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可以运用在许多复杂环境中,有利于玉米农作物的保产和增产。通过分析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分析了运用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宁城县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分析,提出宁城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模式、操作规程及应用的机具。  相似文献   

3.
东北节水增粮玉米膜下滴灌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研究前瞻性和实际需求出发,及时梳理和总结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所需重点研究领域和优先研究方向对东北四省区所实施的"节水增粮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内外膜下滴灌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东北四省区水土资源现状和生产实际需求,围绕玉米膜下滴灌关键技术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针对东北地区开展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基础性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发挥节水灌溉技术优势,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产量、品质及其土壤性质的响应规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评价。将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浅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其他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论述膜下滴灌的特点优势、增产节水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总结不同条件下合适的灌溉方式。在深入探究膜下滴灌施肥制度、灌水制度和水肥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讨论灌水和施肥的协同效应,旨在精炼出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阈值,实现节水、省肥、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由于膜下滴灌可将水溶性化肥、非常规水源等灌溉用水作用于土壤环境,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酶、土壤生物会受到影响,分析土壤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将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地膜污染、地下水补给降低和覆膜与滴灌的缺点等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以优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材料配置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从区域地下水埋深、不同灌溉方式相结合、构建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品质和生态问题、膜下滴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朝阳县玉米产业发展。在朝阳县推广应用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阐述该技术的原理与实施要点,介绍推广该技术所采取的措施.分析应用该技术取得的效益.为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4年吉林省通榆县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对比试验资料,计算了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灌溉水生产率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下膜下滴灌玉米耗水规律基本相同,灌浆期耗水量最高,成熟期最低;从产量角度看,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031.86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94.46m3/hm2;从灌溉水生产率角度,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990.32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47.07m3/hm2。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条件下玉米耗水、生长和产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对玉米的影响,以膜下滴灌为对照,开展了地下滴灌3种灌水量(膜下滴灌灌水量的70%、85%和100%)下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玉米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相同条件下,膜下滴灌较地下滴灌多耗水2.63%。地下滴灌玉米在抽雄开花期日均耗水达到最大,平均为4.10mm/d,膜下滴灌玉米在拔节期达到最大,为5.08mm/d。膜下滴灌玉米株高和茎粗分别在抽雄开花期之前和拔节期之前显著大于地下滴灌处理,进入灌浆期后株高、茎粗与地下滴灌相差不大;地下滴灌能够显著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地下滴灌吸水根长较膜下滴灌增加了18.13%,但地下滴灌3种灌水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及根系影响不显著。灌水方式及地下滴灌灌水量均对产量影响显著。膜下滴灌较地下滴灌平均增产12.59%。从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综合分析,地下滴灌适宜灌水量为膜下滴灌的85%,水分生产效率可达2.92kg/hm~2,产量达到11 154kg/hm~2。  相似文献   

8.
祁宁莉 《湖南农机》2014,(3):134-135
福海县灌溉用水紧缺,在该县主要种植作物玉米上进行膜下滴灌试验与应用推广势在必行。文章对该县典型项目区一年来玉米膜下滴灌灌溉进程进行了介绍,并对膜下滴灌与常规漫灌的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玉米膜下滴灌具有节资、增产、减少病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干旱地区,研究膜下滴灌技术,防止土壤产生盐渍化,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两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膜下滴灌春玉米农田水盐动态特征,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膜下滴灌灌水定额为430 m3/hm~2时,土壤水分在0~100cm土层分布均匀,不会产生深层渗漏。连续两年的膜下滴灌能保证土壤耕作层处于良好的水盐环境,不会产生土壤盐分表层累积,但盐分累积区域有向土壤表层扩展的趋势。两年的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T2处理是膜下滴灌灌溉条件下最优的春玉米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扬黄灌区玉米节水灌溉存在投入高、效率低和种植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采用浅埋式滴灌、露地滴灌的灌溉方式种植双行靠地膜玉米,测定玉米各生育时期生长指标、土壤含水率,探索降低玉米节水灌溉和种植模式投入新方法。试验表明:膜下滴灌和膜下浅埋式滴灌出苗比露地和露地浅埋式滴灌分别早3d和2d;全生育期内膜下浅埋式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膜下浅埋式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和露地滴灌;同一种植模式下浅埋式滴灌比露地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膜下浅埋式滴灌产量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提高15.8%、8.87%、1.81%;膜下浅埋式滴灌的群体WUE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增加16.1%、9.3%、1.6%。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利用贵州省茶叶主产区茶叶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tobit模型,旨在揭示不同生产技术环境影响下,贫困地区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茶叶种植户技术采用整体偏向劳动节约型,但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茶叶种植户仍占有较大比例。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在不同生产技术环境影响下,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合作社的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越强,其生产技术越偏向劳动节约型;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越强,其生产技术越偏向劳动密集型;茶叶企业示范基地的茶叶种植户技术吸纳能力对其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近年来食品包装领域中研究较为广泛的新技术进行归纳和阐述,主要涉及可食性包装技术、气调包装技术、生物降解材料包装技术、纳米包装技术和食品保鲜包装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有助于环保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3.
挤压膨化工艺与设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挤压膨化技术作为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之一,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并逐步在饲料、油脂、酿造、组织化植物蛋白等多个加工领域中得到应用。为了适应挤压膨化技术的发展,促进挤压膨化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分析了挤压膨化技术的特点,讨论了挤压膨化技术及设备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挤压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开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是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在对国家和地方农业科技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特点,提出评价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构想,从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和生态绿色化三个方面建立10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根据产粮大县、都市农业县、发达地区县、农业特色县四种县域类型进行差异化赋权,通过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合成综合指数,构建形成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评价模型。研究将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动态评估和建设成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文中立足于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实践路径,首先阐明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意蕴,在深刻剖析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现代化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而诠释了农业科技现代化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归纳分析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现代化存在的现实问题,发现科技政策落后、科技推广实效低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结果表明,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需要在科技政策、推广系统、科技人才、智慧农业等方面持续发力.本研究将为构建一个完备的农业科技现代化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之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中,不仅可以助力农业数据要素有效流动,而且成为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工具,能够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实现数字农业发展。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场景还不足,区块链技术自身的优势使其在农业产业链中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价值的同时,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深度不够。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优势和障碍分析,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果产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水果生产机械化对促进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果园施药作为水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机械化程度直接影响水果生产机械化水平.分别从喷头技术、气力辅助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在线混药技术、自动对靶技术、变量施药技术、病虫害监测技术等角度出发,分析国内外果园施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8.
杨军莉 《农业工程》2018,8(12):17-19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助于发展和实现精准农业以及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深入分析并总结了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提出计算机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的中国路径选择,包括应加强计算机技术投入力度、发展计算机技术社会主体、加强计算机技术人才培育以及加强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19.
果园喷雾靶标探测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靶标探测技术是果园精准施药技术的关键。为此,分析了红外探测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激光探测技术及图像技术等在靶标探测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基于红外光电技术实现最基本的靶标有无探测和靶标距离测量的靶标探测系统;介绍了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扫描仪对靶标进行距离扫描,通过获得的靶标距离点云数据构建了靶标的数字三维模型方法;介绍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靶标叶面积指数和三维模型的探测系统。靶标探测技术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其将朝着实用化、产品化和低成本化方向发展,为对靶精准施药提供更有力的变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感知、机器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定向作业具有更多的需求和实现方法。自动定向技术为智慧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提供有利条件,是提高作业效率和品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已成为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自动定向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综述了在田间播种、采后处理、畜产养殖加工等农业领域自动定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特征和优缺点。然后对自动定向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定向机理与方法、定向机构与装置、自动检测与控制等多方面的共性关键问题,归纳了该领域技术的开放性问题。最后总结了当前自动定向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了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自动定向、专用与通用自动定向、多功能全面融合的自动定向和融合智能化技术的自动定向等农业领域自动定向技术和装备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