裸卵+卵丘细胞共成熟组(Ⅱ组)、人为裸卵+卵丘细胞共成熟组(Ⅲ组)、AB级卵母细胞成熟后去除卵丘细胞受精组(Ⅳ组)、AB级卵母细胞对照组(Ⅴ组)分别进行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将1 000羽白羽肉仔鸡随机分为五组。Ⅰ组(基础日粮+黄霉素75mg/kg和洛克沙胂45.75mg/kg),Ⅱ组(基础日粮+中草药0.3%水平),Ⅲ组(基础日粮+中草药0.4%水平),Ⅳ组(基础日粮+中草药0.3%水平+甜菜碱),Ⅴ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0.3%水平组(Ⅱ、Ⅳ组)与抗生素组、对照组的活重、料重比、日增重、采食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该中草药组方的0.3%水平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华 《养猪》2014,(1):78-80
为研究规模化猪场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90头4月龄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初产母猪,随机分为智能化组、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每组30头母猪,测定初产母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情期受胎分娩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提高10个百分点(P<0.05),比限位栏组提高16.66个百分点(P<0.01);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分别提高0.53头、0.81头、2.81千克、8.78千克、1.14头和9.42千克(P<0.05),比限位栏组分别提高1.01头、1.33头、4.86千克、12.92千克、1.68头和10.89千克(P<0.01);育成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分别提高3.9和6个百分点(P<0.01);返情率,智能化组比群养群饲组降低3.96个百分点(P<0.05),比限位栏组降低11.36个百分点(P<0.01);母猪淘汰率,智能化组为13.33%,比群养群饲组和限位栏组均降低3.34个百分点(P<0.05)。智能化饲喂能显著提高母猪情期受胎分娩率和繁殖性能,降低返情率和淘汰率,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张成福 《草业与畜牧》2013,(5):33-37,53
本研究选择24头藏北当雄牦牛为对象,分为组Ⅰ、组Ⅱ和组Ⅲ三组,每组8头,选用PG+FSH、Cu-Mate +FSH和Cu-Mate +FSH +PMSG三种方法分别处理进行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25~60h内的发情率为100%,其中,25~36h为16.67%,37~48h为62.5%,49~60h为20.83%,37~48h之间发情率与25~36h之间差异显著(P<0.05),37~48h之间发情率与49~60h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Ⅰ、组Ⅱ、组Ⅲ黄体数分别为15、11、12个,头均分别为1.875、1.375、1.5个,回收胚胎数分别为7、4、5枚,可用胚胎数分别为6、4、4枚,三组之间在黄体数、头均黄体数、获得胚胎数及可用胚胎数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三种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选择神木县畜牧科技示范园种羊场1.5~3岁健康、中等以上膘情的四种繁殖母羊共600只,将其纯种萨福克羊和萨寒、陶细、德细二元杂交肉羊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分别用PG、阴道栓+FSH和阴道栓+PMSG处理,处理后96 h观察结果表明:Ⅰ组的四种羊同期发情率为:萨福克羊58.3%、德细52.9%、萨寒63.3%、陶细57.5%;Ⅱ组相应为:71.9%、78.1%、83.3%、82.1%;Ⅲ组相应为:85.7%、81.8%、87.1%、81.6%。试验Ⅱ、Ⅲ组处理的母羊发情率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母羊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综合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四种羊以萨寒羊同期发情率最高。三种处理的母羊受胎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施肥处理对牧草矿物质元素含量和牦牛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黄河首曲草地进行草地施肥和草地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氨施肥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极显著低于(P〈0.01)Ⅱ、Ⅲ组,Ⅱ、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铜蓝蛋白(Cp)的含量,硫酸氨施肥组极显著低于Ⅱ、Ⅲ组(P〈0.01),Ⅱ、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血液MDA的含量,硫酸氨施肥组极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Ⅱ、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结束时硫酸氨施肥组Hb、MCV、MCH都极显著低于Ⅱ、Ⅲ组(P〈0.01),放牧牦牛出现小红细胞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