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害虫综合防治的实践证明,麦田瓢虫不仅是响影小麦蚜虫发生消长的重要天敌,也与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准确预测其种群动态,对于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指导害虫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总结整理多年测报资料,分析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5月中下旬麦田瓢虫发生盛期的种群数量预测作了探讨。一、资料的选择和处理本文运用大荔县植保站1975—1986年(缺1985年)11年调查资料,以麦田瓢虫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4a测报调查资料整理,归纳了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并分析了麦田天敌、棉田主要害虫、气象因素和棉田用药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麦禾缢管蚜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平均密度(X),聚块性指标(m/m)和有蚜株率(F)对小麦禾缢管蚜种群动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找出了其种群消长的4个时期:点片发生期,始盛期,猖獗期和衰退期;防治重点应在始盛期,即瓢虫卵期,以达到经济有效,充分保护利用天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麦田阔叶杂草经济阈值及防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麦田阔叶杂草调查结果表明,麦田常发生阔叶杂草20种,为害严重的8种,发生特点是前早、中缓、后快。作者选用高重积作为麦田阔叶杂草群落划分的标准。研究表明,阔叶杂草的各项生物指标经相关检验,以鲜重与小麦产量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麦田害虫天敌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1986年,在菏泽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自抽穗期开始,植株分上、中、下3层采用5点取样3—5天调查1次,得知麦田害虫天敌有62种,隶属于2纲7目22科,其中捕食性天敌50种、寄生性天敌12种。主要天敌有蜘蛛类、瓢虫类、食蚜蝇类、草蛉类和蚜茧蜂,并观察了其发生情况及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叶象是麦田杂草天敌,取食繁缕,而繁缕又是我地麦田中主要杂草之一。几年来,本地区繁缕的发生和为害略有减轻,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调查结果认为与叶象取食有一定关系。有关叶象发生与取食杂草的资料,国内还未见报道。为了丰富综合防治内容,更好地保护利用天敌,保持生态平衡,1984~1985年我们对叶象的发生与取食杂草的习性,作了一些初步的调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冬麦害虫天敌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3年在新疆玛纳斯调查,发现冬麦田天敌很多,仅捕食的每亩常在万头以上,其中蜘蛛、瓢虫、食虫蝽是主要类群。蜘蛛的发生与飞虱、叶蝉等关系密切,并以齿须微蛛占优势,该蛛5月底6月上旬达高峰。瓢虫以七星瓢虫为主,多异瓢虫次之,均在麦田繁殖一代,以6月上、中旬幼虫最多,是控制蚜害的主力。麦田蚜茧蜂主要为多脊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其发生与蚜虫种类、密度有关,蚜害盛期其寄生率有限,但仍可在综合防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小麦面积,特别是棉麦套种面积逐年增加,麦类害虫有上升趋势,摸清麦田后期的天敌种类及其发生特点,对于开展麦类害虫以及棉花苗期害虫的天敌保护和利用都有着十分盈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1981—1982年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麦蚜天敌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麦蚜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具有明显的紧密追随现象。应用Lotka-Volterra数学模型,组建了麦蚜与天敌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模拟式,求得两者田间平衡点:N=r2/β=508.1579;P=r1/α=1.5791。制定了淮北地区麦田总体天敌单位与麦蚜的比例为1∶322的化学药剂防治指标和不同条件下的化学药剂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0.
苹果园害虫生态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苹果园害虫防治中农药污染及害虫再猖獗等问题,自1998年起,笔者就保护自然天敌,实施天敌增殖和人工释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苹果园害虫生态控制的基本措施,经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保护麦田天敌,控制苹果园蚜虫试验选择在周围有大片麦田的苹果园内进行。麦收前后分3次分别调查麦田、苹果园蚜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变动情况。调查麦田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00株;苹果园随机调查10株树,每株树抽查30个嫩梢。1.2苹果园天敌增殖效应及其控害效果试验试验在生草园进行,以清耕园为对照。生草园的牧草种类又分紫花…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在整个调查期内大棚番茄田中雌性烟粉虱占比均显著高于露地番茄田。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中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烟粉虱成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两种番茄田中烟粉虱的优势天敌均包括烟盲蝽、六斑月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其中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还包括异色瓢虫,且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露地番茄田中天敌与烟粉虱的个体数量益害比均大于大棚番茄田。在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其值分别为0.96和0.99,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空间跟随关系最密切,其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3和0.36。针对烟粉虱的聚集习性,在防治时可以重点防治烟粉虱聚集的植株中部和上部。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应加以保护,同时在大棚内烟粉虱发生早期释放优势天敌创...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迄今对16种捕食性和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无毒副作用,甚至对寄生蜂与抗虫作物间有增效作用;如寄主表现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田中主要广谱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等于或显著高于常规田,生测中对普通草蛉的副作用并未使其大田种群受到不良的影响;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群数量除在个别Bt棉田中明显减少外,在其他Bt作物田中均等于或高于常见田,除个别棉田外,未发现Bt作物田中天敌群落受到不良影响,部分研究发现Bt作物田中某些非靶标刺吸口器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数量明显高于常规田,建议采用“三层次检测体系”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黄秋葵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主要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调控机制,为黄秋葵田害虫的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目测法和5点取样法调查记录黄秋葵田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并对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田内共发现6目13科21种昆虫,害虫优势种分别为棉蚜和棉大卷叶螟,两者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天敌优势种分别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其中蚜虫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在6月。棉大卷叶螟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长,主要在7—9月。蚜虫与瓢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8593,瓢虫对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是蚜虫的优势性天敌。棉大卷叶螟与蜘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7220、0.7175、0.6797,这三类天敌对棉大卷叶螟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对其种群具有协同控制效果,是控制棉大卷叶螟的三种优势天敌。以上结果表明,天敌对害虫在时间生态位上有一定的同步性,在田间管理时应加强对这些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以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14.
油菜小麦邻作与小麦单作对小麦田节肢动物功能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在油菜-小麦邻作和小麦单作模式下昆虫群落的变化,为实际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将小麦田和油菜田交界处设为0m,在距0m处2、4、6、8、16 m(包括0 m)处设立试验小区,记录节肢动物数量,计算主要特征参数.[结果]临近油菜的小麦上蚜虫丰盛度最低,主要天敌丰盛度最高;距离油菜0m处麦蚜亚群落稳定性较好;距离油菜0m处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稳定性最高,16m处最低;邻作小麦田昆虫群落稳定性高于单作小麦田;油菜-小麦邻作可以降低6m以内蚜虫种群数量,增加6m内捕食性天敌的数量以及4m内捕食性天敌的多样性.[结论]油菜与小麦邻作对于麦蚜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但控制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旨在为玉米田天敌保护利用及玉米害虫的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探明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调查共获节肢动物7632头,隶属3纲12目45科66属70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本地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和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aeus)。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NH'、J'、D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累计贡献率可达61.47%,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系统分析则表明,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其关联度分别为0.7719和0.8778、0.7898和0.8309、0.9637和0.8312。天敌的发生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跟随效应,这为合理保护利用天敌防控玉米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数量的控制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前期,天敌的作用使得不施药田的飞虱数量大多低于对照田。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天敌的抑制作用相对下降。但是,如果自然天敌得到长期大面积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会大大加强,在水稻中后期亦如此。自然天敌的长期大面积保护和利用,不仅可通过增加种库中天敌的种类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天敌群落重建和发展的能力,最终提高天敌群落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而且在水稻生长前期,对低密度下稻飞虱的捕食作用,能够推延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减轻其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通过对天敌与麦蚜在数量、时间、空间上的追随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淮北麦区七星瓢虫是麦田主要优势天敌,龟纹瓢虫和蚜茧蜂是次要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8.
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与群落的重建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对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和群落的重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害虫防治史、植被覆盖度、环境复杂性和气候因子等对种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种库的结构决定了群落的重建。重建群落的优势种、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与种库呈正相关关系。生产上可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天敌群落的种库,促进天敌群落的迅速重建,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天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0—2012年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方法,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Bt棉田和常规棉田的天敌种类及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统计3种棉田天敌的群落特征参数并分析比较其在年份间和年度内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天敌群落的特征参数与另2种棉田均无显著差异。3种棉田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时间动态规律在同年份基本一致,且随棉花生育期而呈现阶段性变化,前二者表现为5月底或6月初开始上升,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并保持同等的较高水平,8月下旬呈下降趋势;而后者则在棉花生长前期和后期处于较高水平,7—8月中间生长期处于较平稳的低水平。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的优势天敌种类比较稳定,与其它2类棉田相比,天敌群落的优势种基本一致,仅有个别种群的优势度有所差异。表明种植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天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不会扰乱天敌群落的稳定性,其合理种植更有利于优势天敌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Natural enemy abundance and impact on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 populations were compared in sugar-treated and water-treated maize fields in Honduras. Counts of natural enemy abundance were made immediately after and also 1 week following sugar applications. Higher numbers of natural enemies were found in sugar-treated maize than in maize treated with water alon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were Solenopsis geminata (F.) (Hymenoptera; Formicidae), Lespesia archippivora (Riley) (Diptera; Tachinidae) and Doru taeniatum (Dorhn) (Dermaptera; Forficulidae). Of these species, S. geminata and L. archippivora showed consistently higher numbers in sugar-treated maize than in water-trated maize. Coccinellids were also consistently concentrated in sugar-treated maize, although they were not as abundant as either S. geminata and L. archippivora . In sugartreated maize, average leaf area damaged by fall armyworm was reduced by 35% and average fall armyworm infestation rates were 18% low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pplications of sugar to maize can concentrate natural enemies and that these natural enemies reduce fall armyworm populations and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