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寻求油茶幼林林下经济作物高效间作模式,对花生、大豆、黄菊这3种经济作物进行油茶幼林林下间种试验,并对油茶幼树树体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油茶幼林林下间种均能有效促进油茶幼树树体的生长,其影响顺序分别为间种花生间种黄菊间种大豆,建议推广油茶幼林间种花生模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林间种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 Merr.]对油茶林生长指标的影响,并对间种金钱草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新造林地间种金钱草对油茶幼林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对油茶幼林间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豆、花生、红薯和烟叶4种农作物于油茶幼林内进行间作,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树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不同经济作物的油茶幼林林地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种可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其中间种黄豆效果最好,树高增加了0.11 m,地径增加了0.04 cm,冠幅增加了0.21 m~2,花芽数增加了20个/枝。间种可增加油茶幼林的经济效益,其中间种烟叶效益最高,经济产出为48 960元/hm~2。综合来看,油茶幼林间种的经济作物宜选择较矮小、具根瘤固氮菌的花生、黄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间作迷迭香对油茶幼林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间种迷迭香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促进了花芽的分化,比对照提高了29%;间种迷迭香能极显著(P0.01)降低油茶幼林虫害的发生程度,虫害指数减少了91.1%;效益分析表明,油茶幼林间种迷迭香平均年产值为29 250元/hm~2,平均年利润可达17 775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冠幅生长的影响,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40号新造林为试材,通过施入不同类型基肥配方进行正交施肥试验,并对2008年~2012年油茶幼林的地径、冠幅增长量与不同类型基肥及配方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冠幅的生长起关键作用,复合肥和菜枯肥作基肥施入能够显著提高油茶幼林的地径和冠幅生长量,且基肥的有效时间可持续5 a;油茶幼林最佳基肥配方为钾肥0.78 kg/株+菜枯肥3.49 kg/株+磷肥1.61 kg/株+复合肥0.93 kg/株。  相似文献   

6.
滇南高山峡谷地区立体小气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约管理和粗放管理2种模式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油茶幼林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滇南高山峡谷区立体小气候对油茶幼树的生长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集约管理条件下,海拔1 500 m地段的油茶幼林,其平均地径、株高、春梢生长量分别比海拔1 600 m地段的增加了64%、28%、67%.集约管理与粗放管理相比,地径、株高、春梢生长量分别增加了37%、44%、128%.但海拔对粗放管理的幼林影响较小.建议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设计时充分考虑因海拔变化而导致的小气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更好地做到因地制宜,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油茶丰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阐述油茶林的管理技术,分幼林与成林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集约经营方式,必将获得油茶高产、稳产、丰产。  相似文献   

8.
对9种间种模式油茶幼林成活率、地径和树高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9种间种植物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油茶幼林的成活率,间种栀子的最高,达99.33%;但采用间种方式的油茶幼林的生长量均比对照低,间种秋枫的油茶幼林地径为对照的77.63%,间种红果仔和秋枫树高较对照分别下降45.00%和31.78%;经主成分分析,间种所在油茶生长状态从高到低为:野菊花对照罗汉松风铃木红车栀子红果仔宫粉洋紫荆小叶紫薇秋枫。  相似文献   

9.
比较油茶幼林套种黄花菜和油茶纯林栽培的生长结实和投入产出差异,结果表明,在其他经营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油茶套种黄花菜4a后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和单株结果数均高于纯林,其中树高、地径、单株结果数分别达到1.66m、3.52cm、142个,增加了9.89%、14.66%和33.96%,显著促进油茶生长结实差异。套种黄花菜,可收获花、花粉和根等产品,不仅经济效益好,且生态价值高,是适宜丘陵红壤地发展的油茶幼林套种的良好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用1年生与2年生油茶苗木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在相同的生长时间内(含苗龄时间),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叶片性状、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试验,掌握了油茶不同苗龄造林当年生长发育的特点,为油茶幼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茶幼林期,间种山毛豆,可增加林分内土壤的湿度,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还可以借助山毛豆的阴蔽,加速油茶幼林的生长。我们于一九八一年做了间种试验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于油茶幼林初期只投入无产出的实际问题,在油茶新造林开展套种药食同源植物平卧菊三七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套种平卧菊三七后,通过日常的精耕细作,使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全氮和水解氮的含量分别降低30.1%和21.2%;全磷降低10%、有效磷增加9.6%;全钾增加14.0%、速效钾增加14.3%;有机质增加22.4%.土壤容重减少8.6%,总孔隙度增加19.8%,含水量增加32.3%.同时不会影响油茶的生长,既为油茶幼树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环境,又能降低油茶幼林的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13.
优良品种油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良品种油茶杂优闽1进行引种栽培,林地套种大豆、木薯、地瓜等农作物,能促进油茶幼林生长.结果表明,油茶苗木栽培之后,苗木成活率可达98.6%.油茶林木经过3年的经营管理,抚育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树木生长迅速,林木生长良好.3年的油茶树木平均树高1.05m,冠幅1.22m.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开展幼林油茶激素与微肥下的控花促冠试验.结果表明:(1)尿素与赤霉素配合喷施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期春梢、秋梢的生长,抑制夏梢生长;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0.5%尿素对油茶新梢直径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对春梢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50 mg/L配合2.0%尿素抑制夏梢的生长但促进秋梢生长.(2)100 mg/L赤霉素配合1.0%~2.0%尿素能促进油茶叶芽的生长但抑制花芽的生长;叶芽与花芽的生长呈负相关.综合以上,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在促进油茶新梢粗度、叶芽数量与抑制花芽增长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间作对油茶生长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春起对新引进油茶优良品种的不同间作方式(黄豆、花生、白术和未间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间作花生和黄豆对新造油茶幼林的生长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寨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北坡,气候和水肥等各项条件都较适宜油茶的发育和生长。境内有大面积油茶林分布,主要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集体时发展起来的。全县现有油茶成林约6万亩,近几年新发展油茶幼林基地2万亩。  相似文献   

17.
为给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高效经营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对GLS高产无性系油茶幼林始产期的生殖生长特性及产量结构特征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始产期的林分生殖生长分化程度逐年降低,林分株间产果量差异逐年减小,产量结构变化显示低产株数逐年减少高产株数逐年增多的特点,立地条件和幼林始产期的经营水平明显影响着群体产量结构与林分产量。  相似文献   

18.
金寨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北坡,气候和水肥等各项条件都较适宜油茶的发育和生长.境内有大面积油茶林分布,主要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集体时发展起来的.全县现有油茶成林约6万亩,近几年新发展油茶幼林基地2万亩.  相似文献   

19.
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茶种植适地选择与整地、选择良种与定植、幼林期管理、成园林管理等层面入手探讨了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科学实践应用,为提升油茶生长速度、作物产量,创设丰富的油茶栽培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茶间种     
油茶间种就是在油茶幼林、成林内间种粮食、油料、绿肥、饲料、药材、瓜菜,以及在林间培育树苗,以间种代替抚育,促进油茶和间种作物共同生长发育,实现油茶和间种作物都能增产的方法。油茶间种是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的一个有效措施,对山区、丘陵区的劳动力、土地能够进行综合利用,也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山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一、间种的好处油茶林内问种好处很多,特别是间种豆科绿肥。因为种植油茶的丘陵山地,多属红壤土,质地比较贫瘠,而油茶是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