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传染性贫血病曾在我国多次发生和流行,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文中从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对马传染性贫血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其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今后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危害马属动物的一种十分严重的病毒性毁灭性传染病,是国家重点防制的二类传染病。为了彻底防制和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1 978年省农林厅下达了《防制与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工作》的项目,同年开始在全市马属动物普查时,在正宁、宁县、镇原、西峰陆续检出阳性病畜52  相似文献   

3.
对濉溪县1973年发生马传染性贫血病以来的防治情况进行调研。本文对马传染性贫血病发生情况、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防治成效等调研内容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防治马传染性贫血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阐述马传染性贫血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提出综合防制措施,以期切实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驴、骡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热、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和浮肿,马传染性贫血病给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此病病程复杂,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但确诊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有补反试验、荧光抗体技术、中和试验、ELISA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等,下面详细谈谈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马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贫血和黄疸等症状。发病严重的马会出现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发病风险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分析,归纳防治方法,为本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病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急性爆发时,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患过病的动物体内病毒长期不消失,持续感染,反复发病,成为传染源。 控制和消灭家畜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之一,是提供主动免疫的疫苗。但患过马传贫病的马能否获得免疫以及本病能否进行人工免疫,是多年来学者们所重视和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1,(9)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二类传染病,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1974年在委内瑞拉召开的国际马传贫座谈会上决定,将琼脂扩散试验作为国际通用诊断方法。琼扩试验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琼脂板及琼脂孔的成功制作,因为在琼脂板的制作及打孔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微小的裂隙,这样容易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导致误判,严重可直接导致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9.
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且可人畜互传,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我国政府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源;吸血昆虫(蚊、虻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同时针头也可扩散本病;消化道和交配以及胎盘感染亦是传播途径;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易感。以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浮肿、心机能紊乱、血相变化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通过虻、蚊、蠓等其他传播媒介的一种传染病。其中,马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症状以发热、贫血、黄疸、出血、浮肿、心脏衰热、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并出现吞铁细胞。病变主要为全身败血症、贫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及铁代谢障碍。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学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病尚无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1.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通过虻、蚊、蠓等其他传播媒介的一种传染病。其中,马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症状以发热、贫血、黄疸、出血、浮肿、心脏衰热、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并出现吞铁细胞。病变主要为全身败血症、贫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及铁代谢障碍。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学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病尚无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贫血病既蓝翅病、出血综合征,是危害我国家禽养殖的重要疾病,本文针对鸡类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病程、理化特性及防治诊断方式进行系统阐述,为禽类养殖产业的发展及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以贫血、皮下及肌肉出血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可以导致鸡群100%的死亡率,是一种重要疾病,需要严加防范。本文针对鸡传染性贫血病进行深度剖析,为养鸡场在防控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动物饲养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由于养殖方式及对疫病防治认识的不足,给疫病防治带来许多误区,使动物疫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防治,进而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某些传染性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禽免疫抑制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鸡只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的总称。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有马立克氏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以及呼肠孤病毒等,此外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一定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羊口疮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口炎或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养羊业也常常发生这种疾病。本病会引起羊生长发育缓慢和体重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已经把本病列为三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7.
1鱼类疫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6号<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的水生动物疫病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三类动物疫病规定鱼病: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  相似文献   

18.
正一类动物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病种。农业部2008年12月11日发布的一类动物疫病(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有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共17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湟中县采取疫苗接种免疫等综合性防疫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牛温、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猪瘟等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但是,随着各种畜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日益频繁,随时有可能导致畜禽疫病的广泛传播.为了及时掌握畜禽疫性的流行规律、分布和态势,我县于2005年3~11月份开展了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15、2016年的5月和11月黑龙江农垦总局分别对所辖9个管理局范围内进行了马传贫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马传染性贫血病在以上调查区域发病感染率为0。为了解黑龙江农垦地区马传贫的流行情况,进而为制定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