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调查在农民田和缅甸山州农业试验农场山区进行,根据病害测报评价定期用药、播期、烧堆措施在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试验1的结果表明,在未施药的不同播期小区晚疫病严重,而施达克尼尔的小区病情明显轻。在试验2中,Wallin‘s测报系统准确地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初发生期,并建议开始施药。降雨量12.7mm时施药比每周定期施药更有效。不同施药处理比不施药的对照增产30.1%-62.2%。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23.1%-38.3%。烧堆措施对防治晚疫病无效,不过可增产39.2%。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产生抗药性,降低了化学防治晚疫病的效果,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化学防治药剂及晚疫病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建议生产上应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应与其它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九种药剂组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低残留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9种药剂组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C[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80%乙蒜素EC+50%多菌灵WP混配)]和K[58%甲霜灵·锰锌WP+58%甲霜灵·锰锌WP+58%甲霜灵·锰锌WP],防治效果分别为81.54%、74.66%、71.27%。折合单产最高的是处理B,为31 303.95kg·hm-2,其次是处理C和K,为24 363.60kg·hm-2、23 525.25kg·hm-2。1%水平上,处理B表现极显著。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要防治3次以上,前期使用保护剂,后期用治疗剂,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了75%纹枯灵可湿粉剂、20%担菌胺可湿粉剂和5%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纹枯灵和担菌胺不同剂量处理的小区,水稻纹枯病的相对病情指数或相对病害增长率,显著低于用井冈霉素处理的小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方法]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WP,银法利687.5g/L悬浮剂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防效试验。[结果]银法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优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WP。挽回产量损失效果十分明显,均在69%以上,其中用70%安泰生WP防治2次、银法利687.5g/L悬浮剂防治3次效果最好。[结论]结果为探索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办法,开发新的有效药剂,切实提高防病保产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则是当今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以及国内外利用这些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抗药性、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介绍了遗传图谱的构建、抗性基因及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定位、体细胞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晚疫病抗性检测。这些对今后中国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4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均有不同程度的保叶增产效果,其中687.5g/L银法利悬浮剂800倍液、25%瑞儿悬浮剂1700倍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最显著,马铃薯产量均比喷清水增产130%以上,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500倍液、52.5%抑快净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学学报》2012,11(1):134-143
Poo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rice production is a critical issue in China. Site-specific N managements (SSNM) such as real-time N management (RTNM) and fixed-time adjustable-dose N management (FTNM) improve fertilizer-N use efficiency of irrigated rice.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nitrogen (N) rat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FFP, SSNM, and RTNM methods) under with- and without-fungicid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n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solar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agronomic-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EN), and sheath blight disease intensity.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Liuy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China, during 2006 and 2007. A super hybrid rice Liangyou 293 (LY293)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TNM and SSNM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agronomic-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grain yiel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ght interception rate, sheath blight disease incidence (DI) and the disease index (ShBI), and total dry matter among the different nitrogen management methods. The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in a certain level of applied N. But, the harvest index (HI)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applied N. There is a quadratic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applied N rates. With the same N fertilizer rate, different fertilizer-N application methods affected the RUE and grain yield. The fungicide application not only improved the canopy light interception rate, RUE, grain filling, and harvest index, but also reduced the degree of sheath blight disease. The treatment of RTNM under the SPAD threshold value 40 obtained the highest yield. While the treatment of SSNM led to the highest nitrogen agronomic efficiency and higher rice yield, and decreased the infestation of sheath blight disease dramatically as well. Nitrogen application regimes and diseases control in rice caused obvious effects on light interception rate, RUE, and HI. Optimal N rate is helpful to get higher light interception rate, RUE, and HI. Disease control with fungicide application decreased and delay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high N on rice yield formation. SSNM and RTNM under the proper SPAD threshold value obtained highyield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could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ri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NC-224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优于市售品种科佳和瑞凡,浓度以应用NC-224(2000倍)为最好,对块茎产量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适合宁夏南部山区应用的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比利时CARAH预测模型于2006年、2007年对宁夏西吉县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预测并对田间发病情况进行观察,研究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比利时CARAH模型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更接近实际的情况,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病观察结果时间误差仅2~3 d。从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角度来看,宁夏南部干旱山区应采用4 h湿润持续期评分的标准进行预测,它能更准确的反映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利用其预测结果指导田间防治更准确及时。[结论]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是适合预测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理想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而快速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抗性水平,选取D5、D19、D30、A1、B1、C3的6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和马铃薯早疫病菌为试验材料,将脱毒试管苗接种马铃薯早疫病菌,调查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脱毒试管苗接种适当浓度的早疫病孢子囊悬浊液,可判断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抗性,其中,B1品种抗病性表现最强。使用孢子悬浊液接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是可行的,可用于对抗性资源的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以来,瑞士在全国范围内保留了一些不经防治的马铃薯田并设立了晚疫病监测网。商品生产基地马铃薯晚疫病的首次侵染信息被用来指导防治区域性病害。近12年期间,有10年晚疫病始发于5月份,其中9年是保护地扩展到大田的。从2001年起,农民们能够在网络上得到PhytoPRE 2000决策支持系统的服务。系统的核心是国家范围晚疫病发生的实际状态、过去及未来的天气预报资料。用晚疫病菌侵染和产孢所需的关键性气象条件(MISP)来衡量未来天气状况的满足程度。自1996年至2000年,MISP模型被用来指导田间晚疫病的防治。与PhytoPRE 95相比,在多雨年份防治次数未能减少,但是在干旱年份能节省40%以上的药剂使用。在田间试验当中,MISP模型在指导首次用药方面与PhytoPRE 95不相上下,在连续用药方面优于其它决策支持系统。在1999年和2000年,MISP模型被整合到PhytoPRE 2000决策支持系统。为了使信息快速传递,采用了网络技术。PhytoPRE 2000是一个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地块并集建议、信息和预警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每日的实际病害发生图以及通过MISP预测的晚疫病发生预警图能够通过网络显示给瑞士所有马铃薯种植户。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超  曹继芬  王昌命  赵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56-157,164
[目的]明确云南省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晚疫病菌对不同浓度甲霜灵的相对生长量。[结果]甲霜灵浓度为5、100μg/m L时,晚疫病菌相对生长量分别为59.24%~98.81%和43.25%~94.15%。52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全部为高抗菌,未检测到敏感和中抗菌株。[结论]甲霜灵在昆明马铃薯产区已完全失效,需引进新型高效杀菌剂进行晚疫病的合理防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蜡状芽孢杆菌BC98-Ⅰ(Bacillus cereus,T1)和枯草芽孢杆菌B96-Ⅱ(Bacillus subtilis,T2)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皿培养法研究T2及T1+T2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T2及T1+T2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探究发酵液T2及T1+T2大田灌根后对马铃薯病害的持续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发酵液均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2种发酵液都能显著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植株最高促生率达54.74%,马铃薯最高增产率达35.51%;2种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率达78.98%。另外,2种发酵液还能显著提高土壤中过氧化物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综上所述,发酵液T2及T1+T2不仅能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抗马铃薯晚疫病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为山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晚疫病是缅甸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广泛种植雨季作物的山州高地,马铃薯晚疫病每年在7月至9月发生。在这个地区每年40%-50%的茎叶枯萎造成21%-46%的产量损失。因为在缅甸没有合适的抗晚疫病品种,所以用杀菌剂防治雨季作物的晚疫病。可是,农民因为应用杀菌剂昂贵,仅依靠早播躲避病害。他们惯用的方法是储存种薯,丢弃病薯和用大间距种植无病薯。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无性系对晚疫病的抗病性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16X3双因数交叉式遗传设计配置的48个单交种为材料,连续2年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家系的抗病性评价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4次重复;抗病性采用Jan W.Henfling的方法计算发病叶面积,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主要由本决定。(2)一般配合力对于马铃薯抗晚疫病更为重要。(3)母本393085.5、391002.15、391002.6、391004.4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父本一般配合力不高。(4)母本39328058号与父本392639.8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本研究结果为抗晚疫病的亲本选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龙胆草斑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胆草斑枯病是近几年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作者对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是一种高温高湿喜光病菌。高温、高湿、裸露和低密度栽培有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将侵染循环分成五个阶段。只有采取种苗消毒、田园卫生、遮阴栽培和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早疫病菌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产中马铃薯早疫病化学防治、主要防治药剂及其作用机理、早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发生现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治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抗性治理策略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