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小穗细粒又称水稻翘穗头、鼠牙穗。近年来,在江苏省许多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的致使稻谷减产10%左右,重的减产40%~50%,严重影响水稻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
日本低谷蛋白品种LGC-1的低谷蛋白形成机理是由于反向重复的两个谷蛋白功能基因GluB4和GluB5中间缺失4.5kb大片段,形成天然的RNA干涉,对其它谷蛋白基因进行沉默而导致。根据缺失位置的两端序列设计PCR引物,运用该引物对LGC-1、武育粳3号及LGC-1/武育粳3号的杂交F1及F2代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同时,运用SDS-PAGE对形成LGC-1、武育粳3号及LGC-1/武育粳3号的杂交F1及F2代植株的种子中谷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R标记能够扩增出391bp的植株的种子胚乳低谷蛋白含量低,而不能扩增出产物的水稻植株的谷蛋白含量正常。因此,该标记可以用于低谷蛋白品种LGC-1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水稻条纹病毒(RSV)在水稻和玉米上发生程度差异明显的原因,从一个侧面了解RSV流行本质,2004年在洪泽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黄盘诱集、盘扑、盘刮、肉眼计数等方法比较武育粳3号和掖单13上灰飞虱侵入和消长动态,结果表明两者均只有一个成虫侵入高峰,单位面积迁入虫量前者是后者的3.6倍,单株平均虫量相近。Dot-ELISA法测定灰飞虱带毒率为40%,成虫迁移扩散高峰期22d内两者接毒量约为每天百株137头带毒虫。武育粳3号有二代若虫发生,掖单13则无。逐日调查发病进程,结果显示水稻发病率为60%,玉米为0。室内抗性鉴定,掖单13对RSV的抗性比武育粳3号高4个级别。综合以上结果,寄主品种抗性决定了RSV在水稻和玉米上流行状况,二代若虫重复侵染是RSV在水稻上重发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迟熟中粳稻穗茎生长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穗肥施氮量设高、中、低三个水平,研究水稻植株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与茎的生长动态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较慢,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小于茎秆,86优8号(大穗型品种)穗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比武育粳3号(小穗型品种)长4 d。从抽穗前16 d开始,幼穗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并与由上而下的第3节间伸长期相同,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超过茎秆。大穗型品种的穗茎比大于小穗型品种。抽穗期穗重、茎重与每穗颖花数呈正相关。抽穗前4~16 d穗重增长率与茎重增长率之比与颖花数也关系密切,该时期氮肥充足,穗重增加快,对促进颖花分化有利。  相似文献   

5.
选用6个穗型不同的粳稻品种,采用7个氮肥处理,研究了精米中脂肪含量和组分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的影响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精米中脂肪含量及组分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小穗型品种宁粳1号、早丰9号和武育粳3号精米中粗脂肪含量和淀粉脂(SL)含量分别大于或等于与之对应的大穗型品种宁粳2号、徐稻4号和9522; 精米中非淀粉脂(NSL)含量小穗型品种宁粳1号、早丰9号和武育粳3号均小于或相近于与之对应的大穗型品种宁粳2号、徐稻4号和9522。氮素对精米脂肪含量及组分的影响小于基因型,而且对于不同的基因型水稻氮素对脂肪的调控作用不同。精米中粗脂肪含量及各脂肪组分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AC)及RVA特征值关系密切。精米中粗脂肪含量与脱脂前后的崩解值(BDV)呈极显著负相关,SL与直链淀粉含量(AC)、脱脂前后的消减值(SBV)和回复值(CSV)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精米中脂肪含量尤其是SL含量对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有显著影响,提高精米中SL含量能够提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4%,武育粳7号是人们广泛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之一。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Os NRT2.3b是水稻中一个硝酸盐运输蛋白。本研究通过构建Os NRT2.3b在武育粳7号中的超表达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分子和生理实验,发现Os NRT2.3b超表达材料在武育粳7号中,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促进株高和有效穗的生长发育。转基因材料的产量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均要高于野生型,并且在中氮(135 kg·N·hm-2)条件下增产效果最明显,平均增产比例约为22.78%。经过对T2、T3两代田间小区试验的产量分析,发现369株系在中氮(135 kg·N·hm-2)条件下增产效果最明显,两年平均比野生型武育粳7增产了38.8%。研究结果说明过量表达的Os NRT2.3b在低中氮肥条件下可以使武育粳7号的产量增加2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ST10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利用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已经成为抗病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显性标记ST10对24个水稻品种以及24个水稻品种中的镇稻88/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徐稻3号的2个F2群体进行检测。PCR结果显示,17个抗病品种有8个能扩增出约727bp的目标片段;在镇稻88/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中,感病亲本武育粳3号和F2群体中的8个感病单株均不能扩增出目标片段,抗病亲本镇稻88、F1和13个不感病单株中的11株都能够扩增出目标片段;用于检测的武运粳7号/徐稻3号的F2群体中,8株感病单株没有检测出目标片段,而13株不感病的单株有9株扩增出目标片段。结果表明,ST10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紧密连锁,表现为共分离。  相似文献   

8.
1选择良种,适期早播 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应选择耐肥抗倒,后期耐寒性较强,保证安全齐穗,穗瘟发生轻,穗粒并重型,优质高产的中熟中粳水稻良种作为繁殖对象为宜.如武育粳3号、镇稻88等.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的播期虽然比移栽种繁水稻推迟25d左右,但是抽穗成熟期仅推迟6~7d.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播期要越早越好,最迟在6月上旬播种结束.  相似文献   

9.
光氧化和遮荫条件下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李霞  焦德茂 《作物学报》1999,25(3):301-308
用简易的人工光氧化和遮荫条件对35个水稻种质进行筛选,鉴定出既耐光氧化又耐荫等4种品种类型,并用耐光氧化又耐荫的品种武育粳3号和对光氧化和遮荫均敏感的品种香粕进行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以香粕为对照,在光氧化条件下,武育粳3号的PS Ⅱ光化学效率和光合酶Rubisco活性较稳定,C4光合酶PEP活性诱导增加,因而光合抑  相似文献   

10.
连粳稻4号是连云港市农科院以连96-1(镇稻88×中粳3114的F_4代稳定品系)为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704。该品种具有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1.
淮稻8号(淮9926)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稻 8号(淮 992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从武育粳 3号天然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多年试验试种,表现优质、高产、适应性广、较易脱粒等优点, 2004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2.
条纹叶枯病是21世纪以来江苏省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食味品质较优的主栽品种武育粳3号因高度感染该病而种植面积锐减。本研究以镇稻88为抗条纹叶枯病毒病基因Stvb-i的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育种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条纹叶枯病性能。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以紧密连锁的双侧分子标记对Stvb-i进行“前景”选择,同时对后代与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相似程度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在短期内育成抗条纹叶枯病的“武育粳3号”,命名为“武陵粳1号”。新品种保持了原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丰产性、稳产性和优异的食味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在江苏省多点抗性鉴定试验中的平均病株率仅为4.4%,极显著低于原品种(53.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对铜镉的吸收与耐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七种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温室水培试验,研究七个水稻品种Cu,Cd吸收累积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汕优63相对其它六种水稻品种属于高积累水稻品种,对重金属Cu,Cd较敏感;武育粳3号属于相对低积累水稻品种,对重金属Cu,Cd相对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如东县扬辐粳8号水稻种植面积较大,9月上旬,河口、拼茶镇农技部门反映扬辐粳8号水稻品种田间出现整株青枯死亡现象,对此我们于9月13日对两镇种植的水稻扬辐粳8号田间表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一致认为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所致,并对其发生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扬辐粳8号(原名扬辐粳4901)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武育粳3号后代扬粳94-18作母本,与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1999年选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列入2006年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2005年在淮安市试种,2006年扩大应用,种植面积200hm2,结果如下。1产量表现扬辐粳8号具有高产潜力,2005年示范2hm2,平均产量9498kg/hm2,其中,高产田块产量达10538.1kg/hm2,比武育粳3号增产9.64%;2006年……  相似文献   

16.
水稻僵苗不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南县位于暖温带南缘 ,粮食作物为稻麦一年两熟 ,水稻为中粳稻 ,是典型的粳稻县。近几年大面积种植优质粳稻品种“早丰 9号”和“武育粳 3号” ,大田有 40 %~ 6 0 %的田块前期僵苗不发 ,田块常使用水稻僵苗灵和僵苗防治灵等调节剂 ,造成水稻后期不同程度倒伏 ,减产幅度为 1 0 %~ 40 %。僵苗也给农技人员正常技术指导带来困难。1 水稻僵苗症状稻苗栽插后不能正常返青分蘖 ,出现坐蔸或发僵现象。具体表现为 ,植株矮小瘦弱 ,出叶缓慢 ,分蘖少而且发生迟 ,叶尖干枯 ,叶脚发黄 ,似缺氮症状 ;稻根黄色或黑色软绵弹性小 ,新根少而细 ;有些植株…  相似文献   

17.
王爱民  姚立生  孙明法  严国红  单忠德 《种子》2005,24(12):103-104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刘锦峰 《中国种业》2007,(12):27-28
1 案情简介 2006年8月上旬,某市农业局接到部分农户举报,反映他们种植的武育粳3号水稻在田间出现较多杂株,请求帮助查明原因。该局随即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初步认定此杂株为早穗异型株,杂株率严重超标。经调查证实,此种子由甲种子公司生产、销售,其标签注明该种子的等级为良种,纯度为99%。据统计,甲公司共销售此种子约10万kg,销售金额33.3万元,造成三市五县近万亩水稻不同程度受灾。由于该案案值较大,社会影响恶劣,当事人的行为可能触犯刑律,根据有关规定,该局将此案移送至公安机关查处。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中氮素气态挥发损失可能与其氮效率密切相关。探讨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地上部NH3挥发特征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可为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标。本试验采用4个氮浓度进行盆栽液培,以扬稻6号、BG34-8、武育粳3号和珍汕97B等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NH3挥发速率(ammonia volatilization rate, AVR)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基因型的AVR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在幼穗分化期最高,分别为11.0和10.4 mg N h-1 pot-1,而BG34-8和珍汕97B的AVR在孕穗期最高,分别为22.5和23.4 mg N h-1 pot-1;对相同的基因型,随培养液中氮浓度的增加,植株的AVR增大,氮低效基因型珍汕97B和武育粳3号的增幅大于氮高效基因型扬稻6号和BG34-8;在培养液中氮浓度较高时(80 mg N L-1)植株地上部AVR与氮素积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r= -0.6768**、-0.6158*、-0.6667**、-0.8353**)。综上所述,水稻植株的AVR存在基因型差异,氮高效基因型的AVR较低;在高氮浓度液培条件下,较低的AVR可作为氮高效材料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稻品种在Cd、As和Hg胁迫下的吸收积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籽粒中Cd、As和Hg低吸收或低积累的品种或育种中间材料,采用人工添加 Cd(CdCl2·2.5H2O)、As(NaAsO2)和 Hg[Hg(NO3)2·0.5H2O]等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污粢土壤,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Cd、As 和 Hg 胁迫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As 和 Hg 胁迫时,水稻茎叶、稻谷和精米中均会增加相应重金属的含量;As 和 Hg 主要在茎叶中积累,而籽粒中的含量较低;精米中 Cd 的含量与稻谷和茎叶中的含量差异较小.茎叶中 Cd、As 和Hg 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谷和精米,而精米中相应重金属的含量与稻谷中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南粳 41、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华粳3号、02428、龙睛4号和云南新团黑谷等7个品种精米中Cd和As的含量均达到绿色食品大米标准;所有品种精米中Hg的含量均未达到无公害食品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