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第3期《农业考古》,刊出冯好和徐明波两先生:《甲骨文所见商代击打式脱粒农具及相关问题——兼释攴、殳》。该文开宗明义就指出:“关于商代是否已有连枷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甲骨文 、 就是连枷之象形,笔者认为此说有待商榷。”并于注中点明指拙作《试论商王朝的谷物征收》而言。在此,有两点应先说明:一、该文注云:“刊《中国农史》1984年2期。”有误,实际是“4期。”二、“有学者认为甲骨文 、 就是连枷之象形。”所引甲骨文两篆字是冯、徐两位自己的写法,不是拙作中原文篆体。商代是否已经使用连枷,最简捷是如同河姆渡出…  相似文献   

2.
陆忠发 《农业考古》2007,(4):150-151
甲骨文有[SS井]字,温少峰、袁庭栋认为字从水从井。《说文》:“阱,陷也。从阜从井,井亦声。古文阱从水。”所以,沈之瑜先生认为是阱字。王宇信、杨升南认为象井旁有水流状。均误。甲骨文水作[SS井],不作[SS]按:此字从[SS]象水沟之形,从井为提示符号,提示[SS]所处的环境是在井旁。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字押韵,又常用“也”字;《尝试集》第二篇、第三篇大多数诗运用了“对语体”结构,因为这种形式容易造成诗歌的说话语调,形成比较自然的节奏;《尝试集》还开拓出一些新的意象,如《老鸦》中“乌鸦”的全新意象。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尝试集》白话新诗的现代特质。  相似文献   

4.
“禹贡蒙山”历史上有东蒙、西蒙之说,东蒙在今山东某县百北,亦称龟蒙:《清一统志》写有“蒙山高峰数处,俗以龟蒙、云蒙、酉蒙……之称,其山绵亘百二十黑,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古刹七十余所,《禹贡》“蒙羽其艺”指此。酉蒙在今四川名山、雅安、芦山三县界,《禹贡》“蔡蒙旅平”指当地蔡蒙二山,当禹治水时开拓此地而祭祀于此。我国历史悠久在史料传递中,分为神话阶段、传说阶段、半信史阶段、信史阶段,其中前二段时间很长,由于各地文化发展,交通条件、民族分布极不一致,不少地方神话与传说持续时间更长,有关蒙山茶演变史和…  相似文献   

5.
川字金钱龟也叫红边龟、红肚龟。此龟最近由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培育成功。其背甲红棕色,有三条黑色纵纹,似“川”字,因此而得名“川字金钱龟”。其四肢桔红色,趾有蹼。最大个体重达2000克左右。此龟是集食用滋补、药用治病和观赏取乐于一身的水中小动物,非常  相似文献   

6.
释"畜"     
徐山 《古今农业》2004,(4):42-44
本文分析了“畜”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下方部分即“胃”的形状,而上方部分则为通向胃的食管。“畜”的形体义指食草动物的胃。“畜”字的本义域构成为:畜养[义素(1)]牲畜[义素(2)]。《说文》对“畜”字的形体分析和词义训释均不确。  相似文献   

7.
《茶经》“《广雅》云”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经》“七之事”章引:“《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成书于宋代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有类似引文:“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欲饮先炙令色赤,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广雅》成书于三国魏初,各种著作、论文都据此将饼茶的起始定在三国时代。但今本《广雅》并无此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关涉饼茶的起源和饮茶法的流变,有必要对此加以考证,以辨其真伪,还其本来面…  相似文献   

8.
汉晋时期西南地区竹木述要(香港)官德祥一,前言班固《汉书·地理志》第八下曰:“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2)班氏用短短三十字,先说明古代西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然后,具体地指出在此环境下所孕育出...  相似文献   

9.
晋“作爰田”辨析洛阳师专历史系杨作龙据《左传》值公十五年载,晋惠公六年,秦晋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为此。晋大夫乞“朝国人而以君命赏,……晋于是乎作爰田。”此事件据《国语·晋语三》载:“令国人于朝……且赏以悦众,……作辕田。”此说明“爱田”与“辕田”...  相似文献   

10.
白菜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菜,又名结球白菜、黄芽白或卷心白。因棵大、心叶色白,故名。古时称“菘”,汉代便出现这一名称。据宋代陆佃的《埤雅》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明代名医李时珍日:“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日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原来,白菜性格与松相似,所以人们就在“松”字上加个草字头用来命名,这是颇富诗意的。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茶字茶名的茶史学术文章中 ,林鸿荣先生的《茶事探源》(刊《中国农史》1 994年 1 3卷 2期 )堪称一篇佳作 ,值得推荐。在重读论文之后 ,笔者附带提出一点看法以供商榷。1、该文名为《茶事探源》 ,实为茶文献中的茶名茶字探源。取名《茶事探源》 ,未免失之过宽。2、关于《僮约》中“买荼”之荼非“烹荼”之荼。前人也多持此说 ,林文则更从两字所处不同音韵角度发挥论证 ,颇具新意。然而笔者以为也不应忽略郭璞在《尔雅》“木贾 ,苦荼”注释中关于茶叶“可煮作羹饮”的记述。而《僮约》这篇戏文中所设之宴显然是一次上乘宴席 ,有可能用较…  相似文献   

12.
杨钊 《农业考古》2000,(3):195-196
(一)园 艺人工栽培蔬菜、果树的园圃至迟在商代已出现。甲骨文有 、 、 (1)三字,古文字学家考证为三种不同写法的“圃”字。甲骨文中还有“囿”字,囿内也种蔬果。《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菜圃和场地相结,说明西周时期园圃还是一种附属于农业的经营。《论语·子路》里提到了“老农”和“老圃”。“老圃”就是专门经营园艺的老农。春秋战国时期,人工栽培或人工保护的蔬菜已有瓜、瓠、菽、韭、葱、蒜、葵、蔓菁、菱、荷、芹、笋、姜等十五六种。人工栽培的果树有桃、李、梅、杏、枣、梨、桔、柚、榛、栗等十多…  相似文献   

13.
《农业考古》2004,(2):269-271,281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词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他就取姓为陆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大约三岁的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方面对朱关田先生《颜真卿〈竹山海氏堂连句〉考辩》一文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朱先生对《竹山潘氏堂连句》的书题分析缺少依据;对“茗”、“墅”、“器”三字不合《说文》的分析也明显有误;同时指出“颉行”并非“喜颉颃”之误。从而得出了《竹山潘氏堂连句》为伪迹有唐突之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 茅山,一名句曲山。因山形如“己”字,故名。《太平寰字记》卷八九《润州丹徒县志》云。“一句曲山,一名茅山,在县西南三十里。”茅山延袤百里,海拔372公尺,峰峦叠峰,云雾缭绕,奇岩怪石,曲涧飞泉,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自然景观。早在秦时,就有李明真人来此炼丹,始建“炼丹院”;西汉景帝时(前156-前141年),又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弃家从陕西远道来此修炼得道,人称“三茅真君”,被尊为道教茅山派之祖师。。茅山命名也由此而来。从此,二千多年来茅山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的道教中心。…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农业资料选集考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物(续1988午第2期)2,稷类:45.一期,选自《前》4、39、5……稷……二。过去不少学者对甲骨文中的()、()、()、()诸形的字,不是混而为一,就是误释了。末一字形,商承祚先生就曾误释为噩(或释为丧)。前三字一般又多释为禾或黍。孙诲波在《甲骨文编》中始释为粟。友人袁庭栋从其说,认为:“粟,在卜辞中是‘谷子’之专名”,“因为禾本为谷子,在用为谷类作物之泛称之后,为了使之与作为专名的禾有所别,遂于()字加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禽”字新释》之“禽”释“制”(制服 )的唯一论据的书证之误作了正补 ;并将其全部 5个“上举例句”之禽 ,分别作了当释为“杀”、“灭”与“破”的商榷 ;还将其援例以为“《战国策·齐策》言‘系梁太子申 ,禽庞涓’”“是与太史公所记一致的”作了商榷 ,确认魏太子申和庞涓皆死于桂陵之战 ,而没有误分出来的齐魏马陵之战  相似文献   

18.
转化差生“二”、“三”、“四”冯鲜宋晓玲余元雯一、贯彻两个字:严与导怎么“严”?其一: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教师“其身正,不令则行”;从接任之始至学生毕业,教师以“严”字律己,以模范的言行影响、感召每一名学生。其二:民主监督,自我教育。召开班级民主会,...  相似文献   

19.
帝王与吃鱼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7,(4):219-222,253
渔业要早于农业,自从有人类以来,便从事渔猎来维持生计。传说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伏羲氏发明渔网教民捕鱼。据《易经》记述:“古者庖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为网罟,以佃以渔。”又云“庖羲氏没,神农氏作。”伏羲氏在神农氏之前,其时代可能在新石时代初期以前。故伏羲氏应为中国渔业的鼻祖。由于伏羲又从雷神那里取来了天火(打雷引起之山火)又教人们把鱼儿、兽肉烤熟来吃,自此,人们不再闹肚子,身体也就更健壮了,为了纪念伏羲,人们把他称为“庖牺”,就是“第一个用火烤兽肉、鱼儿的人。”甲骨文中就有“鱼”字。大禹治…  相似文献   

20.
稻和黍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中下游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都已有水稻种植,河南浙川、洛阳、陕西华县、山东栖霞都有稻谷遗存出土。进入有史以后的甲骨文中却找不到稻字,早年叶玉森氏曾释甲骨文中的一个字(图1、a、b、)为稻的初文,但后来未被公认接受。甲骨文中又有一个“(米覃)”字,如图2、a、b、所示,唐兰释为稻的初文,理由是古书上(米覃)通(道禾),故(米覃)也可通稻。按(禾覃)即穇子俗名龙稷爪,(道禾),也没有稻的义。(米覃)按《说文》及段注,系指菜羹,都没有与稻有什么演变联系。于省吾则释(米覃)为“菽”的初文;陈梦家释为“秬”;郭沫若释为“酋”;杨树达释为“(米焦)”;康殷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