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平腹小蜂具有寿命长,扩散范围大,适应性强的特点,对松毛虫卵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对消灭松毛虫等林业害虫,很有利用价值。现将繁殖方法和防治结果概述如下:一、平腹小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平腹小蜂成蜂黑色并带有铜色光泽,头部两侧有球形复眼,背面有三个单眼。触角  相似文献   

2.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教导,我们在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平腹小蜂的应用试验。实践证明,平腹小蜂具有寿命长,活动范围大,经得住风雨侵袭,对松毛虫有较高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 1 5种 ,其中有 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 ,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 ;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 ,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 ,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15种,其中有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及抽样调查,初步探讨了马尾松毛虫卵密度对其三种主要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和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效率的影响以及各寄生蜂在卵块单位上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生境单位(这里为单株树)卵块数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的发现卵块数相应增加,但白跗平腹小蜂的这一反应不明显;随着卵块的增大,各蜂的卵块发现率和发现卵块寄生卵粒数亦相应增加,但发现卵块寄生率呈相反趋势;在卵块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卵数大于其它两蜂;在搜寻寄主卵块时,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有相互离异的趋势,而松毛虫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有相互吸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是松毛虫卵期二种寄生性天敌。为了便于人工利用,根据害虫虫口密度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放蜂量,编制了赤眼峰和平腹小蜂寄生率与放蜂量、虫口密度的相关模式:y=2.6864x_1-0.1631x_2+34.9363(赤眼蜂);y=173.790x_1+0.005969x_2-6.9538(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7.
<正> 北京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属膜翅目旋小蜂科,是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卵期主要寄生天敌之一,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5—9.5%(1983—1985年)。1983—1985年,我们对油松毛虫平腹小蜂各虫期的外部形态、超微结构、个体发育、世代历期和成蜂营养、寿命、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双斑平腹小蜂Anastatns sp.为四川省马尾松毛虫Dendrolimns pnnctatns Walker卵期寄生性天敌昆虫之一.本种极像天蛾卵平腹小蜂A.acherontiae Narayanan et al.(天敌昆虫图册,97页),但翅斑、触角索节粗细、腭须、第2、3产卵瓣均有一些不同,是我国松毛虫上未报道的1种平腹小蜂.本种是四川重庆一带的主要种类,为探索其利用可能,做了一些观察,现将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以生物控制措施为主,采用喷洒灭幼脲,释放平腹小蜂,招引、保护益鸟等防治措施,使碣石山风景林内松毛虫为害得以控制,并对林内天敌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柳杉毛虫、水青蛾、大背天蛾、油茶枯叶蛾等十二种森林害虫(鳞翅目)的卵都是白跗平腹小蜂的中间寄主。应该对白跗平腹小蜂给以保护和利用,以有利于提高森林对害虫的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寄生在北京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卵上的四种主要小蜂,即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nowai、松毛虫卵跳小蜂Ooencyrtus sp.和油松毛虫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sp.,通过测量其羽化孔纵、横径,得出平腹小蜂雌蜂羽化孔平均直径为0.58mm,雄蜂为0.48mm;跳小蜂为0.47mm;金小蜂为0.43mm;赤眼蜂为0.22mm(上述数据均为三年平均数)。对上述四种小蜂的羽化孔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虽然显示各蜂种间羽化孔径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实际上仅依据羽化孔大小来判别上述蜂种仍有较大误差。因为从测量每种小蜂(除赤眼蜂外)的羽化孔上下限数值来看,均存在交叉现象,所以还需要结合寄主卵上羽化孔的缺刻深浅、齿突尖锐程度,孔口周围颜色以及寄主卵外壳由于不同蜂种寄生后所呈现的颜色、斑纹变化,寄主卵内及卵壁不同残留物,卵内是否有分隔膜等特征,综合鉴别才较可靠。  相似文献   

13.
试验借鉴广东省利用平腹小蜂Anastatus sp防治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的成功经验防治北京地区的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室内规模化繁殖平腹小蜂后,在野外进行大量释放,结果发现平腹小蜂对第1,2代荼翅蝽卵粒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64.7%和52.6%,能较好地控制茶翅蝽.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卵期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幼虫期寄生蜂(姬蜂、茧蜂等)和寄生蝇(寄蝇科的某些种类),蛹期寄生蜂(姬蜂、大腿蜂)等。本文着重介绍寄生松毛虫幼虫期  相似文献   

15.
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nawai Ashmead俗称名和小蜂。分布于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内,是落叶松毛虫卵期重要天敌之一。常与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跳小蜂和平腹小蜂同时发生。对控制松毛虫大发生起重要作用。人工繁殖寄主有柞蚕卵,落叶松毛虫卵。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冬季对枯叶蛾平腹小蜂繁蜂时的温度可使滞育期由7个月缩短到两个月左右,可增加4代繁蜂时间,并能在全年中的2~10月进行繁蜂,使利用该蜂防治松毛虫成为可能.利用新鲜寄主,给以充足的饲料、合理利用种蜂,适当控制温度并选用适当的繁蜂容器可以控制雌性比的降低,提高产卵量.  相似文献   

17.
我们县地处吉林省的中南部,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随着林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由于过去种苗引调频繁,检疫工作不严,致使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松毛虫的危害尤为猖獗,轻者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重者造成林木大片频死,直接威胁着落叶松和黑松人工林的发展。在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帮助指导下,我县从1973年开展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先后应用赤眼蜂、平腹小蜂、白僵菌、松毛虫杆菌等防治松毛虫,全县每年平均生物防治松毛虫面积,占松毛虫总发生面积的96.3%。几年来,由于坚持了生物防治,有效的保护了松毛虫的天敌,使松毛虫发生面积由1972年占松林总面积的36.9%,现在缩减到7.4%;有虫株率由原来的70%,降低到25%;虫口密度由原来的平均每株45头,下降到0.5  相似文献   

18.
1987~1992年连续6年研究结果表明,白跗平腹小蜂Anastatusalbitarsis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柳杉毛虫Dendrolimuslatipennis、水青蛾Actiasseteneningpoana等13种主要森林害虫卵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林间,该蜂对马尾松毛虫第1、2代卵的自然抑制力分别力16.55%和22.29%,对柳杉毛虫越冬代卵的自然抑制力为23.45%;对水青蛾第1、2代卵的抑制力分别力5.49%和2.63%;在林间,人为释放白跗平腹小蜂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卵的校正抑制力为33.5%,在室内12.3~28℃范围内,每头雌峰对马尾松毛虫、水青蛾和柞蚕剖腹卵的日破坏数(寄生数)分别力15、18和26粒,一生破坏数分别为56、91和208粒。即使虫卵即将孵化,该峰同样亦能寄生,并羽化出正常的子代白跗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19.
1973年,我们由黄龙林区油松毛虫卵中获得了五种寄生蜂,其中有一种是平腹小蜂。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于后。平腹小蜂属膜翅目旋小蜂科,是一种卵寄生蜂。成虫个体较大,有较强的抗逆能力,一般风雨天气,对其寄生活动影响不大。雌蜂寿命长,产卵量大,一般在一粒寄主卵内只产一卵,有较强的破坏寄主能力。平腹小蜂能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进行人工繁殖,子代发育良好,对我省多种林木害虫的卵也有较高的自然寄生率,是一个能够利用的好蜂种。一、分布与寄主(一)分布:据初步调查,平腹小蜂在本省的黄龙山林区(宜川、韩城、黄龙县)、乔山林区(铜川市)、关山林区(麟游县)、秦岭林区(汉中县)均有分布。特别在黄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dendrolimusiChu)是落叶松毛虫卵期主要寄生蜂之一。常与松毛虫跳小蜂(Ooencyrtusdendrolimuschu)、松毛虫宽缘金小峰(PachyneuronnawaiAshmead)同寄生一个卵块,有时与松毛虫赤眼蜂、平腹小蜂亦在同一个卵块中羽化。我们于1994—1996年在公主岭市杨大城子林场观察中发现,该蜂对抑制落叶松毛虫为害起重要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尼龙纱套笼、玻璃罐头瓶、试管、纱布、温度计、蜂蜜等。1.2林间采落叶松毛虫被寄生卵,室内育蜂,观察成蜂习性。1.3将被寄生卵装试管内培育,观察羽化期、交尾状、寄生率与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