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冬4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抗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审定。本文对新冬49号的农艺性状、面粉品质性状及农艺产量表现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播前土壤准备、适播期、水肥管理措施及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新冬37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疆九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抗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于2012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审定。本文从新冬37号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表现三个方面对新冬37号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播前准备、适播期、生长发育期水肥滴灌技术、田间管理和适期收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冬41号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油料作物研究所和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审定的早熟、抗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本文从播前准备、播期、水肥滴灌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结合新冬41号在生产中滴灌模式阐述该品种的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九圣禾 5816 是在国家提倡“矮早密”“籽粒机收”和“全程机械化”的背景下,由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九圣禾农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顶层设计,选用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科学组材、南繁北育、定向筛选的方法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 2019-2020 年参加九圣禾种业黄淮海区国家绿色通道区域试验,202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26174。  相似文献   

5.
新冬55号是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塔里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第一师四团合作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冬55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冬38号是新疆农四师农科所以(矮秆916×9133)F1与伊农16于2001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2010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冬小麦北疆片区域试验及北疆片联合生产试验,代号为0138,2011年9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11007。1特征特性冬性,早熟种,出苗至成熟生育期266d;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越冬性好。株高78.9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株型紧凑,叶片上挺,叶舌绿色,叶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冬29号是新疆农四师农科所以PH82-2-2为母本、以鲁植79-1为父本于1994年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于2001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冬小麦北疆片区域试验及联合生产试验,代号为94348.2005年3月经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冬29号。  相似文献   

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科院选择红单26号、红农9号、茂单207等9个玉米新品种开展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以五谷3861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较对照增产且综合性状好的品种有红单27号、红农7号、红农9号、茂单207、子玉6号、子玉68,分别比对照增产5.7%、5.1%、5.2%、5.1%、5.3%、8.8%,建议参加下一年区试及生试,其他品种在本区域试验淘汰。  相似文献   

9.
姜辉 《中国种业》2017,(8):67-68
玉米新品种2468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九圣禾北京农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企合作,采用数字化育种新方法,开展商业化育种而取得的科技新成果。2016年通过山西省夏播区玉米区域试验和西北区绿色通道试验,2017年5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李金霞  洪雪梅 《种子》2016,(7):88-91
为了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新冬48号的生产特性,以2012-2014年度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通过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8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冬4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 500~8 250 kg/hm2之间,穗数为484.7×104/hm2,穗粒数为42.7粒,千粒重为50.2 9;适合新疆北部大面积种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强筋小麦新冬23号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新冬23号的品质性状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标准,是新疆目前自育品种品质最优的面包专用冬小麦,其品质相当于引进的加拿大春小麦Y20和罗布林的水平;新冬23号的品质比较稳定,产量一般在4.5~6.0 t/h㎡,具有一定的丰产潜力,适合在新疆北疆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冬3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2011年8月审定的早熟、抗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本文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对新冬36号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播前准备、播期、水肥滴灌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DTOPSIS对芝麻新品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TOPSIS综合评判法,对2002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试的9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平芝15、郑芝97S56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等特点。DTOPSIS综合评判法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评判,较以产量为主的方差分析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品种临远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础、生长发育、抗逆性等方面阐述了临远8号的特性。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好,其平均产量比对照烟农19增产6.5%~8.5%,增产点次率92.9%~100%;该品种中早熟,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一般每hm2穗数58万左右,穗粒数32~38粒,千粒重42g左右;抗冻、抗病性好,品质优。目前,该品种已在临汾、运城和晋城等地累计推广种植32.6万hm~2,已成为晋南麦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新疆籽粒玉米市场对优良宜机收新品种的需求,以 HX-025 和 HX-116 为亲本杂交选育出玉米单交种华夏 688。2020 年华夏 688 完成新疆丝路之星玉米育种联合体北疆春播中熟组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 2021 年提交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2022 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新审玉 2022 年 143 号。该品种主要特点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耐密植和适宜机收,适合在新疆中熟玉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早熟高产陆地棉新陆早36号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林  秦江鸿  艾尼江  万英 《种子》2012,31(4):108-109
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北疆早熟棉区第1个以高产类型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性突出、霜前花率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范围广;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已成为新疆早熟棉区近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新品种.从2010年开始,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棉花早熟组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均将新陆早36号作为对照品种,作为后续审定品种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漯麦 47 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漯麦 6010 为母本、远缘材料一粒葡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为进一步了解漯麦 47 的生产特性,以 2018-2020 年 2 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与区域试验同步)、2019-2022 年 3 年度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 6 组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漯麦 47 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漯麦 47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中筋小麦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21—2022年度河南省联科联合体小麦区域试验Ⅰ组在长葛市农科所试验点的试验结果,对参试的11个小麦品种(含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较对照百农207增产的参试品种有5个,依次为郑研麦162、濮麦50、硕麦135、海纳麦3号、濮麦27,其余参试品种均较对照百农207有不同程度减产。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386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于1995年用抗锈丰产亲本1321作母本,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旱、抗寒、抗锈好的陇鉴127作父本,在连续旱作条件下经6年选育而成,原系号959-5-1-2-3。2001~2002年度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较对照增产13.4%;2002~2004年度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6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较对照品种增产4.7%;2006~2007年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10.72%,证明是高抗丰产优质的更新换代品种,适宜在甘肃陇东旱塬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翟西均  印明忠  魏忠慧 《种子》2016,(4):133-134
小麦区域试验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客观、准确、科学、全面地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等进行鉴定及综合评价,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做好小麦区域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