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香蘑菌丝体营养特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冲力  陈艳秋 《食用菌》2009,31(2):9-10
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及无机盐对白香蘑菌丝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香蘑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25g,蛋白胨2g,硫酸镁0.5g,琼脂20g,水1000mL,并确定了葡萄糖是影响菌丝体干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研究白香蘑菌丝营养特性的基础上,对白香蘑菌丝培养条件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香蘑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pH范围为4~10,最适范围4~7;光照对菌丝体影响明显,以暗培养最佳;适宜的C0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子实体人工驯化栽培以稻草、玉米芯、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一定量配比方可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白雷蘑菌丝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雷蘑是山西省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该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我们对其菌丝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以腐殖土浸出液制成的葡萄糖酵母青琼脂(DYA)加富培养基是其母种的适宜培养基.原种适宜培养基配方是杂木屑40%.棉籽壳40%,麸皮15%,腐殖土5%。最适pH为6~7,最适温度是21~23℃.培养过程中,4~6℃的低温处理对促进菌丝生长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栗蘑目前国际市场上售价很高 ,需求量很大 ,我校自 1995年以来 ,致力于栗蘑的人工栽培的研究 ,现已总结和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栗蘑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使栗蘑的生物学效率提高到 90 %以上。栗蘑的培养方法和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将栗蘑在栽培过程需要把握好的五个关键介绍给读者。1 培养基成分关 培养基的成份直接影响着栗蘑的产量和质量 ,在栽培进程中 ,我们采用了在各级培养料中添加枣树 (或榆树 )锯末的方法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加入量为 5 %~ 8%;在制作母种培养基时 ,每10 0 0mL水中我们加…  相似文献   

5.
对吉林长岭地区采集的一个野生油蘑标本进行组织分离,比较其试管菌种在不同配方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PDA+玉米粉配方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为最适合油蘑菌丝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对两株编号分别为L-1和T-1的六妹羊肚菌以及梯棱羊肚菌菌株的母种培养基和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在沟播、垄播、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L-1菌株和T-1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均为加土PDA培养基;L-1菌株的最适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32%,稻壳15%,木屑40%,农田土5%,腐殖土2%,蛭石5%,石膏1%;T-1菌株的最适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32%,木屑55%,农田土5%,腐殖土2%,蛭石5%,石膏1%。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羊肚菌分别只能在筛选出的原种培养基上形成子实体,L-1菌株和T-1菌株沟播覆膜栽培产量分别达到0.54 kg/m^2和0.43 kg/m^2。  相似文献   

7.
沼渣沼液对栽培榆黄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桑杆培养基中添加沼渣沼液栽培榆黄蘑,研究沼渣沼液对榆黄蘑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沼液对栽培榆黄蘑增产效果显著,在普通桑杆培养基中添加10%沼渣可增产22.8%,转潮后用10%沼液追肥可增产15.9%;添加10%和20%的沼渣栽培榆黄蘑,可使榆黄蘑的多糖含量分别提高37.0%和39.1%。  相似文献   

8.
四株野生花脸香蘑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集到的4株野生花脸香蘑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培养和多种方式栽培试验,从中驯化得到了比较适合江苏气候栽培的花蘑1号菌株。此菌株适合夏、秋季栽培,在熟料栽培条件下生物转化率达到26%,在以稻草、麦秸和牛粪为主要培养基质的生料栽培中生物转化率为20%左右,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热带小奥德蘑深层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筛选 ,利用正交试验得到了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 ,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 ,热带小奥德蘑的适宜发酵培养基为 :葡萄糖 3%,蛋白胨 0 .4 %,KH2 PO40 .1%,MgSO4·7H2 O 0 .2 %,VB10 .0 1%。其适宜发酵温度为 2 8℃ ,起始pH5 .0~ 6.0 ,摇瓶装量 60mL 2 5 0mL ,接种量 10 %。  相似文献   

10.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 (Schrad.ex Fr.)Sing.美味适口,复原性强。至今有关元蘑驯化栽培的报导很少。笔者从东北地区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等地采集野生元蘑进行分离、培养、驯化,现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从东北张广才岭亚布力地区,长白山浑江地区,小兴安岭丰林、大丰地区,老斧岭山市地区,八面通风月桥地区蒐集野生元蘑进行组织分离菌种,经结菇鉴定的菌号为:H-1、H-2、823、8213、8215及8216。 (二)培养基 (1)出菇培养基,以Lg(3)~4正交方法为基础,设计13种培养基,成分如表1;(2)保藏培养基如表2所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