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薯渣和不同辅料混配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甘薯渣为主要饲料,与麦麸、秸秆、干鸡粪和菌糠等8种辅料分别按照9∶1的质量比进行混配,测定黑水虻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甘薯渣和麦麸混配处理黑水虻老熟幼虫、预蛹体重最大,老熟幼虫体长最长,幼虫、预蛹历期最短,幼虫干重最大。[结论]利用甘薯渣饲喂黑水虻时,辅料宜优先选择麦麸、玉米秸秆、干鸡粪、菌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狐貉粪对黑水虻幼虫生长、预蛹及蛹的发育、成虫历期、饲料系数的影响,在温度20~25℃、湿度70%~80%的环境下,以狐貉粪为主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基础料(麦麸、豆粕与玉米面)进行饲喂。结果表明: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处理下,老熟幼虫、预蛹、蛹的质量分别为156.0、108.8、60.2 mg,显著高于对照组,预蛹历期、蛹历期分别为7、6 d,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的黑水虻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都较高,分别为93%、88%、91%;50%发酵混合料+50%基础料处理组除幼虫体重显著低于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处理组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30%~50%发酵混合料对黑水虻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貉肉与菌糠复配对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生长、预蛹及蛹的发育、成虫历期、饲料系数以及虫沙产出量的影响,在温度20~25℃,湿度70%~80%的环境下,以菌糠与貉肉按不同比例配制饲粮进行饲喂,比较了不同处理亮斑扁角水虻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10%菌糠+90%貉肉处理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佳(P0.05),体长、体重、死亡率各指标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0%菌糠+90%貉肉预蛹重及蛹重显著高于全貉肉、40%菌糠+60%貉肉(P 0. 05),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 10%菌糠+90%貉肉处理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全貉肉、全菌糠处理(P0.05),同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产实践中,建议采用10%菌糠+90%貉肉处理组饲喂亮斑扁角水虻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薯黄粉对黄粉虫各阶段生殖性能的影响,确定甘薯黄粉最佳添加量.[方法]喂食黄粉虫添加比例分别为10%、20%、30%、40%、50%的甘薯黄粉饲料,测定黄粉虫幼虫阶段体重、体长、头宽、死亡率、饲料转化率、幼虫历期,黄粉虫蛹阶段的化蛹率、蛹历期、蛹的重量和雌雄比以及成虫阶段的羽化率、成虫发育历期、成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结果]喂食50%甘薯黄粉+50%麦麸和40%甘薯黄粉+60%麦麸的黄粉虫老熟幼虫体重、体长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喂食40%甘薯黄粉+60%麦麸的黄粉虫化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喂食50%甘薯黄粉+50%麦麸的黄粉虫蛹重最高;饲料中添加40%甘薯黄粉+60%麦麸的黄粉虫孵化率、羽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甘薯黄粉添加量的增加,老熟幼虫体重、体长、头宽、化蛹率、蛹重、羽化率、产卵量及孵化率均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在饲料中添加40%甘薯黄粉对黄粉虫的生殖性能效果最好,对大批量生产黄粉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韩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71-771,790
不同食料对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这与取食食物的营养含量有很大关系.试验表明,人工饲料组饲养的棉铃虫幼虫历期短、体重明显重于仙人掌饲料组,而且发育比较完全;饲喂食用仙人掌的棉铃虫比饲喂人工料的棉铃虫,其幼虫体重下降115.4%,幼虫历期增加10.9%,平均蛹重下降118.5%,蛹历期延长5.8%.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麦麸、豆腐渣、稻壳、汉虾粉4种主要原料,配制成8种饲料饲养黄粉虫,观察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8种饲料配方饲喂黄粉虫对其幼虫的化蛹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幼虫的发育历期、增重及蛹体重影响显著。饲料中添加汉虾粉饲喂效果最佳,幼虫发育历期短,增重快,蛹体重量大,其次是混合饲料,用稻壳饲养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该昆虫对八角高产栽培提供基础。[方法]在10、15、20、25、30、35℃以及相对湿度60%、70%、80%、90%和100%条件下,测定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结果]温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影响较大,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6.67%和93.67%,在10℃时最低,分别为75.63%和70.12%;不同温度下八角黄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5℃条件下最短,在10℃条件下最长。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相对湿度90%条件下最高,分别为96.61%和95.49%,相对湿度60%时最低,分别为79.17%和76.90%;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对幼虫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湿度为90%时,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7.50 d。[结论]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25~30℃、相对湿度90%是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6种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鲍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6-3736
研究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发育历期、蛹重和蛹羽化率均差异显著,取食铁苋菜、青菜和甘薯的幼虫发育历期短,蛹较重,蛹羽化率较高;取食大豆和棉花的幼虫历期较长,蛹较小,蛹羽化率偏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种类饲料、饲养密度对大麦虫体重、死亡率、化蛹率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龄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2.0头/cm2时,大麦虫幼虫生长发育好,其饲喂大麦虫幼虫的体重和死亡率与其他组差异显著;老熟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1.0头/cm2时,大麦虫生长发育效果最好,其饲喂大麦虫老熟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同配比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寻找适宜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较好人工饲料配方,为其室内饲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的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配比,经过预试验,从配制的9种人工饲料中选出4种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较好的配方,通过测定存活率、发育历期、幼虫质量、蛹质量、成虫寿命、生殖力等指标,观察不同配方饲料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取食配方Ⅳ的试虫存活率、幼虫质量、蛹质量、雌虫寿命、成虫生殖力、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等指标均较取食配方Ⅰ、配方Ⅱ、配方Ⅲ的试虫显著提高(P<0.05),发育历期、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在供试的4种人工饲料中,按照配方Ⅳ配制的人工饲料适宜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可用于梨小食心虫的实验室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时波动高温处理棕榈蓟马对其后代种群的影响。[方法]以25℃恒温饲养的种群为对照,将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预蛹(3龄若虫)于波动高温下处理至1龄若虫产生,将1龄若虫单头饲养在25℃恒温条件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卵期、1龄若虫期、蛹期、未成熟期、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内禀增长率以及繁殖力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2龄若虫历期、3龄若虫历期和周限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处理显著缩短了棕榈蓟马的未成熟期,延长了雌虫寿命,但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18.46粒)较对照(93.35粒)显著下降。[结论]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毒清洁措施实施对斜纹夜蛾室内种群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配制2%的甲醛溶液和5%新鲜石灰水等的消毒药剂作消毒清洁处理,不采取消毒措施作对照,采用天然饲料在清洁处理和对照条件下分别喂养斜纹夜蛾,比较了消毒清洁措施实施与否对其生长发育、繁殖能力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供试虫的蛹重、羽化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各虫态的累计死亡率在消毒处理与对照之间存在0.05水平显著差异,幼虫历期和蛹历期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前者比后者要短一些。[结论]采取消毒措施后喂养的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状况好于对照,改善人工饲养环境条件有助于提高斜纹夜蛾的存活率和繁殖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mL~(-1)PEG6000)下黏虫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4.60%,存活率降低21.00%,蛹体鲜质量下降11.76%,成虫体干质量减小33.33%。干旱胁迫处理对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卵+幼虫发育历期、茧鲜质量和雌成虫后足胫节长度具有显著影响。低水平干旱胁迫(0.05 g·mL~(-1)PEG6000)下显著延长斑痣悬茧蜂子代蜂幼虫的发育历期,从对照的9.55 d延长至10.15 d,但高水平干旱处理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处理的蜂茧鲜质量下降0.31 mg,雌成虫后足胫节长度缩短近0.04 mm,而低水平干旱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旱胁迫小麦对取食叶片的黏虫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并通过黏虫幼虫寄主对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生长发育产生间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旋幽夜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和种群适合度,为旋幽夜蛾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和室内饲养试验,调查产卵选择率、幼虫取食选择率、生长发育指标和种群参数。【结果】旋幽夜蛾成虫产卵选择率为灰藜>棉花>甜菜>白菜,幼虫取食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甜菜>白菜>灰藜>棉花。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幼虫历期由长到短为棉花>甜菜>白菜>灰藜,蛹历期为棉花>甜菜>灰藜>白菜。饲喂白菜、棉花比饲喂灰藜、甜菜的蛹质量稍重。饲喂4种寄主植物的孵化率为81.97%~87.26%,饲喂灰藜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为82.93%,饲喂棉花的幼虫存活率最低,为22.50%,饲喂棉花的蛹存活率最高,为100.00%,饲喂甜菜的蛹存活率最低,为82.36%,饲喂灰藜的羽化率最高,为91.36%,饲喂甜菜的羽化率最低,为71.38%。饲喂白菜的产卵量最高,为367.30粒/雌,饲喂棉花的产卵量最低,为274.70粒/雌。【结论】棉花、白菜、甜菜、灰藜均可作为旋幽夜蛾的寄主。灰藜、白菜、甜菜均为旋幽夜蛾的适宜寄主。灰藜是旋幽夜蛾最偏好选择产卵的寄主,甜菜、白菜是幼虫最偏好取食的寄主,旋幽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偏好与取食选择偏好存在差异。参试4种寄主饲喂旋幽夜蛾,各寄主间对卵历期、成虫历期和繁殖力、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世代历期、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羽化率、蛹重存在显著影响,旋幽夜蛾对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室内研究了玉米(Zea mays)、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对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体重增长和龄期及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其虫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饲喂四季豆的种群中77.8%个体有4龄,饲喂玉米、甘蔗及玉米甘蔗混合食物后90%个体有5龄,而饲喂茼蒿的种群可达6龄。饲喂四季豆的亚洲玉米螟F1代幼虫总的发育历期最短,仅12.52 d,而饲喂玉米、玉米与甘蔗混合食物的个体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1.0 d和28.17 d。F2代幼虫总发育历期比F1代短;F1代亚洲玉米螟末龄幼虫体重以饲喂四季豆的最大,单头体重达56.13 mg,与饲喂甘蔗的个体体重(51.80 mg)间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饲喂玉米+甘蔗的最低,仅27.88 mg,与饲喂茼蒿的(34.31 mg)无显著差异。不同寄主植物饲喂的亚洲玉米螟产卵量也有显著差异,以饲喂茼蒿的最高(217粒/雌)。F2代卵的孵化率比F1代低,且饲喂玉米、四季豆及茼蒿的F2代中雌虫比例明显高于雄虫,而饲喂甘蔗及玉米+甘蔗的雄虫比例较高。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亚洲玉米螟种群分化及利用作物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孢菇菌渣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上一年双孢菇菌渣与营养土、草炭不同配比,筛选出合理的配方。[结果]用双孢菇菌渣作为育苗基质,更有利于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它可以明显降低株高,增加根长,增加鲜重和干重。[结论]50%菌渣+20%草炭+30%营养土处理适合作为水稻育苗基质,可以代替传统的土育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甜菜夜蛾的物理防治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对成虫期的甜菜夜蛾夜间分别进行黄光处理、白光处理和黑暗处理,探讨不同光处理对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夜间不同光处理对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与无光照相比,夜间光照使甜菜夜蛾成虫的寿命有显著提高,产卵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对幼虫历期、蛹历期及蛹重无显著影响。夜间黄光处理和白光处理相比成虫寿命较短,产卵高峰期相对集中,卵的孵化率较高,其他指标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光照条件改变可以可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对青斑蝶卵、幼虫和蛹存活率及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温湿度、光照自动记录仪+视频监控实时测定"的方法,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变化,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50%~60%)、光照强度(500~1000 lx)条件对不同虫态历期进行观测与记录.[结果]卵和幼虫最适宜的发育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光照强度1000 lx,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4.08和13.03 d.温度30℃、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1000 lx的培养条件最适宜蛹的发育和羽化.在所控制的3种环境因子中温度对蛹历期的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强度和湿度对蛹历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湿度和光照强度对蛹的羽化率有重要影响.[结论]温度是影响青斑蝶卵和蛹历期的重要环境因子.控制合适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有利于青斑蝶各虫态历期的缩减和提高成活率.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斑蝶的人工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铜(Cu2+)胁迫条件下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亲代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为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预测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亚洲玉米螟幼虫为材料,在标准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500 mg•kg-1)的重金属Cu2+,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3代,系统观察重金属Cu2+胁迫对亚洲玉米螟亲代及其子代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影响。【结果】亚洲玉米螟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与Cu2+胁迫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引起亲代、子一代和子二代幼虫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分别为100、50、50 mg•kg-1,引起各代化蛹率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分别为200、50、50 mg•kg-1,其中Cu2+浓度20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一代和子二代幼虫死亡率高达20%以上,Cu2+浓度500 mg•kg-1处理的各代幼虫化蛹率均低于80%,Cu2+浓度200 mg•kg-1处理的子二代成虫羽化率低于50%。亚洲玉米螟的幼虫体重和蛹重与Cu2+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引起各代幼虫体重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均为50 mg•kg-1,引起亲代、子一代和子二代蛹重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分别为500、50、50 mg•kg-1,其中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各代3龄、5龄幼虫的体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Cu2+浓度500 mg•kg-1处理的亲代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其他Cu2+浓度处理的蛹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一代和子二代蛹重显著低于对照,Cu2+浓度25 mg•kg-1处理的蛹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亚洲玉米螟各代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Cu2+胁迫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各代幼虫历期显著高于对照,Cu2+浓度20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亲代蛹历期、Cu2+浓度10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一代蛹历期和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二代蛹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亚洲玉米螟各代成虫单雌日产卵量和生殖力与Cu2+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各代成虫单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Cu2+胁迫所有处理的各代成虫生殖力均显著低于对照。Cu2+胁迫对亚洲玉米螟连续3代卵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卵孵化率与Cu2+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取食Cu2+浓度100 mg•kg-1处理的子二代卵孵化率仅有66.88%。【结论】重金属Cu2+连续胁迫对亚洲玉米螟亲代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与Cu2+胁迫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适合番茄穴盘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法]采用菇渣、草炭、蛭石、珍珠岩、醋糟、牛粪为原料基质,按不同体积比组成复合基质,研究不同基质的基质理化特性及其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醋糟∶草炭∶蛭石=40%∶40%∶20%和菇渣∶草炭∶蛭石=40%∶40%∶20%复合基质的各理化性质均在番茄幼苗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播种后出苗率在98%以上,该基质配比下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醋糟∶草炭∶蛭石=40%∶40%∶20%和菇渣∶草炭∶蛭石=40%∶40%∶20%复合基质较适宜作为番茄穴盘育苗的基质,同时菇渣和醋糟代替了部分草炭,解决了草炭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