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泉州湾河口湿地几种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的优势植物。对该湿地不同区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优势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桐花树初始荧光值在中午最大(0.187),表明中午受到环境的胁迫大。上午,下游的桐花树的叶绿素初始荧光值为0.129,显著地小于下午的(0.173);下游的秋茄的为0.142,也显著小于下午的(0.171);而上午时下游的桐花树和秋茄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分别为0.795和0.799,显著大于各自的下午的,表明下游植物在上午受环境胁迫小于下午。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结果表明,上午的桐花树的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低于下午,下游的桐花树在上午有着最高的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成熟的秋茄在下午有着最高的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上游的5年生秋茄在上午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最低。成熟的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在海滩涂上栽培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经过11a的经营管理,对红树林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林木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树林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混交林的林木生长,均比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纯林的林木生长效果好。混交林生长的林木树高、胸径、枝下高、树冠,分别比纯林林木生长的树木高大7.69%、7.5%、11.1l%,胸径粗2.17%、11.41%、6.67%,枝下高大2.01%、10.95%、8.57%,冠幅大5.00%、10.53%、13.50%。红树林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林木在浅潮位生长,比中潮位林木生长效果好,支柱根大、板状根系发达,吸收海水污染物强,能将盐类物质通过叶片光合作用排到植物体外,可去氮和磷等污染物,净化海边环境,防浪护堤,防止海岸侵蚀,起到保护生态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幼苗——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的叶片解剖结构,揭示其适应滨海盐渍环境的机理。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具有适应海生环境的共同叶片结构特征:具较厚角质层,表皮之内有贮水组织的内皮层,气孔下陷,有发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同时,4种植物又各自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叶片形态特征:秋茄为等面叶,白骨壤和桐花树上下表皮具盐腺,白骨壤密被表皮毛,桐花树和秋茄树叶片结构中有木栓瘤结构,木榄和秋茄叶片含晶体。单宁含量大小为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该研究为红树植物的生态功能、分类、生境、移栽以及湿地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和海漆为试材,以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主线,建立了叶片水平上的光合产量模型。就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太阳辐射、温度及CO2浓度等)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使用整个生长季实测的叶片生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实测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并确定了5种红树植物单叶片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和海漆为试材,以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主线,建立了叶片水平上的光合产量模型。就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太阳辐射、温度及CO2浓度等)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使用整个生长季实测的叶片生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实测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并确定了5种红树植物单叶片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样方方法,对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的红树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真红树7科11种,半红树植物2科3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群落及桐花树+白骨壤群落3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树+白骨壤(前沿向海带)→红海榄群落。  相似文献   

7.
谢伟东  陈建华  招礼军  刘珏  莫小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15-9316,9366
[目的]研究人为干扰对白骨壤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试验测定白骨壤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等生理特征指标。[结果]与保护样地相比,在人为干扰下:净光合速率、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率显著性降低;叶绿素a无显著变化,叶绿素b、a/b和总量显著增加;抗热性影响较小,但其抗寒性显著下降。[结论]人为干扰造成白骨壤的生理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群退化,合理的保护措施有利于延缓这一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通关藤对光照度的需求及适应规律,设置5个不同的遮阴处理(全光照和遮阴率20%、40%、60%、80%),分析光照度对通关藤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光照下,通关藤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60%和80%遮光处理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8:00前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高于全光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3个光合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遮光条件下,通关藤光合作用较强,蒸腾旺盛,枝叶生长加快,叶片组织结构正常,叶绿素总量增加,叶色浓绿。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通关藤属于耐阴植物,在60%~80%的遮阴率条件下更有利于通关藤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沙漠桑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强光、高温、干燥的晴天呈双峰曲线,沙漠桑树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较低,沙漠桑树的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光合作用受叶片内部气孔活动状态、蒸腾速率和外界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真红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真红树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以常见真红树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叶面水气压亏缺(Vpdl)、蒸腾速率(Tr)等指标。结果表明:1)白骨壤、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的Pn日变化呈"双峰"趋势,秋茄的接近"双峰",红海榄为"单峰";2)以Gs(X1)、Ci(X2)、Tr(X3)、Vpdl(X4)、PAR(X5)、Tl(X6)与Pn(Y)进行多元逐步分析得最优回归方程,白骨壤:Y=4.419+0.07 X5-6.429 X4+0.813 X6-0.064 X2+0.668 X3(R=0.969**),红海榄:Y=-8.035+32.787 X1-0.053 X2-3.503 X4+0.945 X6(R=0.963**),木榄:Y=13.528+40.28 X1-0.045 X2(R=0.938**),秋茄:Y=21.211-0.055 X2+18.951 X1+0.001 X5(R=0.975**),桐花树:Y=63.637-0.448 X1-0.053 X2+1.995 X3+1.770 X4+0.001 X5-1.461 X6(R=0.990**),无瓣海桑:Y=27.368-0.067 X2+20.081 X1(R=0.985**);3)白骨壤的Pn与Ci和PAR相关关系最强,其中与Ci是负相关关系,与PAR是正相关关系。红海榄、木榄和无瓣海桑的Gs和Ci对Pn的影响最大,分别是正相关和负相关。秋茄Ci与Pn的相关关系最强,为负相关。桐花树Ci、Tr及Tl与其Pn的偏相关显著性水平高。  相似文献   

11.
在湛江雷州附城镇红树林苗圃进行试验,研究了PGPB菌剂对5种红树小苗的野外接菌效应。接菌后1 a,对供试小苗进行了生长指标及叶片氮、磷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固氮菌( NGWB-y1)和溶磷菌( P7)以(1∶1)混合并按1∶10兑水的比例对苗床进行接菌后明显促进了5种红树小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生物量的生长;与对照相比,5种红树叶片的氮、磷质量分数明显升高。综合看,PGPB对桐花( 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 Kandelia candel)的促生作用明显大于拉关木( Laguncularia racemosa)、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和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对桐花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增加,对秋茄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叶片数、叶片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的增加。 PGPB接种5种红树小苗后,其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无规律。  相似文献   

12.
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在宏观上沿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 ,在 14 89 64km海岸线中 ,间断距离 <2km的红树林岸段占海岸线总长度的 75 7% ;14个海湾中有 10个海湾的红树林岸线率≥ 80 % ;红树林分布由海岸 (堤 )向外海延伸 50~ 10 0 0m ,最远外延达 2 82 0m ;74 4%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堤外侧 ;桐花树群落 (Comm .Ae 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秋茄—桐花树群落 (Comm .Kandeliacandel,Aegicerascornic ulatum)和白骨壤 +桐花树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 ,Aegicerascorniculatum )为优势群落 ;61 9%的红树林覆盖度≥70 % ;78 1%的红树林平均高度 <2 0m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11年生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用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能有效地在天然红树林外缘促进以秋茄、桐花、白骨壤为主的乡土红树植物的生长;在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有较大差异,近岸边区域,林内非先锋乡土树种的发育程度要比远离岸边的区域高,初步推断这可能与风浪大小有关。[结论]在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海滩的风浪情况;可考虑以天然林的林缘潮位作基准以确定滩涂的相对潮位,以反映不同红树林生长区内红树植物适生的周期性淹浸深度。  相似文献   

14.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浙南沿海北移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在温州地区可成功引种的红树林植物,调查了不同种源红树林植物的年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秋茄、无瓣海桑、桐花、海漆可安全越冬,保存率分别为秋茄(77%)〉桐花(73%)〉海漆(70%)〉无瓣海桑(15%),而拉关木、木榄、尖瓣海莲、红海榄、老鼠簕、白骨壤均死亡。在0℃低温下,相对电导率较夏季增幅大小的顺序为:拉关木〉无瓣海桑〉桐花〉1年生秋茄〉8年生秋茄;SOD活性增幅最大的是桐花,比夏季增加了105%,秋茄、拉关木SOD活性基本没有变化;脯氨酸含量拉关木增幅最大,冬季比夏季增加了2 854%,而无瓣海桑和8年生秋茄脯氨酸含量则变化很小。综合分析,无瓣海棠、桐花、海漆和秋茄基本上可在浙南地区安全过冬,而其余红树林植物是否适宜在浙南栽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结合引种地的水样、土样以及种植的红树植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在pH值7.0以上的肥沃淡水域上可以正常生长,物候表现正常,而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秋茄(Kandelia candel)成活率低,生长较差,不适宜在淡水域上种植。试验结果也表明,水的pH值、土壤pH值及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电导率和水溶性盐是红树植物在淡水域成功引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