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实施植物检疫注册登记 强化植物检疫源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农副产品贸易中,个别单位和个人无视检疫法规,违章调运,使一些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产地不清,未能实施检疫检验,导致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草等疫情传播机会增加,疫情传播蔓延的隐患时刻威胁着农业生产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违章调运,使毒麦、水稻白叶枯、美洲斑潜蝇、菟丝子、假高粱、葡萄卷叶病毒病等检疫对象先后在调入粮食和种苗中发现或随调入粮食和种苗传入,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加强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植物检疫源头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进行了植物检疫…  相似文献   

2.
嵇检 《植物检疫》1996,10(6):376-377
加强种苗市场检疫管理嵇俭(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25010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种苗市场由农业种子部门统一繁育经营已逐渐转换为农、科、教等多部门,国营、集体、个体多家繁育经营的新格局。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经营也都逐步放开,汽车...  相似文献   

3.
2009年,金华市植物检疫工作以浙江省种子种苗专项执法检查为契机,采取管理相对人自查、各县(市、区)抽查、市级联查的方式对全市的种子经营单位(个人)进行了执法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现简述于后,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种子调运检疫监管工作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培廷  康登科 《植物检疫》1994,8(5):307-308
种苗产地检疫的几点做法刘培廷,康登料(安徽省六安地区植检植保站六安市237000)1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认真实施产地检疫近十年来,我区种苗产地检疫工作,结合实际,突出以水稻、小麦、棉花、桑苗为重点,兼顾大豆、油菜、杂交西瓜等。在进行全面疫情调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病虫杂草传布蔓延的根本措施,我们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条例和法令,重视检疫工作。然而在工作中经常有些单位和个人,对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有些农业科研机关、农林院校等单位,未经检疫,任意向外地引种、推广或交换种苗,致使一些检疫对象或危险病、虫、杂草迅速传布蔓延,给生产带来很大  相似文献   

6.
王旭  朱伟祖 《植物检疫》2003,17(3):163-165
在检验检疫工作中 ,隔离检疫监管是有效防止有害生物随种苗传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诸多因素 ,各地隔离监管工作的开展尚未建立一套完善、规范、行之有效的隔离检疫监管办法。在我国园艺事业大发展 ,绿化环境、保护生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引进种苗种类、数量急剧增加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 ,改革、完善进境种苗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国际机场检验检疫局浦东办事处自2 0 0 0年 1 0月始根据上海空港口岸的实际情况 ,在种苗检验检疫工作中摸索试行了引种单位隔离场圃疫情自我监测与检验检疫机关重点抽查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7.
基层植物检疫机构如何抓好检疫性有害生物源头农产品生产地和加工、经营点的管理,是当前农业植物检疫的核心工作。2000年以来的3a中,我们在农产品生产环节通过实施产地检疫,建立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子、种苗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设立检疫签证点,方便调运报检,巩固产地检疫成果;在加工、经营环节通过对管理相对人实施植物检疫登记证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相对人检疫行为。从而强化了植物检疫行政执法,维护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的正常秩序,有效地控制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同时,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流…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省2016—2021年国外引进种苗检疫审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国外引进种苗具有批次多、数量大、种类繁、来源广等特点,分析评估了引进种苗存在的检疫风险,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口岸检疫、强化种苗入境后监管、建立部门间检疫信息共享机制等检疫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市场逐年扩大,检疫对象传入与传出的危险性也加大。为此,东昌府区植保站于199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种子市场检疫管理工作。从贯彻落实《植物检疫条例》、《山东省农作物种子检疫管理办法》及《山东省农作物种苗检疫工作程序》入手,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贯彻植检条例切实开展产地检疫四川省植物检疫站1贯彻种子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切实开展以“三杂”制种为主的制繁基地产地检疫1985年以来,国家标准局陆续发布了柑桔、马铃薯、小麦、棉花、甘薯、水稻和苹果等种苗产地检疫规程,我们结合我省实际,以杂交水稻、杂交玉...  相似文献   

11.
榆林市榆阳区是被国家和陕西省确定的杂交制种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省内、外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前来寻求发展,所生产种子远销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安徽等省。据统计,2002年全区杂交玉米、西瓜、高粱制种面积达5300hm2以上,高产组合667m2产量超过600kg,低产组合也在250kg左右。制种产业的发展为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就种子生产基地植物检疫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提出来与大家商榷。1植物检疫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1)调种前未取得检疫要求书。种子繁育单位或个人在调入亲本种子…  相似文献   

12.
一、种苗产地检疫的概念种苗产地检疫包括以下几点措施:(1)开展检疫对象调查,全面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发生规模;(2) 选择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和单位(农场、苗圃等),建立种子或苗木繁殖基地 (3) 作好繁殖材料的检疫检验和严格选择,认真进行消毒灭菌处理;(4) 注意施肥灌水和病虫防治,加强田间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生长期监管在进境种苗病毒病检疫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苗作为活的植物,其携带传播危险性有害生物特别是种苗传病毒病害的风险性远远大于其他植物及植物产品。鉴于种苗传病毒病害的特殊性,现场检疫不一定能全面反映种苗带毒情况,检疫法规中规定,对于进境种苗要求必须隔离种植检疫一定的时间,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方可放...  相似文献   

14.
进境的植物种苗大致可分为种质资源和进出口生产用种(以下简称商业性引种).目前有95%以上的进境植物种苗是属于商业性引种.随着我国种植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性引进数量势必日益增加.商业性引种的植物种苗直接下地种植而进入生态系统,风险高,控制难度大,涉及问题多.所以商业化种苗是一种风险性极高的农产品,需要改进检疫管理模式,提高检疫技术方法,加强检疫监管.本文着重讨论商业性引进的植物种苗的检疫管理的现状与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种子苗木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特殊产品,从国外引进种苗不但能弥补我国部分农作物种苗数量欠缺,还能为我国种苗产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品种资源,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我国从国外引进种苗批次和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2011年各引种单位共计引进种苗8005批次,引进种子1735.62万kg,苗木7786.99万株,分别是2000、2001年的9.1倍和1.4倍.同时,种苗也是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远距离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有害生物随种苗入境,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定殖成功后,很难根除,将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随引进种苗传入的风险,做好从国外引进种苗的检疫审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我国从境外引进种子、苗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 ,因种苗传带的病害经常是隐症 ,在现场检疫中一般不易发现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蔓延的风险。截止到 2 0 0 1年 4月 ,湖北局检疫进境种苗共计4万多株 ,玉米和水稻种子 5 0 0多 kg。但检疫人员在对进境种子、苗木的检疫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果不及时得以解决和规范 ,无疑将增加检疫难度和风险 ,对湖北省的农林业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1 进境种苗检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1 .1 检疫审批制度未得到充分落实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有害生物随…  相似文献   

17.
强化引种检疫保证优良种苗安全引进林芙蓉赵守歧王福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1基本情况1996年部省两级共办理国外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近1900批次,其中审批种子1500批次,共3450t,苗木400批次,共850万株,包括粮食、油料...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我国进境植物种苗检疫管理状况,比较分析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在进境植物种苗检疫管理的经验和我国进境种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进境种苗检疫技术法规体系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晓燕 《植物检疫》1995,9(6):365-366
加强从台湾进口种苗的检疫工作张晓燕(福州动植物检疫局350013)近几年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大陆对台贸易增加,农产品进出口也日益频繁。1987~1988两年中,大陆各口岸从台湾进口的种苗中截获病原真菌涉及17个属,而1989~1990年就增加到38个...  相似文献   

20.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7,21(1):45-47
引种隔离检疫评估是外来物种安全引进的基础,特别是针对初次引进的植物种苗,或在大量商业化引种前,提前1~2个生长季,少量引进到隔离检疫圃进行观察试种和检测,在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实际评估并确定其风险,为后续引种检验检疫提供目标支持和管理措施。引种隔离检疫评估应成为持续改进我国种苗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