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苏姜猪MC4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MC4R基因多态性对苏姜猪生产性状的影响,以期能够筛选出可用于提高苏姜猪生产性状的分子标记.利用DNA混合池和Sanger测序法对MC4R基因外显子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分析SNP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苏姜猪MC4R基因外显子中共检测到6个SNP位点,其中1个错义突变[rs81219178 G>A(Asp298Asn)],5个3'UTR突变(rs325999553 G>A、rs344775772 T>A、rs334536177 A>C、rs335628164 C>T和rs81221063 A>T),均包含3种基因型,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个SNP位点为低度多态,4个SNP位点为中度多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81219178 G>A(Asp298Asn)位点对胸围和胸宽有显著影响,5个3'UTR突变位点对体质量、体高和胸围有显著影响.rs325999553 G>A和rs344775772 T>A呈现高度连锁,rs334536177 A>C、rs335628164 C>T和rs81221063 A>T呈现高度连锁.结果提示,MC4R基因对苏姜猪的部分生产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作为苏姜猪早期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荷包猪Fu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为荷包猪资源保存、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猪耳组织DNA,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荷包猪FE们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基因型与产仔数的相关关系。[结果]用胁丽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片段进行酶切,检测到GG、AG和AA3种基因型。抗性纯合子AA型个体1~5各胎次产仔数均值均高于AG和GG型个体,且第3胎和第4胎的产仔数均值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个体。[结论]荷包猪Fun基因具有多态性,其基因频率与国外杜洛克基本一致,与国外长白、大白和两者杂交猪差别较大。AA基因型对产仔性能而言是有益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CA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速度及背膘厚性状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PCR-Taq I-RFLP技术,检测淮猪新品系165头个体在MC4R基因D298N主效位点的遗传变异,统计分析MCAR基因型与日增重和活体背膘厚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结果表明,淮猪新品系猪群中存在着丰富的MC4R基因多态性,其AA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BB型个体(P〈0.01);从型个体的活体背膘厚明显比BB型个体薄(P〈0.05);AB型个体均处于中间。[结论]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MC4R基因对猪生长肥育性状的影响效应,为MG4R基因作为淮猪新品系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MC4R和NR6A1基因分别对大白猪与清平猪杂交群体F2后代中黑色个体的胴体和生长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对清平猪杂交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MC4R的优势基因为G等位基因,不同基因型明显影响背膘厚,AA型个体的平均日增重与AG型个体差异显著(P0.05),与GG型个体差异极显著(P0.01),其有利基因型为GG型;NR6A1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不同基因型对背膘厚的影响差异明显,其对胴体和生长性状的有利基因分别为A和G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RT-PCR的方法对蓝塘猪、大花白猪、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5个中外猪种CRYAB基因的4个SNP进行分型,统计了各SNP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结果表明,4个SNP位点在不同猪种中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308、1663位点SNP在蓝塘、大花白这2个中国地方猪种中,基因频率呈现极端分布,为猪CRYAB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梅山猪和苏淮猪BMP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基因3'-UTR区序列特征,分析苏淮猪BMP4基因3'-UTR区SNP位点并了解苏淮猪和高繁殖力猪种梅山猪BMP4基因3'-UTR SNP位点多态性。[方法]采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苏淮猪BMP4基因3'-UTR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利用池DNA测序技术筛选SNPs,采用AS-PCR技术分析苏淮猪和梅山猪SNPs位点多态性。[结果]苏淮猪BMP4基因3'-UTR区序列长度为267 bp,含有一个(AC)9微卫星位点和Poly A结构;在苏淮猪BMP4基因3'-UTR区20 nt处发现一个SNP,AS-PCR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C和CC);在苏淮猪中,GG型和G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5和0.887,而在高繁殖力猪种梅山猪中CC型和C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为0.667和0.770。[结论]获得了BMP4基因3'-UTR区序列,鉴定了一个新的SNP位点,发现BMP4基因3'-UTR区20G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猪繁殖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释杜洛克和陆川猪杂交F_1代毛色分离现象,以5窝黑毛全同胞杜陆仔猪及其母本为对照,利用PCR测序法对4窝毛色异常全同胞杜陆仔猪及其母本的MC1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窝黑毛全同胞杜陆仔猪MC1R基因型均为ED1/e,母本MC1R基因型均为ED1/ED1;4窝毛色异常全同胞杜陆仔猪中,黑毛杜陆猪MC1R基因型均为ED1/e,红毛杜陆猪MC1R基因型均为e/e,母本MC1R基因型均为ED1/e。由于纯种杜洛克MC1R基因型为e/e,纯种陆川猪MC1R基因型为ED1/ED1,理论上其杂交F_1代杜陆猪MC1R基因型应该为ED1/e,毛色表现为黑色。研究结果显示,产毛色分离仔猪的母本为杂合子,含有杜洛克血统,因此,杂合子母猪和杜洛克杂交产生MC1R基因型表现为纯种杜洛克所特有的e/e,子代表现为红毛,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杜陆猪毛色分离的原因。以MC1R基因为分子标记可以指导猪场快速淘汰杂合子陆川猪母本,迅速纯化基础群。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黑素皮质素受体3基因(MC3R)和受体4基因(MC4R)在济宁百日鸡、汶上芦花鸡和莱芜黑鸡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在3个供试群体中共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分别在MC3R基因1424nt处(A→G)和MC4R基因923nt处(G→T),并据此分别建立了2个基因的DdeⅠ和Fbr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体系.MC3R基因多态位点对活体重(P=0.0418)和胸肌重(P=0.0126)有显著影响;MC4R基因多态位点对肌间脂宽(P=0.0366)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MC3R基因多态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中,MN基因型个体的活体重和胸肌重均显著高于基因型MM个体和NN个体(P0.05),屠体重和半净膛重均显著高于MM个体,全净膛重显著高于MN个体;MC4R基因多态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中,AB基因型个体的屠体率和肌间脂宽均显著高于基因型BB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1.
刘丹  苏玉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36-21837
[目的]分析猪肌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中外猪种之间差异,为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活体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生长阶段猪及中外猪种的MSTN相对表达量。[结果]初生猪体内MSTN基因表达量较低3,~30日龄猪体内MSTN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随后MSTN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增长而上降(P〈0.05)。荷包猪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结论]MSTN基因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而且中外猪种之间差异显著,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30日龄以后。  相似文献   

12.
犬黑素皮质素受体-4裸质粒注射促进小鼠肥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犬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e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肥胖的影响。[方法]3次尾静脉高压注射pcDNA3.1-myc.His/A-MCAR质粒,RT-PCR成功验证小鼠体内犬MC4R表达后,适时监测每只小鼠的体重,同窝小鼠相互对照,利用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用脂肪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小鼠皮下脂肪细胞变化。[结果]试验得出,小鼠体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饲养时间相同、相互对照组的每一组小鼠脂肪细胞直径对比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犬MC4R基因在小鼠体内表达,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为犬MC4R调节肥胖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猪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脂联素基因作为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猪BAC文库筛选及primer—walking的测序方法获得脂联素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采用PCR—RFLP技术对蓝塘猪、大花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290头猪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l脂联素基因的5’侧翼区-1010bp(G/A)的SNP位点,本地猪种中GG基N型频率明显高于外来猪种;-394bp(T/C)的SNP位点,本地猪种基因型分布较为丰富,而在外来猪种申却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且外来猪中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脂联素基因上游-1010bp(G/A)的SNP位点突变可能会引起该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而-394bp(T/C)的SNP位点与基因转录水平及与脂肪沉积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SSCP、PCR-RFLP技术对6个猪群共计276头猪的POU1F1基因的4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多态性分析,在针对Intron1设计的2对引物扩增的片段中分别发现1处突变位点,各存在2个等位基因(A和B、C和D);在引物P2位点,海南4个品系的猪种(五指山猪、五指山猪近交系、临高猪、屯昌猪)均没有发现多态性,而在滇南小耳猪、香猪2个猪种中BB基因型频率较AA基因型频率占优势,群体遗传多态性检测处于中度多态;在引物P3位点,在6个猪群体中,DD基因型频率较CD基因型频率占优势,群体遗传多态性检测均处于中度多态。SPSS软件分析五指山猪POUIF1基因P3位点的多态性与3个生长阶段及其日增重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P3位点不同基因型对五指山猪3个阶段的生长及日增重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光川  张轶博  吕金钢  巴彩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90-8091,8160
[目的]探讨犬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通过PCR-RFLP技术分析犬MC4R基因多态性与体重的关系。通过载体构建和细胞培养技术来构建犬MC4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MDCK细胞,研究该基因的体外表达情况。最后通过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方法进行动物试验。[结果]比格犬226 bp C/A多态性与体重呈显著相关。犬MC4R基因在MDCK细胞内成功表达。MC4R重组体裸质粒注射后小鼠的体重有明显变化。[结论]MC4R基因能够促进小鼠的体重增加。该基因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将为肥胖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种猪群氟烷基因(Haln)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PCR-RFLP对北京地区公猪站、种猪场共计609头种猪进行氟烷基因检测。[结果]公猪站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皮特兰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0、17.11%、5.56%和18.75%;种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的Haln基因频率分别为4.52%、11.68%和23.3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氟烷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