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2刘少明辽宁省经作所辽阳111000辽棉12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由4228×4082组合后代在病圃上连续定向选择而培育出来的早熟、抗病、优质、丰产的棉花新品种。1988年参加北方特早熟棉区短季棉品系联合试验。1988...  相似文献   

2.
辽棉22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杂交棉课题组通过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0年组配组合,2005年定系号为辽杂02—12,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棉[2008]25号。  相似文献   

3.
麦后直播特早熟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7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74(原代号中60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Bt+CpTI双价基因的抗虫棉中501为母本,以特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中间材料92—047为父本,经生化辅助育种和系统选育而成的麦后直播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B组),  相似文献   

4.
晋棉5号系从68—148品系中单株选育而成,1974年出圃,1978年通过所内试验,1981年通过山西省特早熟棉区品种区试,1982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83~1985年参加全国特早熟棉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辽棉27号是辽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以特早熟、抗病、高产、耐低温品种辽棉16号为母本,以高衣分、优质棉花品种sGK321为父本杂交,其后代在人工枯黄萎病圃经过14年的定向筛选改良培育出的特早熟、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棉[2012]29号).  相似文献   

6.
辽棉39是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于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本文介绍了辽棉39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抗病性、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特早熟棉花新品种——辽棉14刘少明杨桦辽宁省经济作物所111000特早熟棉花新品种辽棉14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以早熟品系辽692为母本,以抗枯、黄萎病品系辽1038为父本杂交,经过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于1996年经辽宁省品种审...  相似文献   

8.
张秉贤  南宏宇 《中国棉花》2007,34(11):26-27
陇棉1号(原代号低酚88-02)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从棉花抗枯萎病品系低酚34选择变异单株,经系谱法选择和定向培育,于1996年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蚜棉花品种。1994—1995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998年8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种审字第212号)。1特征特性陇棉1号属早熟性陆地棉品种,生育期139天。植株塔形,棉株长势强、抗逆性强、不早衰,株高65cm,茎秆粗细中等,嫩茎绿色,茎表绒毛较多。主茎节间长度均匀,叶片薄,中等大小,叶背茸毛多,叶层空间分布合理,田间通风透光性好…  相似文献   

9.
<正>南农881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10—2012年依次参加了2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2013年2月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107号],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3001)。1选育过程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虫  相似文献   

10.
<正>辽棉31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以特早熟、抗病、高产、耐低温品种辽棉16号为母本,以优质、高衣分河北资源97-3155为父本杂交,其后代在人工枯黄萎病圃经过16代的定向筛选改良培育出的特早熟、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2014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棉2014002)。1特征特性辽棉31生育期128d左右,霜前花率91.0%,  相似文献   

11.
辽棉 1 8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以87- 71 0 9为母本 ,以 1 0 38- 6为父本 ,配制的杂交组合 ,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胁迫筛选育成的棉花新品种。 2 0 0 2年 1 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呈塔形 ,辽宁棉区打顶后株高 65cm左右。株形适中 ,果枝呈 1 .5~ 2式。第一果枝节位 4~ 5节 ,着生高度 1 5 cm左右。茎秆粗壮 ,根系发达 ,叶色浓绿 ,铃卵圆 ,以 5室铃居多。单铃重 7g左右 ,棉铃空间分布均匀。2早熟性特早熟棉区生育期 1 2 0~ 1 2 5天 ,比辽棉 1 5号早 2~ 3天 ,出苗好 ,前期发育快 ,长势旺而稳键 ,…  相似文献   

12.
辽棉19号以辽205为母本,以新棉33B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人工病圃多年定向筛选育成.亲本辽205高抗枯黄萎病、特早熟、优质、高衣分,新棉33B抗棉铃虫,晚熟,衣分较低.该组合1995年配制,1996年种植于人工病圃,1996-2000年连续多年在人工病圃定向筛选和南繁加代,2000年定系为辽4830并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1-2002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表现出突出的抗虫性、抗病性和显著的增产优势,产量居参试品系之首,200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大丰18简介     
大丰18,原名1038,是江苏省大丰市棉花原种场选育的中熟常规棉新品种.该品种以渝棉1号为母本与泗棉3号选系303进行杂交,经过多代连续选择,于2002年育成.2003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预备试验;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苏审棉 200707).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博州地区属次宜棉区 ,棉花生产占主导地位。由于棉花枯黄萎病逐年扩展蔓延 ,导致植棉效益降低 ,种棉积极性下降 ,故而 1 994年自治区种子站和博州种子站从中棉所联合引进中棉所 2 4棉花品种 ,参加了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区试和生产试验。1 995、1 996年连续 2年参加了精河县品种比较试验 ,截止 1 998年中棉所2 4在博州累计推广种植 40 0 0 hm2 ,皮棉单产 1 677~ 1 890 kg· hm-2 ,1 997年该品种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认定在当地早熟棉区病区推广。1 生育特性中棉所 2 4全生育期 1 2 5天 ,比中棉所 1 6早熟 2~ 3天 ,比新…  相似文献   

15.
新陆早29号(原代号JB9901)是由新疆金博种业中心在中棉、辽棉混播中选育优良单株,经南繁北育,性状稳定,经种植表现早熟、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2003-2004年参加西北内陆特早熟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西北内陆特早熟棉生产试验,于2006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6.
省无 538是由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低酚棉花新品种 ,母本为自育低酚、抗耐枯萎病新品系 2 0 7,父本为河北省邯郸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品系邯 91。1 选育过程。 1 991年杂交 ,经两次南繁加代 ,并结合同年多点鉴定 ,连续定向选择 ,1 995年育成。1 996~ 1 998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预备及区域试验 ,1 998年同时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 999年 2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省无 538。2 特征特性。出苗快且整齐 ,苗期和花铃期长势强。植株清秀 ,叶色淡绿 ,中等大小且皱折 ,分布均匀 ,透光性好 ,铃…  相似文献   

17.
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9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棉所 49(原系中 2 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 2 0 0 2 -2 0 0 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 ,2 0 0 3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4年 3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 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该品种亲本组合为中棉所 35×中 5 1 5 0 4。中5 1 5 0 4是由本所选育的优质、抗病品系 ,来源于 ( 2 4× 2 79) F2 × ( Tamcot sp37×锦 444) F2 ,其中 2 4为商丘 2 4 ,来自岱字棉 1 5选系 ,2 79来自莘棉 5号选系 ,Tamcot sp37…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69(中5302)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我国首批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母本,以自育常规新品系110077为父本杂交,经全程逆境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中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同年获得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07)107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19.
早熟高产棉花新品种新农棉1号系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2年从新陆早13号棉田发现的变异单株,当年在海南种植,并观察选择。2003—2006年连续南繁北育,定向择优选择出编号为779-1株系;2007—2008年参加本所的早熟棉品系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农棉1号。  相似文献   

20.
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64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64(原系号中82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27为母本与常规夏棉中394为父本杂交,自F2代群体采用生化辅助育种方法,筛选棉株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高的个体,以改良其早熟性和抗逆性,育成中间材料955037,通过抗病、抗虫鉴定和单株选择,决选系为204825(简称中825)。2002-2003年参加所级短季棉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316号,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